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第二百三十四章满眼风光北固楼(八)[2]

崇祯大明最新章节目录
   是冤枉李定过了,在京师的公文没有下来之前,他可不敢动孔府的任何东西,还得派人小心翼翼的看守者。
    免得当地百姓,见孔家没人了,心中气愤,或者也有眼红人家财富的,前去折腾一番,到底是圣人故居。
    皇上也是对事不对人。
    这样的地方还是有些尊重的。
    所以到现在,李定国还在哭穷,手上没钱,许多基础设施都没办法建设起来。
    “咱们在看皇上该如何对待孔家,现在大家也都看到了,不知诸位有何感想?”
    汤国祚,明朝第5代灵璧侯,凤阳府凤阳县人。
    算起来和徐弘基是同乡。
    两人在金陵的地位,也算相当,不过徐弘基人家是有着南京守备这个职务的,算是一个实权人物。
    此时看到马士英再次问出这个强烈的话题。
    悄悄的看了周围的大臣们一眼,都在低着头喝茶,仿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样,然而在一些细节处,却又能看到这些人心中的恐慌。
    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地位一落千丈。
    自己的财富收回国有。
    然后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世世代代的去做愚公。
    愚公那是人能做的?
    不过是骗一下外人罢了,说什么精神可嘉,看看最后还感动了天神。
    可说出这个故事的人,却是从来都不想成为当中的主角。
    “现在大明各个地方都在闹天灾,要不咱们把天人感应继续拿出来说说?”
    定远侯邓文郁思索了好一会才拿出了一个看着很靠谱的办法,要是以前的皇帝没绝对会觉得自己的德行不好,需要向上天祷告。
    可面对崇祯,还是算了吧。
    “外面传了多少这样的说法,人家可有为他们的说辞改变过?”
    阮大铖的户部尚书位置,还是没有捞到手,看着是在悬空,自己也因此努力了许久,到现在也隐约的明白了一点。
    那就是给离开的高弘图准备的。
    要是高弘图在皇上的手下混好了,自己好歹也能够落下几分人情,最后能有点好处。
    可明白归明白,阮大铖心里还是不舒服,他的付出也不少啊。
    所以在说话的时候,就有些不是很中听。
    “关于天人感应,说的而是很多,可都是一些小灾小患,要是突然来一个大的,肯定会起作用,毕竟老百姓可是很好骗的。”
    定远侯邓文郁说出来的话,更是血淋淋的让人难受。
    说的是事实。
    却连包装一下都懒得包装了。
    “这样的好事,可不是轻易能够遇到的,咱们集思广益,还是再想一点别的办法,不能真的靠老天爷吃饭,那是农民才需要的做派。”
    马士英略过这个办法,他也想大明立刻来一场地震,而且还是很大的那种。
    瞬间就能够把不利于他们的言论和形势颠倒过来。
    “那些反贼也是没出息,怎么就轻易的被人给镇压了呢?建奴们也是一群没用的东西,都入关了,还攻打不下京师,也不知道他们在辽东的威风是吹出来的,还是怎么来的。”
    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授宁化知县,以廉卓,征为江西道监察御史,巡按淮扬。山东水灾、蝗灾迭起,灾民就食淮扬,唐世济设立粥厂,并上奏拨漕运款救济,救活灾民十余万。调任督理漕储,巡视京营。
    天启元年(1621),任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历任南京刑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被权宦魏忠贤矫旨罢官。
    记过人家来了南京之后,却成了左都御史,也是东方不亮西方亮,也是狠毒的人在大明做官就越是顺当。
    唐世济说出来的话更毒,实际上,只要在这里的人,就没一个好人。
    (本章完)
    乐文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