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门
最新
全本
玄幻小说
修真小说
女生小说
科幻小说
穿越小说
网游小说
都市小说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正文卷第559章比照宾贡待遇处理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蔡瑁都能想到的问题和弊端,李素怎么可能想不到?
何况李素比这个世界任何人,都还额外多上千年的对科举制利弊的认知。
所以,哪怕李素刚来荆州的时候没意识,等他亲自主持工作、深入调研后,这些弊端也都浮出了水面,并且开始着力解决。
只是暂时还没想到完善的解决方案,或者说还有很多细节要推敲,以免操之过急导致更多漏洞。所以,李素才打算稳扎稳打,把本地考生的考试考完之后,再出台外地人做官机会的政策。
就像是一个程序员修BUG,你得提防“因为修了一个BUG引出更多BUG”的情况,那就得好好内测,不能代码敲完直接丢给市场。
李素的幕僚们,对于这个问题的最初建议,是直接开一场额外的临时性考试,加试录取几个“沦陷区”流亡来的名士,也好安抚人心。张松等脑子灵活的人都是这么建议的。
但是邓芝、王累这些比较思维缜密或者办事风格刻板谨慎的幕僚,不建议这么做,认为必须形成稳定的制度。
否则“外地人能随意法外加试,录取率也不一定,本地人却要按部就班,录取率很稳定”,那很容易导致反向的伪移民操作。
比如最后搞成“明明是益州人或者荆州人,却想办法看看自己有没有沦陷区外州的亲戚,假装投奔一下再回来”。
那不成“出口转内销镀金”了么?
李素对这种担心当然是非常认可,因为他知道,这不就等于是某些历史阶段“好不容易堵住国内跨省高考移民,结果逼出新的骚操作:富人阶级学生中小学出国留学、甚至换国籍。大学阶段再以留学生身份回国读”。
那都是直接一步到位操作成留学生,完全绕过高考了。
所以,真不能急,恩科不是随便开的,历史上开恩科的也都是大统一王朝,对全国各地区一视同仁。没有那个管控条件就乱开恩科,只会导致用人问题愈发严峻,诱导天下大乱。
沦陷区和外国人的做官上升通道要建设,但尺度必须拿捏好,不能反而给沦陷区士人“超国民待遇”,那样的话自己统治区士人的忠诚度和凝聚力会崩的。
到时候大家都巴不得刘备政权沦陷的地方越多越好,反正沦陷的地方拿的做官机会比不沦陷更多,还努力维护自己的家乡不沦陷维护个屁啊。本来科举比袁绍的九品中正制多一道文化考试世家大族已经不爽了,再折腾就更不爽了。
好在李素前世的专业,对于统治术的发展史太了解了,能借鉴的细节很多。于是就在蔡瑁上下窜连、祢衡尚未发飙的前夕,李素得出的最新讨论意向,是设立一项类似于后世宋、明科举制里“宾贡”的制度。
同时,对于汉地沦陷区诸州考生,临时“参照宾贡制度处理”。
李素刚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邓芝徐庶张松王累都觉得匪夷所思,完全没想到司空怎么会有这么天马行空的想法。
邓芝虚心求教:“属下实在不明白,这‘宾贡’之法,原本是用于何种情况的呢?为何要如此设置?宾贡出仕之人未来的发展,为何又要与常科有如此不同?”
这事儿没人帮李素代劳,他只好自己亲口跟幕僚们解释:“所谓宾贡,就是给外国人考试的制度,假设今天三韩、扶余、高句丽、倭、林邑等国的蛮夷仰慕汉化,来中华求学。
朝廷自然也要给他们向善之机,遇学问确有可取者,将来考核绩优,也可酌情授官。不过,对于这些宾贡举子,只能授类似常科贤良、知兵等科官职,或为文教官,或为参军谋士、领兵将校。
不得为地方通政官,不得掌地方钱粮司法民政。如此,常科举子才不会担心这些外人抢了本地的地方官。
他们要立功,就通过为大军出谋划策、领兵作战这些容易实打实看出功劳的领域争取。就算只有算学之才或者刑名之才,那也只能当军需官、军法官,不能与地方争利。”
李素心里非常清楚,要让统治辖区内的人不羡慕流亡北士,最关键的就是要不让他们当容易捞油水的地方官,外地人只能做跟军事相关的实事。
而且对于流亡之人来说,那也确实是容易公开透明立功的领域,自古只有军功相关的功绩是不能造假的。
即使是文人,协办军需后勤调运,损耗率是否降低,出谋划策是否帮主将打了胜仗,这是最量化最过硬的KPI。
公平,透明,是消解两个集团互相猜疑的最大保障。
这一点其实原本的历史上,三国统治者中的孙刘两家都没怎么解决好。刘备手下始终有元从派荆州派和益州本地人的矛盾。孙权也有流亡北士和江东世家的矛盾,最后都要以某一派意志消沉、不肯全心全意为国出力为代价,才把矛盾暂时压住。
魏国倒是这个问题不明显,但那是因为魏国占领的地盘大,所以不用“沦陷区人才”也能过得很好,所以可以选择彻底牺牲沦陷区投奔者——
至少三国后期也没见哪些出生在益州扬州荆州的人才,成年后特地跑到魏国去求官还得到重用的。因为这类人几乎不存在,也就没问题了。
李素今天这一招,却是不仅要解决“战时科举的本地人与流亡北士之间矛盾”,更是想彻底给整个人事制度的地域矛盾找到一个宣泄口。
以后那些之前投奔刘备阵营的沦陷区老人,也能借着李素的启发更好的找准自己的定位、更好的和本地人同僚相处,那李素今天的建设,也算是功德无量超额完成了。
而“宾贡”这套制度,历史上也是经过考验的,确实发挥得不错。宋朝明朝都没有给留学生超国民待遇,始终既吸引了远人来朝也确保了本国读书人的凝聚力和国民优越感、自尊心,不会羡慕留学生。
宋朝来考宾贡的主要是高丽人和交趾人,明朝来考宾贡的主要是朝鲜人和越南人。尤其明朝到了最高峰的时候,宾贡含金量非常高。
如果一个朝鲜读书人来大明考中了宾贡进士后,只要他选择回朝鲜做官,基本上直接能被朝鲜国王授予六曹参议职务(六曹相当于大明的六部,参议就是六部的郎中,也就是正司局级)
……
幕僚们讨论了李素提出的宾贡的定位后,也觉得原则层面非常扎实,可以确保平衡本地人和外地人利益、确保国民待遇优先,凝聚人心。
当然了,大家对于后续那些“大义名分”上的细节也都心知肚明:今天李素建立的制度是“宾贡”制度,但实际操作时,其实一个真正的宾贡举子都没有。
因为法律意义上的宾贡举子得是外国人,所以绝对不能说从袁曹沦陷区流亡过来的士子是“宾贡举子”,只能说是“比照宾贡举子管理办法办理”。袁曹占领区依然是大汉疆土,只是暂时没有光复。
讨论完名分和效果后,幕僚们群策群力头脑风暴,很快又发现了一个操作层面的难题,那就是考试名额的分配:常科的名额分配,可是按照州郡,每个州每个郡多少名额,公事公办。
但对于沦陷区人民,显然不能这么搞。
功曹从事王累率先指出:“司空,若是按照常法,给沦陷区各州郡摊派来投士人考试名额的话,肯定会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太不公平了。
比如流亡来荆州的士人,肯定是周边扬州、豫州的人最多嘛。尤其颍川郡跟荆州接壤,又多名士世家。
要是整个颍川郡流亡来荆人士集团,每年只各取一个孝廉、贤良、明算、明法,那肯定会竞争过于激烈。而更北方的州郡来的流亡士人,又恐怕会过于轻松中举——
这么说不直观,我举个例子吧,容属下想一想,嗯,对了,属下听说,襄阳郡还有一位流亡北士,来自于远如青、冀之地,平原祢正平。应该整个荆州的平原郡知名人士,恐怕就他一个。
要是按照常科选人之法,硬要再凑四个青州人陪他考试,这祢正平也能轻易中举。这还是对方确有才学名声的,还有很多郡可能一个知名读书人都没有流亡过来,那就更轻松了,难免泥沙俱下。”
面对王累的建议,四名幕僚之中徐庶是最感同身受的——因为他就是颍川郡人,他还有另外几个同在司马徽门下的颍川籍师弟,如今但凡还没出仕的,即使参加了宾贡,恐怕也要经历“科举地狱难度”。
虽然徐庶如今是司空府/总督府的参军,按说不该在人事改革上多发言,他还是忍不住请求:
“司空,属下以为,不如就沦陷区用沦陷区的初选办法,只要确保难度不降低,让本地人心服口服,具体考法可以变更。
比如大汉如今还有青冀幽并兖豫徐扬八州之地沦陷,未来几年的宾贡录取总名额,就定为年取茂才八人,其余贤良、知兵按郡数约略取之,各取五十人。
这样不管考生籍贯来自何州何郡,全部打乱按成绩高下取士,不再保证每个郡都有人中举,不摊牌中举指标。
考中之人全部充为各部参军、军需官、文教官,高级职位不够的,就按成绩先排,低者可为佐吏。将来再按政绩调整。”
李素摸着胡渣子想了一会儿,拍板道:“这个相对可行,按照这个思路,再细化一下。取士规模还是太大了,今年来考的人不会太多,减一些吧,来荆州的流亡北士终究不比留在当地的多,至少砍半或者砍三分之二。”
李素吩咐完后,心中也是暗忖:这个改革,倒是进一步为将来的“科举打通录取”铺垫了前奏。
既然宾贡考生可以完全按成绩高低录取,将来本地人也可以一个州给各郡全部打乱、从高到低录取。如此一来郡望世家围标就围不了了。
李素刚想到这一点美滋滋,忽然就听到总督府前院渐渐有嘈杂、卫兵奔走。
李素不悦,让典韦去确认一下情况,没多久典韦就气不打一处来地回来了:“司空,外面是一腐儒辱骂你的科举之法,俺耐不得了,你但凡一声令下,俺便一戟剁了这贼厮鸟。”
李素倒是很坦然:“急什么?先看看情况。”
他还真怕典韦冲动,直接跟许褚砍许攸似地把什么知名狂士砍了,闹得他有理都变成没理。
李素自问持身甚正,为政也非常得体,根本不怕人污蔑。有人来喷,正好给他派马仔舌战群儒长名声的机会。
注意是派马仔去舌战,李素本人当然是不会出马的了。他现在地位这
正文卷第558章祢衡语录:李素,误国庸奴耳![2]
正文卷第559章比照宾贡待遇处理[2]
小说推荐
三国从忽悠贾诩开始
建安元年,初春后世历史分类某“白金大神”因读者打赏太多夜夜爆更不慎猝死,意外来到汉末三国,附身张绣身上。看着刚死不久的张济,以及旁边低声啜泣的美妇绉氏,其瞬间燃起了斗志注:三国智商爽文,口味比较带劲,不喜勿入,不喜勿喷
青芷町兰
已完本
最新章:
正文卷第385章刘备死,大结局[2]
三国志之刘备有子刘封
意外身死,本以为自己应该万事俱灰了。却只因为他是刘备的直系后代,让刘备那个早夭的长子刘封找了上门来,让他代替自己而继续在三国时代以儿子的身份和他的三十三代祖先刘备一起打天下《三国演义》上说,刘备初次登场时二十八岁,如果这个时候他有一个十岁儿子,那么,三国的历史又会怎么书写呢 请大家拭目以待
温陵
连载中
最新章:
第一个沙场获奖感言
忽悠六百年从穿越开始
本想平凡的做个打工仔,奈何机缘巧合之下,一场奇幻的冒险就此展开。可以看到古代文明的缩影,可以领略异世大陆的地理人文,更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景观
饮酒先生
连载中
最新章:
正文第187章四害
神豪从游戏暴击开始
【叮!恭喜宿主被超级神豪系统选中【因宿主热爱电子竞技,将获得原始天赋:游戏暴击】一局游戏获胜后【叮!宿主在本场游戏中获得了胜利,成功触发游戏暴击天赋【暴击奖励正在计算:游戏难度SSS级、宿主表现SSS级,综合评价SSS级,获得至尊宝箱*1】宝箱一开,黄金万两!宝箱再开,已成大佬(新书发布,跪求收藏与
忽悠小半仙
连载中
最新章:
正文第362章:吾本良人
三国之刘备军师
大厦将倾天地乱,汉失其鹿天下逐。群王并起谁为帝?昭烈中兴承大统。重温热血三国,顶级谋士对决。且看陈逸如何辅佐刘备,中兴大汉。公布书友群啦:68801897作
轩逸
已完本
最新章:
第七三八章大结局【终】
重生从不做备胎开始
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所以,答应我,这辈子再也不当别人的舔狗了,好吗
故园三千里
连载中
最新章:
正文卷第四九四章大郎,该吃药了[2]
三国:刘备帐下,朝九晚五
“大哥,不好了,吕布那厮又杀过来了“大哥,没事了,汉明出手了,吕布马又没了“大哥,不好了,袁绍派文丑率大军来攻打我们了“大哥,没事了,汉明他…正领着文丑大军在跳广场舞呢“不…不对啊,酉时了,汉明要下班了”刘备?汉末乱世,自从有了一个名叫秦耀的大佬,画风一下子变得不对了。饭桶典韦:每天只想跟着大佬干饭
槿煜
连载中
最新章:
正文第一百四十七章:不破不立[2]
三国之刘备复汉
写完上一本《代魏成蜀》之后,因为工作原因,我停了一年多,没有写。今年工作又见清闲,所以有时间重拾写作。便与责编长河商议,准备开新书。长河桑建议,继续写历史类的。思索良久,我决定还是穿刘备好了。没有与长河桑商议,便开了这本书。开书的初衷,主要有两点:第一点,穿越的方式改成了变相穿越—由别人穿越,然后引
一杯清茶苦咖啡
连载中
最新章:
第399章姜维遣使退藤甲,关公连克西路关
三国忽悠记
彭羽少时,偶遇一僧,僧断言:此子30而立,欲为帝王不易,称孤道寡不难。言毕离去,不知所踪。众人甚奇之。30岁后,落魄无名,偶回故地,回首往昔,长笑不息,笑止凄怆曰:一事无成,妻离子散,孤家寡人,果然称孤道寡也…其实彭羽也算一个名人,至少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确切的说虽然你不一定知道他的名字,但是你一定
赤兔方天吕奉先
连载中
最新章:
第0583回:四分五裂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