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独行》第二百六十六章亲情[2]

汉末独行最新章节目录
   三·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三府议:“举孝廉,本以德行,不复限以试经。”歆以为“丧乱以来,六籍堕废,当务存立,以崇王道。夫制法者,所以经盛衰。今听孝廉不以经试,恐学业遂从此而废。若有秀异,可特征用。患于无其人,何患不得哉?”帝从其言。
    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作为曹魏的重中之重,三府在选官方面还是在华歆方面失败了,可以看得出来华歆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地位,所以作者才会认为华歆是中正官之一。
    同理,和华歆,贾诩同为三公的王朗,也不可能不是中正官。
    当华歆和王朗两个人靠向陈群,颍川老乡钟繇替代了贾诩之后,陈群的势力应该就是达到了如日中天的境地!
    如果说,太祖曹操的时代是寒门和世家相争,世家赢了。
    那么黄初元年到黄初四年时间,就是曹丕带着曹氏宗族加上寒门抵抗日渐强壮的世家,至于中途谁输谁赢那也是两可之间,其中威王曹彰,用自己的性命给曹丕换来了最好的反攻机会!)
    相比于司马懿在朝中如日中天的进取不断,司马懿也是没有丝毫的示弱,他的身边同样有着一票人马,这一票人马绝大部分都是将校,朝廷的将校当然是不会的,但是最近有很多将校都是被调入了京师洛阳,而司马懿就是抓到了他们这些人。
    现在司马懿身边的几名将校都是刚刚入京的,其中最出名的应该是曾经的曹魏大司马曹仁将军的副将牛金了。
    曾经曹仁还以为牛金投靠的会是颍川一脉的世家,没想到的是,这才刚刚开始崭露头角的司马一家。
    除了牛金之外,司马懿身边的人都是些许小将了,包括跟随曹真,夏侯儒等人出兵雍凉之地的费曜、以及长水校尉戴陵还有雍州安定人胡遵等人赫然在列。
    这些人或许在某一个地方算得上是声名赫赫,但是他们在朝中却是没有什么名声,便是陈群等人对他们也是不屑一顾。
    虽然他们都是大将,但是他们手中却是没有多少权利,牛金颇有勇力,却是势力不足,费曜、戴陵两人徒有名声,甚至于长水校尉戴陵还在之前触怒过曹丕,现在能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还在两可之间呢。
    这两个人虽然在世家之中的威望都是半斤八两的,但是凭着手中的势力,司马懿却是相差深远,这一点毋庸置疑。
    不过司马懿的手却是在军中有了些许的威望,黄初元年,司马懿被任命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他在军中势力的培植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虽然他的督军一职只维持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宣告结束了。
    黄处二年,他就被曹丕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但是虽然曹丕下手很快,但是司马懿仍然是在军中留下了些许的种子,而那个时候,军中绝大部分的势力都是老将和曹氏宗亲,司马懿手中的那点力量根本就如不得其他人的眼睛。
    谁知道一场伐吴大战,让曹氏军方变得风起云涌的,大司马曹仁不但身死,其麾下的亲信也是折损大半之多。
    前将军张辽亡故,还有徐州的镇东将军臧霸的退位,让曹氏的军方一下子就乱了系统,这时候司马懿麾下的那些许的将领,却是出现了升腾的机会。
    这也是司马懿能够和陈群打擂台的原因,毕竟现在司马懿不单单在威望航十分出众,便是他手中你的实力,也是不能忽视,虽然朝中威望算不得多么的强大,但是有了军方支持的他,此时在加上他若是能够得到曹丕的认可,司马懿和陈群还真就不好说谁更加的强悍一些。
    司马懿和陈群两个人走出了宫廷之后,众多大臣才敢跟在他们的身后,这个时候,就能够看得出来,朝中的势力到底如何。
    此时敢于反抗这些世家的人,要么闭门不出,要么已经被他们折腾的闭门不出了。
    曹丕不知道前面的朝堂之中发生了什么,但是他却是知道,他很快就就要见到他的母后了。
    说实话他并不是非常的想见到这个女人,从自己当上魏王之后,他已经尽量减少去见自己母亲的次数了。
    曹丕说不出自己对于自己的母亲是什么感觉。
    曹丕很感自己的母亲是真的,但是曹丕也很不想见到自己的母亲,甚至不想和自己的母亲再多说什么。
    卞氏是一个传奇,他的前半生都是标准的传奇,从一个流落风尘的女子,变成了一个让天下都为之信服的太后,这其中的艰辛何等之多。
    就是曹丕自己能够登上魏王之位,能够坐稳魏王之位,卞氏都是出了大力的。
    只不过很让曹丕难以接受的一件事情,在曹丕登上王位,乃至登上皇位之后,卞氏便不再是那个护着自己的母亲了,而是一个对他诸多要求,诸多限制的太后。
    曹丕登上王位的时候已经是三十三岁了,过了而立之年的曹丕这一路也是坎坎坷坷,这一路也是颇为不易。
    他没有像自己的弟弟那样,有那么任性的资本,有那么多父母对他的爱惜,对他千般保护,万般迷恋。
    曹植只需要靠着自己的天赋,在那里喝着美酒吟诗作赋,便能够得到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宠爱,而他曹丕,他的弟弟曹植,需要的是一次次死里逃生才可以。
    曹丕一路想着自己这些年一直这么努力的活着,这么努力的让自己过得更好,这么些年付出的努力。
    越想他的心里越是难受,直到他走到他的母后宫殿之外,他这才将所有的心思放下,这才将自己的脚步停了下来。
    曹丕没有进入那宫殿之中,他就不想进去了,倒不是他再次不知道怎么面临自己的母后,而是他看到了自己最不想见到的人。
    他的弟弟曹彰现在还没有能够下葬,还在洛阳城中停留,而他的母亲,却是在和自己的弟弟吃饭,饭桌之上言笑晏晏!
    在宫殿外面,曹丕阻止了想要通报自己到来的内侍,听着隐隐传来的欢笑之声,曹丕脸色阴沉,胸口只感觉无比的堵塞,整个人都感觉到了呼吸不那么顺畅了。
    “陛下!”听到消息之后就着急忙慌往这里赶的朱铄,一见到曹丕就跪在地上,口呼陛下。
    “曹植...在这里多久了?”
    曹丕知道了曹彰故去之后心就已经乱了,他知道自己的弟弟过得可能不太好,他也有这个预感,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的弟弟竟然真的会死在洛阳之中。
    他现在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弟弟曹彰之死,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和什么人有关系。
    “回陛下,鄄城王已经来这里一个多月了,一直住在后宫之中!”朱铄作为曹丕的亲信大臣,自然是会毫无保留。
    “找个僻静之地去!”曹丕转身离开了,他不想去破坏那种欢声笑语的气氛,这种气氛总是让他感觉自己是一个外人一样。
    换句话说,他在这两个人面前,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外人一样,每一次,他都有这种感觉,在曹丕的心中,他对于卞太后乃至他的父王能够这般的宠爱曹植,是十分嫉妒的,毫不客气的说,那就是嫉妒!
    (曹植和曹冲绝对是卞太后和曹操两个人的禁脔了。
    今天不多说曹操和曹冲两个人了,今天就说说卞太后和曹植这一对儿母子,他们之间的感情,真的就像是一对儿寻常人家的母子,卞太后对于曹植的宠溺,绝对是曹植这个家伙任性到长不大的重要原因。
    那些养子等等也就不说什么了,卞太后的几个孩子,那就是完全不同的待遇,丕,植,彰,熊四个儿子,曹熊死得太早了,所以没有得到了卞氏的宠爱。
    曹植和曹彰年纪相当,谁也不好说到底是曹彰是哥哥还是曹植是哥哥,不过有一件事那是确定的,曹植受宠!比任何人都受宠!
    之前说了从世子相争的时候,曹植就比曹丕更加的收到宠爱和偏向!
    他靠着天赋和那说之不完的文章和赋诗一度让人望尘莫及,曹植的天才和能力那是得到了世间公认的,曹丕也不是没有想过,但是他真的比不上人家,没有办法。
    凭良心说,曹植活的岁数可比曹丕长多了,而且空闲的世间也比曹操,曹丕,曹叡祖孙三代要多的多,但是论数量他还真比不上他的这个叫做曹丕的哥哥。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曹丕这一生有事儿没事儿就开始吟诗作赋,他这一生能够找到的文章,最出名的就是《典论》了,这所谓的《典论》还是一种批评别人的,咱也不知道曹丕哪儿来的那么大的脸。
    这还是他当太子的时候非要写出来,结果二十二篇现在就剩下了三篇文章,《自叙》《论文》《论方术》这三篇还活着,剩下的早就不知所踪了,恐怕当时的那些人也是看不下去的。
    赋诗就厉害了,一共将近四十首诗歌,这是作者最后能够找到东西的,所有的名字就不说了,列举几个你们可能听说过的。
    《秋胡行》《善哉行》《燕歌行二首》《永思篇》《陌上桑》《煌煌京洛行》《芙蓉池作》《猛虎行》《饮马长城窟行》《董逃行》《丹霞蔽日行》
    看看这些名字,别说他弟弟曹植了,恐怕脸他爹曹操,他都比不了,也就是能糊弄糊弄曹彰,让他曹彰弟弟对着他说上两句,大哥好文采!
    《与钟大理书》《九日与钟繇书》《铸五熟釜成与钟繇书》《又报吴主孙权书》《答繁钦书》《与刘晔书》《与王朗书》《与朝歌令吴质书》《又与吴质书》《与群臣论蜀锦书》《与群臣论秔稻书》《与群臣论被服书》《借取廓落带嘲刘侦书》《汉文帝论》《论太宗》《汉武帝论》《交友论》
    这一大批都是曹丕写的各种文章,能够说的上来的也就是《铸五熟釜成与钟繇书》和《又报吴主孙权书》,前者是因为钟繇用那玩意来证明自己的重要,后者那就是战书,作者将他们弄出来,已经很给曹丕长脸了。
    至于诗词歌赋里面的赋,还有他独自弄出来的诏这个玩意就更不用说了,每一份儿都有个二三十篇,每一篇都万分的不出名。
    若非是曹丕就活到了四十,他要是活到了八九十岁,和乾隆那个一辈子写了一个全唐诗的主儿肯定是比不了了,但是他恐怕也能写出来个小半本的。
    反观曹植,他的创作水平就靠谱多了,他诗赋双绝,诗歌方面的代表作就是有着十二首,代表作还不是全部,具体曹植写了多少已经无法寻找收录了,只知道《曹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