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无疾》14?2.生疑?生变?[3]

寡人无疾最新章节目录
   实在是不能再生出任何波折,三殿下身边人多口杂,就算三殿下没有把消息透露出去,万一偶然说漏了嘴,都会打草惊蛇,是以老臣才这般慎重……”
    他心里不是不怕,不过想要救孙子的心情还是占了上风。
    “无妨,爱卿也是关心则乱。”
    刘未吩咐读唇的老人说了这一句,便屏退了所有宫人,只留下庄骏和自己两人在殿中。
    这一天,两人商议了什么,又安排了什么,谁也不清楚,只知道当天下午庄骏出宫时,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中,而是径直向着管理来往驿站的兵部而去。
    两天后,一纸御令送往河东汾阳,京中也点了五千骑兵,由京中宿将率领,要去与汾阳的兵马汇合,一起平定舒州、徐州之乱。
    这是京中自各地告急之后第一次派出兵马,以往都是就近在当地调兵平叛,是以更加受到各方的关注。
    有些人认为皇帝对造反人马的容忍已经到了极限了,接下来恐怕是大范围用兵的时候,一时间粮价飞涨,带动着盐、铁、铜、马甚至药草的价格都到了一种骇人听闻的地步。
    好在年后已经定下了皇商,这些皇商已经开始牵动各地商人联手平抑物价,虽然成效不快,但至少不是只能干瞪眼。
    原本京中出兵的消息还能振奋人心,可就在出兵的第二天,从庆州城外驿站送回的战报让所有人再一次陷入了混乱之中。
    庆州刺史马维投敌,连夜开了城门,迎了徐州造反的陈家军入城,并打出了秦王的旗帜,要护送“秦王”去秦州接管当地的兵马,杀回京城“清君侧”。
    陈家反了的家主并非一般的高士,而是当世有名的兵法大家。他的母亲是当年镇守代国的三位大将,和萧老元帅几乎齐名的平威大将军元推之的长女。
    元家是兵法大家,和萧家专出猛将、无敌之将不同,元家擅长的是治军和领军的“艺术”,尤其在兵法上的造诣,就连萧家都十分称道。
    元大将军是徐州人,一生无子,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徐州当地世交大族陈家长房的嫡次子,小女儿嫁给京中同袍的魏国公世子,他知道皇帝不会允许他将女儿和军中名门联姻,所以无论是陈家还是魏国公府,皆不是什么领着太多兵马的显要人家。
    元大将军本人非常淡泊名利,将两个女儿都嫁出后就告老还乡,马放南山,回了徐州老家安养晚年。
    由于无子,他便把大女儿生的儿子陈武当做亲生孙子一般照料教导,将一生戎马所得、以及元家家传的所有兵书、家财全部留给了这个孙子,所以陈武虽然出生徐州豪族,可从小却不像其他兄弟一样只读诗书,而是能文能武,十四岁时就得了徐州刺史的推荐成了“荐生”,有入京参加科举的资格。
    只是那一年开科取士因为吕家太后和皇帝的争斗被耽误了,再过三年后陈武已经因为兵法上的造诣得了元老将军旧部的推荐,入了军中训练徐州乡兵,没有再去参加过科举,也就没有得到正儿八经的功名。
    但有元老将军嫡传弟子的名头在那里,元老将军临死之前又把元家所有的家将、家兵以及老人全部托付给了这个外孙,这些都是久在战阵的元家嫡系,随便哪个出去都是能独领一个百人队、千人队的悍将,徐州当地谁也不敢小瞧他、
    连陈家家主也都早早就点了这个堂侄为下任族长的人选,就是为了他的家将家兵能够护住陈家的地盘。
    陈家平日不似许多豪族那般嚣张跋扈,在乡野间民声极好,造桥铺路、施粥接济,从不落于人后,所以陈武反了的时候,很是让许多人惊讶,甚至生不出什么恶感来。
    陈家昭告天下的檄文出来之后,矛头直指京中如今炙手可热的刘凌。
    檄文中称刘凌残害长兄致他痴傻、陷害秦王使他被流放出京,而后又下毒使皇帝恶疾缠身不得理政,终于独揽大权,祸国殃民。
    若是说方家的檄文是把刘未的身份说的像是路边捡来的野种的话,那陈武的檄文则句句刺探着世人们最关心的“夺嫡”秘闻。
    很多人对刘未是谁的儿子并不关心,却对刘未要留哪个儿子很是在意,毕竟“从龙之功”向来都是泼天的富贵,多少累世公卿都源于此功。
    陈家要扶秦王,遂将秦王写成了逃出京后被刘凌秘密派出的人马追杀至走投无路的小可怜,而自己起兵则是倾尽家财、襄助秦王回京“报仇雪恨”、“拯救父兄”的大义之举,竟比方家那套冠冕堂皇的东西更得人心。
    只是方家质疑刘未的血统后,高祖之后那些龙子龙孙们几乎都沸腾了,拼命跪舔方家的腚,希望他“起事”之后能拥立自己为帝,并一个个都跳出来说自己才是离平帝最近的皇室血脉,从上而下的得到了“正统”的支持。
    藩王经营藩地,许多没有权势却有钱财兵马和粮草,这么一资助,方家顿时如虎添翼。
    而陈家拥立的“秦王”恰巧又是方家淑妃所生的皇子,正因为如此,原本该一山不容二虎的局面,倒变成了方、陈两支人马相互谦让,你抢你的地盘,我抢我的地盘,秋毫无犯。
    紫宸殿。
    陈武?
    陈家为什么会反?
    刘未心头一阵剧痛,无声地嘶吼着,痛得弯下了身子。
    他的眼前,突然晃过了一张脸孔。
    那位被乱刀砍死在麟德殿前的魏国公夫人,那位希望能见一见宫中窦太嫔、年年哀求,最终铤而走险的老夫人。
    听闻魏国公夫人和陈武之母是一母同胞的姐妹,从小感情极好,陈武小时候随母亲来往于京中和徐州之间,待大元氏犹如亲母。
    魏国公夫人死的时候,小元氏甚至领着徐州家人前来京中为大元氏操办丧事,将那位继承魏国公府的庶子骂了个狗血淋头,后来更将姐姐的棺椁送往了徐州与父母同葬,没有留在魏国公府的祖坟,当时也算得上是一桩奇事。
    陈武之父早死,徐州陈氏几乎是小元氏和陈武顶了这么多年,难道说是这么滑稽的原因?
    不,如果是亲母还有可能,谁会为了姨母……
    他不承认,他绝不承认老二是因为他……
    可恨!
    到底陈家那个“秦王”,是不是老二!
    老三又到底与追杀老二的人马有没有关系!
    “陛下!陛下!”
    岱山见刘未弯下身子后再也没有起身,顿时大惊失色。
    “快请张太妃!快!快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