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四百二十三章兵进蒙古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进蒙古
    1941年4月18日,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叫“巴巴罗沙”的计划,出动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门大炮和190艘战舰,兵分三路以闪电战的方式突袭苏联。
    1941年4月29日,斯大林向苏联人民发表广播演说,号召全体苏联人民团结起来,全力以赴同希特勒法西斯做殊死的斗争,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因为钟泱的介入,这场战争整整提前了两个月,而德国的军事准备也更为充分,苏俄则比预计的更虚弱了。在这个关键时刻,面临来自东西两部的军事入侵,苏俄政权岌岌可危。
    蒙古大草原,诺门坎,两年前日军在这里战败,而今日,挑战苏俄霸权地位的却是准备充分的华军北方集团军,汇集了国内数个新组建的精锐师,全都聚在了这一片土地上。
    被打成了菜地的阵地上,苏军两个骑兵联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装甲汽车干不过神出鬼没的反坦克枪和战防炮,一马平川的地形上,步兵集群冲锋跟自杀差不多!
    好不容易冲进了堑壕内,却连拼刺刀的机会都没有,华联士兵几乎是人人都配备有手枪,而且突击步枪在近距离更能发挥其速射威力。
    为了让所有的主力部队见一见什么是真正列强的部队,华军展开了史无前例的轮战,以五零一师和三一七师的一部共万人当钉子扎在胶县当核心,其他三方面每次都出五千人到一万人。
    分别从自己的方向对苏军展开攻击和反击,以此来锻炼那些没见过强军的部队的战斗力和士气,借此进行实战演练,去芜存菁,精炼队伍。
    为了保证这样的战斗稳妥安全的进行下,在苏军炮火彻底消停了之后,在大后方憋了许久地各师炮火终于提了上来,他们分别远远的设置炮阵地,对着以胶县车站为核心的苏军阵地进行接连不断的骚扰轰炸,让敌人一点悠闲的日子都过不得。
    在4月20日,从乌兰察布方向的铁路上,终于冒出来山东军的另一手隐藏利器——列车轨道炮!
    华军早就已经将300毫米口径以下的造炮技术吃透,还属于一战时期的这些重型家伙地制造根本够不成任何问题。而在刚刚在济南钢厂修建起来的兵工厂,则倾向于列装的轻型炮火其次便是李宗仁特别要求地列车炮!
    如果是德粉,对于这种在原本时空中大名鼎鼎的“古斯塔夫”巨炮自然不会陌生,当然了,华军可没这个能力和心思去搞这种不实用地东东。
    但是就防守攻坚而言,列车炮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试着想象一下,舰炮一般巨大的炮口,在铁路上运输着四处游荡,时不时的放一发跨越几十公里的重磅炸弹到敌人地头上,那种打击士气的成果不是一般地好!
    制造列车炮,首推德国人的“巴黎大炮”,那种射程130公里的怪物在一战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给世人带来新的妄想。一战失败后德国同样被禁制制造这样的大杀器,但这并不能阻挡德国人对大口径列车炮的追求。
    早在十年前,法国人就为自己的马其诺防线配备了320毫米的列车炮巡弋守卫,而日本人则在1926年委托法国人制造了240毫米列车炮,声称用来拱卫东京湾。
    华联的军方高层当然不会浪费大量资源去制造“古斯塔夫”这种800毫米口径的怪物,不需要也玩不起!有那个钱足够他装备一个重炮团了!
    打本土战争何至于用那么奢侈地东西!?
    不过以李宗仁为首的新锐军官阶层,倒是很有兴趣搞一搞“k5”,这种280毫米列车炮在二战中被证明是极其有效地战争利器,而他的海岸防御和本土抗战策略也需要这样地大家伙来守卫。
    因此研究工作很早就派了下去,而现在,正是出示成绩的时候!而在这次收复外蒙古的战役之前,华军北方集团军先就将已经成熟了的203毫米加农炮技术搞上了火车!
    要说这个时代,203毫米榴弹炮技术在英美两国已经相对成熟,那m1榴弹炮号称能在10公里之外打中汽油桶,虽然有点吹牛,却也彰显其精准程度。这种榴弹炮已经被华军方面秘密仿制,并在这次战斗中拿出来做实验了。
    而203毫米加农炮则相对冷门一点,因为一般都是用来当舰炮或者岸防炮使用的,陆军装备有点不大现实,这玩意的底盘太沉了,运转非常之不灵活,但却非常符合李宗仁这些一线军官他们心目中“小口径列车炮”的构想。
    在一列专门设计的火车上,装备有四门203毫米50倍径加农炮,射程超过20公里,穿甲效果一流,可有效打击敌方的防御阵线和坚固堡垒,对于这时代的一切战舰都有致命的伤害。
    即便是金刚级战巡舰在改装之前,那薄薄的水平装甲也扛不住203穿甲弹的收拾,几炮下去就要他好看!
    这样的列车炮目前只造出来一列,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暂时数量就这些,但是未来的计划那是庞大的很了!
    这一直藏在济南钢厂中进行建造维护的大东西从来都没有见过人,出现的次数比他的装甲列车还要稀罕,此次却是有拿出来炫耀实验的嫌疑,对象便是已经将舰队重炮消耗的差不多了的苏军!
    为了好好准备这次战斗,山东已经成为了继桂柳工业区之后的有一个大型综合性重工业基地。大量的设备运抵,技术工人反倒是只带了少量达到高级的技师,也多亏了日本在这里培养起了一定的工人队伍,省去了华联不少麻烦。
    203毫米加农炮的底盘加上炮身总重不超过三十吨,因此火车拉着非常轻省,配备上一个营的炮兵兵力,以及少量的防空武器就可以支持现在的战中水平。
    他们从胶济复线上偷偷摸摸的连夜运到蒙古前线,次日凌晨运动到距离乌兰察布市不足二十公里的地方,校准之后突然开炮!
    203毫米炮弹说大不大,但是在平地上爆炸开来,那杀伤力却是要人命的大!直径一百米之内的人和东西都逃不出它的杀伤!便是有装甲车辆在也只有被蹂躏地份了!
    连日来对中国守军百般折腾的苏军第57特别军何曾想过自己也会遭到这样猛烈的轰炸!四门列车炮次第开火造成的连续爆炸将他们的阵线搅合的一片狼藉!
    中国守军有地道可以钻,炮弹来了便是打偏了都能躲的过去,但是他们那一万多人除了地上的弹坑之外,战壕也挡不住!
    一直以为中**在他们火炮与庄家集群威胁下不敢冒头的苏军傻眼了!惊呆了!打惨了!这列车炮就在他们战列舰地射程之外晃悠,空中还有战机随时提供苏军动态以便校准射击诸元,苏军前进后退都不得劲,干等着在那里给接连不断的炮弹给轰的哭爹喊娘!
    一众中国守军趴在残垣断壁之间看到这番情景,兴奋的大声吼叫:“热烈问候你们的外祖母!这群臭红毛!你们也有今天!”
    别看只有四门列车炮助阵,其起到的作用却是巨大地!在空军加上这大炮的协助下,中国守军对苏军的防守反击打得更加容易,这场仗看起来似乎没什么悬念了。
    而就在华军战胜日本,并且对苏俄宣战之后,来自的德**事考察团又再一次大规模的踏上了这片熟悉的土地。就如同他们十多年前所做的那样,与中国开战更进一步的交往合作。
    其实希特勒一直对中国抱有好感,早期也曾想过扶植革命党,以达到在亚洲牵制苏俄的能力。却不想姜瑞元烂泥扶不上墙,在英美犹太财阀的怂恿下,开战市场经济改革,还用金融手段圈占民众的财富,而不是像德国学习,发展国家主义经济政策。
    不过现在革命党已经是日薄西山,而华联冉冉升起,加上过去彼此间就曾有过很深的交流,这一次来访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4月25日,小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带领他的小团队来到广州,与陈泽展开了一番影响深远的会谈。
    这位在历史上和世界军事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35岁的新一代克虏伯当家人真的是风华正茂!
    与同样正值壮年的陈泽相对而坐,当真是一时之俊杰也!
    对于华联如今取得的巨大成就,三代人积累起来偌大家业的小克虏伯就有些特别的好奇,这样传奇的经历在这个时代可谓不多见。
    要知道整个世界范围内而言,几乎所有的财团巨头都是依靠几代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便是卡耐基、洛克菲勒也都是一辈子大拼才有了这样的成就,而陈泽和刘浩然还有伊忠明三人,却只用了短短的十二年时间就能够跟他们比肩,这实在有些太神奇了!
    双方都保持着一定的神秘感,在经过一番寒暄之后,直爽的德国人立刻将话题转入到实质上面来。
    小克虏伯丝毫不掩饰对陈泽的称赞,他说:“我听说陈先生每天晚上工作到12点,每天早晨又都在六点之前起床,十年如一日的保持这样的勤奋,真是不多见的坚韧意志!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也是必然!”
    陈泽对于这种恭维也是笑道:“彼此彼此!我听说克虏伯家族每天早上的早餐都是7:15,绝不多等哪怕一分钟时间,这样的严格纪律几代人传承下来,果然能造就传奇一般的事业!德国能够崛起,便是因为有这种近似严苛的纪律和秩序所致。”
    两人哈哈笑了起来,同样的壮志凌云,同样的胸怀霸业,同样的类似于清教徒一般的刻板生活和拼命劲头,这让两人一见面就生出惺惺相惜的亲近感觉,因为从理想层面上来说。他们都是一类人!
    陈泽是个大汉族主义者,克虏伯是个军国主义分子,两个人对于本国家和本民族有着固执地看法和希望,并一直在为此而努力奋斗,都经受过国家衰落凋零破败的惨痛教训,相同的理想和生活历程让他们很容易找到共同话题。
    小克虏伯也不见外,直接将话点到了明面上:“陈先生拥有世界上第一流的研发团队,几年之间取得的成就令人惊叹!而在我所熟知的武器和重型机械方面,您也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比如说我们两年前的合作项目,我认为那是一次天才的杰作!”
    他指地是40毫米60倍身管防空炮和88毫米炮的研制工作,在一次大战中发觉到防空火力的重要性之后,德国人在这方面的研究就有了苗头。
    但是时间和现实条件不允许他们那么做,因此只有偷偷摸摸地搞。而中国这边带去的某些参数却大大加快了这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