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三百六十二章命运开启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1937年五月,中国的局势重新归于平静,以孙科和宋庆龄为首的孙党份子,凭着过去孙逸仙的关系而在内部对姜瑞元一派进行制肘,对外则是勾结红门左派,寻求军事力量作为外援。
    并且姜瑞元的主要精力还是停留在四川的军队整编这件事情上,中央军将全面收编川军,将整个四川打造成为**政权的大后方。
    手下大将薛岳更是全力肃清滇黔一带的红门余孽,极力为党国的未来打造一个铁桶江山。
    广州城头,街头熙攘,热闹非凡,李宗仁率部进入贵州,扩展了华联的版图,与**军共同瓜分地理位置优越的大西南。
    与此同时,华联内部也在整军备武,总兵力已经突破一百二十万大关,下设五大军团。军团长分别是李少杰、程文力、李宗仁、季效良以及王立文这五位华军大将,他们统合着整个华军正规军体系中超过七成以上的部队。
    其余还有敌方的预备队成员还未计算在内,如果有必要的话,华军还可以在一个月内紧急征召六十万人。
    一旦遇到危急时刻,关乎国运生死,华联还可以不计成本,在三个月内继续追加三百万士兵
    数十家超大型实体企业联合而成的兵工产业联盟,旗下包含数百家军火生产厂,各式各样的武器装备以及相应的弹药补给,从流水线上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在仓库之中堆积如山。
    在产经联的统一管理之下,粮食消费管制、药品供应管制、民用工业产品仅仅保留着最基本的需求,整个社会的生产力都在全面朝着军事化领域倾斜。
    华联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这就是钟泱的谋划,无论**军与赤军在中原和西北如何闹腾,各种计谋与扯后腿的小动作,对于钟泱来说都只是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政治表演。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斗争,民族利益的碰撞,归根结底还是必须要依靠工业化的军事力量来决定胜负。其中武器的制造水平和产量,更是成为了近代战争胜负天平上最为沉重的筹码。
    姜瑞元与马子任等人的争斗,始终还是立足于权谋和兵变,没有自己完整而独立的工业化生产体系,一切只是镜花水月,美丽而虚妄。
    王仕聪拿着手中的日本军费支出状况调差报告,神色匆匆地来到了钟泱的府邸,在下人的引路下,终于是来到了钟泱的书房门外,扬起手臂轻轻地扣响了房门。
    “进来。”
    “会长,这是日本的军事状况准备文件。”
    眉宇之间凝结起了一片冰寒的冷冽,钟泱细细看完了手中的文件,长出了一口叹息:“终于要开始了,命运的齿轮。”
    放下了手中那几张轻飘飘的纸片,钟泱却是觉得上面的内容重逾千钧,日本已经完成了军事化的动员准备,在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政治体制、军事能力和国民动员程度上,全都达到了可以与中国全面开战的地步。
    离着前方的黑夜,已然不远,只是在这一片时空里,已经有十分之一的中国人做好了准备,不会再如同历史上那样,被外地欺辱而毫无还手之力。
    “仕聪,宣布下去,龙腾计划全面启动,我们必须在12月以前,对侵华的日军部队进行毁灭性打击”
    “是不是太早了一些,我们还没有万全准备好。”听了钟泱的话,王仕聪还是有着犹豫和疑惑,他并不是反对,而是再次提醒以及确认钟泱的意思。
    这一份顾虑,是很多人心**同的意见,但钟泱知道时间已经不多,国家不可遭受原本时空里的那种国耻。华军必须在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之后,对敌进行全面打击,哪怕华军没有完全准备完毕,也早所不惜
    钟泱以毋庸置疑的语气下着最后一次命令:“照做吧,仕聪,为了华夏一族的荣耀,我们付出任何牺牲都是值得的。”
    华军必须成为在黑夜降临之时,点燃第一道耀眼的焰火,**党和红门无法做到的事,那就让古文会来做好了。
    自1931年第一波侵华攻势发动以来,已经过去了六年的光阴,在这段晦涩暗淡的日子中,日本已经向梦想中的大陆投放了将近四百万的移民。
    东北的工业产能和经济总量甚至超过了日本本土,一百三十万受过日本正规军事训练的伪满洲国部队,武器装备的水准已然超过了不少中央军的嫡系部队,其近代的陆军战术更是凌驾于大多数的中**队之上。
    唯一做好准备并且打算对日本摆出强硬姿态的国内势力,只有华联。
    关于侵略东北三省与侵略全中国的关系,《田中奏折》里说得很清楚:“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
    不夺取东三省的资源,日本就没有能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假如日本从华东方向侵略中国,那么日本就无法夺取足够的铁、煤炭等战争物资。
    日本的扩张战略带有强烈的赌徒色彩,它必须把本钱和一次赌博赢到的钱全部压上去,进行下一次更大的赌博,只要一次输掉了,它就只有倾家荡产,退回最初的起点。
    事实上,日本对外投资,大部分集中于满洲,在满洲的外国资本中,七成以上是日本资本。除了苏俄在北满的铁路及其附带投资外,满洲几乎是日本资本的独占市场,日本史中说:“满铁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插钱树。”
    时任日本陆军步兵大佐, 板垣征四郎在《从军事上所见到的满蒙》这份报告中提到满蒙的资源很是丰富、有着作为国防资源所必需的所有的资源,是帝国自给自足所绝对必要的地区”。
    其核心思想就是日本必须对控制满蒙资源、改变日本国内产业等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准备。花费了六年的时间,日本由下层军人推动的赤化改革总算是全部完成,国家经济军事化转变更是成为了推动战争的源动力。
    实际上,1931年的日本未做好全面与中国开战的准备。
    在其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政治体制、动员程度、军事能力方面并没有足够的国力来侵略整个中国,都不可能支持一场大规模战争,甚至无法支持一场长期的局部战争。
    在“918”事变后,日本侵略者才积极进行全面侵华的战争准备。在政治上,通过1936 年“二&#二六”政变,建立起以军部为主体的法西斯统治体制,为扩大侵略战争铺平道路。
    在思想上强化军国主义思想教育,鼓吹“战争是创造的动力,文化母”,军人是“国家之花”,大力灌输“八纮一宇”的侵略思想和武士道精神。
    在经济上,大力发展以军需为主的重工业,使国民经济转入准战时轨道。
    在军事上,积极进行扩军备战。1937 年日本陆军兵力已由1931 年23 万、居世界第6 位上升到56 万、居世界第3 位
    同时,日军还大幅度增加军费,1937 年军费占同家财政支出的49%,并于1936 年5、6 月间就确定了全面侵华的战略方针和兵力部署。
    日本得到东北就如同为其军国主义野心加上了强劲的发动机和能源,占领东三省,使日本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资源、劳动力、商品市场。
    这些财富与物资帮助日本摆脱了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政治、经济、军事上完成了向军国主义道路转变,支持了日本以后进行的侵略战争。
    1937年日本军费增加到32.7亿日元,从1931年到1937年,日本军费增长了7倍,步枪生产增长了10.8倍,机枪增长了3.2倍,火炮增长4.3倍,飞机增长2.8倍,坦克增长38.9倍汽车增长20倍。
    这时日本才初步具备了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能力,同时期中国除华联之外,其余政治势力的经济增长根本无法和日本这种‘超速过热‘的扩张相提并论,从经济总量和质量来考虑,实际上37年**党政权同日本的差距要远远大于31年时候的差距
    1931年日军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要比1937年困难多了,除了没有东北战略基地的地理优势外,即使全面开战,那也就是提前7年陷入长期抗战的泥沼.这也就是日本为何等到1937年才全面侵华的原因。
    &######
    广州,华联政府的军事防御总部,一栋只有七层楼高,却占地六十五万平方米的超大型集群建筑。
    在这里工作的是华军内部的两万两千名在职员工,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现役军人,兴建于1934年,1936年6月才正式完工,如今是华军的海陆空三军指挥中枢所在,负责整个华联的军事防御工作。
    新任元首陈炯明,正带着他的几位内阁幕僚,在指挥总部这里主持着军事会议,五大军团长全部到齐,在司仪的宣告声中,会议正式开始。
    五月的天时是一个昏闷的日子,但是在这栋气势恢宏的军事指挥部大楼里,陈炯明正开始起草一份“旨在拯救国家”的计划。
    他情绪激动,因为他如今正面对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马关割地、庚子赔款的往事历历在目。他简陋的书桌上摊着一本小册子,那里面收录了一些日本文件,其中包括曾在国内公开发行、引起举国哗然和警惕的《田中备忘录》。
    仅仅才过去了三十年,昔日的巨龙,如今居然如此腐朽与虚弱。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 这个曾经强烈震撼过中国、让许多爱国者心头发酸的备忘录,现在已经成为了事实
    想到不久前从日本传回来的消息,据潜伏在那里的情报人员描述,如今的岛国大街小巷处处可见的狂热的侵华情绪。
    陈炯明面色沉重,他开口说道:“自甲午海战以降,数十年来,日本朝野处心积虑。台湾、青岛、旅顺、大连陷日本后,我国已无海防可言。海事已毕,陆事又开,思量日本蚕食计划之周密、经历几代而意志弥坚,令人不寒而栗。万宝山事发后,观察日本的军心民情,日本政治,在此后必以亡我中国为首选。中日战事之不可免,不因日本现内阁是否在朝而变。若规、币原之流,何尝不欲亡我国?”
    他所忧心,日本陆军之策动发难,现迹象处处,几近明了。九一八事变的惨痛经历犹在耳旁,而更加大规模的入侵也是爆发在即。
    与日本形成对照的,是**党治理下的地方去国疲民弊。江西赤匪作乱,一剿二剿再剿,不得戡平,原因在于民众对**政府彻底之绝望。
    三四年来,民变年年有省省有,官吏麻木不仁,早已忘记孙逸仙所说的民生纲要。不过这也难怪,就连孙逸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