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卷一少年游侠客第一百一十八章[2]

大唐不良人最新章节目录
   优渥的生活。
    维持天朝上国的体面。
    维持大唐百万府兵。
    以及万国来朝的威势。
    这一切,都建立在经济基础上。
    后世鹰酱趴着世界吸血,本质上也是以武力维持商业利益,垄断石油和货币之利。
    在这一点上,千年前的大唐,早就是玩剩下的。
    所谓世界第一的大国。
    便是如此。
    它所设下的规则,天下万国共尊。
    尊守规则,承认天下共主的身份,便纳入这个文明圈。
    共享利益。
    宗主提供武力保障,保护藩属的平安。
    而小弟们,则要承担各种义务。
    比如财赋生意上。
    保障唐人在小弟国家超然身份。
    所谓一等唐人,二等胡。
    胡人与狗不得入内。
    还要向宗主国提供各全面的配套服务。
    比如让宗主来驻军。
    比如宗主要打架,主动提供仆从军。
    还是自带干粮的那种。
    宗主国若是在本土驻军,还要提供给驻军军费。
    总之宗主国是爸爸。
    小弟就是儿子。
    大唐能在几千年前,便铺开这么大的摊子。
    靠的就是商贸之利。
    靠的是大唐武德,战争红利。
    若是被大食人断了西域商路。
    若是失去了大唐战无不胜的招牌。
    大唐将失去天下共主的“身份”。
    从世界最强,沦为区域性大国。
    从对外扩张,而沦为内卷。
    普通唐人的生活,也将随大唐的衰落。
    沦落为,被反复收割的韭菜。
    能量是守恒的。
    要么向外掠夺。
    要么向内挖掘。
    这是现实规律。
    而此时此刻,做为全世界最强大的帝国。
    大唐上至君臣,下至百姓。
    又有谁甘心沦为二流国家?
    西域,便是命脉。
    丝绸之路,便是为大唐续命的血液。
    “绝不能,不能让那些大食人,夺走我们的西域!”
    阎立本两眼微红,沉声喝道。
    狄仁杰也几乎同时叉手大声道:“陛下,天后,西域万不容有失,我大唐,退不得!”
    进一步,海阔天空。
    退一步,便是万劫不复。
    要退,只有胡人退,大食人退,我天朝上国,我煌煌大唐,光耀万年,如何能退?
    “天后!陛下!臣附议!”
    “臣也附议!”
    “请速发兵!”
    “臣愿捐家财以实府库,以充军资!”
    “臣也愿意!”
    “臣家有三子,愿从军,替我大唐杀敌!”
    “臣愿从军杀贼!请陛下应允!”
    这是国战。
    是为民族利益而战。
    无分老幼南北。
    万万退不得。
    朝堂之上,平日里勾心斗脚,满心算计的各部重臣,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都愿摒弃私念,顾全大局。
    这个时期的大唐,虽开国数十年。
    虽刚经历李治朝的向外扩张。
    但整体氛围仍然是积极进取,开拓向上的。
    还不至醉生梦死,为了个人之利,而坏了大唐基业,不顾百姓和天下大局。
    “哀家替先帝,替弘儿,谢过众卿家。”
    武媚娘向着群臣方向,微微鞠躬行礼。
    狄仁杰、阎立本、李玄信、程处嗣、苏庆节和苏大为都微微侧身,口称不敢。
    此乃人臣之本份。
    非为一家一姓。
    实为我大唐荣辱,衣冠传承。
    绝不容一神外族,悍然入寇。
    否则大唐将无颜面对天下百姓。
    若不能守住华夏族之道统,无法保证华夏人之利益。
    有何面目称天子?
    有何面目称朝廷?
    朝廷固然有控驭天下的权力,但也有护佑天下万民之责任。
    “哀家也会捐出首饰和私房钱,以充军资,奖励作战士卒。”
    “母后。”
    李弘在一旁情绪激荡道:“儿臣不孝,愿倾尽内帑!请母后不要将首饰捐出!”
    是,固然在权力上两者有着暗流和争斗。
    但他也是儿子。
    听到母亲要捐出全部首饰和私房钱。
    李弘天性纯孝,怎能不为之激动羞愧。
    “此是朕的责任,当由朕来承担!”
    “弘儿住口,大食来势汹汹,是我大唐之敌,天下之敌,岂有你一人能当之?哀家意已决,毋须多言!”
    “母后!”
    李弘声音更咽。
    殿上群臣人人变色。
    在心中,情绪各异,但无不被一种羞愧和耻辱所包围。
    大唐开国才数十载。
    心气尚在。
    前些年对外攻略如火。
    先后打下对抗多年的大敌高句丽、吐蕃。
    东平辽东。
    西平雪域高原。
    环顾天下,当真无一合之敌。
    这才短短几年,怎么竟弄到如此困窘的局面。
    钱,咱大唐有。
    只要陛下号召为国捐帑。
    满朝公卿,定愿捐出家财,以充军资。
    但是人呢?
    大唐现在哪有那么多府兵。
    关中疲弊啊!
    而且,何人可以为帅?
    所有人的目光,再一次集中在苏大为身上。
    这位开国郡公,大唐唯二名将。
    大唐第二代名将中,唯一可能应付眼下局面之人。
    到这一刻,还不肯站出来吗?
    “郡公……”
    “苏郡公!”
    狄仁杰抢先一步,向苏大为遥遥行礼道:“事急矣,为我大唐国势念,为我华夏衣冠,不被大食一神异教所侵,还望郡公,挺身而出。”
    狄仁杰是苏大为的生死之交。
    二十余年的交情。
    连他都忍不住这个时候站出来,请求苏大为出征。
    其余人哪里忍得住。
    左相阎立本。
    右武卫大将军李玄信。
    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并且各部官员。
    乃至武媚娘,都向着苏大为开口道。
    “苏郡公,此事急矣,为救大唐万民,为抵御大食进逼,唯有苏郡公领兵,方能解危难。”
    “请苏郡公出山,为我大唐征西大总管!”
    “臣附议!”
    “还望苏郡公,以大唐百姓为念!”
    “苏郡公不出,奈苍生何?”
    “请苏郡公领军!”
    “苏郡公,我家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子,都愿归于苏郡公麾下。”
    “苏郡公若领军,我阖家老小,愿从军,任凭驱策!”
    整个议殿大殿,一时群情汹汹。
    李弘的脸色微变。
    苏大为的脸上,现出为难之色。
    ……
    议政殿后。
    一处帘幕屏风遮挡。
    小小女娃发出吃吃笑音:“阿姊,满朝公卿都在求苏大为出兵呢?”
    小女娃身旁立时传来一个不悦的声音:“不许叫名字,要叫阿舅。”
    “哦。”
    雕玉琢的太平公字吐了吐舌头。
    她如今还小,分不清殿上的母后和哥哥,还有那些大臣们在争些什么。
    只是觉得有趣。
    感觉所有人好像都眼巴巴求着苏大为出兵。
    不想自己随口说个名字,居然被阿姊责怪。
    小太平做了个鬼脸,吃吃笑道:“阿舅就……阿舅吧,阿姊莫不是喜欢他吧?”
    说着伸头悄悄看一眼。
    学着大人的样,双手叉腰摇摇头:“不成不成,太老啦。”
    “我不是,我没有!”
    安定思公主羞得满面通红:“别瞎说!”
    一旁的李显双手抱胸,嘿嘿一笑:“太平你不知,安定小时候被阿舅救过,不然命都没了,母后早些年就吩咐过,让我们都以舅视之。”
    “哦。”太平公主似懂非懂,一脸懵懂的点头。
    “那他们在吵些什么?怎么都让阿舅出去打仗?咱们大唐不是将军多吗?换个人不成?”
    “不成!”
    安定思公主扬起下巴,脸上带着一抹与有荣焉的骄傲:“阿舅是最出色的,是我大唐第一名将。”
    “真有那么厉害?”
    太平公主疑惑的张大眼睛。
    眼里写满了好奇。
    她年纪虽小,但在宫里长大,自小听多了太宗打天下的故事。
    还有父皇李治征服辽东,打下吐藩的故事。
    对那些将军的事,自然也有几分耳闻。
    “哼。”
    李贤在一旁冷哼一声,脸色不太好看:“沽名钓誉,言过其实。”
    “三弟,你说什么?”
    安定思向他凶巴巴的瞪过去。
    李贤吓了一跳,后退半步:“没,没什么。”
    他前些年试图暗示招揽苏大为。
    结果反被苏大为薅羊毛。
    自此念念不忘,在心中暗自记恨。
    不过安定思比他大一岁,是他的姐姐。
    而且大唐公主,个顶个的都是彪悍之辈。
    再加上头顶上有个老妈武媚娘罩着。
    更是在唐宫里横着走。
    就连李贤和李显他们,平日里都有些怕了安定思公主。
    “我警告你,要是被我听到你说阿舅的坏话,小心我不扒了你的皮!”
    安定双手叉腰,凶巴巴的道。
    “知……知道了。”
    李贤脸色一白,双手抱胸又退了一步。
    心中却是暗恼。
    不知那苏大为究竟有何魔力。
    迷住母后不算,连安定阿姊也这般为他说话。
    气死我了!
    ……
    就在皇子公主们躲在屏风后面看热闹时。
    大殿上的情况,又生变化。
    李弘咬牙道:“母后,诸位大臣,如今大食来势汹汹,偏偏我大唐刚灾天灾,关中疲弊,此非一两员大将能改变的局势。
    既需朝廷上下同心戳力。
    也许大唐百姓支持,踊跃参军。
    也需我大唐皇室做出表率。”
    这番话,掷地有声,听得狄仁杰和阎立本这些心下支持李弘的人,暗自点头。
    感概不愧是天皇李治的嫡长子。
    果然有担当。
    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