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武则天》正文第八十一章徐敬真案

神秘武则天最新章节目录
   徐敬业和徐敬猷兄弟在扬州起兵,失败后被其部将王那相杀害。徐敬业还有一个弟弟叫徐敬真,是个花花公子,平时在扬州混迹于花街柳巷,过着纸醉灯迷的生活,没有参与造反活动。
    这一点,武后也是知道的,为了挽救失足青年,将他流放到岭南的绣州,让他到祖国的西南边陲去劳动锻炼,从而更好地茁壮成长!
    绣州这个地方,山地丘陵比较多,气候波动比较大,春秋易干旱,夏季有暴雨,冬季易霜冻,初来乍到的人会很不适应。
    此地西北有大瑶山,东南有大容山,相对耸立,郁江和黔江在境内交汇。土特产有龙眼、玉桂、八角、罗秀米粉、乳泉井酒、西山茶、麻垌荔枝等。
    还有田螺汤、狗肉、糯米饼、绿豆糕、猪脚粉等美食。
    但这些土特产和美食,以及瑶寨风情、白石洞天等美景都与徐敬真无关,因为他是流放的囚犯,戴着枷锁,被衙役押送着走到绣州,哪有心情去欣赏呢?
    来到绣州府衙,经过交接手续后,徐敬真被分配到采石场上班,每天从事挖掘、挑抬、切割打磨、搬运等繁重的工作。
    一个纨绔子弟突然干这么重的活儿,干不几天身上的细皮嫩肉就磨起了泡儿。跟他一起干活的人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比他的年纪小,他在这儿成了兄台。
    看着年轻人热火朝天地干活,自己纵有万般委屈和一百个不情愿,但作为兄台,总不能落后呀!徐敬真为了搬起一块石头,拼尽了吃奶的力气。
    徐敬真心里面骂了一百句脏话,但不敢表露出来,生怕年轻人嘲笑他。这时有一个年轻人走过来帮忙,从另一头帮他抬起了石头,搬运到马车上。
    徐敬真向他伸出了大拇指,说:“小兄弟,好样的!请问贵姓啊?”“俺叫熊无忧,这些重活一个人干不了,要互相帮助才行!”年轻人说。
    徐敬真高兴地说:“好哇,谢谢熊无忧贤弟,以后咱们互相帮忙。”
    有一次,徐敬真打磨好一块条形石,用绳子系在条形石上,穿过扁担,准备把它运到板车上去。可是熊无忧推着板车到其他地方去了,怎么办呢?
    徐敬真举目四望,见大家都在各忙各的,没有人理他,只好等待。监工看见了,呵斥道:“你又在偷懒不做事了?快点干活!”不久,
    徐敬真道:“好大一块石头,一个人搬不动啊!”“搬不动也得搬,不准偷懒,不信我打你?”监工蛮横地说。
    这时一个小伙子放下手中的活,前来解围说:“老兄,俺来帮你吧!”徐敬真大喜过望,连忙说:“好哇,好哇,谢谢老弟了!”
    两人将扁担放到肩膀上,抬起了条形石,运到板车上去。监工走后,徐敬真问小伙子贵姓,小伙子说他叫马重进,也是流放而来的囚犯。
    徐敬真感叹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在采石场要想生存,必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每日里辛勤劳动,干脏重累的活儿,接受包工头的监督,像是掉进了石压地狱一般,令徐敬真痛不欲生。
    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徐敬真也不忘找点乐子,他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和小伙伴们吹嘘自己过去的幸福时光。
    在搬运石头后,一群人坐在大树下乘凉蓄荫。徐敬真一边扇着草帽,一边说:“兄弟们,泡过妞没有?”小伙子们一阵哄笑,都摇头。
    徐敬真兴致来了,回忆道:“兄台我在扬州也算是有点名望的人物,春风十里扬州路,各位听说过没有?那里就留下了我的足迹!”
    “扬州是温柔富贵之乡,这儿是野鸡不生蛋的地方,跟扬州比起来,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不是兄台吹,在扬州的青楼柳巷,不认识我的歌妓很少!”
    “冬天,我召一群舞妓围着我取暖,夏天,有一群歌妓为我打扇。我吃着羊肉看她们跳舞,累了倒在她们怀里休息,兴致来了和她们一起跳舞唱歌,她们都很喜欢我!她们送了我很多小礼物,当然我也送了她们不少东西。”
    熊无忧问:“那些歌妓呀,舞妓呀,长得怎么样啊?漂亮吗?”
    徐敬真说:“当然漂亮了,可以用销魂摄魄来形容。怎么描述呢?她们都是玉人,象白玉一样,皮肤白里透红,自带体香,温柔体贴,眼光迷离!”
    “这样的美人儿现在真是可想而不可及呀,她们在你面前跳跃舞动,你怎么能不面红耳赤、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大口喘气、鼻子流血呢?”
    马重进笑道:“哎呀,仁兄啊,快别说了,你说得俺骨头都软了,抬不动石头了!”这时,监工过来叫大家去开工干活了,大伙儿一哄而散。
    晚上,熊无忧和马重进听了徐兄台的玉人描述后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白天,两人筋酥骨软,不能做事,受到包工头的责骂!
    在采石场锻炼了一年后,徐敬真苍老了不少,头上竟然长出了白发。打工仔们平时干得多吃得少,饮食条件相当恶劣,有的人长出了袍颈,有的人变成了驼背,有的人突然倒地口吐白沫而死!
    徐敬真看到各种奇形怪状的病症,十分害怕,担心自己也会得上各种怪病,痛苦万状地死在偏僻的异乡,成为孤魂野鬼,所以他思来想去,决定逃跑!
    但是按照唐律,流放的囚犯私自逃跑,不论跑到哪里,一旦被抓住就会被处死。徐敬真想:在唐国境内逃跑,无论逃到哪里,都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只有逃到唐国境外才算真正的安全。吐蕃离自己比较近,但听说他们对唐人不友好,生活环境也差。
    徐敬真想来想去,最终打算投奔突厥以免刑罚。既然萌发了逃跑的念头,他便在暗中观察机会,平日里尽量磨洋工,熬过一天算一天。
    又过了一年,因为采石场里的灰尘比较大,跟徐敬真玩得好的小伙伴马重进和熊无忧,一个患上了哮喘病,一个患了尘肺病,不能做事,被包工头打死了!
    徐敬真失去了干活的帮手,不仅更加痛苦,而且更加孤独,更加急于逃跑了。他把工钱都省下来,存了一些盘缠。
    一天夜晚,刮起了大风,他看到包工头和监工们都睡着了,便带着盘缠从采石场逃跑了。
    徐敬真一路向北方狂奔,跑到第二天早晨,又累又饿,钻进一个树林里倒在草地上睡着了。醒来后,他看到前方有个酒肆,便走过去买一碗汤饼吃。
    跟店小二聊了几句,得知这儿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十分高兴,就在此地盘桓了几十天。在店家洗了个澡,买了一套新袍衫穿上,免得被人认出是逃犯。
    白天悠游山林,夜晚寄居寺庙。欣赏了桂林山水以后,徐敬真继续北上,但在沿途各关隘、要道口和城门边,看到官府缉拿他的通告,让他如芒在背、坐立不安。
    快到洛阳时,徐敬真的盘缠用得差不多了,所剩无几,急得抓耳挠腮。他突然急中生智,想到了以前的朋友洛州司马房嗣业和小时候的伙伴洛阳令张嗣明。如果找到这两人,自己的盘缠问题和通关文牒问题就都解决了。
    徐敬真兴奋起来,等到傍晚,进入洛阳去寻找县衙。他少年时来过洛阳,对洛阳有些印象,加上他是大城市混过的人,所以找到县衙并不难。
    洛阳令张嗣明正在县衙里办公,徐敬真想要进去,被门卫拦住了。门卫问他姓甚名谁,从哪里来的,到县衙找谁?
    徐敬真回答:“我叫敬子真,从扬州来的,到县衙找张嗣明,我是张嗣明的朋友和故人!”然后从怀里掏出一个香囊,交给门卫。
    门卫露出疑惑的眼神,徐敬真说:“请老兄把这个交给张府君,张府君一看就知道我是谁!”门卫拿着香囊进去通报了。
    张嗣明端起一杯嵩山云雾茶喝了一口,正在闭目养神。门卫进来报告,出示香囊。张嗣明睁开双目仔细端详,口中自言自语道:“敬子真?这个名字有点耳熟哇。这个香囊也似曾相识,只是现在猛得一下触住了,想不起来!”
    张嗣明示意让他进来,门卫转身出去了。一会儿,门卫领着徐敬真进来了,张嗣明定睛看着来人,说:“敬子真?”
    徐敬真挺胸抬头说:“张府君官当大了,忘性也大了,连小时候的小伙伴也忘了么?”张嗣明忽然想起了什么,一拍脑袋,示意门卫出去。
    办公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张嗣明笑道:“原来是徐敬真啊,哈哈,亏你想得出这个假名啊!你不是被流放到岭南了吗,怎么到这儿来了?”
    徐敬真长叹一声说:“哎,不瞒仁兄,我是从岭南流放地逃回来的!这一路上经历过九死一生,现在盘缠用光了,官府又在到处张贴告示捉拿,实在是走投无路了呀!如果仁兄不肯出手相救,我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呜呜呜呜。”
    徐敬真大哭起来。张嗣明也叹了一口气,他知道帮助包庇一个流放的逃犯是要丢官连坐的,但是如果不包庇的话,怎么办呢?
    张嗣明幽幽地问:“你下一步打算怎么办?想要我如何出手相救呢?”徐敬真回答:“只要仁兄资助一点盘缠,帮我搞到通关文牒就行了!我打算投奔北方的突厥。请仁兄放心,我会低调潜行,一路向北的,不会让人发觉哒!”
    张嗣明十分同情他,回想起以前的情谊和小时候的青梅竹马,实在是不忍心回绝他,况且办个通关文牒是举手之劳的事,于是就给他办了,还送了一点盘缠给他。
    徐敬真十分感激,千恩万谢,然后离开了县衙。
    其实张嗣明有几个选择,可以保住乌纱帽和性命,但他偏偏选择了最坏的一条路。他可以当面命人逮捕徐敬真,打入大牢,然后上报,这样可以立功。
    他如果碍于当年情,抹不下脸面,也可以在徐敬真转身离开以后,派人跟踪并立即出门告密,这样也不会有问题。
    但他选择包庇帮助徐敬真,将自己的死活寄托在徐敬真的低调为人处世上,这是不明智的!
    为什么张嗣明会作出最差的选择呢?因为他学的是儒家三礼,生怕外界说他卖友求荣,所以吃了大亏。如果他学过厚黑学,就不会坐牢了。
    再说徐敬真离开县衙以后,回到旅馆住宿。他想到突厥离洛阳还很远,要走到那里,张嗣明给的一点盘缠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搞一票才行。
    过几天,徐敬真又前往洛阳州府去找房嗣业,到了州府门前,又被门卫拦住了。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