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星河》第一卷云中月第九章豪赌[3]

世间星河最新章节目录
   惦记上舆图了你?!”一边骂一边在营帐里中间的空地上来来回回的转悠,“你一个读书人是不识字的吗?!军律上那么大的“触之即死”四个字你是眼瞎看不见吗?什么叫军法从事你知不知道?你以为是撒尿活泥巴,说不玩就可以不玩的吗?”
    平日话多的不得了的赵平川这个时候是真的不知道说点什么能骂死这个不知死活的混账!一个锅里搅勺子也有好几个月了,同为袍泽一起阵上杀敌都快一个月了,他觉着怎么着也不不能看着这个混账打仗没被砍死反倒是自己把自己给作死了。
    张从武自小没那好命有机会读书,他大概齐知道边军里什么事是不能做的,但是真个的理解其实不深。这个时候见到一贯吊儿郎当的赵平川如此气急败坏,也跟着有些慌,轻轻的碰了碰旁边正在擦刀的李长安,小声问道:“小李哥,周哥犯得事很大吗?”
    李长安擦刀的手顿了顿,看了眼张从武,轻轻点了点头,想了想又摇了摇头。
    张从武又小声问:“那有没有啥办法能救命?”李长安又看了眼这个看着剽悍实则心性不深的汉子,犹豫了一下,站起身走到一直站着未动的刘文周面前,问道:“你要借舆图做什么?”
    然后,刘文周给了个众人想废了脑子也想不出来的答案:下棋。
    呵!问话的李长安愣了一瞬给气笑了,他娘的!你见天的拿着你那半本围棋半本象棋不伦不类的破棋谱倒腾还不够,如今棋谱嫌小还要拿堪舆图?咋?要拿这云中千里之地作棋盘,拿这云州城前两边加起来近百万的军卒作棋子?你刘文周好大的口气!再往后是不是这云中都督府的大都督都得改姓刘了?
    李长安低声骂了句脑子有病,也不管姓周的是不是听见了,转身就走,吃饱了撑的才想着搭把手管一管这脑子拎不清的混账!
    赵平川看李长安转身走了,再看看这姓刘的一副天王老子来了也劝不住老子的表情,拍了把大腿又开始碎碎念。张从武张了张嘴不知道说点啥,默默的从挂在军帐柱子上的褡裢里掏了个馒头低头啃,听不懂不知道就不插嘴,这是小时候娘亲教的。
    大概过了个把时辰,老梁才回来,没有带赵平川以为的监军刀斧手,而是手里提着一卷薄薄的丝绢。
    赵平川看着那卷丝绢感觉自己是瞎了,还揉了揉眼睛。好嘛,这位伍长大人是真真的绝了!姓周的真敢借,他也真敢借!
    老梁把手里那一方不大的丝绢堪舆图递给刘文周,说道:“这图是从咱们顶头的王校尉手中借的,已经在文书那边登记过了。你可以看,但是不能带出去更不能丢!”
    坐在桌边的刘文周眼见着老梁递出来的舆图也是愣了愣,抬头看了眼面容沧桑但一脸平静的老梁,这个冷心冷面的少年人破天荒有些感动。从桌边起身,往后退了一步,抱拳作揖,一揖到底。
    老梁并未受这一礼,侧身让开位置,伸手提住作揖的刘文周肩头把他拉起来,摆了摆手,叫那姓刘的小年轻不必在意。
    梁伍长转身坐在军帐正当中的方桌边上,示意几个新兵都过来,然后开口说道:“这边地的大战一时半会不会停歇。咱们甲九营接了个任务,要临时编入斥候营中做一些探马的活计。”
    按理说,甲九营向来是不掺和斥候和烽燧的事情的,但是这一回老梁领来了一个斥候探马的任务,说是近来前面瞭望的烽燧和探马的斥候伤了的有些多,几个斥候营和烽燧营的人手不大够,所以这上头的大人物们合计了一下,从甲字营调些人去前头换个防。
    说到斥候和烽燧,这都是端岳边军之中除了陌刀和玄甲以外顶能打的战力。在端岳边军里,要说单是杀人的功夫,除了各位上将军、大都督的亲军以外,自然是玄甲、陌刀的本事最大。但要说不光会杀人还会这探马、瞭望、领路等等这些功夫,那绝对就是斥候和烽子要排在最前面的。
    据说斥候一行是个大有年头的行当,比端岳国祚还要久远的多。自古以降,大军出征往往都是斥候开路,这在那嬴氏一族一统天下的大秦帝国就有成例。大战一起,斥候不光要会探马,还要查探地势,寻觅水源,给大军开路……有些厉害的斥候甚至还会堪舆绘图、破门刺哨这种偏门。可想而知,一个斥候要能做成这么多事,那这杀人的功夫和藏身的本事自然也不能少。所以端岳边军中有“陌刀杀人,玄甲破阵,斥候救命”的说法,斥候的本事全,关键时候能救命那是全军公认的。
    按老梁的话说,当兵打仗是把脑袋摔在裤腰带上的活计,其实多做一些多学一些都是一件好事情。老梁说这话的时候面上还有一些笑,说是比如打仗的时候如果不小心打丢了,那这会瞭望会探马就能多一分运气活下来。
    说完了斥候的本事全,免不了就要提一提那烽燧的胆子大。
    端岳自开国至今已近百年,自开国以来云中都督府便一直是北境前锋。云中军自百年前在边境大战至今,与国同寿。端岳边军经营这个地方近百年,自然有一套经验规矩写进军规。不说军镇,仅是军镇之前的烽燧如何建设,如何驻防、如何经营,还有若是敌军来犯,白天放什么烟,夜间放什么火,按照来犯的敌人人数多寡,烟和火要放多大多高等等都有一套详细的规章写在《烽律》里面,并且推广全军。
    云州城前由远至近,大的烽燧有十几座,每座大烽燧周边又有数目不等的小烽燧拱卫,这一片烽燧网络把云中军防线前方圆数百里摆的密实。虽说不至于水泼不进,但是要进一队兵伍还想掩埋踪迹那基本是妄想。
    每座大烽燧有不下三十人的驻军,小烽燧根据规模大小驻军人数不等,基本不超过一个十人队。这些烽燧驻军人手一匹快马,平常换防都是人走马不走,给烽子配战马的目的就是在烽火不起作用的时候报信用的。但是,这一个个修在山地荒原之上孤零零的小城跺子和负责戍守的将士往往会是边军之中第一个看见蛮子马蹄的,运气不好可能等看见马刀的时候就被对面给包围了,再运气不好一些可能就是连着烽燧和烽子一起叫那突勒蛮子连根拔。所以,烽燧营里常说“胆小莫进烽燧营”,若是胆子不够大经验不老到的,大半夜里可能看个树桩都像那突勒人的羊皮帽子,一惊一乍叫人慌张不说,连带着连自家性命都可能不保,要知道假传军情那可是该杀头的大罪。
    也因为这烽燧的活计是个不小心不胆大就没命的买卖,所以云中军历来军规,烽燧是用来报警的,但是烽子决不能送死。如果有被围之危,点了狼烟之后就要立刻撤退,只有撤不下来的必死局面才可与敌交战,杀人垫背。但是即便如此,边军烽燧营每年都有那三四成的将士最后是撤不下来落得个烽倒人亡的惨淡下场。
    拿人命换军情这种事情是个无奈之举,但是一年年一岁岁的,边军烽燧死同袍,就从未断过。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