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独行》第三百零二章战事起(二)

汉末独行最新章节目录
   孟达造反了,这个曾经的西川大将,这个曾经的荆州大将,这个曾经的曹丕麾下大将,然后再再再一次的造反了。
    这一次,他是造的曹叡的反!
    说实话,孟获在上庸郡造反,这件事真的让曹叡很难看!
    曹叡是一个骄傲的人,他一直觉得自己能够成为这曹魏的皇帝,是因为自己的实力,司马懿等人也不过就是他的势力罢了!
    哪怕现在他们的这些势力,有些猖狂,有些不把他放在眼里,不过他也是依旧这般认为!
    可是孟达的反叛真的是让他彻底的愤怒了起来,彻彻底底的将曹叡激怒了!
    他曹叡一直觉得自己,好歹也是一个皇帝,就算不能超宗越祖,好歹也要和先帝齐平才是,看看先帝在的时候,总共不过就七年的时间,最后还落了个惨淡收场。
    本来曹叡觉得这般本事也就是他那父皇曹丕的极致了,可是现在这么一看,似乎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他的父皇当初还只是魏王的时候,就在一年的时间里,给自己打下了结结实实的基础。
    延康元年正月,曹叡当时应该称之为父王的曹丕就接过了权利,接过了魏王的王位,开始了他的从政生涯。
    延康元年二月,任命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
    已卯,任命夏侯惇为大将军。同时,异族之中的濊貊、扶馀单于、焉耆、于阗王皆各遣使奉献。
    五月,册封投降的山贼郑甘、王照为列侯,又命苏则督军平定武威、酒泉和张掖的叛乱。
    与此同时,在延康元年七月的时候,江东的那位反复无常的江东之主孙权就遣使奉献了。
    同月,曹丕命夏侯尚、徐晃与蜀将孟达里应外合,收复上庸三郡,完成了第一次对内的进攻大胜。
    同时在益州与雍凉之地都十分著名的武都氐王杨仆率种人内附,居汉阳郡。
    甲午之时,曹丕再次带着军队驻扎在谯,在邑东以酒食慰劳六军和谯郡父老。
    延康元年十月初一,癸卯日,魏王曹丕下诏收敛、祭奠阵亡将士。
    等到十三日的时候,汉帝刘协正式禅让帝位,曹丕三次上书辞让之后,终于在二十九日的时候,曹丕登受禅台称帝,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大赦天下。
    从延康元年正月开始,到延康元年十一月底,一共满打满算是一个月的时间。
    他的父王曹丕就变成了父皇曹丕,这个过程之中,他的那位父皇没有弄出任何动荡来,汉室到大魏,基本上被平稳度过了,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动荡的话,他的那个叔叔和苏则先生给汉室哭了个丧,仅此而已。
    在这十一个月的时间里,濊貊、扶馀单于、焉耆、于阗王最先宣布臣服,凉州的叛乱初步平定,江东孙权派遣使臣前来称臣,夏侯尚叔父直接和老将军徐晃拿下了属于蜀汉的上庸。
    武都的氐王杨仆直接宣布带着大军前来投靠,最后汉帝顺顺利利的禅让。
    在当初的曹叡眼中,曹丕做到的这一切,仿佛就是在一步步的接手而已,曹叡不知道曹丕付出了多少,他只觉得,那些异族都是被自己的那位英明神武的祖父打怕了,江东也被打怕了。
    而且在曹叡记事儿开始,一说曹家诸多的孩子。
    曹昂英年早逝,可惜了。
    曹植文采惊天动地,被称之为天下翘楚一般。
    曹彰勇武非凡,一条方天画戟,一匹塞外宝驹,便是当初的那些曹氏夏侯氏的第一代重臣名将,都不敢有丝毫的轻视。
    曹冲聪慧异常,虽然只是妾室所生,但是天下第一神童之名,几乎算是被板上钉钉了,这般才学着实惊人。
    但是到了自己的父皇那里,曹丕,曹子桓嘛,剑术不错!
    若非是因为他曹子桓乃是魏王的儿子,那些剑术名家怎么会一一落败,也就是自己的父亲这般的沾沾自喜。
    所以,曹叡很是看不起自己的父亲,亲自征伐了三次江东,最后的结果,不过如此罢了。
    他觉得自己上位了,他就一定能够做的别曹丕更好,他一定能够超过自己的父亲,或许赶不上自己的太祖,但是他一定要成为比自己的父亲更加厉害的人物!
    至少,比他更加厉害的皇帝!
    所以他也选择了和他的父皇一样的前期,尊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追谥其母甄夫人曰文昭皇后,封其弟曹蕤为阳平王。
    曹丕当初先是大封功臣,而曹叡则是没有,他是先封了内宫之人,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后面就是封赏臣子了,当然,还有就是等着各个异族的首领还有那江东之人前来恭贺自己。
    但是,他却是没有等到那些人的迎合。
    五月中的时候,他接替了他的父皇曹丕,等到了八月,孙权进攻江夏的消息就开始了,也就是说,江东知道了这件事就开始了动手,孙权啊一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他就直接开始了准备和进攻!
    这就是当初在他父皇在位的时候,被打的俯首称臣的江东,对他竟然这般的不恭敬。
    也幸亏江夏的文聘是一名老将了,建安十三年的时候,他跟随荆州那位小刺史投降了曹氏。
    当初荆州老刺史刘表死后,其子刘琮继位。
    当时曹叡的祖父曹操起兵南征荆州,刘琮与众官商议,决定举荆州之地投降曹操,又唤文聘一起归降。
    可是当初的文聘却是说:“聘不能保全本州土地,如此失职,只应待罚而已。”
    直到曹叡的祖父曹操接收荆汉后,文聘才往见曹操,曹操问道:“为甚么来得这般迟呢?”文聘便答:“之前我不能辅弼刘荆州一起侍奉国家。
    如今荆州虽然失去了,但我却常希望能据守汉川,保全土境,这样我才生不负于孤弱,死亦无愧于地下,然而现在所设想的不能实现,还到了如今这个地步。
    聘的心里实在悲痛惭愧,没有面目早来进见明公而已。”
    说罢文聘还唏嘘饮泣。便是曹叡的那位祖父曹操都为之怆然,说道:“仲业,你真是一个忠臣啊。”
    于是以厚礼招待文聘。又以军队授予文聘,令他与曹纯往长坂坡追讨刘备。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赤壁之战,太祖战败,但仍掌握荆州部分城池,而江夏因与东吴接壤,民心不安,曹操任文聘为江夏太守,控制北兵,委以边防重任,赐爵关内侯。
    在刘备离开南郡而率军入蜀后,襄阳的乐进、江夏的文聘趁着刘备入蜀而开始进击南郡,只不过最后失败了,关云长也不是浪得虚名的。
    建安十八年正月的时候,乐进与关羽交战于青泥,双方相持一段时间后,乐进击退想要进取的关羽。
    关羽向西南方向退却至寻口的时候,这个时候,文聘也上场了,乐进、文聘二人联手与关羽交战于寻口。
    最后他们也算是不胜不败,他们将关羽打了回去,这是事实,文聘因为在此战中表现出色而被晋升为延寿亭侯、讨逆将军,不过乐进突击的时候还被关羽给打回来了,让他明白了一些自己的实力。
    不过最后文聘还顺手将关羽的战船给烧了。
    当初先帝曹丕大举南征孙吴的时候,夏侯尚围江陵时,使文聘引一军别屯于沔口,止石梵,自当一队,御贼有功,迁后将军,封新野侯。
    也幸亏在江夏的还是这位老将,黄初七年,曹叡刚刚继承皇位,年号都还没有改呢,孙权就已经出现了。
    八月,孙权以五万众攻打石阳,包围文聘,情况急殆;但文聘坚守于城中不动,孙权屡攻不下,驻扎了二十馀日也没有成果,唯有撤去军马。
    这个时候,文聘才和之前敢来犒赏的治书侍御史荀禹一起,追击了一次江东大军,大破吴军而还。增邑五百户,并前共计千九百户!
    (关于这场战事,《魏略》有另一番记载:孙权亲自带领数万军来到江夏。当时正值大雨,江夏城栅多已崩坏,人民均分散在田野之间,不及回城补治防御工程。
    文聘得知孙权来到,初时不知怎办,后来想到现在的情况只有隐潜默守才可以令孙权因怀疑而却步。于是文聘敕令城中人全躲将起来,不可让孙权察见,自己则卧于府中不起。
    孙权见此果然生疑,并向他的部将说:“北方认为此人是忠臣,所以以此郡委托给他,如今我军大至而他却潜默不动,这种情形下他不是有所密图的话,那就必然是有外救来援。”于是不敢进攻而退去。
    这也就是空城计的原点了,但是这个却是和《三国志》记载的并不一样。
    《三国志》:孙权以五万众自围聘于石阳,甚急,聘坚守不动,权住二十馀日乃解去。聘追击破之。增邑五百户,并前千九百户。
    《魏略》曰:孙权尝自将数万众卒至。时大雨,城栅崩坏,人民散在田野,未及补治。聘闻权到,不知所施,乃思惟莫若潜默可以疑之。乃敕城中人使不得见,又自卧舍中不起。权果疑之,语其部党曰:“北方以此人忠臣也,故委之以此郡,今我至而不动,此不有密图,必当有外救。”遂不敢攻而去。
    不过虽然有所出入,但是却可以见到文聘的将略。文聘面对孙吴大军,同样是以寡敌众的局面,但与张辽不同的是,张辽以制险击奇之略,折敌锋锐以安军心;而文聘却采取疑兵之计,韬晦惑敌以懈其战意。
    在这种凶危的情况下,采用文聘的疑兵之计是比较安全的;张辽“折锐之策”却非干冒奇险不可,所以后者的成就比前者为高,名声也响得多了。但从军事意义的角度出发,可以看到文聘的为人是很严谨持重的。
    而在孙权攻江夏时,朝廷知道文聘正在坚壁拒守。群臣商议欲发兵前往江夏相救,魏明帝曹叡便说:“孙权向习水战,之所以敢于下船陆攻,是想趁我方不备掩进而已。如今他的军队已经与文聘相持,现在攻守之势差以倍数,孙权最后必不敢久留。”此言除了说明曹叡见事之明外,亦可见曹家是如何的信任文聘。)
    之后,曹叡再次曹叡封皇子曹冏为清河王,然后江东在江夏吃的亏,想要再次在襄阳找回来!
    在他儿子成为清河王的时候,几乎同时,东吴将军诸葛瑾、张霸等又率部进犯襄阳。
    江东吴国的黄武五年,孙权得知亚了他好多年的曹丕去世后,于八月出兵攻魏。命吴左将军诸葛瑾部兵分两路进攻襄阳,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的文聘。
    幸亏最后曹叡不傻,直接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