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武则天》正文第八十章大行诛杀[2]

神秘武则天最新章节目录
   然回味无穷呀。可是……”
    狱卒来到窗前,看着远处的夕阳继续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说什么‘方期六合泰,共赏万年春’,结果是‘昨夜红灯帐底卧鸳鸯,今宵黄土陇头送白骨’,‘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可悲、可叹、可惜、可挽!”
    圣母神皇又收到了告密信,说霍王李元轨也和越王李贞有书信来往,密谋起兵。更重要的是,李元轨的长子江都王李绪富有才艺,他和殿中监裴承先有交情,私下里秘密来往,通过裴承先打听宫闱秘事,再转告其他宗亲。
    殿中监掌管天子的服御,总领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舍、尚辇六局官属,大祭祀时,送大珪、镇珪给天子,天子出行时则侍奉于仪仗队内。
    裴承先是开国元勋魏国公裴寂的孙子,所以能担任从三品的殿中监要职。
    圣母神皇大惊,没有想到自己的身边人竟然也是奸细,看来谁都不可相信!谁都值得怀疑!以前忠于自己的人随着时势的变化,也有可能背叛自己!
    所以当天子的人要想守住大宝,必须每天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圣母神皇派周兴带兵逮捕了江都王李绪和霍王李元轨,查抄了二王的家,搜出了大量的证据。又命金吾卫搜捕了殿中监裴承先,打入死牢。
    经过调查核实,裴承先泄露了宫内很多秘密信息,江都王李绪又将这些信息传播给其他李唐宗亲,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江都王李绪和殿中监裴承先都被诛戮于繁华的菜市场。
    霍王李元轨只是写了书信,并没有任何实际行动,圣母神皇从轻处理,将他废徙黔州。
    曾经锦衣玉食的李元轨被关进槛车沿途运送,就象运输野兽一样,沿途供广大草民好奇围观。李元轨羞愤难当,行至陈仓时自尽了。
    接下来,关于李唐宗室的告密信不断,已故蒋王李恽的儿子汝南王李炜、道王李元庆的儿子鄱阳公李諲以及徐王李元礼、曹王李明的子孙,都在被告之列。
    永昌元年四月,圣母神皇派周兴诛杀辰州别驾、汝南王李炜和连州别驾、鄱阳公李諲等宗室十二人,并将他们的家属流徙到偏远的巂州。
    鄱阳公李諲的夫人是天官侍郎邓玄挺的女儿,李諲图谋迎立庐陵王李哲为皇帝,咨询过邓玄挺。
    汝南王李炜又是邓玄挺的朋友,曾问过邓玄挺:“在危急时刻想要实施造反的应急预案,怎么样?”
    邓玄挺保持沉默,没有回答李諲和李炜的问题,这样就没事了吗?
    错,在圣母神皇的治下,不允许沉默寡言、保持中立,必须表明自己的态度:顺从或者叛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知反不告,保持沉默,也要同诛。
    所以杀了李諲等宗室后,又杀天官侍郎邓玄挺,逼迫朝臣们表态:支持她称帝还是反对她!
    支持她称帝有俸禄招待,反对她也有刀斧相送,总之不会落空。
    北门学士范履冰忠谏敢言,不畏权势,虽然得到武后的提拔重用,但面对武后想革命称帝的形势时,也是忧心如焚的。
    因为一个女人竟然敢于革命称帝,牝鸡司晨,这和他的儒家礼教的理想信念相违背。
    范履冰曾经私下对同事魏元说:“唐室将衰落了,武后的党羽一天比一天多了,即将行篡逆之事了,天下危在旦夕了!”
    魏元回答:“这种事情应当待时观察,当今皇帝李旦,看似聪俊,但其打算计划如何,当难知晓!待时而谏吧!”
    范履冰说:“上昏臣乱,恐怕时不我待呀!”
    魏元回答:“武后之事篡逆未明,如果武后逆天行事,那么李唐宗室将不能容她。我等当择机而动。”范履冰点头赞成说:“只能这样了!”
    载初元年春,李唐宗室已被诛杀大半,眼看无人能够阻止圣母神皇登基的脚步,春官尚书、同平章事范履冰实在忍不住了,上书直谏,劝阻圣母神皇称帝。
    圣母神皇怒道:“这是继殿中监裴承先之后,第二起身边人发生的背叛事件!”说完以范履冰举荐谋反者的罪名,将他逮捕下狱,不久诛杀范履冰。
    圣母神皇大行诛杀,又怎么会忘记高宗和其他妃嫔所生的后代呢?
    文昌左相武承嗣揣摩姑母的心思,派酷吏周兴诬告罗织随州刺史、泽王李上金和舒州刺史、许王李素节谋反,征召二王到神都,由御史台审按。
    李素节在周兴的押送下,从舒州出发,刚走不远,听见有人因亲人病死而痛哭,叹息说:“有的人连病死都不可得,比你家更惨呐,还哭什么呢!”
    载初元年五月十二日,李素节行至龙门驿,被周兴的手下缢杀,以庶人之礼草草安葬。李素节之子李瑛、李琪等九人同遭诛杀,剩下四子李琳、李瓘、李璆、李钦古尚属年幼,被长期囚禁在雷州。
    泽王李上金从随州出发,半路上听说李素节被缢杀了,他的儿子们和亲属支党都伏诛,吓得浑身直筛糠,不敢再前进了,索性取了三尺白绫上吊而死。
    李上金的七个儿子被流放到显州,其中六子李义璲、李义珍、李义玫、李义璋、李义环、李义瑾都死在当地,只有李义珣幸存。
    舒王李元名品性高洁,很少过问家人产业,不事横征暴敛,每日早晚矜持庄重,门庭清肃。在石州二十年,赏玩山林泉水,有隐士之风。
    李元名告诫儿子豫章王李亶说:“命运由天定,处世善先行,藩王不要担心没有钱财官职,而要担心没有行善积德。每天尽量多行善事,忠孝持身,这也是我的理想信念!”
    李亶出任江州刺史后,每日行善,以善政闻名天下,李治曾经下手敕褒美李元名,表扬他训子有义方。
    象这样品性高洁的藩王理应善终,但恰逢武周革命之际,也只能玉碎而不能瓦全了!酷吏丘神勣诬告李亶谋反,将他逮捕关押到诏狱。
    秋七月,杀豫章王李亶。滑州刺史、舒王李元名左迁利州,不久被杀。
    又有人向铜匦里投放告密信,举报已故密王李元晓之子南安王李颍谋反。八月,杀南安王李颍等宗室十二人。
    李唐宗室到此被诛杀殆尽了,他们的后代当中幼弱尚存者都被流放到岭南,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他们的亲党多达几百家,也都被杀害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