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三百一十八章工业援助[2]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忘了,工人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
    这话让人眼前一亮,确实如此。现在就等于是**党花钱将设备买回去,然后培养一批工人。战争失败之后,接管这一切的将是华联,这个买卖确实是划算。
    唯一的考虑就是华联的陆军能否胜任这样的任务,不过这也是毫无疑问的事情,经过上次的大规模战役,华军的战力已经得到了检验,是一支可以作为依靠的武装力量。而且新的武器装备已经在开发之中,只要加紧兵源的训练,对于未来的战争,众人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在内部达成了共识,钟泱便将自己的通盘计划说了出来,主要还是关于重工业的技术援助。必须在四年以内,帮助**党建立起一个可以提供基本军事物资供应的兵工生产链条,这里面涉及的设备引进和人员培训,都是有着大量利益的项目。
    分配也是必须,产经联内部,想必也有不少人对这个建设计划感兴趣。钟泱还可以抛出权限值作为奖品,鼓励这种技术合作,当然在军事技术尖端,肯定是必须严格进行限制。导弹和电子器材,更是绝对禁止输出的物资。
    工业援助计划的第一步,就是积极劝说姜瑞元整理他治下的钢铁厂,以促进中国工业的进步与经济的开发,同时也为**军解决武器制造过程中的原料问题。钢铁工业,是重工业体系的必然核心,没有一定的钢铁产量和金属加工技术,还谈什么重工业?
    首先是向产经联下属的工厂购置新式机器,计划建成年产一万吨钢的现代化炼钢厂。目标定于在1934年底,该厂必须完成1500启罗瓦特动力房及三吨电炉、三吨转炉、三吨吹罐炉、配沙房、烘模房、小型轧钢机及再热炉等均需全部按次第顺序完成安?
    光是这一个项目,预计就需要花费经费130余万元,而且**政府应该非常乐意支付。至于说赖账这种情形,无需考虑在内,华联也不怕人赖账。
    考虑到一旦爆发国战,沿海沿江工业区必然受到日军的直接威胁,钟泱也建议让这些重工业生产线的布置考虑隐蔽性和防御纵深,而不是完全按照市场化的经济需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现在绝不是可以安安心心赚钱的太平光?
    本身**军也接手了不少北洋军阀时代甚至是前清洋务运动遗留下来的工业,而主管经济的宋子文,对于产经联的工业援助计划更是大加赞许。
    其中计划的第一期已经开始进行,产经联派出了一个专业的技术团队,对一家位于湖北的钢铁生产厂进行评估和整改建议。
    在华联工业援助团队的指导下,宋子文亲自主持事务,他积极进行该厂原有机器、材料的清理以及新厂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制定了开工生产计划,该计划结合湖北及该厂的实际情形,确立了“基本工业的煤铁钢材,应设法自行开采,自行供给”的建厂开工原则。
    然后根据此原则,督促所属,先后完成了厂址的选探,濒临大江河道、接通公路,交通十分便利且附近矿藏丰富的原材料产地。
    在机器材料的购置上,主要是向产经联购买,也有一部分向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购买。这些机器包括斯可达锅炉、透平机、轧碎机、磨球机、变压器等,炼钢原料的选择等工作。
    除此之外,并完成了征用土地、建设厂房、安装机器、训练员工等工作,又聘请华联的工程技术团队为该厂工程技术顾问小组,在生产上对钢铁厂的生产工作进行指导。
    拿着美国的经济援助,**军开始了自己轰轰烈烈的工业化建设。而华联也没有闲着,除了大量出口重工业设备、生产工艺授权以及帮助**政府培训工人之外,本身的重工业建设也是马不停蹄。
    在这个工业时代最为辉煌的大时代,同样也是黑暗最为深重的时代,有这样一群人,为了国家的国防工业,而默默献出着自己的努力与汗水。
    他们不是政坛明星,也不是军中要员,他们只是工业时代最为普通而卑微的技术工人。他们才是基石,顶起了一个庞大工业帝国,让世界在机器的轰鸣声中,硝烟弥漫。
    第三百一十八章工业援助
    第三百一十八章工业援助,到网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