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局》正文第十四章 老道砸庙门[2]

天局最新章节目录
   红豆得意地扬起弧度完美的下巴,朝谭啸做了个可爱至极的鬼脸,“本小姐自然是例外了,这秘技还是本小姐发明的呢!”
    二人还是首次这般轻松交谈,彼此不带有怀疑和警戒之心,只觉得轻松惬意,说不出的舒服。谭啸坏笑道:“如此看来,我若想知道这秘密,难道还要去你卫家做个上门女婿不成?”
    “瞧你那点出息吧!”红豆第一时间并没有反应过来谭啸故意占她的便宜,猛地醒悟过来,俏脸刷地飞红,又羞又恼地瞪了谭啸一眼,啐道,“狗嘴吐不出象牙!”
    谭啸话一出口便后悔不迭,暗骂自己太过轻浮孟浪,倒好像故意调戏红豆似的,心下尴尬,讪讪一笑,扭头假意观赏寺中景色,不敢去看红豆的目光。
    两人谁都不开口,气氛微妙,与周围熙攘喧嚣的人群恍如隔世,几十丈外的大殿仿佛远在天边,又好像眨眼既至。
    “我……”
    “你……”
    两人同时开口,又同时停下,愣了一下,不禁相视而笑,淡淡的温馨暗中滋生。谭啸迅速调整情绪,微笑着朝红豆微微鞠躬,“女士先请。”
    红豆眼中闪过一抹狡黠,挑眉道:“你要是真想知道其中的奥妙也不难,只要拜本小姐为师,我便全无保留地告诉你!”
    谭啸原本明亮的眸子立刻暗淡下来,情绪低沉:“我有师傅了,一日为师,终身为师。”
    “我……我只是和你说笑罢了,你可千万不要当真啊!”红豆小心翼翼地说。
    谭啸牵强地扯了扯嘴角,朝红豆露出个无力的笑容,“我长这么大,师傅是我唯一的亲人,呵呵,可是直到昨天我才发现,原来我对他竟然一无所知。”
    红豆不禁愣了一下,竟生出共鸣之感,竭力回忆之下骇然惊觉,自己对这个一直最亲近的长辈原来竟是如此陌生。
    她突然有点理解谭啸此刻的感受。“德叔传来了消息,今晚便会返回普化寺。”红豆有些奇怪地注视着表情平静的谭啸说道,“你不高兴吗?他回来就是为与你相见。”
    谭啸的平静不是装出来的,实际上连他自己都理解不了,就在前一刻他还那么强烈地想要见师傅一面,然而当他知道这愿望马上便可以实现时,却没有情理之中的喜悦和激动。
    “他要见我,于是他出现了。”谭啸唇角浮起一丝讥诮的笑意,遥遥地望着大殿中央供奉的那尊释迦牟尼金身像,显然那造像之人技艺精湛,佛像栩栩如生,宝相庄严,居高临下目含怜悯地俯瞰一个个匍匐在他面前的凡人,右手曲臂上伸结施无畏印,左手下垂结与愿印。
    此像乃布施像,施无畏印意指施予众生勇气和无畏之心;与愿印表示能满足世人一切愿望。
    进香的信客络绎不绝,各个虔诚恭敬,袅袅轻烟将佛像衬得更加高大伟岸,似真似幻。红豆接过小沙弥递来的香烛,扯了下谭啸的衣袖,低声道:“进去呀!”
    谭啸摇了摇头,“我在外面等你。”侧身退后几步,让开了门口通道。
    红豆莫名其妙地随着前面的香客缓缓移入大殿,不时回头瞧一眼谭啸,不晓得他这是中了什么邪。
    谭啸噙着冷笑瞪着那尊不知道矗立了多少年,受过多少人顶礼膜拜的佛像,良久之后,一个字轻轻地从牙缝里蹦了出来:“呸!”
    等红豆拜过佛,谭啸已经为那个子虚乌有的“石父”立好了往生牌位。
    两人沿着小路转入桃林,不过一墙之隔便如两个世界,前面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这桃林内却空无一人。
    红豆低着头,默默地向前走了几步,一脸正色地回头望向谭啸:“你苦心谋划,究竟有何图谋?”
    谭啸打了个哈哈,顾左右而言他地说:“你既知晓了我的身份,又怎会不知我要做什么?”
    “这正是我要问的!”红豆的目光随着谭啸而移动,紧紧地盯住了他的眼睛,“你究竟是什么人?”
    谭啸左顾右盼地装作在欣赏周围的景象,其实这院子里除了黄土枯草便是秃枝干条,哪有什么值得观赏的东西?他只不过避免与红豆的视线发生接触。
    听红豆问得严肃,谭啸反倒有些糊涂了。“我师傅……”他猛地一惊,失口叫道,“难道你居然不知道他的身份?”
    红豆神色暗淡下来,微微点了点头:“我只知道,德叔十五年前将我送到了卫家庄后便在普化寺出家了。从我十岁开始,每年他会去卫家庄看我两次,教我诈术手段,但是对他自己和我的身份却是只字不提的。”
    谭啸不由苦笑,卫红豆比自己也强不了多少,十五年前他不过是个十岁的少年,记忆已有些朦胧。
    在他的记忆里,幼年时师傅的衣着面貌总是十分整洁,当时师傅将他寄养在一户农家,一年也难得见上一面。直到他十岁,师傅有一天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将他接走,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才算真正跟在师傅身边生活和学艺。而师傅也正是自那天起开始不修边幅,整日里戴着一顶破烂肮脏的瓜皮帽,乱蓬蓬的胡须将脸遮住了大半。
    如今想来的确古怪,怪不得师傅经常外出,而且每年的春分和立秋都要出外,最短也要一个多月才会返回。
    越想谭啸就越觉得,那个自己生命里最熟悉的人越来越陌生,无数的谜团像黑雾似的将他罩在其中,让他无法看清楚。
    “解铃还须系铃人!”谭啸使劲地拍了拍胀痛欲裂的脑袋,既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好像劝解红豆似的喃喃道,“反正今晚就能见到他了,当面问个清楚吧!”
    谭啸不知道师傅与卫家是如何安排这一次的会面的,想来自己将卫家被暗中监视的消息告诉了卫远山后,以他的老辣精道肯定会做出最稳妥周密的布置,何况还有那个奸诈似鬼的老骗子呢!
    他在大殿外的院子里徜徉徘徊,看着无数信徒香客进进出出,似乎颇为无聊,其实却想象着老骗子打扮成得道高僧会是怎样一番模样?
    “有钉子,去偏殿。”一声似曾相识的耳语钻进了他的耳朵,谭啸身体微微一僵,循声看去,就见一位四十多岁的消瘦汉子与自己错身而过。似乎曾在哪里见过此人,一时间却又记不得了,那汉子仿佛不经意间扫了他一眼,嘴角露出一丝不可察的笑意,谭啸的身体一震,是卫远山!
    谭啸不禁暗暗苦笑,当初在火车上女扮男装的卫红豆就骗过了所有人,而眼前的这位,更是从一个垂垂老矣的老头儿变身为精明干练的壮年汉子,若不是亲眼所见实在是不敢相信。卫家易容变装之术果然奇妙,令人叹为观止。
    “走吧!”正胡思乱想间,另一侧的红豆轻声耳语道。谭啸连忙虚扶起红豆。这时从大殿外快步走进来一位至多十五岁的小和尚,来到两人身前先合什问讯宣了一声佛号:“敝寺住持今夜将返,法事亦定于夜半开始,两位檀越可稍事休息,这边请。”
    谭啸听说还要等上许久,不免有些焦急。陡地惊觉自己的心神烦乱无法冷静,竟失去了向来引以为傲的耐性,连忙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将脑海里丛生的杂念驱散,朝小和尚点了点头,和声道:“麻烦小师父了!”
    小和尚将二人引入一间僻静的禅房,简单吃了些斋饭。两人各揣心事,默默无语地相对而坐。
    房内的光线越来越暗淡,谭啸靠坐在硬邦邦的简陋椅子上,脑海里一会儿是老骗子须发凌乱不堪的模样,只是他的面容越来越模糊,好像五官在不断变化似的,一会儿婵娟那清丽无匹的容貌又突兀不可抵挡地闯进他的心头。
    正是“方寸人心,一朝成障何难越”,难道婵娟与老骗子竟成了自己心中的“魔障”不成?
    翻来覆去也无法令自己平心静气,谭啸看了眼闭着眼睛仿佛熟睡的卫红豆,孤男寡女同处一室总有些暧昧,索性推门而出看日落去了。
    歪打正着,眺望西天如火晚霞,谭啸恍惚入神,居然进入了一种奇妙的无欲无求、心无杂念的境界。道家说“人心方寸,天心万丈”,然而正是这方寸的人心却比天地更难捉摸。
    日落西山,给人一种凄凉之感。谭啸背着手在寺内漫步而行,这时寺内香客已然寥寥可数,他饶有兴趣地观察着衣着不同、形容各异的陌生人,猜测着他们的身份来历和此来所求的目的,这是他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
    最后一个离寺的香客跨出山门,喧闹了一日的普化寺总算归于安静,淹没了大半的斜阳射出的余光将初霞山分成了明暗相对的两半,一边金光耀眼,另一边却已是幽暗静谧。谭啸矗立在山门之外只觉得心旷神怡,正欣赏这难得一见的美景,心神猛震,浑身汗毛刷地倒立而起!
    偌大的初霞山顶,这时却出现了一条极为奇特的身影飘向普化寺,这怪人竟似生有双头!一个脑袋端然不动,另一个则不停地摇晃,手中提着根奇形怪状的旗子似的东西在风中蛇一样扭曲摆动……
    难道是魑魅魍魉作怪不成?饶是谭啸胆大包天,在这阴阳交替之际,乍见到如此诡秘的景象亦无法保持平静,心底升起一股寒气,头皮发麻。而好奇心却如淋了油的火苗般越烧越旺,换个胆小的只怕早就转身逃走了,他却钉在原地非要瞧一瞧这双头怪物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等那怪物渐渐走近,谭啸不由翻了个白眼,喉咙间滚动了一下,吐出了憋在胸腔里许久的那口闷气,只觉得好笑又好气。哪里是什么怪物,不过是个格外魁梧的老道罢了,那个不停摇晃的脑袋是一只蹲坐在他肩上的小猴儿,而他手中的招魂幡的确是一条长幡。谭啸眯着眼睛,费劲地看清楚幡上龙飞凤舞一样的大字后忍不住扬了扬眉头。
    “机藏休咎荣枯事,理断穷通寿夭根;任你紫袍金带客,也须下马问前程。”谭啸将这二十八个字默读一遍,这两句他并非初见,前面还有两句,“不必长安访邵子,何须西蜀讯君平?缘深今日来相会,道吉吉凶不顺情。”
    这四句的典故说的是一位后汉奇人:苗训苗光义。传说苗光义的老师乃是希夷先生陈抟老祖,苗光义在老师那里学得通天奇术后在家乡搭了一个卦棚,坐诊治病、相面算卦。一日,尚未发迹的宋太祖赵匡胤路过此地,见卦棚前围了许多人,便翻身下马上前一探究竟。那苗光义一见赵匡胤便瞧出他有帝王之相,二人相谈投机。赵匡胤对苗光义佩服得五体投地,此后引为智囊,待到陈桥驿兵变,赵匡胤称帝,苗光义被封为护国大军师兼司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