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翘楚朱元璋》第九章朱元璋克定远攻占滁州郭子兴[3]

元末翘楚朱元璋最新章节目录
   ,分左右两路跨上石梯杀向城头,消灭了瓮城的值班守军后,又杀向主城头的守军。
    经过十多分钟,撞车又撞开了主城门,两处瓮城外的三支主力部队冲进主城。一支奔向州衙,一支奔向万户府,一支冲向兵营。
    一支部队由镇抚汤和携华云龙等带领;一支由镇抚花云携郑遇霖等带领;一支由镇抚徐达携陆仲亨等带领。兵贵神速,不到一个时辰,天大亮时,红军就结束战斗,占领了滁州。俘虏元军2000余人。
    州衙成了朱元璋的办公地和住所。其前院依然是行政办公地,中院作为处理军务的场所。
    朱元璋攻取滁州后,广贴安民告示,开仓救济贫困市民,深得人心。紧接着,把定远的七千兵马及将领家眷迁到滁州,命令横涧山的缪大亨带领部分兵马镇守定远,并协助刘英处理政务。
    接着,朱元璋擢升耿再成、郑遇春、吴良为镇抚,把俘虏编进他们的部曲。嘉奖的当晚,大摆庆功宴,犒劳全军将士。
    一天,滁州名儒范常骑马来到州衙,手持马鞭抱拳向门卫行礼后,请求拜见朱元璋。
    范常,字子权,滁州人。朱元璋早已听说他的大名,马上请进前院右边厢房的客厅,吩咐侍卫上茶,接着交谈起来。聊了几句就觉得情投意合。于是,朱元璋请他留下,做自己的事务顾问。范常欣然答应。
    以后,朱元璋有什么疑问总爱问他,范常则详尽如实地回答。
    又一日,门卫向朱元璋报告:一个自称是虹县(今安徽泗县)人的黑脸大汉请求拜见。朱元璋虽然不知此人,仍然吩咐带他到客厅。
    朱元璋进入客厅,那人正在站立等候。一看,果然面黑。
    黑大汉身材较高,膀阔腰圆,发髻插一牛角簪,没有裹巾。其脸方圆略长,长一对山川眉,下嵌一双虎眼。印堂略宽,下卧一只花鹿鼻——山根、年寿略挺;准头丰满圆明,虽高而不尖,色润不露孔。他唇留八字长须,下巴一溜刺猬似的络腮胡,直达耳根。一副武将之相。
    朱元璋心生欢喜,请他就座。
    那大汉抱拳作揖,说道:“将军在上,小人胡大海,久仰将军威名,愿在尔的手下效犬马之劳。”
    朱元璋马上应道:“好、好!尔先在我后院住下,何如?”
    胡大海又道:“在下还有老婆、小孩。”
    朱元璋笑笑说:“无妨,给尔找间房子,一起安顿。”
    随后,叫来主管军需、后勤的李善长,令他安顿胡大海一家。
    古代命相学认为:鹿鼻之人心性仁慈、好义。对于胡大海来说,这个优点也是他的致命缺点。
    不久,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贞带着儿子小保从家乡泗州盱眙县前来投靠。朱元璋把14岁的外甥揽入怀中,询问了他们这些年的情况。这时才知道,十一年前,他的二姐已经饿死,李贞好不容易才把小保拉扯大。他的二哥、三哥也不幸去世了。听到亲人的噩耗,朱元璋的眼眶渗出了泪水。
    他对李贞说道:“恁子(这样),二姐夫,我给尔安排事做,小保就由我养,收为义子。尔日后遇见合适的人,再成个家。何如?”
    李贞没想到统帅千军万马的朱元璋还愿意抚养小孩,并为他的将来着想,真是求之不得!鸡啄米似地点头答应。朱元璋写了张便笺给他,叫他找李善长安置。
    随后,朱元璋带小保去见马夫人,对他说道:“从今日起,尔做我的义子,改姓朱,叫朱文忠,跟尔义母读书识字,做点家务,好耶?”
    小保很懂事,应道:“好,我听义父、义母的。”
    朱元璋接着说:“待尔满十六岁,再送尔到军中习武。”
    过了十多天,朱元璋的大嫂王氏带着儿子朱文正和女儿从娘家来到定远城,说是看望朱元璋。
    朱元璋明白,十年前大哥去世,大嫂独自拖儿带女到今天实属不易,不等她开口求助,就主动说:“大嫂,尔既然来了,若想留下就莫走矣。我安排尔到军需库房做事,管理军服、被铺等。文正就跟我做义子,入伍历练,好不好?”
    大嫂喜出望外,连声道:“好、好!谢谢尔!”
    朱元璋则说:“自家人,何须言谢?”
    不久,元将王忙哥麾下的小校赵德胜打听到母亲在朱元璋军中做事,又见元军腐败,便弃妻离军来投朱元璋。
    只见他身材魁梧,生一张佛手瓜脸,上宽下窄。长一对短促眉——眉短清秀,稍宽居高,尾端略散。也是凑巧,眉下嵌一双水牛眼。印堂较宽,下卧一只石狮鼻——山根低凹、较短,年寿弓凸丰满,准头较大,兰台、廷尉宽大不露孔。
    古代面相学认为:短促眉主使忠实勇敢、重义多情、长寿;若配水牛眼者,大富中上贵,子孙满堂。石狮鼻主使武贵,却无善终。
    此人臂力很大,擅长于马上耍槊。其作战勇猛,每战必身先士卒,人称黑赵岁。
    朱元璋与他交谈后,很高兴,任命赵德胜为帐前先锋。
    朱元璋在滁州顺风顺水,百鸟朝凤,上下齐心、团结,亲人相聚、和睦。
    而待在濠州的郭子兴势单力薄,心想道:这样长久下去,恐怕是“天有不测风云”。八月份,他忍痛放弃自己的濠州城和豪华帅府,带领一万人马来到滁州。
    朱元璋当天在州衙参拜义父后,即刻说道:“义父,从今日起,这里就是尔的帅府,全州军务民事皆由尔处置。明日我把镇抚都叫来,交尔一统指挥,我只带亲军三千人,何如?”
    郭子兴听了,很满意,应道:“甚好!”
    当天,朱元璋就搬到万户府,把州衙让给了郭元帅。
    第二天,汤和、徐达、花云、费聚、郭兴、耿再成、郑遇春、吴良八位镇抚按照朱元璋的通知来到州衙帅府。
    众将参见郭元帅后,朱元璋对他们说道:从今起,尔等统一听从郭帅的号令。
    众将齐声答道:诺!
    郭元帅接着到各个驻地视察新部队,朱元璋带路,八位将军随后。
    各营房井井有条,纪律严明,纷纷练兵——有些在操练刀术,有些在操练枪术,有些在练习射箭,有些在练习盾牌防御。各个队伍都兵强马壮,气势高昂。
    郭子兴见了非常欣慰,深深感到朱元璋治军有方,胜过亲生儿子郭天叙,欣喜自己当初看中了他。
    久而久之,朱元璋的才干、威望使得郭天叙的嫉妒心日益加重。他时不时在父亲面前编造或放大朱元璋的是非。
    朱元璋交了兵权。很多事不必管也不便管,待在帅府时常无聊。于是,他就带着谢成到部队走走、看看,和8个领兵兄弟喝酒聊天。今天到汤和的部队,明天到徐达的部队,后天又到吴良的部队……
    有时候,他还到冯国用家,请教那个“六事”。有时候到李善长的办公地点,随便问问军需情况,看看大嫂。有时候到范常家,聊聊古代的帝王将相。
    这样一来,他的日子过得还算舒心。
    朱元璋没有想到,郭天叙却这样对郭子兴说:“元璋这些日子常去那几个老乡的部队,喝酒闲谈。不知他们谈些甚。”
    “听说元璋今日到冯国用家,不知谈甚。”
    “听说元璋今日到范常家,不知谈甚。”
    郭子兴的心胸并不宽阔,看见朱元璋开创的天地比自己好,招的兵马比自己多,深受军民、儒士拥戴,心里已经有些酸溜溜。听多了郭天叙含沙射影的话,自然对朱元璋产生了疑心,开始疏远、冷淡他。
    一天,朱元璋又到冯国用家聊天,冯氏留他共进晚餐。
    晚饭时,郭天叙对父帅说:“元璋未回,今晚定在国用家吃饭。听说他还有一万兵马留在定远。”
    “一万兵马!何人带领?”郭子兴吃了一惊,问道。
    “据闻,由横涧山归降的缪大亨带领。以前是朝廷的黄军。”
    饭桌上,张氏夫人听见后,瞟了郭天叙一眼,没有作声。
    晚上,朱元璋回到帅府,郭子兴黑着脸问他:“听闻,尔还有一万兵马?”
    朱元璋马上反应过来,单腿下跪自责道:“义父大人,是有一万多兵在定远,首领叫缪大亨。孩儿有过,一时疏忽忘了,并非有意隐瞒。”
    “军务要事,居然忘了、不告上!该不该罚?”郭子兴斥责道。
    朱元璋明知是借题发挥,却是忍了,应道:“该罚。”
    接着,恼怒的郭子兴把朱元璋关了禁闭,也不说关几天,也忘了叫人送饭。
    第二天上午,得知消息的马秀英去看他,才知道没有人送饭给朱元璋。
    她埋怨道:“我要不问尔,尔也不说!”
    朱元璋带着笑意,宽慰她道:“当年离开皇觉寺去化缘,时常挨饿。饿一两天也饿不死。”
    当天中午,马秀英就偷偷给朱元璋送吃的,连送了三天。又一日,她穿着短衫到厨房,用蓝布包了三块刚刚蒸好的蔬菜蒸饼,刚刚走出厨房,看见义母张夫人过来,慌忙把蒸饼塞进外衣内,用左腕压着。结果烫伤乳fang。不料,义母已经看见她的举动,认真盘问起来。马秀英只好一五一十说明原委。张夫人便交代厨房按时给朱元璋送饭。
    晚上睡觉时,张夫人一边卸下首饰,一边对郭子兴说道:“元璋有错,尔可以关他禁闭。但是为甚不给他饭吃?犯人坐牢,衙门还要给口吃的。尔的义子难道连犯人都不如?传出去尔脸上有光吗?”
    郭子兴自知理亏,辩解道:“我没说不给他饭吃,我是气得忘了。”
    张夫人提醒道:“尔就爱信一些含沙射影的事,实实在在的事倒是忘得一干二净。当年赵均用把尔绑到孙德崖家,是谁设法请彭帅帮忙?是谁冒死翻墙救尔出来?两个月前,孙德崖又想害尔,是谁写信警告孙德崖?”
    郭子兴哑口无言。第二天便把朱元璋放了,叫他今后不要到处乱窜,在他身边好好做参谋。
    不久,郭天叙奉命率部袭击了滁州东北方的来安县,缴获一些钱财。郭天叙按照惯例,把一部分赏给有功的将士,自己留下一些,剩余的全部献给郭子兴。他知道父帅很爱财,常以此讨得他的欢心及信任。
    过了几天,郭子兴命令朱元璋带兵攻打滁州西南直线距离24公里的全椒县。这正对他的思路。经过侦查,全椒县只有500人驻军。经过考量,他带领花云所部4000兵马前往。原来跟随花云的耿再成提升镇抚后已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