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败家子》第643章全世界最大银矿

大唐第一败家子最新章节目录
   从倭国拿来的白银,源源不断的送入到大唐。
    一船一船的白银,从威海卫登陆,一直输送到长安。
    以往大唐并不是没有对高句丽等地用过兵。
    但是那时候打仗,打得都是国库里的钱粮。
    打一场战争,不知道要耗费掉多少国力。
    并且,纵然太宗如此英明神武,也并没有灭掉高句丽。
    但是自从新皇登基以后,直接用蜀王轻易灭掉高句丽。
    这一次,再次派兵攻打倭国。
    虽然暂时还没有打下来,但是看样子,只是迟早的事情。
    蜀王出征,那一次不是一路横扫,满载而归?
    这一次,才刚去了没多久,就将一车一车的白银,送入长安。
    运送白银的车队,前后看不到头。
    前面的车辆,已经到了户部,后面的车队,还在城门之外呢。
    这样的盛况,真的是前所未有。
    大唐以武立国,猛将如云。
    但是纵观这些武将,他们哪怕取得再大的胜利,又怎么有人能够取得蜀王这样的成就?
    人家蜀王打仗,那是源源不断的赚钱啊!
    人家蜀王一次送回来的白银,足以抵的上大唐一年的税收。
    看到蜀王取得这样的成就,整个长安城的百姓,都喜气洋洋,为之庆贺不已。
    户部的官员,更是个顶个的,脸上都挂着抑制不住的笑容。
    户部的官员,最愁的事情,就是国库空空。
    像是这样,一车一车的银子送入到国库之中。
    看样子,就算是大唐十年不收税赋,国库都不愁支出。
    国库腰包鼓鼓的,他们这些官员的工作,自然可以轻易开展。
    而户部的工作好做了,其他各部的官员,工作自然也就好开展了。
    以往的时候,他们需要用到钱的地方很多。
    但是到户部要钱的时候,往往户部都要推三阻四,东折西扣的。
    但是现在,只要开口,户部都会痛痛快快地,大大方方地给钱。
    甚至还会问一句,钱够吗?
    而接下来,蜀王又上了一道奏折。
    奏折里写道,高句丽余孽渊盖苏文,阴谋反叛,杀死了倭国王。
    蜀王举正义之师,一举将渊盖苏文余孽击溃。
    现在倭国群龙无首,百姓生活朝不保夕。
    倭国百姓,强烈要求归属于大唐。
    臣弟不敢擅自做主,还往皇兄定夺。
    看到这封奏折,唐皇李恪笑的合不拢嘴。
    “众位爱卿,这是蜀王上的一道奏折,大家都看一看,议一议吧!”
    很快,就有力士上前,从唐皇李恪手中接过蜀王上奏的奏折。
    然后将奏折,递交给下面的大臣们。
    下面的文武百官,看到蜀王的奏折之后,纷纷击节赞叹。
    这样的事情,毫无疑问的,必须得要同意啊。
    尽管倭国孤悬海外,还是弹丸之地。
    但是,这可实实在在是开疆扩土之功啊!
    自从新皇登基之后,平定高句丽,拿下倭国,将整个大唐的疆域,扩大了诺大一片。
    这种功劳,直追太祖太宗,甚至已经有所超出。
    新皇文治武功,必将成就一代圣君。
    而他们作为辅佐之臣,理应也会留名于青史。
    这样的好事,他们怎么会不答应呢?
    当然了,答应归答应。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上,他们其实还是没怎么把倭国当回事儿。
    这也是古代帝国的,一个大中原的思想在作祟。
    比方说,有些时代,他们明明可以攻占下哪些蛮夷之地。
    但是他们宁肯扶持一个亲近他的政权,也不愿意占领这些地方。
    因为他们感觉,占领这些贫瘠的地方,非但没有实际上的好处,反而向里投入。
    这种事情,他们是断然不会做的。
    所以对于这种地方,他们一向要的,都只是名誉上的归属。
    至于实际的管理,其实并不在意。
    而现在,群臣的思想,同样也是如此。
    对于倭国这样区区一个小小岛屿来说,他们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既然现在已经归属于大唐的版图,那么再叫倭国就不合适了。
    经过群臣的商谈之后,决定将之改成海北道。
    而海北道节度使的职务,却是让他们伤透了脑筋。
    能够担任一道之节度使,必然是重臣,最起码的,也要是三品大员。
    但是三品的官员,哪一个不是位高而权重?
    让他们跑到海外,担任一个区区小岛的节度使?
    这简直就是被放逐啊!
    有那个三品大员,肯去这种地方呢?
    先是找了一个中年的三品大员,因为他身强力壮,年轻有为,所以获得了这个难得的机会。
    结果,第二天这个三品大员便感染伤寒,请了三个月病假。
    海北道那边,自然不可能等到他三个月病愈之后再上任,只好另外选人。
    然后,他们物色了第二个人选。
    这个人选叫做崔海,乃是崔家之人。
    然后,崔海忽然曝出家父辞世,要回家丁忧。
    丁忧需要三年时间,这个是孝道。
    新皇李恪,自然不能强迫别人违背孝道去赴任,因此,这个人员,也不了了之。
    第三个人选,在坐着马车早朝的时候,出了车祸。
    结果被摔成了重伤,七荤八素的,据说已经伤到了筋骨,至少要一百天才能重新回来上班。
    得!
    这些人,简直一个比一个狠。
    谁都不想到海北道那种偏远贫瘠之地赴任。
    群臣没有办法,只好再挑选新的人选。
    但是能够资格出任节度使的,无非就哪几个人选。
    琢磨来琢磨去,他们一致认为,剩下的几个人,同样不可能心甘情愿地去海外。
    所以,他们干脆决定,直接破格提拔。
    当然了,能够资格破格提拔的,也未必就想要去海外。
    因此,最终他们决定,将这人选直接定为了益州的骆宾王。
    这个骆宾王,是蜀王的老部下了。
    虽然他不怎么够资格,但是只要选中了他,他是不怎么可能会推脱的。
    作为蜀王的老部下,不可能会拆蜀王的台。
    果然,等消息传递到益州之后,骆宾王非但没有拒绝,反而十分欣喜。
    毕竟,作为他目前的级别,想要做到节度使这一职务,近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现在,居然一步到位,直接到达人生巅峰。
    虽然海北道孤悬海外,距离大唐十分遥远。
    但是既然蜀王在哪,骆宾王就没有丝毫的害怕。
    于是,海北道节度使人选敲定,皆大欢喜。
    ……
    倭国这地方,银矿众多。
    尤其是石见银矿,乃是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银矿。
    在宋朝的时候,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白银产自倭国。
    倭国还曾被当时的人称作银群岛。
    而倭国的黄金储备,同样的十分惊人。
    从八世纪到十六世纪,倭国的黄金产量大概为二百五十五吨。
    在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还没开始之前,全世界开采的黄金,加在一起为五千吨。
    倭国所占据的份额,大概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五。
    而倭国的领土,才占全世界的多少?
    当然了,这一次,李愔主要以开采白银为主。
    而开采白银的目的,还是为了以白银为货币。
    李愔之所以急着要推出白银为货币,是因为,大唐现在的货币制度,其实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因为最近几年,大唐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财富增长相当惊人。
    而财富的增加,就要印制更多的纸钞。
    但是实际上,大唐真正的货币,是铜钱。
    大唐并没有废除铜钱,短时间内,也不敢这么做。
    不然的话,必然会引发大乱子不可。
    而目前大唐的每年开采出来的铜矿,完全不足以铸造铜钱。
    也就是说,现在大唐市面上流通的纸钞的面额,要远远大于铜钱的数量。
    现在因为纸钞信誉良好,并没有出现兑换不出铜钱的事情。
    再加上纸钞容易携带,所以平时也少有人拿纸钞兑换铜钱。
    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实际上,如果有人恶意破坏市场的话。
    完全可以大量囤积纸钞,然后拿去兑换。
    当中华商行兑换不出来铜钱的话,纸钞的信誉将会一落千丈。
    到时候,将会出现挤兑现象。
    纸钞,有可能会成为废纸一张。
    整个市场,将会彻底被破坏掉。
    而想要整顿好整个乱局的话,恐怕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
    给大唐,将会带来极为致命的打击。
    李愔主要提防的,还是四姓六旺。
    如果他们要捣鬼的话,李愔还真没有太好的办法去防止这一点。
    当然了,如果他们真的敢这么做的话,哪就证明,双方已经到了鱼死网破,不死不休的地步了。
    既然如此的话,哪自然就不用再和他们客气了。
    李愔会在他们彻底搅乱市场之前,将他们全部都控制住。
    不过,如果真要这么做的话,其实也会引发一些不好的后果。
    不是非常有必要,李愔是不会这么做的。
    而此时,他需要做的,就是开采出大量的白银。
    然后源源不断的输送到长安去。
    大唐就可以利用这些白银,让白银替代铜钱,成为主货币。
    当然,在短时间内,铜钱仍然会存在。
    不过已经不再是主体货币了,只是沦为一个补充货币而已。
    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直接废除这种贵金属货币。
    因为制造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印制纸钞,成本低廉,流通性好,用起来也极为方便。
    要是像后世那样,直接电子化,财富直接变身成为数字,哪就更节省成本了。
    不过,废除贵金属货币这种事情,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准备。
    准备不充分,贸然废除的话,是会出大问题的。
    在倭国——现在已经改成了海北道,在原本石见银矿的地方。
    当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