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第二卷渔家傲第五十九章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三)

崇祯大明最新章节目录
   一个人能把自己的无能,或许不能说无能,能把自己的私心包装成这个样子,无论怎么说都算是一个人才。
    大明需要这种人才去办报纸,然而偏偏在这种人才不属于崇祯。
    这就让人无可奈何了。
    田守新见过许多这样的人,前任内阁首辅,现在关进大牢里面的韩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在田守新的心中此刻的戴承恩能够和韩爌相比,若是被戴承恩知道后,应该能抚着胡须仰着头,看着高空说一声“这世上还是有知己的。”
    “京师很好,皇后娘娘也很安全,若是可以的话,还请去多拿一些建奴的脑袋回来才是真的上对皇恩,下对黎民百姓。”
    官话,大话,田守新说的也很熟练。
    就算原本不会,可看的多了,听得多了,自然也就会了。
    戴承恩正要在说下什么,却听田守新接着道:“算了你们这些人,也都是为了投机取巧,升官发财,说的再多都当是假大空,要是喜欢在外面等着,那就等吧。”
    王冲也是一怔,什么情况这是?
    他找到宫里,是想要解决问题的,可不是刺激的这些人想要鱼死网破,起兵造反的。
    田守新说的这些话,分明就是想要袁崇焕找不到一点台阶下,然后从后面打破晁刚的队伍,给皇太极他们造成可以继续打下去的条件。
    戴承恩也是脸色一变,心中暗道:什么时候,皇宫里的人这么有主见了,这个不是个好消息。
    所有读书人最喜欢,最向往就是皇帝是个傻子,只要吃了睡,睡了吃,就能国泰民安,海晏河清,四海升平。
    说白了就是要一个吉祥物。
    有好处的时候是大臣们的功劳,没好处了皇帝下罪己诏。
    实在不行了就换一个,瞬间就能解除民怨。
    可现在的情况就是,宫里的人想要行事自己的主张。
    从太祖朱元璋开国,到了万历年间才把权利从皇帝的手上夺了过来,这次啊多久,就又要还回去了。
    那岂不是所有文人,忙活了这么多年,全都白费?
    “京师好不好,皇后安不安全,可不是你一个太监能说的算的。”
    戴承恩面色一变,说话也是一点都不客气。
    声音大的让成哥城楼上的人,都能听的一清二楚。
    田守新面上似乎一点都不动气,依然还是原来的样子,可就是这种样子,看得一旁的王冲心惊胆战。
    他在乡下的时候,经常说,咬人的够不叫。
    田公公是不是就属于这一种呢?
    “这人是个妄人,说是还要叫嚣着开门什么的,可以用火枪招呼。”
    田守新笑咪咪的转身对王冲说道。
    怎么看都是仿佛是两个好友之间的互相问好,然而王冲确实心里不断的冒冷汗,暗中埋怨城下的那个叫戴承恩的,自己作死,可偏要把他给祸害了。
    “放心,再有一个月的时间,皇上就会派过来两万兵马,任是谁都没有办法翻出大波浪。”
    见自己的笑意把王冲给吓住了,随即不好意思的轻咳一声,解释了一下其中的缘由。
    “这次是谁带队?要是还想晁刚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这些人一样厉害,那就更好了。”
    王冲的压力很大,早就不想干了,也就是这一次,他发现自己根本就不是做官的料,打仗也没有别人厉害,就是守城都守得很艰难。
    他可是知道,人家洪承畴把在蓟州的建奴打的可是不怎么敢出门。
    而在永平和滦州的卢象升和孙传庭就更加厉害了。
    在兵力差不多相等的情况下,居然把山海关都夺了回来。
    他只想说,写小说的人也不要太给敌人降智商了,就是放个屁把山海关给崩塌了怕是都有人相信。
    可事实上有很多战役,真的是莫名其妙的就赢了。
    “不是,是皇上要回来了,据说现在是每走一个县城就清理一个县城,有能力的留下没能力的滚蛋,还有贪污受贿的通通全家人去修路,已经有不少的大臣派遣自己最得力的手下,赶到京师寻求帮助了。”
    田守新虽然是在苦笑,可王冲不管怎么看,都像是装的很勉强。
    “京师的两会不够用了,你们有没有给皇上送信?”
    王冲聪明的没有问,这些大臣们的手下,到底是如何带着书信进了京城的,毕竟他现在可是权京城的守城第一大将。
    王冲没有问,田守新可不能不说,皇上说过:许多事情,都是误会引起的,而猜忌则是误会的累加,能够让别人知道某些不是很重要的东西,是建立信任最简单的方法。
    “那些有钱人,别看平时遛狗逗鸟,可都是有大用处的,这段时间城内的信鸽应该多了不少吧。”
    田守新提点了一下。
    王冲也就立刻醒悟过来,若不是战事吃紧,这些鸽子只要飞上城头,肯定会立刻被人打下来,成了大好的补品。
    说不得他也有幸喝一口鸽子汤。
    然而此时,可没有人愿意为了一只鸽子,随意的放枪,或者射箭。
    “多谢公公提点。”
    “没什么,只是你平时军务繁忙,没有注意到这些小东西而已。”
    **
    崇祯在看完孙元化的火炮之后,就觉得已经可以量产了。
    只是据孙元化说,还有一些小毛病,需要在修缮一下,最好能够简略成方便生产,还能减少用料的最终形态。
    说白了就是赶紧拨款,他还要搞研究呢。
    最后宋应星兄弟两也留了下来,做的就是他们的老本行,编撰新的历法。
    这个还是李长庚私下和崇祯说过的,如今的历法已经不合时宜了,农人需要更准确的历法来种庄稼。
    只是在回到住处没几天整个西安府,就三三两两聚集不少的青壮年。
    这些人的额目的很简单,就是来当兵的。
    本来崇祯还在为抽取太多的雍州壮劳力去当兵,而有些放弃了农事的意思,现在却是突然补充了一批外来的青年。
    也刚好不需要军队里的士兵太过单一,就全面接手下来。
    这一次可没有晁刚这个练兵大家。
    只能是他自己亲自窝在兵营里训练,顺便拣出一些聪明有点小才华的暂时担任伍长,什长和尉长。
    只是随之而来的更多少年郎,就让他不淡定了。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崇祯虽然还储存的有许多粮食,可那是为了紧急时刻,在天灾来临时用的。
    现在的情况则是,手中赚着大把的银子,却是在雍州买不到粮食。
    而且从一些小子们的谈话中得知,后面还会有许多人前来当兵。
    然而当兵吃粮,天经地义。
    为了了解这些人为和要来雍州的西安府,饶了一大圈,还以为要李长庚旁敲侧击才能问清楚。
    可哪知道,随便的一打听,什么就清楚了。
    晁刚带着队伍招摇过市,留下的传说,也是一传十,十传百,不知多少人都听说了,给皇上当兵,不但能吃饱肚子,还有银子拿。
    虽然这年头都知道,当兵是会死人的,可在吃饱肚子和饿死这两个问题中选择,都是就算死,也不能是一个饿死鬼。
    “晁刚这混蛋,净给我惹事。”
    崇祯打算开春之后,才会回到京师的,此时却不得不提前出发。
    火枪的生产还不到位,火炮也只有一门试验品。
    雍州的官员也还在磨合状态,新成立的学校,也还没有什么有用的人才。
    一切的一切都才刚刚开始走上正轨。
    却又有了新的问题。
    简直就仿佛老天爷不想让他停下里来休息一二。
    李长庚还是被留在了西安府,随行的就是李定国。
    此时李定国只是听着,去而不敢随便插话。
    晁刚是募兵司的司长,也是现在领兵的少将军,而且这些银子也是皇上让人家带着,一路开销用的。
    现在出现了问题,却成了晁刚的错。
    其实他还是没有把握住官场的某些要点。
    就是皇上一旦不高兴了,开始骂某个人,就是某个人在他心中的分量比较重。
    要不然全天下的人多的是,为何单单只记得他一个。
    雍州的粮食不够用,其实在走出雍州,进入冀州之后,也会发现粮食不够用。
    这是一个需要填饱所有人肚子的时代。
    仁义道德这些东西,离底层百姓还是太远了些。
    再次经过冀州,崇祯又有了深刻的体会。
    话说他已经在来的时候,换了一批官吏了,然而不只是风气就是这样子,还是这些人的脑子不好使。
    才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再次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他给出的俸禄可是不低啊,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生活的足够富足。
    “你给我说说,为何人堕落起来会这么快?几个月前,这些人还口口声声的说,要回善待百姓,会为了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合着他们就是用贪污受贿,来报效朝廷的?用欺男霸女来善待百姓的?”
    崇祯似乎已经陷入了一种无所适从的泥潭之中,治国从来都不是想象中的样子,这一点他心中早有准备。
    可这些人也堕落的实在太快了一些吧?
    最起码装样子,也要装个一年半载,到时候露出獠牙,也能得到一点体面,可现在实在是则恩么回事?
    他前脚刚离开,后脚就原形毕露。
    而这些人当时没做官的时候,可都是在民间,名声很好的那一伙人。
    “我已经弄出了不少官员互相监督的官职和办法了,可人家该贪污的时候也没闲着,该欺男霸女的时候,也同样没有闲着,你说我该怎么办?”
    明知道李定国回答不出来这个问题,崇祯还是烦躁的不由自主的问了出来。
    他不由得怀疑,这样的大明到底还有没有救。
    治理国家可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那是需要许多人共同合作的事情,然而这些人只顾着眼前,却似乎从来都看不到那些被抄家的人到底是怎样的下场。
    “这个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所以······”
    李定国想来想去,只能想到这么一句话。
    “所以你就让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后看着他们硬生生的向河堤上的蚂蚁一样,把大明给挖空不成?”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