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第二百章几时重(二)[2]

崇祯大明最新章节目录
   两者都得了实惠,何乐而不为。
    “谁知道呢?或许是那些百姓蠢吧。”
    孙传庭忽然叹了口气道:“我只是个当兵打仗的少将军,你才是主政一方的大官,对百姓的教育,你是任重而道远啊。”
    能够轻易地上当,还是大规模的上当。
    他都没办法想象,这些人的脑子都是怎么想的。
    李定国站在城头上俯瞰着整个县城,所处的这个县城,正是大名府。
    “城高地险,堑阔濠深”;“鼓楼雄壮”,“人物繁华”;“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梵宇”;“千员猛将统层城,百万黎民居上国”。
    这些都是《水浒传》中对大名府的称赞。
    然而明朝建文三年(1401年),一场大洪水淹没了大名府城,结束了大名府长达千余年的雄壮历史。如今,在大名县大街、鱼营两个村庄的地下,仍然有挖不尽的残砖碎瓦。在前后东门口、菅庄、蒋庄、铁窗口,沙堤等村周围,还依稀可见当年古城墙的痕迹。
    见识过了书上看到的大名府,李定国说不失望都是骗人的。
    “或许当年的一场水患,已经冲走这里所有人的聪慧,让他们只能一日胜过一日的劳作来填饱肚子,完全忘了停下来思考一下,他们为何会这么穷困吧。”
    大名府十县。
    他们站立的就是开县。
    城中的百姓们,在他们手下的官员没有进驻的时候,也没有乱-成一锅粥,似乎在这个地方百姓们已经温顺的连做一点坏事都完全忘记了。
    一开始见到这样的百姓,李定国还觉得能够把百姓们教导的这么奉公守法,当地的官员们一定是下了大力气的。
    然而现实则是狠狠的给了他一个耳光。
    当地的官吏,根本就不需要教导,只要抓住一点触犯大明律的小事情,不断的罚钱,久而久之自然就没有人再去犯法了。
    而当地的官吏们却是和百姓们不一样。
    大明律就是为了百姓们设置的,和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于是长久之下,百姓就更加乖巧,为官吏就越发的嚣张跋扈。
    也不是没有百姓状告官吏,然而往往倒霉的就是百姓。
    只能说驯服一个人,和驯服一群人是没有区别的。
    “这些人都不知道反抗,说是出去干活就会给工钱,也没有多少人相信,仿佛生怕是要他们偿命似得。”
    孙传庭看到这个县城的百姓就是来气。
    似乎越是接近济南这个位置,百姓的生活就越是困顿,脸上就越是麻木。
    他就想不明白,前面就是齐鲁之地,是孔孟之乡啊。
    圣人的仁义道德,到了这里,怎么味道就变了呢?
    李定国看着远方,哪里就是曲阜,圣人出生和治世教学的地方。
    “我突然明白皇上想的是什么了。”
    李定国眼睛前所未有的清明,许多时候,看到书籍再多,都不如出门走走,能够悟到的东西多。
    “皇上想的是什么?”
    能够猜到皇上的心思,如今的大明可暂时没有一人能够做到,孙传庭一怔,不由的问道。
    他也想要知道这个问题,可以让他往后的仕途更加顺利些。
    少将军不是他的终点,往上还有好几层楼那么高呢。
    只是因为军功和其他的问题,只能让他到达这一步,他无法想象做到军部副部长的职位,到底有多大的权利。
    到如今似乎只有秦良玉一人做到了,只可惜此人回到了蜀中,到现在都没有回来,只偶尔传来一些灾后重建的消息。
    (本章完)
    乐文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