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二百一十四章垂死挣扎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二十一架单翼螺旋桨飞机,自蔚蓝色的晴空之中闪过,发动机那刺耳的轰鸣声响彻云霄。共分成了七个作战小队,分批次地盘旋在广州的上空。
    配合着正在进攻的主力陆军部队,对李济深所部粤军造成了极大的恐慌。李少杰率军突袭此地,光是第一批次的先锋部队,就多达一万三千四百余人,超过了一个标准师
    要知道,李少杰如今所指挥着的这支军队,可是装备着这个时代最为先进的单兵武器装备。完全列装化的22A式突击步枪,以及已经开始少量列装的25式突击步枪和高性能狙击步枪,超轻型单兵迫击炮、M27四十毫米口径榴弹发射器。
    掷弹筒和老款式的枪榴弹都已经正式宣告退出南军一线部队的标准化配备清单,取而代之的是威力更强,打击能力更为精准的新式单兵便携武器。
    枪榴弹是一种填补手榴弹与迫击炮射程间隔的步兵小型爆炸武器,装备枪榴弹发射器的步兵通过装在其步枪枪口处的枪榴弹发射器发射超口径的枪榴弹。其体积小,重量轻,威力大,便携性好,操作容易,能使步枪做到点面结合、杀伤破甲一体化,极大地提高了步兵独立作战之能力,特别适用于山地、丛林作战和城市巷战。
    早在1920年,钟泱便和陈泽以及伊忠明一起合作,带领技术团队制造出了最早期的枪榴弹,那种挂配在枪管前方依靠枪和枪弹发射的一种超口径弹药,也即使用的外插式发射原理。
    但在使用过程中,这种外插式枪榴弹也凸显出了许多问题,曾经出现过严重事故。误装实弹进行发射,导致枪榴弹发生爆炸。而在混乱的战场环境之中,是否能保持着稳定的心态,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而且现在的半自动化武器,全部都装有消焰器,已经不适合使用外插式来发射枪榴弹。
    为了进一步满足前线士兵对于近距离火力支援的要求,特别是攻击超过手榴弹投掷距离的目标的需要,天宇集团开发了“M27”这种转轮榴弹发射装置。配合上众多不同种类的枪榴弹以及其活动性使得这种武器的应用相当灵活,它可以用来攻击坦克,防御工事以及步兵等目标,用以代替以前的外插式枪榴弹。
    M-27式转轮榴弹发射器是一种6发转轮式半自动榴弹发射器,战斗射速为6发每3秒,配用与MF式枪挂榴弹发射器相同的40mm榴弹,射程与其相当,但M-27式榴弹发射器火力密度更大,作战持续性更强。
    该榴弹发射器加装有前握把,用光学瞄准镜,而非MF27榴弹发射器的机械瞄具。今年1月份正式完成设计,当月中旬开始大规模量产,南军为即将参与靖粤战役的的主力军士兵配发了1200具M-27式转轮榴弹发射器,以检验其作战效能。
    其主要射程为400米,在150米内具有较高的射击精度。是单兵火炮系统的重要一环,为步兵的有效作战提供了便携式的小口径火炮武器,能够更好的适应激烈而复杂的战场环境。
    除了这种转轮榴弹发射器之外,当然也有可以用于22A式和25式两种突击步枪的配装式榴弹发射器组件MF27枪挂榴弹发射器。
    这种可以与步枪结合的单发榴弹发射器,22A式和25式两种自动步枪上都可进行安祝其重量?.46千克,和M-27一样发射40毫米榴弹,有伸缩枪托,并可离枪使用。这类武器为步枪提供了点面杀伤,摧毁轻型装甲和工事的能力。
    枪榴弹采用空包弹发射不仅操作程序复杂,容易贻误战机,而且一旦误装实弹必将造成严重后果。因此,通过捕弹器采用实弹发射是枪榴弹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捕弹器除了朝通用化、绝对安全型方向发展外,还发展了弹丸偏转器与其相结合的结构。
    广州市的南侧外围,激战正在持续着,**军与南军的战斗,已经打响。虽然经历过了早期的混乱,可毕竟也是身经百战的老兵队伍,不可能一个照面就完全溃退。战线因此而开始僵持起来,双方的士兵都打红了眼,枪炮声连绵不绝。
    广州**军大本营司令部,忙碌的气氛充盈其间,紧张而焦虑的心情困扰着每一个人的心弦。李济深神态凝重,于指挥室里来回走动着,而众参谋将官也都面带忧色,颇有些不知所措的感觉。
    南军发起的战斗太过突然,在外围布置好的五道防线,已经失去了四道。溃退下来的乱兵,使得恐惧迅速在全军之中蔓延开来,士气受挫已经成为定局。
    “总指挥,第三十八团正在和敌军交火,团长陆兰培请求支援。”参谋长邓演达神色凝然,大声汇报着目前的战况。崭新的墨绿色军装,英姿卓立,自有一股武官的气质。
    “让二十八团上去,最后一道防线我们绝不能再失守了。”李济深的脸色非常难看,目前的局势对于留守广州的**军而言,十分不利,他可不希望广州成为一座孤城。
    李济深生于1885年,原籍江苏,是广西梧州苍梧人。原名济琛,字任潮。早年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曾留学日本。历任粤军第一师参谋长、师长,西江善后督办、黄埔军校教练部主任。
    1925年开始担任国民**军第四军军长,而后1926年升任**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参谋总长、黄埔军校副校长。北伐战争期间,任**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广东省政府主席、**军第八路总指挥,肩负留守广州的“重任”。
    其兼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广东省政府军事厅厅长、黄埔军校副校长、第四军军长等职,总揽了广东党政军大权。所部第四军两个师和叶挺独立团,由副军长陈可钰率领,更是参加北伐,攻必克,战必胜,使第四军获得“铁军”光荣称号。
    这样一个人,和姜瑞元的关系说不上好与坏,两人都是心怀野心之辈,绝无寄于人下的可能。只不过在对待红门的态度上,有着相当的合作共识。
    原本的历史上,他不久后便会亲自前往南昌,与姜瑞元商议镇压红门的事情。但现在却是不存在这个可能,因为他已经成为了被“镇压”的对象。
    姜瑞元率军奔赴上海之时,他还在沾沾自喜,以为可以高枕无忧的坐上广东王的宝座。可南军那犀利难挡的攻势,却让他懊恼不已,甚至开始怀念起黄埔学生军来。论起实际战斗力,铁军虽然不错,但未必就有学生军的水准。
    广州南郊战线,只要突破此处,广州将成为一座无险可守的孤城。这一点,无论李济深,还是李少杰,都相当的清楚。战略上的选择,并无复杂,依仗着厚重的力量,正面突破就可以了。
    “总司令,以目前的态势来看,只要再过半日,我们就可以突破战线,直取广州。”第二师师长程文力神色轻松,心情愉悦的笑着。
    算算时间,战况可能会持续到晚上,这对双方来说,夜战都是对士兵极大的考验。但因为有着足够的肉食作为营养补充,南军士兵普遍不受夜盲症的困扰。所以半日后结束战斗,突袭广州城正是时候。
    虽然巷战比较麻烦,但他还是抱着自信和从容的心态,这是力量的缘故。
    “程师长,切不可掉以轻心,我们的敌人,可不是软柿子。”多年的上位者生涯,使得李少杰也有了养气的功夫,不再像过去那般轻狂草率,而是有了大将的沉稳气度,教人心折。
    两人虽说是挚友,但军中不比其他,纪律很是严谨,故而他们也互称军职,以示名正。
    “作为**军之中的老牌军事将领,他的素养和才华都有着不俗的造诣,绝非可以轻视之人。”看着军事地图上所标明的详细注解,李少杰和程文力也讨论着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当年孙逸仙还活着的时候,于北伐过程中,李济深便初步展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积极协助姚雨平整编军队,认真制定作战计划。为了使作战计划更加详细与周全,他亲自到前线侦察地形,选择行军路线。他主动请缨,直接到前线指挥作战,在固镇、宿州、徐州三次大败清军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些资料,南军的军官高层都是熟悉的,营长级别以上的军官以及他们的队伍,都会被专门统计出独立的档案文件,经整理后送往参谋总部,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就会用到。明确地方一线指挥官的性格和能力,以及其部属的作战能力,对于战斗计划的制定意义重大。
    “叶希夷和他所谓的铁军都不在,李济深估计也玩不出什么花样来。”李少杰的意思程文力自然明白,但当前广州的驻守部队实力的确不行。李济深的得力下属叶希夷还在武汉休整,一时间也难以返回粤省。
    就算是“铁军”回来了,以南军目前的军事力量,也怡然无惧。在这样的底气支撑下,程文力当然有着足够的自信。军事斗争,首要的因素就在于营造自己的“不可胜”之实力,谋略和计策,全都等而下之。
    这就是临之以堂堂正正之师,没有什么惊心动魄和可歌可泣,也没有所谓九死一生的荡气回肠。唯有无坚不摧的力量,一举扫平前方的障碍。整个社会体系,近百万人凝聚起来的工业化力量,汇聚在一起,以摧枯拉朽的姿态,撕碎旧时代的番黎。
    无论是**党还是红门,他们的所谓枪杆子,早就已经落后了。
    深沟战壕之中,一个个沙袋堆砌起来的机枪阵地,正在向着敌军倾泻灼热的金属洪流。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的巨大威力,再一次证明了它的存在价值。南军士兵不得不寻找掩体,暂避风头。
    先锋第一营,有着许多早年参与过援桂战役的老兵充任军官,战斗力极强。各种新式武器装备也都优先配备给他们,可谓军中的绝对主力。而李少杰所率领的第一师,就有着十个这样的主力营,力量不可为不强
    目前的南军,基层战斗力量主要以班为单位,作战十分灵活灵活。步兵班的编制以12人为标准,分乘两辆战斗吉普车,正副班长各带一组。这样每6人一小组,火力会更强,且根据战时需要,可以随时灵活编组成2人六组、3人四组、4人三组、6人两组等等,便于执行各种各样的战斗任务.
    面对机枪阵地,也不会使用这个时代的散兵集群冲锋这种炮灰流战术。而是实行突击小队渗透以及各式远近火炮的支援。班级战斗单位体制的存在,因为突击步枪的标准化配备,使得火力强度不降反升。
    人数虽然稀少,可火力输出却凌驾于**军之上可供单兵使用的新式超轻型迫击炮,更是让张大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