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二百二十一章金融体系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第二百二十一章金融体系
    货币,这种承载着流通使命的等价交换物,是整个社会实体经济系统内的血液。币值的稳定以及其流通于经济领域的职能效率,决定着地区经济能否良性循环和不断向前发展。
    钟泱在构建权力机构与司法系统的同时,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件事情。所以成立民华银行,就是为了统一体系内部的货币市场,将混乱的钱币使用情况整合起来,以便于稳定经济模型的高效运转。
    话说这时候的中国,货币市场当真是五花八门,混乱无比。没有一种可靠的法定纸币去支撑本国的金融体系,导致了民间流通的主要货币实际上还是白银,不管是成色各异的银元还是各种斤两成色的散碎银两,加上各种铜圆和铜子,以及各家钱庄的银票、各家银行的纸币。
    综合来说,就是一个乱糟糟并且毫无头绪的金融体系,谁都没办法去控制理顺,这种局面直到十年后**政府废除银两统一法币的时候才真正改观。不过即便是**党所印制的法币,在频繁的战争之中,也以彗星坠地般的速度贬值,几成废纸。
    因此,钟泱觉得这种事情还是他自己来做比较靠谱。即便缺乏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但完全可以找专业的金融从业人员来操作,而作为后台老板的他,只需要在大的方向上进行掌控,便可以了。
    纸币的印制,无论交给谁,钟泱都无法信任。毕竟这里面蕴含着的利益,实在是诱人之极,通过通货膨胀来隐性剥削百姓,这比直接抢钱要合适得多,而且还不容易引人注目。在私有制的社会体系下,银行家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危害比贡献要大得多。
    而就在现在,南方联合政府比起天宇集团这样的大型工商业帝国而言,还显得过于弱势了一些。所以钟泱也无法将如此重要的金融控制权交给南方联合政府,他必须将一切控制在手中,以便于从暗中掌握这个新兴的文明实体。
    而且在这个时代,有本事开银行的,都有能力发行自己印制的货币,或者制造银元,甚至还能够银发纸钞。只要你的信誉卓著大家肯认,那么你的纸钞就能够通行无阻,当然了,这一般是都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的。
    那些有很多联合机构的钱庄组织比如说晋商、徽商他们,在全国的重要城市多加联合,发行的银票是相互承认的,所以也便于大额资金的流通结算,而地方性小银行就做不到这一点,他们的业务范围往往只限定在某个城市和某片地区,能做到一省通行的简直凤毛麟角。
    像广州以及粤西一带,这里鼎盛时期曾有544家银钱号,而全省加起来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再加上北洋政府自己强行发行推广的各种票号银券,那就直接没法计算了。
    作为整个南方联合政府幕后的最高掌控者,钟泱派古月军全权负责金融货币方面的业务,按照一比七的比例发行纸钞。虽然对比与传统的金融学而言,这样显得过于保守的。但钟泱对于通货膨胀,还是有着很大的戒心,超额发行货币,必须要更稳健一些,不能光顾着利益最大化。
    钟泱在来到这时代之后,对于金融体系的混乱感受颇深,同时也觉察到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因此在古月军以及一批刚从英国剑桥大学金融系毕业的留学生他们受命回来时,便着重将这一项重要任务提到前头。
    现在除了民华本身的大股份之外,又增加了陈泽和刘浩然为首的一些商业协会的股本,而联合政府当然也会拥有一定额度的股本,并且对民华银行有着监督的权力。当然除了钟泱和古月军领导的团队之外,其余人是无权参与管理和经营,也没有转让的权利。
    这时候的天宇集团以及兴华社,可不是那些老老实实回来投资报国的正经商人,他们自己也有着私人武祝如果说把货币发行权交托给议会或者政府机关,用不了多久就会沦为私人的敛财工具?
    拥有着智能工厂的钟泱,有自信不会沉溺于世俗的利益追求,但他不保证陈泽和刘浩然他们也可以。即便他们可以,难道他们的接替人也可以吗?时间可以让一切都化为腐朽,即便是律法,也会在岁月之中被侵蚀得千疮百孔。
    所以从一开始,钟泱就打算自己控制货币发行权,就如同后事的美联储一样。以私人组织来控制国家的货币发行,从暗中操纵着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唯一的区别,就是双方的目的不同,犹太“吸血鬼”们需要的是无止境的财富,而钟泱需要的是为华夏文明的前进而保驾护航。
    只要利益分配的问题处理好了,将体系内上上下下盘根错节的人脉关系编织成一张看不见的利益大网,那样在抵制外部冲击的时候,就更有底气了。毕竟天宇集团和兴华社都是其中的既得利益者,不可能允许他人染指。
    作为新型的综合性资本财阀势力,天宇集团和兴华社都在数年的时间内膨胀成为巨无霸一样的经济实体。不单止如此,拥有着自己的军火生产厂,数千名荷枪实弹的保安队员,以及拥有着装甲车和武装直升机,那已经是军队的范畴了。
    这样庞大的实力,即便隐匿于灰色的帷幕之中,也足够让人胆战心惊。陈泽自己就是议会的十大议长之手,权柄极大,而且年轻有为。而作为有着自己利益圈的天宇集团,也开始自发地排斥兴华社。
    两个大型商业实体,在许多行业都有着激烈的碰撞,即便是以陈泽和刘浩然的私交,也无法阻止这种因为利益而产生的天然对抗。这是各自的立场所决定的,不以他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在这样的背景下,钟泱也需要掌握货币发行权,来平衡和缓冲双方的矛盾。
    两大财阀都将巨额的资本投入到民华银行,以充实金库,巩固货币体系的根基。对于他们自己而言,将货币发行权放在钟泱手中,还是让人信服的。
    于是乎,币值的稳定,加上连续几年以来华元的优良表现,在新的占领区里,华元的流通率进一步加强。民华银行也开始以有着官方背景的身份出现在民众的视野之中,以强有力的姿态逐渐排挤货币市场内其他的竞争对手,纯化经济结构。
    在华元的制造上面伊忠明也是煞费苦心,在经过青竹化工自己培养的的化学家、颜料高手和第五研究所的襄助下,他们采用了与美钞相似的技术手段,加上钟泱旗下的研究机构弄出来的“盲文”和荧光等最新技术,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拿出来第一版。
    费这么大劲搞钞票的原因,是钟泱不可对人言的担心。别说列强诸国,在中国古代的三国时期,制作伪钞就属于惯用的招数了。战争时期印制别人的假钞来扰乱经济,后世的日本和美国都这么干过,美国甚至还直接提供原版的印钞机和电板,后来却也被惹毛了的当年同盟反过来印制大量的真钞来扰乱他自家的经济。
    而原本世界的历史上,马子任就这么干过,最后把屎盆子扣在了四大家族身上。虽然姜瑞元他们自己的手脚也不干净,但真要论起对国家经济和民生建设的迫害,红门比起**党也是当仁不让。
    陈晓奇很清楚他们这些人的做派,所以他小心之下直接将防伪手段加上,伪造的难度越高越好,最起码在这个时代这个阶段,他得提放被挖了墙角的日本人搞这种破坏,或者说他实际上还准备着印制假的日元来给日本人捣乱。
    目前因为通货膨胀率低,华元最大面额制定为十元,最小是一分,按照十、五、二、一的数额从元、角、分三个级别印制成套的纸币,至于这时代大量存在的铜币,则被毫不客气的从整个体系中清除掉。
    古代以铁代铜,使得兵器生产逐渐脱离了铜这种贵重金属。可现在不一样工业时代的战争,对于铜可是有着旺盛的需求。好家伙,这么稀缺的金属资源用来造货币,几千年了也被糟蹋掉不少。
    这时候还是省下来搞搞工业生产造点弹药比较好。即便目前使用了复合钢材来代替铜作为子弹的标准材料,可仍旧有许多工业零件的制作需要到铜这种金属。
    首先接受这种华元的是新加入到工厂体系的那些工人们,不管他们最后分到了那个部门哪一类工种,从进入到这里的那一天起,他们手中拿到的就不再是沉甸甸银灿灿的大洋,而是这种印制的非常精美的绿色纸钞。
    绿色代表着生命,以及生机,而钟泱本身也喜欢这种性质柔和的颜色,故而便将其作为货币的主体,并非是单纯的为了抄袭美钞。
    其次就是依托天宇集团工业体系收编控制合资的那些下游工厂和矿场、商业店铺。他们内部发工资薪水的也都开始统一发放这种纸钞,而各工厂之间与天宇集团的结算自然也是用这种纸钞。
    在半强制半引导的情况下,那些底层工人和民众接受纸钞,并发现到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商铺去买东西都能获得接受之后,他们也就放下心来,有些不愿意乱花钱的攒起来,也被告知在年底想要回家的时候,如果怕纸钞拿回去不好用,可以到银行来兑换实打实的银洋。这么一说才让大多数工人放下心头的大石。
    几百年来的欺压和剥削,是百姓普遍不信任强势机构的真正原因,这样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为了在苦困的生活中挣扎求生,百姓也有着自己的生存哲学,那就是怀疑一切。
    而新占领区的那些商铺早已经被告知华元的消息,并且每一家里头提供了一张印刷精美细致的对照表,他们可以照着表来辨认华元的真伪,而后他们可以在积攒到一定数额后到民华银行去兑换自以为安全合适的银元或者银票。
    华元的印制之精美是这时代市面上所罕见的,不去看它本身的面值,只是这一张纸就能给每一个拿到的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相形之下其他的钞票简直粗糙的跟手纸一般不?
    加上南方联合政府今年开春多来声势浩大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在当地民众的心目中已经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那种潜移默化的信任度,随着各种工厂越来越大规模的招工、建设迅速提高,并在那个巨大无比的广佛莞工业区破土动工的时候达到了顶峰,量变达到质变。
    即便还需要时间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信誉,华元已经从事实上获得了民众的初步认可,作为这时代的中国东南最为坚挺的一种货币流通开来。
    而在早期已经开始开发的农信社旗下大量的佃户中间,早已经信誉卓著的农业互助组织和李坚三程德胜他们两人已经有了的巨大号召力,这种纸钞在农业人口层次内的接受程度却又要比小心眼多一些的城市下层民众更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