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三百六十五章复仇!复仇!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当南京大屠杀的惨剧传回广州,整个华联都沸腾了南京是敌对势力**政府的金陵帝都,但生活在那里的却是自己的骨肉同胞
    “复仇复仇”
    愤怒的人群高举标语,在街道上游行,人流汇集在一起,宛然如海洋一般,涌动不熄。这是汹涌澎湃的民心士气,仇恨的种子在每一个华夏联邦的公民心中生根发芽,盛开着血一样艳丽的花朵。
    广州沙头角,日本领事馆已经被华军围了起来,怒不可遏的群众扬起拳头,面脸通红的拥挤在这个小小的领事馆。如果不是有大量军警在这里进行护卫,失控的民意必然会撕裂领事馆内的每一个生物。
    一辆高级轿车驶抵了领事馆门前,不少精锐的士兵将轿车团团围住,下来的正是王立文。看着周围几近失控的事态,他面容肃穆。
    “女士们先生们”嘹亮的声音自王立文的口中发出,他用威严的眼眸扫过在场的所有人,用毋庸置疑的语气继续说着:“你们都是华夏联邦的公民现在国家危亡,看着你们如此奋勇,身为军人的我,也很自豪”
    声音带着磁性,仿佛具有不可思议的魔力,渐渐的,嘈杂的声音缓缓平息,每一个人都在关注着王立文的一举一动。老人、小孩、年轻的男女,无论平日里挂着何等的身份职称,他们现在都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
    “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我恳请你们保持克制,恢复理性真正的敌人,不在那栋房子里,而是在海岸的东方”王立文先是指了指日本领事馆的方向,进而又朝着东面遥遥相望。
    低沉而清晰的话语声,带着十足的中气,其中平稳有序的韵律,更是让人们心情既有鼓舞,又恢复了冷静。
    人群之中走出一个头绑白布的青年人,穿着南华大学的校服,看得出他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充满稚气的脸上,隐隐浮现出决然与刚毅的神色:“我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中国人,但我很想知道,尊敬的军团长阁下,军方将如何决策?”
    只是淡淡地看了一眼这人,王立文就知道对方是游行队伍中的组织者,一个很有魄力的年轻人。并且所提的问题也并不尖锐,更不涉及军事秘密。
    王立文不假思索的回答:“宣战我今日而来,就是为了递交战书,我们华联,正式对日本宣战”
    洪亮的声音在人群之中传播开来,彷如冷水倒入沸腾的滚油之中,不一会儿,翻涌的欢呼声自发而起,聚集于此的数万民众,龙吟之声冲破云霄
    “宣战宣战”
    “复仇复仇”
    望着激荡的民意,王立文反而愈发静谧,国家若要强大,血液必然灼热。但国势若要长久,头脑必须冷静,这样澎湃的巨力,如果无法合理掌握,同样会成为堕落于深渊的推动力。
    他高举双臂,猛然下压,示意民众安静。望着再次平复的喧闹,王立文肃穆庄严:“请让使馆内的日本外交人员安全离开,他们必须带着今日的恐惧,回到日本,去宣示我们苍龙的怒意”
    凭借着一番演讲,王立文掌握住了局势,使馆内的日本外交官员也是陆陆续续出来,在数千名士兵的保卫与监视下,战战兢兢,许多人脸上都是仓惶与不安。
    站在他们面前的可是超过三万愤怒的中国民众,一旦发生意外,他们必然会被愤怒的人流撕成碎片。
    不一会儿,军车载着士兵前来清场,民众的心情被暂时安抚了下来。同时赶来的,还有元首陈炯明的车队,严密的护卫将高档的天驳牌小轿车围得水泄不通。
    在三万多人的见证下,陈炯明亲手递上了战书,上面签署了华联内部几乎所有高级官员的名字。这是一张沉甸甸的书页,哪怕仅仅是用薄薄的信封装着一页纸,但没有人敢怀疑他所代表的力量。
    四千八百万人的信念凝聚成一根锐利的针,狠狠地刺在了面前这位日本外交官的心里,他的苦闷与畏惧可想而知。
    &######
    1937年12月中旬,姜瑞元和他的妻子宋美龄已经抵达了重庆,这里将是未来的战时国都。数十万最精锐的部队,日以继夜的征战前线,就是为了拱卫这里的安全。
    可是看着山河沦丧,血流成河,日月都为之失色。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国家,已经全部毁于一旦。中国从来没有哪个政治势力被赶到西南一隅之后还能东山再起的,未来还有没有希望,踌躇满志的姜瑞元心中无底。
    “委座委座”行营的书房门外,戴笠跌跌撞撞的一路小跑,冲了进来。寒冬腊月,他的脸上却满是汗水:“这是南方传来的消息还请委座过目。”
    戴笠一向冷静,并且为自己处理机要事务,为何此时竟如此急切失措?姜瑞元心中疑惑,也忘了斥责,而是翻看手中的报纸,渐渐地神色也是转变。
    愤怒、不甘、无奈,情绪几经流转,面色数变,他望向了戴笠:“此事当真?”这话其实也是白问,手里拿着数天前的报纸,消息哪里还能有假。
    看着戴笠垂首低眉,默不作声地站着,姜瑞元满清怒火也是无法宣泄。手中的报纸更是被他拽的发皱,响起嘶唦的声音。
    这是一份由华联政府御用报社天下日报出版的报纸,上面明明白白地记录着三天前华联正式对日宣战的消息。
    可是看到这一切,姜瑞元却是一点也不起来,早先时间不抗日,现在才起兵,这可就不是单纯的抵抗侵略了。华军的目的在于收复失地至于被收复之后的失地归属何方,是根本不用去考虑的
    明知道华军的计策战略,姜瑞元却是毫无办法,这惶惶阳谋,如何能破解?**军的主力已经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并且有着抗日的大义名分,自己也无法阻止华联向北推进。
    眼睁睁地看着手中的地盘被人一点一点的蚕食,姜瑞元此时的心情可谓是五味交杂,懊恼和郁愤爬满了日渐消瘦的脸庞,面色忽明忽暗,不知在做着如何的打算。
    一切都发生得太早了,**政府还未做好全面抗战的准备,经济才刚刚起步,国防工业更是落后日本许多。内政方面同样是矛盾重重,派系倾轧接连不断,原本还可以隐瞒,却不想西安事变最终是暴露了中国的虚弱。
    如果这场战争能拖到四年之后,局面将大大不同,四年后是美国对日宣战,并且英美等协约国都是取消了绥靖政策,开始全面对同盟国发动攻势。
    虽然姜瑞元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可是这种国际局势还是能够看得出来。
    戴笠在姜瑞元的吩咐下离开了书房,而那道孤独寂寥的身影,此时正呆呆地眺望远方。夕阳西下,将深厚的影子拉的深长。
    &######
    华军大本营司令部,内部灯火通明,八边形的超大建筑群里,各分区都是不同程度的加强了警卫力量。防空火力错落有致,对日宣战之后,华联已经宣告全体公民,社会转入战时主义体制。
    一队队巡逻的士兵手持突击步枪和冲锋枪,各种电子眼不停转动,二十四小时监测总部大楼的内外情况,确保所有与会者的安全。
    乘坐着装甲车,五大军团长全部来齐,进入司令部的核心会议室商讨战略布局的相关事宜,人人都是形色匆忙。
    会议室此时聚满了人,五大军团的高级军官都已经到场,还有来自内阁的几位大臣,居中而坐的正是新任华联元首陈炯明,两撇醒目的大胡子引人瞩目。
    “诸位,想必事态的严重性你们也都知道了,我在此不再赘述。对日宣战不是仓促之间的决定,我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尽忠国事。”这个坐上了元首高位的男人,此时正散发着如山厚重的气势。
    这是一头雄狮,正在他自己的领地里巡视着。
    “下面就请参谋部先汇报一下当前的战局,以及我军未来的应对计划。”见陈炯明做完简短的发言,王立文也吩咐道,身上穿着做工精细的大将军服,绣着古代各种主司战争的瑞兽图案,代表了华夏正统。
    参谋长莫剑豪站起身来,先是向着在做的诸位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才开始自己的工作报告:“日本侵华战争的路线主要是分为两个方面,陆军战略和海军战略,众所周知,日本的陆军与海军多有不和,所以采取分头并进的战术也很正常。”
    他是莫荣新的嫡孙,如今正是三十多岁的年纪,在南沙军校完成了学业之后,就一直在华军参谋总部任职,凭着真才实学坐上了如今参谋长的职位。
    十数位联邦的高官,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着这个高瘦凌厉的军官侃侃而谈。字句之间,沉稳有力,节奏明快。目光凝视,闪烁着睿智而傲然的火光,显示这莫剑豪本人的自信与心志。
    “按照我们搜集回来的资料,参谋总部判断日本陆军的战略是先由关东军主力部队出南朝鲜,以绝对优势兵力和精良装备占领东北三省并控制,建立本土以外的第三个军事补给,和囤兵点。并积极拉拢亲日的军阀,达到以华制华。再由东三省向华东,华北先进行一线式的推进。同时占领并控制台湾,牵制**党的海军舰队,并形成包围。”
    “然后是日本海军路战队则由上海登陆,从中心穿插,把中国分成两块,让中**队首尾不能互相接应,先歼灭上海以北的**党主力军队,而后沿途推下,歼灭上海以南的军队。凇沪会战**党军队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却牵制了日军近35万的兵力,一定程度上阻挠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野心。”
    “以上是参谋总部得出的结论,汇报完毕”啪的一声跺脚立正,莫剑豪再次敬了一个军礼,然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他坐在会议室的外围靠墙的座位上,以他的资历身份,还没有资格列席主桌。
    “好了,大家都有什么看法,现在可以说说了。”
    在陈炯明的主持下,会议讨论正式开始,而各军团的指挥官纷纷端正坐姿,目光齐刷刷的聚拢在了陈炯明的身上。
    “元首大人,来自赣、湘、浙三省的**军守卫部队,都一力阻止我军北上的步伐。其中唯有闽省可直通江浙,并且当地部队军心涣散,沿着海岸线,我军兵锋可以直抵上海”第一个说话的就是李少杰,他是军方内部主战派的核心人物,主张**。
    季效良也不甘其后:“必须注意的是按照**党最新公布的防御计划,第五战区的部队由白崇禧亲自率领,已经集结了超过六十万的主力部队已经大量军事物资,恐怕是想和日本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在徐州地区进行主力会战。”
    这话语之间的意思,众人都是听了出来,似乎打算要南北呼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