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一百七十七章机械化开采(二更)再次剩蛋快乐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目录
   这每个研究所的具体运作,钟泱一般都不会去干涉,尤其用人和处事这两项。组织内有自己的规矩和原则,只要没有大的错误与矛盾,钟泱可不会无聊到事事抓在手里。
    做不做得好先不去说,徒惹别人厌烦倒是绝对的。当年崇祯皇帝勤政爱民,夙夜兴寐,结果大明朝亡得更快,最后一丝元气亦被内忧外患联手掐灭。
    这实在不是崇祯不努力,而在于他太“努力”。勤劳是个好品德无疑,但也要看情况不是?你不专业,又非要插手,还胡乱指挥。成了算命好,不成就活该。很遗憾,大明朝命不好,所以活该完?
    至于钟泱,他也不认为自己的命比崇祯好,故而还是自觉地老老实实的当个董事长,而不去做劳心劳力的CEO,专业的事情,始终要交给专业人士去做。
    此前的时候,各大研究所还未正式成立,学者们都以研究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进行技术开发。徐永生在当初可是和殷向洲一块弄着突击步枪的设计,还没有从武器开发工作中独立出来。
    如今却已大有不同,十大研究所已经成立,而除了第十研究所依然被钟泱握在手心之外,其余部门都已有所委任。组织草创,万事开头难,未必每一个部门的结构和人事工作都能合格。
    但至少整个科研体系迈出了专业化的第一步,组织的运作会在众人的努力下越来越好。不怕基础差,就怕没进步。对于技术上的研究和积淀,钟泱丝毫不心急,却也绝对不马虎,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地迈向前方。
    中国现在,不缺文明和思想,也不缺暴力**和政治人物,缺的就是科学技术。没有生产力,再怎么号召民众,中国也只能是个三流以下的国家。如果说想要去占地盘和挖人才,以钟泱的政治智商,决然不可能胜过一帮政坛老嬷嬷。
    既然如此,还不如依靠自己的实力,稳稳健健的站好步伐。等工业实力有点门道之后,再去做所谓的大事,拯救万民。
    或许有些人会认为钟泱应该凭着陆战士兵和机械仆役的力量,去抢地盘打军阀。这的确算个好办,假如军阀们全都是猪的?
    打不过你,难道还不能跑吗?游击战这种东西,也不是什么深奥的理论,你以为军阀不会?你那么点机器人,能守住几处地方?分散开来,机械构装体又无及时补充能量。这是个死局,钟泱也仔细思考过的。
    打下来的地盘守不住,那还不如不要,这种包袱一点用处都没有,反而消耗钟泱的实力和精力,吃力不讨好。用在战争上的机器人多了,那用于生产的就必然减少,早期就这么点资源,哪能这么挥霍?
    安坐在会客室内,享受着陈小宏递过来的绿茶,钟泱心情舒坦,说不出的惬意。因为等会儿和徐永生的谈话,将涉及到古文会的发展战略制定。根据当初的建议,徐永生身为第四研究所的所长,将在机械构装方面进行研发。
    这件事的意义非比寻常
    对于陆战士兵和机械仆役,钟泱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甚至可以算得上浅薄。这也难怪,毕竟非理科出身,局限了他在这方面的专业素养。
    按照当初徐永生所谈到的内容,兵工厂和机械制造中心,并非仅仅像现在这样,只能生产定型的产品。这在以前,钟泱因为不懂,才胡乱的使用,浪费了许多资源,而且更是白白弃置了许多强大的能设定。
    兵工厂和机械制造中心,里面本来就有许多专业的知识隐含于其中。一些能强大的工具,更是极具研究价值。想想看就知道了,当初的陆战士兵定型,便几经修改。这里面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和加工工艺,钟泱不清楚,可徐永生知道。
    无论陆战士兵,亦或两种型号不同的机械仆役,其实都还有值得开发的余地。要知道,根据实际需要而做出的重新定型,这里面的意义本就不凡,更何况还能通过技术借鉴来分析这里面涉及到的新知识。
    机械构装体技术,可是于第四太阳纪文明亚特兰蒂斯的科技实力,值得信赖。至少比第五太阳纪的人类,更靠谱一些。
    单就以陆战士兵而论,如今就相继开发出了不同用途的型号。轻型的陆战士兵,采用了碳素骨骼以及高分子聚合纤维编织的肌腱,内部构造也多是质量较轻的金属部件。高精密电子元件比比皆是,从一些被拆开来做研究的样品之中,徐永生他们也初步开始接触到了这种东西。
    第四研究所,可不单只进行机械构装方面的研究,电子技术也将包含在他们的未来蓝图里。只不过目前还缺乏基本的集成电路知识体系,徐永生他们看不懂这些高精密的电子元件,仅仅能通过繁复的实验区确认它们的用途。
    轻量化的陆战士兵,采用了带有肉黄色涂层的胶质外皮,整体重量大致与正常人类相当。用途多作为重要人物的保镖以及关键据点的守卫,在外观上和人类极其相似,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改进,在细节上早就比以前更完善了。
    除了表情僵硬,神态死板之外,在外表上几乎就没有了破绽。
    而除了这一款陆战士兵I型之外,还有另外几种型号确定了的产品。陆战士兵II型,采用了表皮碳素硬甲,整体呈现深黑色,和蝙蝠侠很像。虹结的肌肉微微隆起呈流线形,不单只外表霸气,更增添了防弹效果。
    并且考虑到头部精密仪器的保护,更加装了外刚内柔的碳素头盔,既能抵挡冲击,也有良好的减震效果。成本比I型略高,但是在极限测试中表现出了良好的能力,将作为以后的主力型号。
    陆战士兵III型,所采用的技术更为强悍,厚实的合金外壳,内部有特殊充能纤维作为减震防御材料。整个身体的外形,巨大魁梧,身高达到了两米五,仿佛一个身披重甲的重装步兵。
    所使用的武器部件:可选用手提式和背装式加特林机炮、手提式和肩装式榴弹发射器、手提式和背装式60mm口径膛线炮、腕部转轮机枪。简直就是一个移动堡垒,两臂更装着能量护盾发生器,可以展开一个半径一点五米的弧形防御罩。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成本高昂。并非实际的资源消耗,而值得所需花费的权限值。单单造一部这样的怪物,就要花费两千权限值,这是陆战士兵I型的二十倍,是陆战士兵II型的十五倍。
    这种代价,钟泱可玩不起大批量生产,仅仅能进行小规模试制。
    人形的陆战士兵,便只有这三种型号了,为此,研究人员还亲自为他们进行了命名:I型最为酷似人类,所以被命名为“士卒”;II型的黑壮厚实,孔武有力,故而被称为“玄兵”;至于III型,因为其外表魁梧彪悍,已经接近于机械版的黑猩猩,更是直接被叫做“金刚”
    顺便说一句,腕部转轮机枪,是安装在“金刚”手腕部位的环状武器,内置小型电动机,通过齿轮来进行制动。这些都是很普通的设计,特别之处在于其所使用的弹药,乃刚研制出来的无壳弹。
    无壳弹是一种没有弹壳的枪弹。它由可燃粘结剂先将用作发射的火药粘牢,然后按照专用发射的口径模压成一个坚固的柱体,再把弹头和底火分别嵌在火药柱的两端,。由于这种特殊的子弹没有弹壳,所以底火的工作形式也有所不同。
    除了传统的击针发火针,还可以采用电引燃型底火、气引燃型底火,利用击发时产生的电弧和高温,引燃药柱,迅速膨胀的高压气体将子弹头推出枪膛。无壳弹的形状比较特别,弹头细长,身体略显矮胖。
    发射时,在燃烧的药柱所产生的气体的推动下,弹头飞出枪口,而药柱则被烧成灰烬。100发无壳弹,大约只相当于20发常规子弹的重量。凭着这个优势,在打仗时士兵可以随身携带很多子弹。这无形中提高了单兵的持续作战能力,以及后勤运输的压力。
    我们知道,枪发射出的是弹头,蹦出来的是弹壳,因此,当子弹打完之后,地上便会留下一堆空壳。这些用金属做成的弹壳,增加了子弹的造价。无壳弹的试制成,不仅使传统的子弹走出了一条新路,同时,也使枪的结构相应简化。
    由于无壳弹射击时省掉了抽壳的过程,枪支的结构也可以作相应的简化,一次装弹完毕,完全封闭机匣,防止沙尘微粒进入弹膛,有利于延长枪支的寿命。此外生产还可以节省大量的金属,简化一些生产程序可称得上使用和制造两方便。
    但是,即便有着如此巨大的优势,无壳弹的使用目前仍旧难以普迹弹体到没有太大的问题,影响的因素出在药柱身上。运输时所带来的防潮、防火,安全存放等问题,都深刻的制约着无壳弹在实战中的大规模运用?
    更不去说,战士们在携带这些子弹时所必须要做的复杂工作。在药柱的化学工艺技术问题没有完善之前,无壳弹的大量列装完全没有实用价值。
    不过虽说如此,研究所内的许多专家皆认同:如果无壳弹能在现有基础上对燃烧、防水、抗高温等性能方面做进一步提高,有朝一日会完全取代有壳弹。
    只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由于无壳弹的制造工艺复杂,而且枪又要作相应的改进,加之它对枪膛的烧蚀严重,所以现在仅有为数不多的部队在使用无壳弹。
    “金刚”就是其中之一,无壳弹安放在它手腕处,密闭的结构使得防潮防火等方面完全没有问题。再者而言,转轮枪管用的是智能工厂本身提供的超级陶瓷合金工艺,抗腐蚀能力比一般金属要强上许多。
    除了这三款人形机械构装体,还有兽形的产品,不过目前还处于开发阶段。原本就打算在“金刚”的开发完成之后,便进行侦查用的型号,名字都改好了,就叫“猎犬”。这已经不算陆战士兵,而属于装甲兽一类。
    非人型陆战士兵,都将统归于装甲兽,目前还在定型之中。原本的打算因为徐永生和钟泱的一番密谈而发生改变,第四研究所目前的工作,是改造生产用的机械仆役无论原先的“学士”亦或“普工”,全都要根据现实需要进行改进。
    其中一个重点就在于采矿机器人的改造计划这是一个有着重大意义的研究计划,因为涉及到了最基本的资源开采和工业原料的转化。一旦成,将使得智能工厂在很大程度上摆脱对现今资源输入的依赖。
    仅仅靠采购国和澳大利亚的金属矿石,始终不算是把工业命脉握在自己手中,这种做必不长久。目前双方没有矛盾,不代表以后也没有
    而近在咫尺的桂省,本身就有着大量的金属矿藏,唯一欠缺的,仅为其低下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