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四百二十二章战争国策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第四百二十二章 战争国策
    厦门海军基地,陈炯明正在新型的导弹巡洋舰晒装现场参观着紧锣密鼓晒装的导弹巡洋舰。
    “进度如何?”站在已经基本焊接组装完毕的船身上,陈炯明饶有兴趣的问着身边的杨学艺。
    “进度很快,预计比预定的工期要缩短三个月!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有着大量的高级、中级技工,再加上组装工厂还有很多大型起吊设备进行辅助。”雷泽明热情地介绍着,他现在是福建的海军总备参谋。
    “等这几艘轻型导弹巡洋舰下水,再配合上现在的轻型航母,我们才算刚刚组建了一支海军。”陈炯明有些感慨地说着,要不是从古文会内部得到了查阅资料的权力,他还真想不到华联的海上军事力量,已经到了如今这种程度。
    “不必过于忧虑,尊贵的元首阁下,即使是刚刚才算有了海军,凭我们现在的实力,亦足以让所有试图侵犯我们的强盗饮恨海上。”南方集团军的海军舰队司令许江文很自信地向着陈炯明做出保证。
    “知道你底气足得很,刚刚试验过的两种武器让你信心大增。”陈炯明也难得开怀一次,在言语上揶揄着许江文。
    “嘿嘿……”许江文偷笑着缩到一边去。
    “元首阁下,防空导弹这中武器有些太浪费了点吧。就目前的这些帆布木头机,用这些防空导弹是不是太奢侈?”
    空军司令连云涛指着舰身上那几个巨大的筒箱,由于海军装备在海洋上的腐蚀性要远远大于陆地面,因此海军版的“追风”防空导弹被改进成筒箱式储藏,以降低海洋气候对武器的腐蚀和破坏。
    “浪费?我不觉得,你们知道对于国家而言,除了资源之外有一种东西更为宝贵是什么吗?”陈炯明反问起了身边的其他人。
    只见这些人相互看看,很干脆地摇头承认不知道。
    “人才!”陈炯明用最严肃的语气告诫着这些军中高级将官:“国家可以容忍在战争中消耗一定数量的物资,钱这种东西,总是赚不完的。但驾驶员的宝贵生命,却比武器更加重要。对于我们是如此,对于列强国家,又何尝不是?”
    “防空导弹的破坏威力你们都看过内部地战报了吧,三枚导弹均在有效杀伤范围内将飞行员给射杀。这种大威力大杀伤性是在导弹设计时便确定了地,知道对面海洋的那个强国有多少空军吗?”陈炯明手指着东方的那一头问到。
    “目前在役的飞行员三千多人。”连云涛回答着陈炯明的问题。
    “那他的民间飞行俱乐部有多少飞行员知道吗?”陈炯明继续询问着新的问题。
    “这个……”先是迟疑了一下,连云涛在细想一番之后才答道:“据半年前传回来地情报,符合战斗机等军用飞机飞行技术的约有八千人以上。”
    “八千预备飞行员,三千现役飞行员,加起来就有一万名飞行员以上!大家要看到,如果一旦开战,由于他们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完善、实施时间早,他们将可编数万名飞行员!而反观我们呢?”
    陈炯明的话语让所有人感到心中一震,这不就是南沙军校内部经常所说的战争潜力以及的人才培养链条。而这个链条相比世界列强还是很脆弱的,一旦在战争中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损失太大,即使赢得战争也将在未来埋下隐患。
    缺乏足够的科技人才会给国家在未来科技大展的时代中缺少核心地竞争力。
    “所以我们要尽量的保存我们己培养出来的人才,而更要想尽办法去遏制对方的优秀人才。 一架飞机从原料到制作成零件再到组装成品需要多长时间?一个月足够了。但是培养一个优秀的飞行员需要多长时间?没有三年五百小时的飞行时间就是一个连喷洒农药都做不好的初哥!”
    “这还不包括前期培养地十年基础教育!现在的飞行员,不是小学文化看得懂几个字就能驾驶飞机飞上天的。这需要综合的文化素质和高深的高等数学和物理还有更多的专业知识,才有可能操纵翱翔在蓝天之空导弹的秘密试验对象是战斗机。”
    “有没有想过如果是轰炸机这些大型飞机,没有着足够的威力,轻型导弹在这些空中巨无霸面前就是给他们挠痒痒。”
    在华联之中,每一任国家元首都必然先是古文会的核心成员,而陈炯明现在自然也是如此。他从内部的军事解密资料中清楚的知道,美国不久之后那种名叫b-25这些大型轰炸机顽强的生命力。
    这些飞机由于设计时便考虑到安全性,很多飞机在实战时即使是被打的浑身上下伤痕累累,但是凭借着坚固的机身仍能飞回空军基地就证明这些飞机优异的性能和良好的抗击打性。
    因此,陈炯明才在这里强调防空导弹的重要性,海军因为经费紧张,一直打着缩减某些“不必要支出”的小主意,这一点本就不是小秘密。可陈炯明作为国家元首,却不能容忍这种趋势,他必须用自身的态度来告诫这些军队将领,国家在这些事情上的立场。
    “再有,云涛,我们在海上舰队空战中,如果一支舰队中射超过十枚防空导弹你来解释下会产生什么样的战果和后果。”陈炯明将站在人群最后面的许江文给揪了出来。
    “这个……”许江文有些犹豫。
    “不用犹豫,都是高层核心人物,不用担心泄密。”陈炯明出言打消了许江文的顾虑。
    “经过我们的演练分析,如果敌军的飞机机群飞抵至我们舰队的上空,一次机群的数量将超过上百架。对于我们一支仅有三十几架各性飞机的轻型航母舰队来说,这种数量可以用数量来弥补质量的不足,从而导致至少有一半的飞机对我们舰队动攻击。”
    仔细思考了一番,许江文说出了前几次训练所总结出来的经验。
    “一半机群的飞机!”众人听到这个数字后纷纷倒吸一口冷气。
    “是的!如果有着超过五十架以上的飞机,我们舰队肯定是要遭受到损失。而如果有了超过十枚防空导弹的升空打击,虽然并不能将来犯敌机全部击落,但是却可以大大减轻舰只所受到的空中压力。”
    “更要值得注意的是,在机群地前期编队飞行中,飞机的间隔距离就是这么一百米左右。如果在机群中射爆炸杀伤半径达到百米距离的防空导弹,杀伤打击效果是事半功倍!”许江文用着手势来比划着未来战争中地画面。
    “都明白了吧!这种导弹不仅是战术地需要,而且是具有很大决定性的战略人才损伤需求的设计理念,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分散火力降低火力杀伤性打伤所有的飞机让他们晃悠悠地飞回去,倒不如集中火力重点打死数架飞机的所有飞行乘员!”
    “飞机可以迅速的再造出来,而飞机乘员我看列强要多久才能培养出来!”陈炯明适时地补充着许江文的发言。
    在座之人都并不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日本和德国战败地很大原因也是优秀战士的损失。很多优秀战士损失后由于没有足够的人才顶上,虽然坦克飞机大炮军舰是造出来了。但是没有足够的人员上岗操控着武器,这些武器的作战效能还挥不出一半。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理解国家在这方面个的战略意图,本身陈炯明就是一个非常重视中**民生命价值的人。要不然当年他也不会在面对孙逸仙的迫害之时,连连忍让,以至于屡屡被人误解。
    “大家再意我们耗费了多少心血!!”陈炯明用手指敲打着导弹巡洋舰上的六管动防空火炮。
    “六管动火炮很容易制造,无外乎就是几个电机和一堆齿轮还有往复零件组成的东西。看起来很容易,但就是手动操控的机动火炮所遇到地技术问题都可以让不少军事科研工作者抓狂。”
    拿起几个还未组装上去的齿轮,陈炯明向着众人说着:“你们看看,这几个齿轮有什么不同?其实没什么不同,就是有着相同的轮齿和同样的外型。但是你们知道吗。这些齿轮都是经过特别精密加工过的齿轮,相互之间的咬合时地缝隙不超过人体头地一半,零点零四毫米!”
    “在场的各位都乘坐过坦克和飞机,知道这两种装备为什么噪音这么大吗?一是动机做功时产生地爆音,另一个是齿轮机件相互撞击所产生的噪音。一个优秀的齿轮组,相互之间咬合时由于加工精度不大,齿轮之间的咬合可以形容为撞击式的咬合。”
    “而各个齿轮在咬合施力时由于缝隙过大,相互咬合时就是两个铁齿撞击在一起产生巨大的声响和产生不必要的撞击磨损。这些经过特使加工后的齿轮可以做到相互之间丝毫间扣的咬合,间距距离越小,撞击磨损越小,这就提高了使用寿的精度。”
    陈炯明自从成为华联的元首以来,就非常重视科技的发展。因为从本质上来说,他只是这个政治主体的经营着,真正的所有者是产经联!
    产经联就是华联产业经营联合协会,一家横跨所有工商业领域的巨大组织,以科学技术的研发为核心,以收集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产经联在事实上,掌握着这个新兴的国家,以及下面统治着的三亿国民。
    作为这样一个国家的元首,陈炯明可以不精通技术,但他必须亲自去了解,否则将很可能在政策的制定与颁布实施过程中,带来许多误解和麻烦。
    不仅是陈炯明,就连技术官僚出身的陈永善博士,也在一旁讲解者这些关于海军新式防空系统的资料。
    “从雷达探测到的目标数据到传输指令的过程是一个逻辑判断的过程,但是将这个逻辑判断的过程转换成物理操纵过程又是另外的一门学问。一台动防空火炮需要多少伺服电机?横向、纵向的操控电机齿轮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这些电机在运转过程中带动的齿轮咬合如果各个都是间隙过大,那么这门动火炮在运行中就会产生不必要的震动,射击精度就将大打折扣。这些高精度加工齿轮需要什么?需要大量的高级技工操纵着机器生产加工出这样高精度的零件!不要以为这么简单的齿轮就可以随意的制造,任何零件的过度摆动积累都会造成机件的误差和不可弥补的损失。”
    “而这些零件。没有十年以上工龄的高级技工根本加工不出这样高精度的零件。”陈永善举着几个齿轮向身边的众人告诫着。
    精密加工技术,在工业时代之后,是比产能更为重要的因素。
    一个国家地工业底子不仅仅是生产出那些傻大笨粗地钢铁疙瘩,同时也是在考验一个国家的高精度零件和微型零件的生产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