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第一百一十八章往事知多少(四)

崇祯大明最新章节目录
   阮大铖今天在朝堂之上又是一阵争吵。
    上次想要的皮岛总兵职位,他没有拿到,这次袁崇焕过来的书信上说,要重开边市,这种有着巨大利益的好事,怎么可能缺少了他。
    然而在争夺登州巡抚的位置时,又一次失利了。
    本来心情不爽,想要去画舫上游玩一圈。
    谁知出门路过万源茶楼的时候,一眼就看到了周奎周国丈。
    他当年能够当上南京兵部右侍郎的职位,周奎也是说了话的,当然当时的银子也没少花。
    现在再次遇到,别管国丈的权利有多大,好歹是崇祯皇帝的老丈人,只要在一些大臣们耳边说上一句。
    总能让那些人沉下心好好的思量一下。
    而且就凭现在崇祯那种霸道的气势,南京朝堂上的那些大臣们,一个个的谁不想给自己留条后路。
    当然他们此时做的做多的事情就是,怎么把崇祯手下的几员大将拉到他们自己的阵营中来。
    虽然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成功的,可要是多了一个国丈,许多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盏茶喝完,又听了一段说书。
    说的就是上一次毛文龙大破十万建奴的故事,本来战事就很乏味,却被此人说的是荡气回肠,跌岩起伏。
    听人热血沸腾,恨不能上去也跟着大战三百回合,让那些没见识的蛮子们,好好的看看南京爷们的厉害。
    又有几个财大气粗的人,扔银元的动作,可比那些扔银子的人,潇洒多了。
    叮叮当当的响声,就不是银子落地能比的了得。
    “走了,既然你说却点钱财,刚好我也有一个好买卖要介绍给你,只要成了,以后你打赏的时候,用的可就是金元了。”
    阮大铖瞟了一眼打赏银元的那几个有钱的主。
    都是南京城之中有名有姓的人物。
    “当真?”
    听到赚钱,周奎瞬间就收回了盯着地上掉落银元的目光。
    “自然是真话,不过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咱们去画舫交谈如何?”
    阮大铖大气的一挥手,要去就去最好的地方,不然那体现的出他的风流潇洒,毕竟写戏曲也是要深入的体验生活不是。
    在去往画舫的路上,已经辞职回到南京的袁可立,也刚好看到了阮大铖带着周奎出城。
    不用想就知道是所为何事。
    “又一个皇亲国戚要被拉下水了吗?”
    袁可立喃喃自语道,随即知道失言了,要了摇头,找准方向,向着马士英的出处走去。
    他本来是想要去京师的,顺便看看孙传宗,然后问问他对于袁崇焕是什么看法,不管如何当年袁崇焕,能够做到蓟辽总督的位置上,孙传宗也是出了大力气的。
    可走在的半道上,自己本来看好的登州总兵黄龙,却突然被人带兵包围了黄龙的衙门,把黄龙押到演武场,将其腿打断并且割去耳鼻,并要杀掉他。
    若不是他袁可立还活着,登州的那些士兵将官们还有所顾忌,此时黄龙早就没命了。
    而使以极刑的原因,就是为了索要军饷,天见可怜,他袁可立走的时候,可都是粮饷发足的,哪有什么欠缺。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黄龙不想放弃总兵的权利,而被人抓住了痛脚。
    其他朝廷的官员只是旁观,没有落井下石,已经是给了他袁可立的面子了。
    马士英的府邸很大。
    画龙雕栋,极近工匠之手艺,又有小桥流水,似乎所有的文人,都喜欢在这种布置。
    似乎只要是做过内阁首辅的官员,都会有这么大的一间园林。
    袁可立急流勇退,让许多人都比较对他友善。
    “袁老哥光临寒舍,可是让寒舍蓬荜生辉啊。”
    远远地马士英就开始迎了上来,而袁可立看了一眼园林的繁华,心中对“寒舍”二字又有了新的认识。
    “小弟来此可是来求情的。”
    袁可立对于马士英称呼他为“老哥”可是不敢认同,曾经同殿为臣,现在他辞官之后,可是一阶白身。
    随时都要注意着别步了黄龙的后尘。
    官场险恶,可没有谁是自己人一说,而且很多时候,所谓的自己人,却是落井下石出手最狠的。
    “你的事情,我也略知一二,黄龙黄总兵可是受了你的牵连。”
    官场上就没有什么严密的消息,当然要位置足够高才行。
    袁可立到访,马士英立刻就知道是所为何事,除了还在登州做总兵的黄
    (本章未完,请翻页)
    龙,这老头似乎也没有多少需要牵挂的了。
    “原登州参将耿仲明你应该是认识的,他手下有一人叫做李梅,这次就是在你走后,黄龙就是发现了李梅居然通过海路勾结建奴,所以被关进了大牢。”
    马士英边走边说着自己知道的事情经过。
    李梅他是知道的,耿仲明的手下得力干将,这次本来去往皮岛的时候,是想要带着的,最后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居然单独留下了。
    现在看来不但是李梅和建奴又勾结,就是已经死了的耿仲明,身上也不干净。
    马士英接着又道:“本来事情到了这一步,也就算是完结了,谁能知道自后居然有人查获黄龙贪污粮饷,造成了士兵哗变。”
    说完还唉声叹气的,仿佛在为了黄龙这么被人看好的一名将领不争气而哀叹。
    袁可立嘴角抽搐,颠倒黑白从来的文人的勾当,他此时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当时若是没有立刻写出辞呈,他的下场不见得比黄龙好上多少。
    可为了救出黄龙,他不得不为黄龙申辩。
    “我走的时候,可是给足了粮饷的,这里面是不是有着什么误会?”
    马士英瞧了一眼袁可立,知道袁可立立身持证,他也不想看到这样的人,沾上甩不掉的污泥。
    “这么给你说了吧,耿仲明还有个弟弟,做都司耿仲裕在黄龙的军队里,就是此人大义灭亲,亲自揭发了黄龙的真面目的。”
    再次点名耿仲明,袁可立瞬间就觉得一阵心寒,做弟弟的为哥哥报仇可以去找袁崇焕啊,可偏偏找上了黄龙。
    后面要是没有人推动,他一个小小的都司,怎么可能带着大队的人马,围剿拿下了黄龙。
    大明还没有垮呢。
    官员上下级之间的鸿沟,可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轻易跨过去的。
    “我可以写信给黄龙,既然已经身残了,没办法领兵打仗了,就回去养老好了。”
    袁可立一刻都不想在南京待着了,水太深,头皮太痒,这地方不适合他。
    估计暗中都有不知道少人,不想他回到南京。
    他要是这次走的爽快的话,黄龙也能少受一点罪。
    “袁老哥,还是这么深明大义。”
    这次一声袁老哥,马士英叫的有些真诚,原本还有这许多的劝说,都已经不需要了,事情得到了完美的解决,马士英也就得给袁可立一个完美的交代。
    “深明大义”这四个字让袁可立听得想吐,他守在登州容易吗?
    若不是为了给毛文龙提供便利,从后方打击后金,那需要熬心熬力的去和朝廷中的大臣们死命的周旋。
    现在毛文龙没了,多出来一个袁崇焕,看来排到又要像辽东一样,陷入持久的战中之中了。
    就是不知道,这一次袁崇焕又要喊出几年灭后金的口号。
    送走了袁可立,马士英就立刻让人快马加鞭去往登州。
    做了脏活的都司耿仲裕,可不能让他好好的活着,哥哥已经去了,弟弟随后跟随也是天经地义的一件事情。
    以他的地位,也早就查明了耿仲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原本窝在一个小地方,没人发现也就罢了,可出了问题,被一群人围着查找来历,总能发现一些曾经发现不了的东西。
    耿仲明勾结的是建奴,他的手下李梅勾结的却是洋人。
    其中的关系复杂的让他一个外人,都没办法瞬间理清,而作为弟弟的都司耿仲裕,却是两者之间的纽带。
    马士英没有说给袁可立知道的另一个消息就是,在李梅的住处,查出十支不输于大明的火枪。
    看其造型,大概已经很接近崇祯手下的火枪兵了。
    估摸着现在,这十支火枪,已经快要运送到南京来了。
    只需要找到能工巧匠,凭着南边这一带的财富,很快就能拥有一支他们自己控制着的火枪兵队伍。
    到时候,崇祯要想继续变法,还要看他是不是想要把大明打得千疮百孔了。
    “来人,派人去澳门看看,那些葡萄牙人,还在不在,若是可以的话,代表大明订购一批火枪过来,价钱不是问题,重要的是要快。”
    马士英一开始只是知道,朝廷从这些洋人手中购买过火炮,去还不曾得知,人家的火枪也是数一数二的犀利。
    若不是崇祯手上的火枪兵,打得建奴不敢来犯大明。
    他还不知道原来火枪也可以这么厉害。
    时间一晃。
    就又到了十一月份,天气在辽东这一带已经很冷了。
    而这种天气,在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以前可是建奴们最喜欢进攻大明的时间段。
    可现在放下心来的却是皇太极他们。
    在天气转冷,李过他们的火枪狙击骑兵,已经没办法在外面久待的情况下,不得不得撤回大凌河堡进行防守。
    也就是在这一年,辽边终于平静了下来。
    在皇太极没有找到破解火枪兵的办法之前,可不敢轻易的进攻大明。
    若是一再损失下去的话,就凭满人这点人口,不用说就会被蒙古人替代,而且是最关切的替代,不但可以替着照顾他们的女人,还能努力的教会他们的孩子如何去劳动,如何去取悦蒙古人。
    这都是老传统了,不管女真人得势,还是蒙古人得势,做法都是大同小异。
    先行离开一步的晁刚,也已经到了京师,正在和崇祯完善“临机决断”的军法条例。
    直到接到崇祯公文的卢象升,从西安府赶回来,他才脱离了苦海。
    对于“临机决断”细节上的问题,本就是一个门外汉,还不如找一个专业的军人来处理。
    虽然有些逃避公务的嫌疑。
    “史书上,每一位明君,可都是勤政爱民的,皇上若是为了臣妾从而荒废了国事,将来那些文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