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门
最新
全本
玄幻小说
修真小说
女生小说
科幻小说
穿越小说
网游小说
都市小说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正文卷番外第66章危塔高百丈,手可摘星辰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噫——吁——真特么高!”
刘备一行好不容易爬到句章灯塔的中段,他本人就已经气喘吁吁,左右都有人搀扶也依然累得够呛。凭窗外望,忍不住就骂咧咧吐槽了一句。
后面的李素,其实情况也没好多少,全靠他比刘备年轻十二岁,还养生,经常有氧运动,走走停停才没显得喘。
听了皇帝的骂语,李素也是惊呆了:陛下这是当初年轻时待在益州那些年,学了几句蜀人的土话语气词,情急之下又蹦出来了?
原来李白的“噫吁嚱,危乎高哉”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毕竟奇观是李素规划造的,他请客皇帝参观,总要尽地主之谊,当下周全地建议:
“陛下要不在这层歇歇,先远眺一下海景,歇个一炷香再爬,反正已经爬了一半多了。或者,让侍卫们准备肩舆吧。”
刘备坐定喘息了几口,喝了一点用藤袋瓷壶装的、还没凉透的温茶,摆摆手:“不必麻烦了,一开始就是朕自己兴致高涨,坚持走上来的,那就继续走吧——
不过,这塔到底多高?到了里面真走起来,感觉比外面看着的还累人。”
李素拱拱手:“此塔设计时是按七十丈做的。不过,后来为了这层钟楼,要多留出一些余量,实际造好有七十二丈整。
这个高度是有讲究的,为的是海船驶出吴县华亭镇或者海盐县的长江出海口后、一旦江口海岸从瞭望手西边视野中消失。瞭望手立刻转向东南面看,就可以看到这座灯塔的夜晚微光闪烁,从而确定方向。”
七十二丈,就是折合现代170米左右了,比一开始的设计预期又多出来五米。
刘备听了之后,也是振奋跃跃欲试:“那从这儿、登到最顶眺望,能看见长江口的陆地么?还有,贤弟说这层便是钟楼层?那大钟在何处?为何要为了这钟额外加高两丈塔身呢?可是钟太大了放不下?”
李素笑笑:“要看到长江口陆地,还是有些难的,因为海船的瞭望视野是接力的,还要算上两倍的船桅杆高度。
大钟就在我们头顶上,过了这层天花板就能看见,不过咱现在站的位置,也算钟楼层了,在这里天花板上有开孔,可以在下面用踏车配合连杆、远程搅动钟内的击铁,敲响此钟。
多出来的那两丈,就是为了咱现在站的这个各层。敲响之后,即使不经过雾钟定向聚拢声音,也能声闻十里。若是用上聚拢收束声线的雾钟,朝西北方向可以声闻三四十里。”
刘备听了之后,也不困了,腿也不酸了,连忙表示可以再往上爬一点,不在这一层休息了:“贤弟早说啊!朕还在这层瞎歇着,也没眼福可饱,快,再爬一层!”
说着,刘备雷厉风行都没让侍卫搀扶,自己就又爬上去一层。
他们如今的位置,离地面大约五十丈,大钟这种东西过於沉重,加上声音不像光线是直线传播的,也没必要装在最高处。
当初经过诸葛亮的精密计算,发现这个“阻尼器”放在总高的三分之二处时,对于防风减震的效果是最好的,这才折中放在离地这么高的位置。
年初的时候,这个大钟才吊运上来,过程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分了三轮抬升。
第一轮是拉到十五丈高的大理石/花岗岩砌边的实心基台上。第二轮、第三轮再平移到塔楼外筒和内筒提升。
每次都要用到八个角落的巨轮踏车同时抬升,考虑到钟身重超过两百吨,每个踏车承受的拉力接近了三十吨。踏车再多也不行,因为受力分析连诸葛亮都算不过来、无法保证操作过程中能平衡。
要承受三十吨的拉力,踏车上的绞索用再粗的麻绳也没用,最后只能是用锻造好的钢索绞在一起、不过再掺入一些其他延展性好的材料。而踏车的绞轮和滑轮也都放弃了木质结构,全部用的钢铁。
这些技术也不算什么很先进,就是费时费力费材料,成本昂贵效率低下。欧洲人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都是用这些造大型城堡和教堂的。
俄国人在彼得大帝时期,也造过差不多大的钟,当时也考虑过成熟的起重方案。
一切的努力,才有了刘备此刻瞠目结舌看着的这座巨钟兼“灯塔防抖阻尼器”。
饶是当了多年皇帝,刘备伸手触摸这座巨钟时,手臂依然有些缠斗。触手冰凉,上面还有铸出铭文,着实不简单。
铭文的内容,无非就是从《殿兴有福论》里面撷取一些,重新整理后润色对仗,大意就是论证为什么汉有天下、始终是得天命眷顾,有终战之德。字都很大,可以少铭一些篇幅。
“这钟有多重?能敲一下试试么?”摸完之后,刘备若有所思地问。
“用铜一百万汉斤,铸完之后成品多重,没法再称了,就当一百万吧。”李素解说道,随后话锋一转,委婉劝道,
“陛下要观钟,在此观瞻即可,要听鸣钟,那就还请登顶、或者回到刚才那层——这层是放钟的,下面那层才是鸣钟士卒操作的。”
刘备愕然:“这钟大到放钟和鸣钟还要分两层?这是为何?”
李素指着钟内的击铁:“此钟如此巨大,鸣响的击铁也重逾千钧,嗡鸣回声极为巨大。鸣钟时,必须将四面落地长窗全部卸掉,疏通风势,扩散回音。
高处风太大,人留在此处会有危险。另一方面,钟声也太过洪亮巨大,之前在地面试的时候,震伤了几个鸣钟手,脏腑七窍流血。
所以才特地设计加高了两丈塔身、加了一层给敲钟的人藏身,楼下那层隔音效果比较好,躲在那里用传动机关敲才不会被钟声震伤。”
刘备听了,立刻从谏如流:“那还是算了,朕还是先登上塔顶吧,还有二十丈是吧?隔了二十丈远后,关上门窗,应该就安全了吧。”
既然要躲,就索性一步到位躲远一点。等刘备登顶了,再吩咐下面的人敲便是。
一行人又攀登了十几分钟,总算来到顶楼。
顶上倒数第二层是灯室,有个巨大的篝火堆或者狼烟堆,旁边还有巨大的金属镜子,组成凹面阵以聚焦反射火光。
灯室再上去,还有一层瞭望层,那才是最顶,显然是供达官显贵观景的。可见这灯塔设计的时候,也是考虑到游览的需求的。
只不过绝大多数人上不来,这不是钱的问题,只跟社会地位有关。以后说不定至少要官居郡守的人,或者是有列侯爵位的,才能上来看一眼,引为殊荣。
高处的狂风,吹得刘备都有些睁不开眼,须发戟张,却还是忍不住强撑着睁眼贪看景致。
“好,好,好,丞相这灯塔造得好。利国利民,东海百舸争流、千帆竞渡、尽收眼底。看着这些海船,俱往此辐集辐散,可谓天下海途枢纽矣。”
刘备没什么文化,说不出什么大词,只是简单粗暴反复强调喊了一会儿好,旁边随行的文武当然也跟着附和。
刘备意犹未尽,拉着李素表态:“丞相也是第一次登塔吧?今晚可以在塔上下榻歇息么?好不容易上来一次,总要作诗留念,不枉此行。”
刘备不是喜欢诗词,他的心态就像是想“发个朋友圈证明自己到此一游了”。
这个时代没有照片可以拍,不写诗没法证明自己的优越啊。
李素倒是很清楚刘备的心态,揣摩着说:“陛下,要不臣找人给陛下画像一幅,以志此盛况吧?
臣近年来也撷取罗马人的不少画技长处,而且跟阿亮琢磨了一个用平面玻璃隔着看人、在玻璃上先铺上半透的薄纱勾勒图形,远比原先的图画比例精确一些。还用了不会渗散的黏性颜料。”
李素提到的,显然是中世纪才出现的油画了,或者说蛋彩画(油画出现之前,有些跟油画技法差不多、但调颜料的材质是蛋清,就叫蛋彩画),总之就是利用了颜料不是水性的,不会渗漏扩散的特性,好好整以暇慢慢地画。
颜料和工具好搞定,但写实派画风在古代难以推广的另一个难点,主要是古人不懂透视原理,传统画无论是东西方,一开始都是散点透视的,没有一个近大远小的聚焦。
这一点也不光是汉人,西方世界一直到后来拜占庭人那些画,也都是没焦点的,平铺的比例,所以要求画得特别像,就有难度。
不过这东西,随着小面积的平板玻璃出现后,其实也好解决。因为不需要画家真懂什么高深的物理原理,只要隔着一块玻璃取景、然后把他真实看到的景物大小关系、完全沿着眼睛视线所见、瞄在玻璃后的纱布上,最后再润色成稿、誊到正规画布上。
这东西也是刚出现不久,其中诸葛亮也贡献了不少,主要是提供了玻璃。
李素热衷于这项技术,倒不是为了民生或者经济。纯粹也是他觉得自己都老之将至了,想留下一点自己的形象给后人瞻仰。
他不希望自己的样子被后世之人随便美化或者丑化,更不希望后人随便弄点泥塑木雕在那儿膜拜、然后就说这人就是李素。
看看孔子关公诸葛亮这些人,历史上的遭遇,就不难想象,李素到了如今的地位,未来不知道要被人艺术加工多少次呢,还不如留下真容。
所以,促成写实画风和相关技术的出现,真不是为了钱,这东西也不赚钱,只会赔钱。也许达官显贵留下一张非常像的真容,要花费黄金数百两,但对于花得起这价的人而言,是值得的。
刘备也是第一次听说这项还在“实验阶段”的技术,连忙打听了几句,是不是真能画得像,又问最快何时何处能征辟到画匠。
李素也表示最快的话,句章县城、会稽郡公的别府内就有画匠。如果急的话,派一艘快船上岸接人,明天就能到。
刘备不由好气又好笑:“在家做的好大事!培养出能画得像的匠人,也不跟朕说知!”
李素尴尬分说:“这不还在摸索,那些画匠画技还未完善,不敢献丑。”
刘备一挥手:“传旨,立刻征辟画匠,再有,把这儿好好布置一下。朕累了,不想明天再爬一遍,今晚便在这塔上下榻。”
李素连忙提醒:“陛下,高处风大,就算这观景台可以关窗,还是得让人填缝防风。还有,要把龙榻搬上来怕是不易,只能多堆被褥打地铺了。”
刘备无所谓地说:“都百丈之高了,一点不接地气,还要什么床榻?被褥铺厚够了!就这么办!还有,画像归画像,作诗还是
正文卷番外第65章江湖越老,胆子越小[2]
正文卷番外第66章危塔高百丈,手可摘星辰[2]
小说推荐
三国从忽悠贾诩开始
建安元年,初春后世历史分类某“白金大神”因读者打赏太多夜夜爆更不慎猝死,意外来到汉末三国,附身张绣身上。看着刚死不久的张济,以及旁边低声啜泣的美妇绉氏,其瞬间燃起了斗志注:三国智商爽文,口味比较带劲,不喜勿入,不喜勿喷
青芷町兰
已完本
最新章:
正文卷第385章刘备死,大结局[2]
三国志之刘备有子刘封
意外身死,本以为自己应该万事俱灰了。却只因为他是刘备的直系后代,让刘备那个早夭的长子刘封找了上门来,让他代替自己而继续在三国时代以儿子的身份和他的三十三代祖先刘备一起打天下《三国演义》上说,刘备初次登场时二十八岁,如果这个时候他有一个十岁儿子,那么,三国的历史又会怎么书写呢 请大家拭目以待
温陵
连载中
最新章:
第一个沙场获奖感言
忽悠六百年从穿越开始
本想平凡的做个打工仔,奈何机缘巧合之下,一场奇幻的冒险就此展开。可以看到古代文明的缩影,可以领略异世大陆的地理人文,更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景观
饮酒先生
连载中
最新章:
正文第187章四害
神豪从游戏暴击开始
【叮!恭喜宿主被超级神豪系统选中【因宿主热爱电子竞技,将获得原始天赋:游戏暴击】一局游戏获胜后【叮!宿主在本场游戏中获得了胜利,成功触发游戏暴击天赋【暴击奖励正在计算:游戏难度SSS级、宿主表现SSS级,综合评价SSS级,获得至尊宝箱*1】宝箱一开,黄金万两!宝箱再开,已成大佬(新书发布,跪求收藏与
忽悠小半仙
连载中
最新章:
正文第362章:吾本良人
三国之刘备军师
大厦将倾天地乱,汉失其鹿天下逐。群王并起谁为帝?昭烈中兴承大统。重温热血三国,顶级谋士对决。且看陈逸如何辅佐刘备,中兴大汉。公布书友群啦:68801897作
轩逸
已完本
最新章:
第七三八章大结局【终】
重生从不做备胎开始
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所以,答应我,这辈子再也不当别人的舔狗了,好吗
故园三千里
连载中
最新章:
正文卷第四九四章大郎,该吃药了[2]
三国:刘备帐下,朝九晚五
“大哥,不好了,吕布那厮又杀过来了“大哥,没事了,汉明出手了,吕布马又没了“大哥,不好了,袁绍派文丑率大军来攻打我们了“大哥,没事了,汉明他…正领着文丑大军在跳广场舞呢“不…不对啊,酉时了,汉明要下班了”刘备?汉末乱世,自从有了一个名叫秦耀的大佬,画风一下子变得不对了。饭桶典韦:每天只想跟着大佬干饭
槿煜
连载中
最新章:
正文第一百四十七章:不破不立[2]
三国之刘备复汉
写完上一本《代魏成蜀》之后,因为工作原因,我停了一年多,没有写。今年工作又见清闲,所以有时间重拾写作。便与责编长河商议,准备开新书。长河桑建议,继续写历史类的。思索良久,我决定还是穿刘备好了。没有与长河桑商议,便开了这本书。开书的初衷,主要有两点:第一点,穿越的方式改成了变相穿越—由别人穿越,然后引
一杯清茶苦咖啡
连载中
最新章:
第399章姜维遣使退藤甲,关公连克西路关
三国忽悠记
彭羽少时,偶遇一僧,僧断言:此子30而立,欲为帝王不易,称孤道寡不难。言毕离去,不知所踪。众人甚奇之。30岁后,落魄无名,偶回故地,回首往昔,长笑不息,笑止凄怆曰:一事无成,妻离子散,孤家寡人,果然称孤道寡也…其实彭羽也算一个名人,至少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确切的说虽然你不一定知道他的名字,但是你一定
赤兔方天吕奉先
连载中
最新章:
第0583回:四分五裂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