《智能工厂》第九百七十九章入乡随俗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
    ( 请牢记 ( 请牢记 这边韦祈杉和陈晓东等人因为布局成功而得意,那头薛敏之一行却是满心无奈,大家都阴沉着脸不吭声。
    在走出很远的一段路之后,才有人打破了沉默,对公司副总问道:“薛副总,我不明白,我们不是一直都限制政府自建多轴高速加工中心的吗,为什么今天参观过他们的实验室之后,你就答应卖给他们两台了?”..
    薛敏之也有着无奈:“这不是很简单的问题吗,难道你没有发现,政府的相关研究机构在这个领域已经走得非常远了,如果我们让他们继续走下去,他们迟早会自己造出这种加工中心的。”
    这种事情关乎到公司的利益,也关乎到每一个人自己的奖金,由不得代表团的人不紧张。即便听了薛敏之的说法后他们也已经默认了这个事实,可始终不甘心就这么丢掉政府方面的订单。
    “不一定?我有点怀疑,他们今天给我们看的这些东西,不过是一个局而已。目的就是让我们相信他们具有这样的能力。”
    薛敏之大摇其头:“我觉得不然。也许他们是有这样的想法,但我们今天所参观的这些东西,并非只是一些骗术。最起码的一点,他们所提出的走刀策略的算法,和我们已经掌握的算法是非常类似的。如果给他们一些时间,他们完全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所谓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
    薛敏之他们刚才这一路参观下来。所看到的东西,都是实实在在的。
    虽然有些地方看起来还不太成熟,但没有什么明显的常识性错误,这就充分证明政府方面的研究人员的确在这方面的确是掌握了一些东西。没有这些东西作为支撑。薛敏之也不是那么容易上当的。
    刘永灼和韦祈杉等人原本也很难布出这样一个足够以假乱真的局,多亏有王振华和梅卓珍送来的九鼎公司的内部资料,这才给这个局又增加了几分逼真的色彩。
    薛敏之等人在实验室里所看到的那些东西,都是刘永灼等人花了一星期时间置办起来的。为了让实验器材、资料等看起来更像是旧的,刘永灼甚至找到了一些古董贩子,请他们帮忙指点做旧的方法。
    这些手法用来对付正牌的古董鉴定师可能不够,用来对付一群技术宅人那可是绰绰有余了。
    现在看起来,这个局的确是做得很成功。让薛敏之等人对于东莞市政府下属科工委的实力深信不疑了。
    “我明白了,你答应卖给他们加工中心,就是想让他们放弃进一步的研究?”。
    见有人这么问,薛敏之也只好继续说着:“我的确是这样的想法。从我对那位姓韦的委员会主任的观察。我觉得他只是一个行政官僚,对于技术的兴趣并不大。如果他能够从我们这里得到加工中心,他一定不会愿意再给他们的实验室投入更多的资金的。”
    “政府手里的资金并不宽裕,他们的经费非常紧张。还有,政府出身的官员看重的是眼前的政绩。他们是不愿意在长久的研究中投入精力的。”
    “但愿如此。”随行代表团里的成员们耸耸肩,这种事也只能这么想了。
    薛敏之的眉头皱成了一个疙瘩,他说道:“我刚才一直在想一件事,政府方面是怎么掌握这些技术的。据我们了解的情况。至少在半年以前,我们还没有听说过对方在这方面有什么研究。”
    “可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东西,绝对不可能是只用半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我认为,他们一定是从其他渠道得到了一些启发,这个渠道,应当和我们名剑公司有关。”
    “你是说,中国人向我们名剑公司派出了技术间谍?”这确实是个让人吃惊的猜想。
    现在的中国,技术发展高于一切,并且保持着相互竞争的态势。大型实业集团,中小型企业,甚至是政府和军方,都有自己的研究机构,也都有着自己的专利技术。
    无论如何竞争,至少法律的底线是必须恪守的,派出商业间谍这种事,一旦曝光了可是非常丢脸的,还会惹上官司。
    东莞市政府下属的科工委只是一个市级行政单位的地区分布,作为该委员会的主任兼会长,韦祈杉如果敢向名剑公司采取窃取技术的行动,事后肯定是要上联邦法院的。
    “也许不是临时派去的,而是已经潜伏了很长时间的。”名剑公司的人也不敢相信韦祈杉敢如此作为,“你们难道没有看过这样的电影吗,日本派来一些间谍,装成非常忠诚的员工,潜伏在一家中国的大企业里,最后获取这家企业的核心情报,用于他们的军事。”
    “这只是帝国影视集团的编剧们的想象?”另一个职员狐疑地说道,“间谍可不是随便都能够碰上的。”
    薛敏之也加入了这个话题当中:“我是从他们掌握了环切法走刀策略这一点产生怀疑的,我认真看过他们的策略,其中很多细节有非常明显的我们名剑公司的痕迹,这说明他们肯定从什么渠道得到了我们公司的技术。而这些技术,在我们公司一直都是高度保密的。”
    “据我所知,能够接触这些技术的人并不多?只有核心实验室的人才有可能见到这些资料,而能够进入核心实验室的,都是经过了忠诚检验的。”
    有人不屑地说道:“所谓忠诚检验,过去曾经是非常严格的,这些年越来越流于形式了。现在核心实验室里各种人都有,甚至于还有一些官宦家庭背景的子弟。”
    “没错,我想到的也是这一点。允许这些进入我们的核心实验室,是非常危险的一个决策,今天这件事情也许足够给我们敲响警钟了。”
    “回到公司之后,我就要向董事会提出一个提议。从此以后我们最核心的技术只能掌握在内部可靠成员手里,不能让外人接触,尤其是要防止一些有官方背景出身的人接触。”
    薛敏之摆出了一副斩钉截铁的样子,这事他是绝对会一力促成的。
    名剑公司的人,没有一个对这种做法有疑义。
    或许在外人看来,这种行为属于内斗,甚至在一些站在政府立场上的人眼里,薛敏之的这种做法简直是大逆不道。
    区区一家私人企业。居然敢跟政府叫板,为了点点小集体利益,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对于这样的人,实在没什么好说的了。反正某个时空里的中国,就因为这样的实情而搞得整个国家的技术落后于别国。
    无他,技术研发者没有足够的利益,那无论怎么鼓吹和提倡,都不会有多少少人愿意投身其中。这是体系的问题。不是某个领导吃斋念佛就能改变的。
    而现在的华夏联邦,非战争时期政府和军方互相独立,联邦法院更是拥有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司法权力。
    只有这种相对独立,才有着所谓的公正和律法可言。哪像某个朝代那样,法院只是政府的一条狗。连叫唤两声都得看主人脸色。
    私人企业的利益得到来自宪法的保护,国家不得随意剥夺。这是神圣不可侵犯之权力。名剑公司是一家以精密机床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其技术涉及国防安全,可即便如此,政府也无法让对方交出他们手中的技术。
    最多只是动用政治特别法,对名剑公司的交易对象和交易内容进行限制。
    各省市政府单位,尤其是各地的驻军及国有重工业集团,每年都要向名剑公司采购相关的机械产品。这里面交易所涉及的利润是何等巨大,谁能不心动呢?
    东莞市工科委这次大费周章,甚至动用了刘家的人脉和力量,才得以从名剑公司手里骗来这个先进的加工工艺。
    不过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只要东莞市科工委彻底掌握了这项专利技术,那么以后就将会得到源源不断的订单。
    省级政府部门甚至是联邦政府的中央总部,也不能不花代价就从韦祈杉他们手里得到这项技术。而即便是以内部价出售相关的产品,对于东莞市科工委也是有利可图的。
    现在国家正是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时期,掌握先机的机床技术,就意味着源源不断的利润!
    名剑公司的这次交易,对于刘永灼来说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了,本来他在这次事件中就只是一个来助拳的外人,他现在更关心的是和龙渊集团在美国的商业竞争。
    “沈董事、何总监、李总工,欢迎你们来到底特律。”
    在美国底特律机场,才刚设立不到半年的龙渊公司北美区销售总监孔志裕迎上风尘仆仆的沈善平一行,向他们致着欢迎辞。
    与龙渊公司董事沈善平一道来美国的,还有负责技术的李孝敏,以及刚从中国区抽调回来的销售总监何义庆。龙渊公司对于这一次的竞标非常重视,派出了一个非常强大的阵容。
    “孔总监,你辛苦了。”沈善平面带微笑地答道。这一次公司指派他率团到美国来参加通用汽车公司的汽车冲压生产线竞标,他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
    一方面,他对龙渊公司的实力有着一定的信任,抱定了要在这次竞标中击败国内同行华扬重工的念头。但另一方面,华扬重工刚刚在国内化解掉万河电子的压力一事,又让沈善平感觉到这个对手似乎并不好对付,心里多了几分忐忑。
    “孔总监,和通用公司的会谈,安排在什么时候?”沈善平问道。
    孔志裕早有准备,现在更是立马回答:“已经约好了,安排在今天下午三点,通用方面会安排一位副总裁来听取我们的介绍。”
    “这么说,他们对我们还是非常重视的?”沈善平对此感到非常满意,中国人的技术。现在在全世界都是有名的,甚至取代了德国的地位。
    孔志裕迟疑了一下,说道:“应该说,他们对于这一次的冲压生产线招标非常重视。”
    沈善平从中听出了两个说法的不同。他问道:“孔总监,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孔志裕不敢隐瞒,把自己得到的消息全都说了出来:“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前天华扬重工的竞标团队已经私下访问过通用公司了,当时听取他们介绍的,也是这位副总裁。我想,通用方面对于我们和华扬重工之间,似乎态度是平等的。”
    “华扬重工的人前天就已经来了?”沈善平惊讶地问道。“你是否了解过,来的是哪些人,他们做了些什么?”
    孔志裕这些天一直都在盯着通用的动静,对于华扬重工派出访问团去通用造访一事。倒也了解得足够清楚。
    “这一次汉华重工的团队是由他们的集团总经理刘永灼亲自带队的,技术方面的负责人是一位叫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