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独行》第二百八十九章刘复损[3]

汉末独行最新章节目录
   >刘复先是解释了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然后看着连连点头的众多学子,便继续开始说了起来。
    “孟子,名轲,字子舆,他不是春秋之人,他是更加混乱的先秦时期,战国之时的邹国人,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但是相比较于他的仁政,在百姓心中,他的义之一道,更加的广泛!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学说,是位非常有抱负的人,他和孔子一样,他力图将儒家的政治理论和治国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国家治理主张,并推行于天下。而当时各个思想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游说各国诸侯。
    孟子第一次到齐国,是在齐威王年间。当时匡章背着“不孝”的坏名声,孟子却“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到了齐国,孟子宣扬他的“仁政无敌”主张,他在齐国很不得志,连威王赠送的“兼金一百”镒,都没有接受,就离开齐国。
    他之所以不接受任何的馈赠是以为他觉得无功不受禄,这是做人的本分。
    宋公子偃自立为君的时候,孟子到了宋国。他在宋国期间,滕文公还是世子,他去楚国经过宋国时见到孟子。
    他从楚国回来又在宋国见到孟子,并且向孟子请教这件事情,如何治理好这个国家,孟子说:“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
    意思是说,只要好好地学习“先王”,就可以把滕国治理好。这就是孟子的计谋。
    不久,孟子接受了宋君馈赠的七十镒金,离开宋国,回到邹国,之所以接受馈赠,是因为他觉得这是对方听从了自己的计谋。
    孟子的主要思想就是:仁、义、善。
    孟子把气节也十分看重,“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对于这种嗟来之食,孟子应该是不屑一顾的。
    孟子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所以提出来了一个理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只可惜当今为止,能够做到这件事情的,寥寥无几。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
    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
    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
    “先生讲得好!”
    刘复的话都还没有完全说完,就被外面的声音给打断了,紧跟着几个汉人就这么走了进来。
    “先生讲的真是太好了,简直是让人振聋发聩,让人不得不拍手叫好啊!”雍闿都没有任何的梳妆打扮...隐藏自己,就这么直接出现在了刘复的面前,出现在了众多学子们的面前。
    看着雍闿,再看看他身后跟着的那两个人,岚山部落的族老和岚山部落的守护大将鄂焕。
    刘复大概就知道这个家伙是谁了。
    刘复没有见过雍闿,而且他估计这个屋子之中所有的学子也好,青壮也好,应该都没有人认出这个家伙是谁。
    不过刘复看似憨厚的外表之下,他的这颗心可不是傻子,当他看到走进来的雍闿,还有门口的那两个意外来客的时候,他就知道了这个家伙的想法和身份了。
    “真的是....很不错啊!”雍闿再次说了句话,然后也走到了刘复的面前,轻声朝着刘复问道,“其实对于汉家的经典,老夫也听闻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不知道先生可能帮助老夫解释一番?”
    雍闿也不知道刘复是谁,只是感觉刚刚他介绍孟子的时候,一副侃侃而谈的模样,觉得这个家伙就是那个给越嶲郡叟人教学的那个汉人,所以便直接想要出言嘲讽过去。
    而刘复也不想大破他的这种想法,所以干脆的点了点头,“这位先生请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雍闿直接冷哼了一声,“这是老夫听到的一句话,据说还是一个比孔圣人还要厉害的先贤嘴里说出来的,不知道是什么解释?”
    刘复听完之后,他只是点了点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朝着雍闿问道,“看这位先生似乎也是一个读书之人,不知道先生是如何理解的?”
    “哈哈哈哈....”雍闿突然大笑了起来,然后高声说道,“所谓刍狗,乃是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
    所以老夫觉得这句话是老天并不仁慈,只把万物当作没有生命的贡品,至于后半句,听闻汉人之中把你们的皇帝陛下叫做圣天子,想来这圣人就是说的那位陛下了,而你们汉人的那位皇帝陛下不仁慈,这天下苍生也被他当成了祭祀自己的贡品一样。”
    说完之后,雍闿还自以为得意的看了看面前的刘复,等着他的反驳。
    雍闿作为雍齿的后人,作为南中八姓之一,他当然是一个标准的世家子,而是这么多年,自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其他的几个流派恐怕已经是没落下去了。
    当年在春秋百家争鸣的时候,儒家都算不得什么显赫的门派,当初最出名的就是道家,法家,墨家,兵家,还有阴阳和纵横。
    到了孟子时代儒家才提上去,到了高祖之后,儒家才因为礼仪而成为朝堂流派,直到武帝的时候,这才真正的成为一个登堂入室的流派。
    但是从武帝到现在,当年的那个尚且算是弱小的儒家已经无比的扩大了,而当初能够保留下来的几个学派,已经没有多少了。
    其中道家更是已经几乎消失不见了,也就是雍闿这种在南中生活了好多年的老家族众人,才有很多道家的学问,虽然残缺不全,但是却是正经儿八百儿的道家学问。
    所以他才敢直接将这句话问出来,因为雍闿觉得这个家伙恐怕连道家都忘记了。
    不过刘复听到了这句话之后,却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是觉得雍闿这个家伙是不是在南中带的太久了,都不知道外面的形势了。
    最近中原也不知道发生什么神经了,最近这几十年,这文人从研究儒家突然变成了研究道家经典了。
    现在整个大汉的风气都已经有些变化了,道法的结合逐渐趋于破裂bai,以道家思想为骨架的玄学du思潮开始扬弃魏晋早期的名法zhi思想,转而批评儒法之士。
    弄得本来在这大汉最为吃香的儒家和法家,还有儒法结合的那一批人都有些没有搞懂自己发生了什么。
    这一点在边疆倒是还没有开始,依旧还是那么的民风彪悍,但是在内部,尤其是荆襄和中原,这种风气早早就出现了,所以当初这种风气没少让刘复吃亏,因为这种风气的带动之下。
    荆南的那群士子,一个比一个能说会道的,让他这个靠拳头说话的人十分的为难。
    为了这件事,他专门让他父亲,也就是当年威名赫赫的荆南之虎刘磐,给他弄了不少道家的典籍,而且他唯一认真学习的一段时间,就是那一段时间,因为他要和人互喷。
    所以论起来的话,这道家的学派,他还真不害怕。
    “先生这句话说的十分有失偏颇,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这句话第一您说对了一半,也就是前半句!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第五章,但是先不说后面那一句其实并不正确,单单说这第一句,也不太对。
    通俗点说: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换句话说,不管万物变成什么样子,那是万物自己的行为,与天地无关;天地顺其自然罢了!”
    “哈哈哈,这不过就是你的理解罢了,你又怎么可说老夫这是错的!”雍闿当然不会直接反驳,而是直接开始了扯皮,他只需要让这个家伙之前说的那些都推翻就够了,而推翻他之前的教学,只需要告诉这群叟人,这经典有很多种解读。
    至于他们应该怎么解读,自己日后会好好的教导他们的。
    刘复并没有继续和他一直莫急下去,而是轻声说了起来。
    “某家反驳您并不是和您赌气或者抬杠,而是要告诉你这一段的原文是什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先说这句话里面的刍狗,《庄子·天运》:“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
    所以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滋养着万物,不会说自己多么仁厚,不求万物用草扎成的狗来表示祭拜他。所以天地不言仁,不争仁,滋养着万物,不求万物回报他。
    圣人不会说自己多么仁厚,为百姓做了事情,不需要百姓用刍狗那些来回报他,所以圣人不言仁,不争仁,为百姓做事,不求百姓回报。
    至于先生所说的那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河上公有注:“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天地生万物,人最为贵。天地视之如刍草、狗畜,不责望其报也。”“圣人”句注仿此。其意是说天地不讲仁恩,只是任自然,将万物看作草和狗。
    这并不是某家一人所说,先生还是有些着想了啊!”
    刘复这么说完之后,也是满脸好笑的看着这个家伙,他当初为了和那群人互喷,整整三个月,什么都没有干,跟在司马公和庞德公的身边,日夜不停的研读道家经典。
    然后什么都不管不顾的,直接开始研读道家经典,最后三个月之后,直接将荆南的那些所谓的玄学挨个喷了一遍,那应该是他刘复最痛快的一次经历了。
    和那群研究玄学的家伙相比,这个雍闿差的简直不要太远了!自己这才引经据典的说了几次,他就不行了。
    而雍闿此时也是有些懵了,他本以为自己三两句话就能将他给废了,但是他没有想到,这个看着狰狞可怖的家伙竟然这一路引经据典的,生生的将这一句话掰碎了分析了一遍。
    苍天的,雍闿现在都有一种自己刚刚受教了的感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