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绅弄鬼》第四十七章龙与雨[2]

装绅弄鬼最新章节目录
   守卫,盗走了生命牌指的就是蚩尤派出朱厌袭击了黄帝的神国贺兰山,一举建功的事。苏美尔传说中天神们用火攻、水攻、雷电霹雳攻击的作战手法也与应龙、天女妭战蚩尤的经过一样,战争的结局也一样。
    所以,苏美尔中的恩里尔大战朱妖实际上就是黄帝大战蚩尤。可见上古苏美尔与中国是有密切联系的。但苏美尔明显来源于凡人传说,不及中国典籍记载的严肃。那么到底是古苏美尔人的神话传说传到了中国,还是中国的历史传到了两河流域苏美尔,或者说故事本身就是东亚和西亚人众的共同历史记忆呢?现在来看,神话记载的要比粉饰的历史严肃得多,内容也要详细得多?
    总而言之,虽然尘埃落定,但古神的矛盾再也无法调和,战争爆发之后,便无法平息血仇。轩辕黄帝,他明白自己一个人远远不是蚩尤的对手,但是伏羲女娲的出现,让他恍然大悟出一条报仇雪恨的道路。那就是联合所有蚩尤的敌人,建立神灵盟军,群起而攻之,淹没蚩尤的狂癫。五氏之女娲治世是一直延续到什么时期?考古学家认为是红山文化时期。红山文化是大约前4000年至前3000年的文化,集中在燕山以北、大凌河和西辽河上游,因最先发现于内蒙兀赤峰红山而得名。从《山海经》来看,女娲部族主要活动范围却是在秦岭、汉水至甘肃、青海一带。《大荒西经》提到的“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从女娲主要活动区域看,《山海经》的记载和学者们的看法是有区别的。如果赤峰红山文化也属女娲文化的话,那它也一定是女娲文化的边区文化。只有这种边角地,才能远离北疆到大雪山数千公里旷野,此起彼伏盛开的一朵朵颜色各异蘑菇云。
    那一战,几乎没有胜利者,古神的座驾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更多的是漫天灰尘遮蔽天空,那是古神神躯同归于尽了。在毁灭性的神战之后,大地上几乎只剩下一片焦土,绝大部分水被蒸干了——至少是暂时性的——变成水蒸气进入罡风层,整个大地上只有极少数神裔生存下来,然而,他们是否还有机会恢复先进的文明和高度发达的科技?
    这真的是天崩地裂,古神们忘我的拼杀只叫这片净土乱成一团,虽然屠妖战争持续时间极短,炎帝一族姻亲,西王母外援强势登场,一一破击蚩尤联盟,逼迫这些古神屈辱签订合并条约。
    据皇甫谧的《帝王世纪》,五氏之女娲之后还有庖牺氏15世,此后是炎帝魁隗一系,共传530年。按照《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yāo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听沃是谁?就是《南次三经》令丘山的令丘。按照《山海图》抽丝剥茧,令丘山其地就在后世的湘南浏阳一带。令丘,也是粤东俚僚土话读法。令丘、听沃、浏阳也是同音互译词。令丘山、浏阳之名均来源于炎帝之妻天沃。天沃,本意是天女沃。中国古籍说炎帝叫石年,也有说叫勖其的。其实勖其不是炎帝第一代魁隗,而是炎帝戏器,勖其的同音互译词,属天女沃的下三代后族。炎帝石年,也就即《晋书》中的帝台,《晋书束晳传》所述:“穆天子传五篇,言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帝台、西王母。”
    按照《山海经》抽丝剥茧,帝台的统治范围北自晋西、山东,南至滇黔高原。与周穆王的地盘接壤。帝台与炎帝石年是同时代的古神。关于三青鸟,长期以来人们都把它当成了三只神话中的鸟,实在是误读。《海内北经》记载的,“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qu北。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名少鵹,一名曰青鸟”。三青鸟,并不是三只青鸟,而是三支统帅羌人的古神。最初轩辕氏族大量使用古猿附庸之后,其他古神也见步行步。这些古神大概是出身于鸟族,他们称附属古猿附庸为青鸟、羌人同音互译。取食是什么意思?取食就是驱使之旧名。它说的是三支羌人都是西王母的子族,为西王母驱使,四处出征,争夺天下。陶渊明《读山海经》诗说:“翩翩叁青鸟,毛色奇可怜。朝为王母使,暮归叁危山。”在陶渊明的诗中,三青鸟为西王母所使,正是“为西王母取食”的本义。西王母一族天然亲近炎帝一族,虽然现在和蚩尤敌对,但对之前和炎帝一族大战的轩辕黄帝也属无好感,保持着孤立主义,不过抵不过轩辕黄帝的卑辞厚币,《西次三经》记述了:“黄帝乃取峚,mi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栗精密,浊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祥。”《西次三经》所述黄帝要把峚山的玉瑛送到钟山之南,为什么要送?“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原来是进献这些古神的。由此可见黄帝族当时得道多助,并非无因。
    这一幕流传后世,也点燃了上古先民对长生不死的向往。按照《西次三经》所述:“峚,mi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fèi汤汤,shāng,黄帝是食是飨,xiǎng。”可见当时古神都喜欢服食白玉膏。这白玉膏是什么东西?当时大小统治者为什么喜欢?这白玉膏又名辽丹,这种药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药丸,有点类似于后世丹道的五石散或赤石脂。从神道到仙道,仙人食玉以及一些人类食玉成仙的例子也广为人们所接受,《诗经》中有:“太华之山,上有明星玉女主持玉之浆,服之成仙?”
    《河图》中也说:“少室之上巅,亦有白玉膏,服之即得仙道?”《搜神记》亦有:“赤松子者,神农时水师也,服冰玉散,以教神农?”洛阳偃师出土的东汉建宁二年服致碑上也说:“土仙者大伍公见西王母昆仑之墟,受仙道,大伍公从弟子……皆食石脂仙而去?”此处的石脂即为玉之浆?玉脂也,“大伍公”及弟子们即是食玉成仙的人类?古人看到古神神通广大,不老不死,甚至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吸纳一些奇异物质,譬如某些重金属元素、惰性气体等等,秘密记录在图文中,最后被编纂进入《山海经》,后世于是以讹传讹,认为服食赤石脂等药物,可求延年益寿,乃至长生不死。矿石何时开始作内服药,现在已难以确知,不过从淳于意的《诊籍》来看,春秋扁鹊已有了”阴石以治阴病,阳石以治阳病”的理论,淳于意引的古《史论》中,也已有”中热不溲,不可服五石”的告诫,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服用石药已经相当普遍。
    古人最初服用石药的目的是治病还是养生,已无法作出确切的判断,所以上述记载不足作为断定服石发端时期的依据,而当时的文学作状结构散开,攻击范围显然已经覆盖了半个巴蜀!
    有人高呼:“是曳影之剑,我们不可能从这样的攻击之下幸存。这是轩辕氏族的赶尽杀绝!”
    我一下子想起晋王嘉《拾遗记》中记载颛顼帝时:“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克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忽然之间,天空中划过了无数颗流星,拦截了流光,然后爆炸、坠落。我突然明白了,自己在见证一段怎样的历史,陪你去看流星雨……只因在白纪,是的,我确信自己正亲历著名的6500万年前,白纪晚期生物大灭绝。迄今为止,考古学家认为自己的家园经历过五次大灭绝。甚至因此引发了第五纪的说法,鼓吹从1500年左右,也就是中国明孝宗即位,西方西班牙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开始,世界末日征兆显现,从生物学角度有超过320个陆栖脊椎动物物种接连灭绝。剩余物种也表现出了平均25%的衰退,这都是地球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前奏。这种一听让人头皮发麻的推论,是基于之前几次生物大灭绝的惨痛殷鉴。
    而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又称白纪大灭绝或恐龙大灭绝。白纪是中生代最后的一纪,始于距今37亿年,结束于距今6500万年,其间经历了7000万年。无论是无机界还是有机界在白纪都经历了重要变革。位于侏罗纪之下、新生界之上。白纪是中生代地球表面受淹没程度最大的时期,在此期间北半球广泛沉积了白层,1822年比利时学者奥马利达鲁瓦将其命名为白系。白层是一种极细而纯的粉状灰岩,是生物成因的海洋沉积,主要由一种叫做颗石藻的钙质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虫化石构成。在五次大灭绝中,这次大灭绝事件最为著名,因其最大贡献在于消灭了地球上处于霸主地位的恐龙及其同类,长达万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在此终结,海洋中的菊石类也一同消失。并为哺**动物及人类的最后登场提供了契机。
    这一次,导致侏罗纪以来长期统治地球的恐龙灭绝的成因。根据科学家们推断是来自于地外空间的小行星撞击,这次撞击相当于人类历史上发生过最强烈地震的100万倍,爆炸的能量相当于地球上核武器总量爆炸的1万倍,导致了1万立方公里的物质进入大气中。由于大气中大量高密度的尘埃,太阳光不能照射到地球上,导致地球表面温度迅速降低。没有阳光,植物逐渐枯萎死亡;没有植物,植食性的恐龙饥饿而死;没有植食性动物,肉食性的恐龙失去食物来源,在绝望和相互残杀中缓慢消亡。
    几乎所有的大型陆生动物都未能幸免于难。小型的陆生动物,像一些哺**动物依靠残余的食物勉强为生,终于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日,等到了古近纪陆生脊椎动物的再次大繁荣。撞击假说的支持者发现了许多有力的证据,来证明他们的观点。最有力的证据来自在白纪和古近纪地质界线上发现的铱异常和冲击石英。科学家推测,这种高含量的铱元素就是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带来的,冲击石英在撞击过程中形成,但同时撞击所形成的撞击坑却未被找到,多数的陨石坑被认为其大小与推测不相符合!
    美国人查特吉约提出了一种类似的假说。他认为在白纪末期撞击地球的凶手不是一颗小行星或者陨石,而是彗星雨。大量的彗星雨撞击到地球上,形成一个环绕地球一周的撞击带,造成了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撞击使大量的气体和灰尘进入大气层,以至于阳光不能穿透,全球温度急剧下降,黑云遮蔽地球长达几个百万年之久,植物不能从阳光中获得能量,海洋中的藻类和成片的森林逐渐死亡,食物链的基础环节被破坏,大批的动物因饥饿而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