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败家子》第643章全世界最大银矿[2]

大唐第一败家子最新章节目录
   了,这个地方,现在并没有被发现,也根本无人知道,这里还有个全世界最大的银矿。
    这里已经住下了十万倭国百姓,还有哪些高句丽士兵。
    当然了,哪些高句丽士兵,凡是罪大恶极的,双手染满了老人孩子的鲜血,或者是玷污过妇女的人,全部都被杀掉了。
    至于如何区分,哪就更简单了。
    这还需要区分吗?
    只要有人指认,哪就全部挑出来杀掉得了。
    作为俘虏,他们就是待宰的牛羊。
    所以,就是宁杀错,勿放过。
    因为这些人渣,他们活着,就是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一来,会加剧他们和倭国百姓之间的矛盾。
    时间一长,迟早是会爆发的。
    而现在,李愔提前杀掉一批罪大恶极的高句丽士兵,这个冲突,就爆发不起来了。
    二来,这些人人形极为卑劣,留下他们,本来就是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不过,三万高句丽士兵,原本就被杀掉了一万多。
    现在再次清洗了一批,现在剩下的,也仅仅有六七千人而已。
    并且,这六七千人还被李愔分散开,不让他们聚拢在一起。
    这里,建设了诺大一片的棚户区。
    这里居住了整整十余万人,这十多万人,全部都是青壮。
    因为老人和孩子,基本上都被渊盖苏文给杀死。
    这些棚户区,当然不是永久的居住地。
    只不过,要安置这十万人,现盖房子是来不及了,只能暂时利用棚户来安排。
    而在另外一边,李愔已经组织人手,开始烧制水泥,规划城区。
    这里目前,是一片荒芜之地。
    别说是哪些倭国百姓,或者是高句丽士兵。
    就连程处亮、薛仁贵他们,都不理解,王爷为什么会将这么多人安置在这里。
    这里有些便宜,安置起来,很不方便的。
    但是,他们待在李愔身边,已经有着很长的时间了。
    他们太清楚李愔的神奇之处了。
    既然王爷要求安置在这里,一定有他的目的。
    炼制水泥,烧砖烧瓦,自然少不了从大唐调集过来的专家。
    而因为一系列工程的开展,也要召集大量人手。
    招募的工人,每天的工钱十文钱,管三顿吃喝。
    每天十文钱的工钱,如果是在大唐的话,估计连个六十岁的老头都雇不到。
    但是在这里,十文钱的工钱,居然让那些倭国百姓感激涕零。
    他们觉得,这一定是大唐王爷怜悯他们,故意给出这么高的工钱。
    因为在他们这旮旯,一天最多也就五文钱的工钱,还不带管饭的。
    因此,他们做起工来,也是格外的卖力气。
    这里的伙食,也实在是太丰盛了。
    顿顿百面馒头白米饭,一个大锅乱炖,里面一层油花。
    每个人都能分到一大碗菜,里面少说也有四五块肥肉片子。
    这伙食,感动的他们一边吃,一边都想默默的流眼泪。
    天天能吃这么好,别说还给工钱,就是不给工钱也干啊!
    而他们听说,这里修建的房子,都是给他们修的。
    当然了,这些房子,是需要他们花钱买的。
    人家大唐王爷花钱修建房子,然后卖给他们,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第一批的房子,已经快修建好了。
    哪院子看上去,哪叫一个漂亮。
    这辈子要是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对他们来说,真的是死而无憾了。
    不过,这房子漂亮,价钱也是不菲。
    听说这一套房子,要两万钱!
    现在的他们,可以说身无分文,除了每天能够赚来的十文钱,真的是口袋比脸干净了。
    他们根本就没钱买啊。
    不过,听说大唐王爷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因此,他们可以申请贷款。
    零首付就可以直接入住,分期二十年还清贷款。
    每个月都要还款二百文钱。
    二百文钱的话,对他们来说,真的是巨大的压力。
    不过,如果一家有两口人做工的话,还是能够买的起的。
    一个人一月三百文,两人就六百文。
    一个月只需要还二百文钱,问题并不大。
    房子的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
    而中华商行,也正式入驻海北道。
    各种商铺,如雨后春笋般,开遍了海北道的每个城镇。
    琳琅满目的商品,让那些倭国人,简直看花了眼。
    好多东西,都是他们这辈子都不曾看到过的。
    并且,有些东西,哪价格,的确不是很贵。
    而目前,海北道,到处都在建设。
    这些倭国百姓手里,或多或少的都有些闲钱。
    有了这些钱,他们就可以开心的购买他们需要的商品。
    就在这时,海北道节度使骆宾王上任。
    在大海上航行了好几天之后,骆宾王心里有点凉。
    这地方,果然是够偏僻啊。
    怪不得,哪些大佬,一个个不是装病,就是丁忧,或者干脆人为制造车祸。
    宁肯骨断筋折,也不想来这地方。
    等刚刚来到海北道,上岸之后,看到的,就是一片荒无的城镇废墟。
    这个城镇,已经被烧的面目全非,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了。
    因为乌漆麻黑,没有丝毫生机,就连鸟雀,都不愿意光顾这里。
    看到这一幕,骆宾王心里,就更凉了。
    很快,他就来到了银城。
    当然,这个银城,自然就是在银矿之外建设的城市。
    这个名字,也是李愔给命名的。
    来到这里之后,骆宾王的眼睛,陡然一亮。
    所谓破而重立,不破不立。
    我就说嘛,有师傅在的地方,怎么可能会差的了呢?
    这里的建设,和当初的益州一模一样嘛!
    相信用不了十年,这海北道,就能够成为一个富庶的地方。
    现在的这里,百废待兴,正是自己大展身手的好地方。
    自己年纪轻轻就成为一道之节度使,这不都是托了师傅的福吗?
    想到这里,骆宾王又开始兴奋起来。
    接下来第一件事情,骆宾王当然是要去拜见师傅去了。
    很快,骆宾王便见到了李愔。
    “师傅在上,请受徒弟一拜。”
    李愔哈哈一笑,上前将骆宾王扶起,然后对他说道:“也不知道朝廷中那帮老家伙是怎么想的?”
    “这么好的世外桃源,他们居然没人愿意来?这一次,倒是你的机遇!”
    骆宾王恭恭敬敬地说道:“徒弟愿听师傅教诲。”
    李愔微微一笑说道:“其实,这海北道的发展模式,和益州差不多。”
    “这里虽然没有益州那么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这里有全世界最大的银矿。”
    “这里,真的是一座银山呢!守着银山,还怕发展不好海北道?”
    “这里,还需要引入大量的唐人,然后来一个文化融合,将这里,真正的变成大唐领土的一部分。”
    “还有,不需对这里的人太好。这些人,人格之中,都有一种贱性,如果对他们太好的话,他们会迷失自我的。”
    李愔所说的话,骆宾王都牢牢记在心里。
    甚至为了怕自己会忘记,还掏出纸笔,一一记录下来。
    师傅所说的,必定是至理名言。
    只要听从师傅的,哪就对了。
    不过,对于师傅的教导,骆宾王还有不了解的地方。
    骆宾王不由问道:“师傅,你的教诲,徒弟自会谨记。不过,要让唐人迁徙到海北道来,这难道有点大呀!”
    “内陆之富庶,远飞海北道可比,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来这里吧?”
    听到骆宾王的话,李愔不由哈哈笑道:“其实,这件事情很容易做到的。”
    “首先,这海北道,好多领域的发展,都及其落后。你可以花重金招聘哪些专家来。”
    “以后,每个行业的翘楚,都花重金招聘。”
    “你要让哪些唐人知道,这海北道,遍地都是金钱。”
    “只要他们肯来,就能捡到手软为止。”
    “人为财死,鸟为事亡。有好处,自然能够吸引更多人来了。”
    “还有,只要那些识字,会读会写的,一律都给高工钱。”
    “这海北道也是这样,你要让他们明白,会说汉语,会写汉字的好处。”
    听了师傅的话,骆宾王豁然开朗。
    师傅的智谋,果然是深不可测啊。
    跟随在师傅身边,让骆宾王彻底有种活到老学到老的感觉。
    这段时间,第一批的房子已经建好了。
    不过,前来零首付贷款买房的人,寥寥无几。
    并不是这房子不好。
    房子建的实在是太漂亮了。
    并且,这房子可都是他们的人打下手建的。
    房子的质量,绝对是刚刚的。
    他们顾虑的,是怕还不起贷款。
    现在他们还可以在工地上打工。
    万一房子建设完成了呢?
    到时候,他们每个月,到哪里弄那么多钱还房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