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六百五十二章商业谈判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第六百五十二章 商业谈判
    在产经联将重工产业向北转移之前,北方的重工业最繁荣的地方,居然是当初被日本占领的地区,尤其是伪满洲国的精华地段,并且那里也是工人数量较多的地区。
    还真是莫大的讽刺,要不是日军的巧取豪夺,制造了一批“无产”阶级,再加上数百万技术基本合格的产业工人,华联在这边的工业化建设还真是没有那么顺利。
    这也说明了,依靠自由市场经济的调节,是很难在短时期内建立起中国自身的工业生产体系。当初姜瑞元和革命党居然还想着走英国的工业化老路,难怪被日本人打得落花流水。
    实在是因为发展速度太慢,难以有效凝聚国力,最重要的是,轻工业对于军事上的帮助,实在比不上重工业。
    纺织厂无法生产钢铁,枪炮弹药更是无能为力,而如果仿效苏联模式,则可以迅速武装国家。化学工厂能够生产炸药,拖拉机厂可以转型生产坦克,钢铁工业更是保证国家的战争消耗。
    只可惜,姜瑞元作为一个权谋政客是够格的,却生错了时代,这个是以技术和产能决定国家民族生存权力的时代。
    在长春待了几天之后,陈永绵就带着随行秘书直飞柳洲,这次他们要采购的规模和物件都比较大,所以找一些贸易采购公司在柳州的代理不太划算,还是直接去总部去谈比较划算。
    首先他们的第一站是锐金机械制造公司,锐金的很多机械在国内都是很受欢迎的,而且锐金公司的信誉也确实是有保障的。就是价钱相对而言不是很便宜,但是现在陈永绵兜里有的是钱,他不差钱!
    他们的首站就是柳州南部的锐金总公司厂址,这里是他们要拜访的第一家公司,作为国内久负盛名的机械制造厂,虽然在民间并不出名,可是在重工业领域,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而他们拜访的这家企业,正是专门生产矫直机,校平机,和冲压送料线设备的一家专门的机械制造公司。
    也许锐金公司没有天宇集团的名气那么大,但是在这矫直机和冲压送料线设备方面,这家锐金公司在业界内可是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拥有多项技术专利,并且与政fu的关系也是密切,就连陈泽也要给上几分面子。
    现在整个中国知名品牌的车企,说采用的冲压送料设备,都来自于这家企业,就连在一些重工业设备的采购上,天宇集团、兴华社以及青竹化工也都是依赖于向这家公司购买。
    陈永绵他们的采购工作,当然要从制造汽车的第一个环节,矫直板材,开卷落料,和冲压送料开始。
    要知道制造汽车的时候,采购回来的钢板,都是像纸一样被卷成一大卷送过来的,要通过机械打开这个大‘卷纸’然后矫直,校平,然后在送到通过冲压落料线送去冲压的。
    而且对方的开卷落料线的生产节拍最大可以做到40次每分,开卷摆剪线的最大生产节拍可以达到750次每分,这样的速率在业界内,可是相当顶尖的,这也是陈永绵为什么要来科勒采购的主要原因。
    在来之前,陈永绵就已经让秘书和对方的负责人取得了联系,而且最近几个月的时间,一直通过电话或者是电邮来联系,并且讨价还价等等。
    之前的准备工作早就已经做的差不多了,双方对对方的条件基本都很满意,这次陈永绵亲自过来,就是来付钱,然后对方就要组织生产,在明年的三月份开始交货了的。
    陈永绵和他的随行秘书抵达锐金总部的时候,对方早就已经派人在这里等着了,直接就接过他们,然后带他们直奔公司,不得不说锐金公司的人办事效率颇高,就是直接并且迅速。
    现在公司的派过来的以为重要的销售主管的带领下,在他们的厂区里转了一圈,然后又去生产线上看了看。
    最后对方把陈永绵带到了会议室,然后请来了厂子里的工程师,让陈永绵提出要求,然后工程师们,直接按照陈永绵的想法,来设计一条全新的生产线。
    之前的几次接触对方也感觉,陈永绵不像是忽悠的人,而且还是天宇集团的太子爷,最近几年来,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锐金公司的股东们也都看在眼里,这锐金公司也正琢磨着在国内扩大业务呢,哪想到这时候陈永绵就第一个凑乎了过来。
    之前锐金公司的主要业务重心还是放在南方,毕竟之前国家战争频繁,北方又是初定,不适合大兴土木。现在国家大力支持经济发展,这锐金公司自然是想要在北方拓展业务,而寻求一个强有力的合作人就非常关键了。
    在他们眼里,陈永绵就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陈永绵也是爽利人,这时候他也不想过多的纠缠于细节,直接就说出了自己的要求,对方的工程师们,按照陈永绵提出的具体要求,很快就给出了结论,毕竟以前他们也做过这样的设计。
    看了对方拿出来的几套原来用过的设计方案之后,陈永绵从其中挑出一套自己觉得很满意的,然后让对方直接报价。
    锐金公司的人也不客气,直接就报上了四百十万华元的报价,陈永绵当然不肯就此就范,当然最终经过几经讨价还价,最后价格定在了三百八十万华元,对方还会派工程师去长春负责安装,以及技术培训,还有维护保养培训等等工作。
    而且陈永绵也没和对方客气,他和对方签订了一份保障合同,那就以后要是他要扩大生产规模的时候,他必须继续采购锐金的产品,但是同等规模的生产线,对方的报价不得高于目前的三百八十万的报价。
    如果有一方违反了合同,那么就要按照合同,赔偿给对方高额的违约金。
    这份合同双方都非常满意,陈永绵得到了一条可以年产二十五万辆车的校平线,和送料线,而对方得到了三百十万,还有一份长期的合同。
    尽管陈永绵也知道,对方的报价不算低,可是现在他手里有的是现金和权限值。况且过段时间,甚至今后的几年里,华联经济大发展,国家的经济规模和物价水平可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到时候,得来的差价也就弥补了今天的损失,而锐金公司方面自然也清楚这一点,都是搞经济的,谁又是傻子呢?
    反正现在赚的,就够补贴以后的那点点损失了,而以此来获得一个像陈永绵这样有前途的合伙人,难道还会吃亏不成?
    那么有了现在这份合同的保障,对方今后的几年,几乎不可能再给他们的产品报上高价,要知道这份合同的违约赔偿金额,足足可以让这家公司破产。
    所以目前看来,双方都对这份合作协议较为满意,同时也是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抱着乐观的态度。现在的中国人,已经从战争的胜利中逐步找回了自信,也找回了对未来的希望,并且对实业的发展,相当积极。
    与锐金公司谈完了生意,陈永绵还要接着拜会另一家电子工业领域的龙头企业,那就是龙渊科技有限公司。
    与华联的三大集团不同,龙渊和锐金这类并不出名的公司企业,他们并不是跨领域经营,资本也不比天宇集团这样的企业雄厚,民企自然也是被三大集团盖过。
    但也因为如此,这些中上游企业专心经营自己的领域,对产品和技术发展精益求精,反而在有限的几个领域里,攀登到了巅峰的位置。
    而且这家龙渊科技有限公司,其在中国国内的地位,在如今又与锐金公司不一样。龙渊无论是规模还是地位,都比锐金高出一筹,实力紧追三大集团的后面。
    早期由经营电子类产品起家,并且专精于此,后来由于战争需求,专门生产导弹原件的龙渊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开始涉足其他领域。
    不过大多是以电子产品有关的领域,还有一些精密设备仪器的生产,属于名气不大,却颇具影响力的综合性超大型企业。
    龙渊公司可是华联目前精密机械和电气工程的超级工厂,他们光是在柳州的员工就有21万人,在全国范围内更是有28万8千人在这家公司效力。
    龙渊的产品涉及到重工行业的各个领域,但是最大的产出还是汽车,他们是世界第一大的汽车技术产品的供应商。
    现在华联军方很多在路上行驶的战车的车载电脑就是龙渊做出来的,还有在使用的安全防抱死系统,以及车身稳定系统,等等这些都是出自龙渊的旗下。
    最这战争的介绍,以及国防部对军用设备的放宽限制,一些处于保密状态电子产品也获准进入民间商业领域。正是看到这个机会,陈永绵才会跑来与龙渊合作,一起生产中高档的商务车。
    陈永绵这次来龙渊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龙渊原本为军方开发的“行车电脑”,还有车身电子稳定系统,以及一套非常大的高精密冲压设备生产线。
    龙渊公司在苏州地区有工厂,在武汉也有华中地区的总部,可是这次因为陈永绵想要得到的东西有点特殊,所以他打算还是来总部这边洽谈比较划算,毕竟他的一些条件,在武汉的分部那边,那里的高管还是很难决定的。
    在前段时候,陈永绵的秘书打电话最多,发电邮联系的最勤的就是这家龙渊公司了,之前双方甚至还开过好几次的视频见面会,对于此次谈判的目的,都有了充分的明确性,认识和准备。
    抵达柳州的时候,已经是当地时间的晚上了,龙渊公司方面倒是很大方,直接派专人专车,将陈永绵一行人送去了订好的酒店休息,第二天再举行谈判。
    第二天一早陈永绵就带着秘书抵达了龙渊的总部,同样先是在一名业务经理的带领下,参观了龙渊的生产线,了解了一下他们所需要的机械设备。
    然后在转回到了会议室,双方开始谈判,同样是有十几名冲压设备的工程师在场,开始由陈永绵阐述自己的要求,然后龙渊方面再根据陈永绵这位大主顾的要求,来设计定夺。
    同样是很快对方就拿出了以前曾经装备过的一些设计方案,给陈永绵看,他很快就选定了一套带有新技术的高精密度自动冲压生产线。
    两条线分别适合大型外板件和内板件的生产,平均生产节拍为8.5次每分钟,其中的2号线的技术含量非常高,由++800t+800t的冲压生产线串联构成,首能压机为4点8连杆的配置。
    用的是最顶级的液压垫,还有最新型号的机械手臂,以及配套的在线清洗,在线涂油机,来保证板料的清洁。
    这样的生产线,别说生产小轿车,以后就是生产越野车,生产货车,卡车都是足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