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正文卷第995章:五万俘虏

明末黑太子最新章节目录
   法军步兵装备了坦克,神圣罗马帝国的部队没有。
    法军步兵还拥有迫击炮的火力支援,神圣罗马帝国的部队也没有。
    法军步兵身着加厚胸甲并携带了大量手榴弹,神圣罗马帝国的部队更没有。
    帝国步兵所能倚仗的一百二十门重炮,在近战时完全发挥不出来应有的杀伤力。
    这与重炮本身并没太大问题,废物是射速比较慢而已,同型号的法式重炮其实也一样。
    关键在于近距离对射,炮兵几乎都被手榴弹和子弹给炸死打伤了,几乎没人再能坚守在炮位上了。
    十个炮兵连几乎被波旁的部队打掉了一半,帝国部队就完全凭借火枪与子弹在抵挡三万法军的猛攻。
    坦克、厚甲、手榴弹、迫击炮的组合,在此时才显示出极其强悍的杀伤力,让波旁本人都感到难以置信。
    根据这位指挥官通过望远镜的估算,己部大概已经打垮了十六到二十个敌军方阵,正在崩溃的应该有十个以上。
    虽然远远谈不上重创乃至全歼,但这些之前像格子一样的方阵,眼下早已荡然无存了。
    换作之前与敌军的阵战,要达到这种杀伤效果,己部至少要损失八到十个方阵。
    但波旁在一处土丘后面浏览了战场情况,认为己部应该还有两万五千之两万七千人可以继续作战。
    坦克也还有至少三百辆以上,只要坦克还有一半,那就仍然可以实施步坦协同战术,让己部继续顶在全军的最前面。
    能够取得这样的初步战果让波旁大为欣喜,更加坚定了采用这种战术的决心。
    借助于从明帝国获得的新式武器与新式战术,法军的战斗力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更让波旁感到窃喜的是,对面的敌人居然一无所知,而且还在使用老旧的那套战术。
    很显然,通过这段时间的交战过程来看,新战术可以完全克制老战术。
    不过宿敌的将领也并不是彻头彻尾的废柴,还是派出了大量骑兵,妄图包抄穿插。
    通过之前与西班牙军队的交锋,波旁的部队已经掌握了反骑兵的实战经验。
    面对杀气腾腾的敌军骑兵,法军步兵只是感到有些突然。
    因为有坦克协同,恐惧心理并不太大,在军官的命令下,很快便完成的防御队形。
    所谓的防御队形有两种,一种是半防御队形,即收缩两边的坦克,形成n型。
    另一种是全防御队形,变成完全密不透风的方型。
    由于大量坦克被用来防御侧翼,导致对于正前方的攻击力大为降低。
    但为了自保,波旁不得不这样做,而且己部已经开始与敌军进行对射,坦克必须要保护步兵的安全。
    鸡头盔与厚甲的装备,使得法军步兵在没有坦克保护的情况下,也能大幅度地降低自身伤亡数量。
    在一百英尺到三百英尺距离的对射时,百分之九十的步兵都可以完全三十次以上的开火。
    对面的帝国士兵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听见法军那边不停地响枪,烟雾里火点频现,而且持续不断。
    加上纷繁落下的手榴弹,这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场无力招架的天灾!
    由于大量火枪兵都是无甲出战单位,哪怕遭到一粒小小铁珠的杀伤,也可能失去战斗力。
    在法军凶猛火力的打击下,一个接一个的方阵被打得鸟兽四散。
    组成散兵队形进攻的部队,也被密集的弹雨和猛烈的炮火给打得尸横遍野。
    步兵进攻不是一窝蜂似的往前冲,而是先要形成连级作战单位。
    在连长的命令下,全连士兵一边装填弹药,一边推进。
    然而这个战术在面对拥有大量重武器的法军时,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威力。
    由于法军在火力上处于绝对优势,一个接一个的帝国步兵横队就像偌大的方阵一样不堪一击。
    不等走完一百英尺的距离,一个连的士兵恐怕就剩下一半甚至三分之一了,长矛兵连使用武器的机会都没有。
    在梅尔西下令出动骑兵力图扭转战场颓势之后,布德斯也下令法军骑兵发动攻击。
    目标不是敌军步兵,而是敌军骑兵!
    这个命令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先打掉敌军骑兵,迫使其败逃,然后配合己方步兵慢慢吃掉这十几万步兵!
    或许皇帝斐迪南三世还能集结起十几万部队,但那是之后的事情。
    布德斯所要做的,就是让进犯法国的这些蝗虫再也无法返回他们的家乡!
    还有一点,那就是马萨林首相在战前叮嘱,务必要抓获一些德意志雇佣兵。
    因为法国购买飞艇与其他武器装备耗费了大量银币,而所能拿出与明帝国交易的货物都非常有限。
    考虑到这点,蒂雷纳子爵才建议用德意志雇佣兵作为交易货物。
    一个价值一百枚银币,俘获一万人就是一百万银币。
    马萨林还私下许诺,只要布德斯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就会给他丰厚的提成!
    没有将领不爱钱,布德斯虽然赤胆忠心,会为法国与路易十四国王奋战到底。
    可是也不会跟成箱子的银币过不去,既能保卫法国,又能大赚一笔,为啥不干一票?
    敌军已经深入本国腹地,而骑兵则是他们最为倚仗的机动力量。
    布德斯便决定先打掉这些骑兵,剩下的步兵就算手脚并用,也难逃沦为俘虏的命运!
    于是,两万法军骑兵与三万帝国骑兵混战在一起,场面混乱到后方完全无法开炮掩护的地步。
    反而是此前带着瞎打光环的波旁所辖的步兵部队打得是一板一眼,有模有样。
    帝国骑兵攻击波旁的坦克毫无头绪,面对速射型加农炮的持续轰击更是一筹莫展。
    只能找机会企图从坦克之间的空地中突破进去,再对法军步兵进行屠戮。
    对此,波旁与一群手下早有准备,因为这支部队是因为主动上去挨打出的名……
    临时的阵地里有负责与敌军对射的人,也有专门等待敌军骑兵上门的家伙。
    后者并不需要持续装填弹药开火射击,只是静候敌骑就行了。
    哪里有险情,就出现在哪里,相当于战场救火队。
    每个连有至少有十个人来负责此事,消灭两三个骑兵完全不成问题。
    实际上,被加农炮轰杀之后,帝国骑兵的尸体就是最好的障碍物。
    这让后续跟进的战马几乎寸步难行,频频被绊倒,再也难以起身。
    失去了战马的帝国骑兵要么被打死或炸死,要么只能弃马进行步战。
    在大量帝国骑兵的不断冲击下,波旁的部队也遭到了很大的损失。
    估计有五千至八千人负伤或失去战斗力,战死者暂时难以统计。
    但波旁与手下们也只能选择死战到底,因为前面是敌军步兵,后面与左右两翼都是敌军骑兵。
    也就是说,他们算是被彻底包围了,想立刻撤出战场的可能都没有。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敌军骑兵的确奈何不了己方的坦克。
    这种叫做坦克的车堡好像真就是骑兵的天敌克星,外面插上数根长矛就是个巨大的刺猬。
    敌军骑兵要么被加农炮轰杀,要么被长矛贯穿,余下的也会被手榴弹或子弹给打死打伤。
    仅仅交锋了半小时,帝国骑兵部队上下便都意识到眼前这股拥有车堡的法军步兵是块难啃的骨头。
    硬到他们死伤超过五六千人都难以消灭掉的地步,由于法军也出动了大量骑兵,他们已经在腹背受敌。
    数百辆车堡几乎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打掉一辆附有十个步兵的车堡几乎要损失三四十甚至更多的骑兵。
    这是完全划不来的战损比,更是己方根本承受不起的标准。
    最终在伤亡接近半数的情况下,被迫选择了撤退,否则打到最后可能全军覆没。
    飞艇!
    我们的飞艇来了!
    万岁!
    法国必胜!
    随着一声声高呼,波旁手下的官兵都抬头望向天空。
    只见六艘绘有巨型鲨鱼嘴模样的飞艇终于飞上蓝天,法军上下顿时士气大振。
    梅尔西与韦特完全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武器,但一定是法国人造出来打自己的玩意。
    处于恐惧心理,见到这种会飞的庞然大物的帝国部队士气大受打击,很快便没了战意。
    由于己方骑兵撤出战斗,敌方又出现了好几个会飞的大家伙,一线交战的部队在一刻钟之内便相继崩溃。
    后面的步兵方阵也受此影响,不能梅尔西与韦特这两名最高指挥官下令,便直接选择向西跑路。
    战至天黑,布德斯方才下令停火,但不是收兵,在敌军彻底离开法国土地之前,法军可以一直追击。
    经过清点战果,光是在战场上,被法军击毙的敌军士兵便达到了一万两千人之多。
    随后半个月的时间,法军相继俘获了超过五万人。
    这便价值五百万枚银币,首相马萨林自然对此欣喜若狂……
    法军虽然也蒙受了不小的损失,伤亡达到万人规模。
    但对比起这次大胜,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波旁再次成为全法国,乃至反哈布斯堡联盟里的英雄人物。
    布德斯也因为抓获大量俘虏而大赚了一笔,敌军对巴黎的威胁被彻底消除。
    而且是役还重创了斐迪南三世与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主力部队,可谓一举夺得。
    鉴于敌军完全不适应己方的新战术,加上对飞艇的恐惧心理。
    布德斯建议乘胜追击,马萨林在全盘考虑之后,便点头应允了。
    这次主动进攻的战术目标很简单,就是迫使那两个宿敌与己方再次进行决战。
    由于法国掌握了武器与战术的双重优势,加上骁勇善战的瑞典军队的得力配合。
    再就是法军上下在二次获胜之后士气高涨,所以胜算极大。
    马萨林的战略目标也很明确,那就是让帝国皇帝签署合约。
    将莱茵河以西地区全部割让给法国,或者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送出紧邻瑞士的巴登符腾堡。
    如果不同意割地,那就必须赔偿法国一千万枚银币的损失!
    否则,法军与盟友瑞典军队将直抵维也纳城下!
    要是再败一次的话,那双方就没什么可谈的了。
    法国将毫不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