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歌有柚未》杨过[2]

听歌有柚未最新章节目录
   ,情毒还是没有饶过我啊。反而比情花针更深,无药可医的——你用命救下了我的身体,可我的心儿魂儿……也一并跟着你去了。”
    程英越想越缠绵,尤其杨过就在身边,伸手就够得到,可是他,始终没属于过自己。
    后来,伊说:“还是得谢谢李莫愁啊,至少是伊让我遇上了你,杨过。”
    伊始终直唤他的名字,而不肯唤一声“哥”。
    杨过皱着眼睛,月光遍地,如白白的盐粒,也忆到了那年的那一天。
    那一天,他被李莫愁用情花针所伤。
    说起李莫愁来,伊的故事是同般的悲惨,本来伊有一个花样的年华,只因魔怔般爱了陆展元。陆是医学博士,数年来研发某一种药剂,预期调控脑内部与情感相关的海马回路,届时施药者便可自我控制神经活动,以便掌控自身的情感。使人能选择性地去爱或者不爱,能更加理智地节制喜怒哀乐。
    但没想到,试药剂时出了岔,刺激到海马回路,海马结构损死大半,反而南辕北辙,以致于每当情有所动时,便不受控制,脑部剧痛如裂,难以抗御。
    李莫愁视陆展元胜于己,见他受罪,心百倍地痛,多地去寻医问药。陆展元患病时久,行止不便,不能够远行相随。李莫愁独身飘荡天涯,心为心上人苦,竟尔性情大变,用针淬了药剂到处扎人玩。使陌上人饱尝思念的苦,伊好幸灾乐祸。
    有一天伊路过东海边的断肠城,听到了一个传说,在这座城市的东面有一片桃林,沿着海岸线茂密生长,春分时桃花弥漫海声暗哑。桃林里住着一个怪老头,他姓黄,生平有两大爱好,吹箫与配药。但,吹箫只吹给自己听,配药而极少医人,邪得很。所以,号称东邪。
    东邪都不轻易医人,更别说上门诊疗了,可巧让李莫愁遇了龙杨二人,见二人情意互浓,不禁妒心大起,跟踪几日后,找机会针刺了杨过,所淬的药剂浓度极高,只留给他一日的活期,逼得他不得不去桃林向东邪求药。
    听程英讲,东邪远在海上吹箫,杨过自知小命该绝,所以他在桃林说的那句“桃林太美,后会无期”,是真的后会无期了。
    只是程英到后来才懂得,后会无期,是多么痛的一句绝望。
    杨过说的如此轻描淡写。
    李莫愁待于桃林外,正预谋着怎么夺药呢,却见杨过空手而返,大失所期,就对杨过施加各种情感挑逗,折磨他,反被杨过各种回怼,气的没脾气。
    杨过追忆到这儿,好好回味了一番,说:“幸好老天不愿收我这条小命,那日才赶巧,你师父趁着落雨天回到桃林……”
    “其实那日,我内心里也怕死啊。”杨过谈说起从前,拆穿了那年假装的坚强,他见着夜色渐渐厚,惨笑地说:“死了,就不能再陪着姑姑去北海道玩雪,去成都吃辣,去敦煌看天空,去找一座山城隐居。”
    “死了就死了,哪还有下辈子啊。”
    之后,杨过执拗地仰头盯着夜空,久久地不再说话。
    第二天,杨过便辞别而去,背了一把吉他,从此浪迹天涯。
    但每年逢到寒冬月满的时节,杨过总会回来断肠城一趟,去地下室里小住几天,去闹市区等一等伊。小龙女便是在冬天里这样的月圆夜离开的,徒留一条短讯,从此再无音讯。
    “十六年后,故地重逢,我还你一座城。”
    为了这短讯,他从来没换手机,纵使十多年过去,诺基亚8210早已经过时。
    为了等伊,他从来没换号码,纵使十多年来,手机再无号码拨进来。
    手机沉静了十多年,他也沉默了十多年。
    杨过把手机放入裤口袋,提起吉他,推开地下室的门。走出楼道去,冬夜里的风冷而且干燥,吹的脸疼。杨过踩着路上的冰碴,咯咯地响,去往绝情公园的街路没人,空荡荡的。过一段桥时,杨过站了会儿,风正对着他吹。
    十六年,说的轻巧啊,可就这么一秒一秒地熬着,要熬足十六年,是如蝴蝶飞过太平洋般的漫长啊。
    沧海十六年,蝴蝶难道就不倦吗?
    夜渐渐地晓了,桥周遭还只他一个人。十多年前,他俩还经常晨来这座桥边吃豆汁,那时有很多早点摊,如今早没了。往往物是人非最伤人,但如今物都非了,人还能不非吗?
    说好的十六年,到时伊真的会回来还城吗?
    到了绝情公园,一样的人迹板桥霜,冬日的清晨素来是这样。杨过找了个幽地,开始练吉他。之前双手无缺时,弹吉他是他的强项。右臂截肢之后,自觉是天地一废人,没法左手爬格子配合右手轮拨,曾一度搁置不弹。当找不到小龙女了,他无所寄托,兼着倔犟气,非要单手练习弹吉他,此后十余年不辍,冀想再弹出往日的孤城飞雪。
    本不是左撇子的杨过,却要用左手奉陪余生。
    初练左手弹吉他时,杨过废尽三年才熟练,三年以后,他便能完整弹一首北方民谣。
    后来,沿着三万里海岸线流浪,他面朝着烈烈海声一路弹,再五年,当他弹到A大调时,琴声可与晚潮声相平。
    再二年,他随指弹过,琴声已大过潮声。听过的人都说,他的吉他拨起,有风雷之声。
    再四年,弹低时如微风吹雪,弹重时如电闪雷鸣,写意或呐喊,存乎一心。
    如今又两年过去,算来整好十六年。十六年来,他只与吉他相依为命,不谈曾经,不聊理想,不惹任何情事。
    没有伊的日子,总算熬过来了。
    晨风醒人,树影摇晃,杨过在公园弹了首旧时的歌,心想着再过十三天便是十六年之期了,届时与小龙女见面……一想到重逢在即,心就忍不住狂喜,手也发起抖来,弹错了几个音。
    白桦林西侧的寒塘边,有一个少女正闭着目,练天鹅立呢,错音时,伊忽然睨起目,往这瞥了几眼。杨过没留意,又弹了几首,见公园里游人愈多,便收起吉他,准备走。
    少女还差半式没练完,见杨过要走,便不练了,跑过来,说:“你是地下室乐队的吉他手吧?”
    杨过没再听人提起“地下室乐队”,已经有十几年了,他不是揪住过往不放的人,少女又问:“你就是杨过?”
    杨过犯了疑,当年他与小龙女琴瑟合璧,伊唱,他弹,组成“地下室乐队”,是发布过几首歌,但对外用的皆是艺名,本名从来诲提。这小姑娘,又何以得知自己叫杨过呢?
    略微一转心思,便明白了,说:“小妹妹,黄药师是你什么人?”
    “你是说我外公吗?”
    杨过一笑,胸中顿时暖起另一种温爱,他认得伊。
    十六年前,这女孩出生时,他曾携小龙女同去桃林祝诞辰。黄药师不喜结友,生平能入他眼者并无几人,故,来賀诞的人也稀,加之杨过这个忘年交,刚好能凑一桌麻将。
    但没人愿与黄药师搓麻将,往常轮到他掷骰子时,仗着弹指神通了得,指尖一弹,骰子得转上三四个小时方罢休。光看骰子转,都把人看困了。
    准备午宴时,小女婴——也即是小郭襄,哭啼地很,又不吃乳。小龙女正在厨房帮厨,闻女婴哭,忙丢了所择的菜,过来哄孩子,轻哼歌儿给伊听。
    哪知道小郭襄谁哄都不管用,偏就喜听小龙女唱歌,瞪着水汪汪大眼睛,不哭了,不闹了,还翘起了肉嘟嘟小手,抓伊的发梢玩。
    从此,每当小郭襄哭,黄药师便往播放机里插入“地下室乐队”的音乐磁带。当吉他声弹起,孩啼声立止,屡试不爽。
    地下室乐队只出专辑磁带,而从不在媒体大众露面,唯独黄药师知晓他俩的真实身份。
    如今这小女婴已然很婷婷了,水一般的模样,伊说:“大哥哥,我做了你十六年的粉丝啊。”
    “乐队早散了,难为你还记得。”
    “记得啊,关于你的那张磁带,我还留着。”
    杨过呵呵:“老古董了。”
    “大哥哥,我能去你们那间地下室看看吗?”
    “好啊。”
    杨过非扭捏之人,少年时轻佻,而今人近中年,渐渐趋向清冷,比以前寡语了。
    到了地下室,拉开灯,郭襄东瞅瞅西望望,见桌子上有一件玩偶,旧旧的,不禁拿起来细瞧,说:“大哥哥,这是你家小孩的玩具吗?”
    “不是。”
    彼时,小龙女同样欢喜小郭襄,还特别抱回来养了几日,杨过没少跟着换尿布擦屁股。这件玩偶,也正是杨过买来给小郭襄玩的。
    如果小龙女没走,他们也该有孩子了,大约比伊小不了多少年纪吧。
    “大哥哥,过几日我要……大哥哥!”郭襄见杨过发起了呆,大声又唤了他一声。“我要在天台晚会上跳天鹅舞,你会来看吗?”
    “看看再说吧。”
    十余年来,杨过过惯了冷冷清清的日子,着实不欲去纷扰人间凑什么热闹。
    “我很想你能够来。”
    郭襄说的认真,秋水般的眼凝视着,令杨过迟疑了,很久,他说:“好吧。”
    郭襄怡悦地微笑了。
    杨过带伊去吃晨肴,坐在店里,望着大玻璃外的街,几里外即是闹市区——十六年后,故地重逢。小龙女所说的故地,便是那儿。
    郭襄坐于对面,边饮着豆汁边玩手机,忽地脑袋凑到前头:“大哥哥,我加你微信吧?”
    杨过苦笑一下,拿出非智能的直板手机,给伊看。
    郭襄很识趣地笑笑,不再提这事,伊戴了耳机听手机里的歌,只用右耳听,左耳留给杨过,偶尔伊哼飘出一两句,旋律轻扬。理所当然地,不是他的歌。
    地下室乐队只存在于磁带听歌的年代,等到数字化音乐风靡全国后,任何媒体公司都未争取到乐队的授权,没能上传网络音乐库。以致于他的所有歌,手机没办法下载,近乎绝迹于这个时代。
    不与时俱进,便将成为历史。
    但,他宁可成历史,也不愿与凡人共舞。
    孤独的人都是骄傲的,所以孤独地活该吧。
    杨过瞄了眼墙上的时钟,针不缓不急地,走到八点二十三的位置。杨过有点儿苦恼地想,怎么走地如此慢呢,为何越逼近重逢的日子,反而越度日如年呢,不,应是度日如世纪才对。
    这时手机铃响动,杨过过分紧张地摸了下自己口袋,并不是。是伊的手机响,伊接了:“喂……我吃过了晨饭,不回去吃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