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洪流》潜龙勿用第295章现代化农业(求订阅!!)[2]

重生之科技洪流最新章节目录
   教育公司还没有正式接受国内的教育,目前还是政府单位在负责。
    听老人的讲述,明显政府已经开始有意识的让百姓将所有的学龄子女都送去上学,这是为到时候中国教育公司全面接手做好准备。
    也就是说,现在国家就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了,这一年的免费教育,可是没有中国教育公司来兜底,需要政府实实在在的从财政中拨款出来进行支撑的。
    只是出来也有一段时间了,那边的见面会应该也差不多结束了,他需要跟着领导一起下到耕作区视察。
    回来后,赵一看见人群还没有完全散去,但是显然之前的见面会应该是结束了。
    看到赵一过来,资政赶紧招呼他过去,由于有些路面还没有硬化完,没有办法开着车过去,一行人就这么向着耕作区走去。
    经过20分钟的路程,众人来到了耕作区,来到这里,众人仿佛置身于巨大的工厂厂房海之中,入眼都是高大的现代化农棚。
    资政走近一个农棚,仔细辨别了一番外面使用的材料。
    李建国看见后,赶紧解释道:“这不是塑料棚,是使用了最新材料,硬度堪比玻璃,而韧性却比玻璃高得多,即使下再大的雪,都不会压垮农棚。
    而且这个材料还有独特的特性,就是里面内置了导电丝,通电后,材料的颜色会变化,根据不同的通电强度,还会显示不同的透明度和颜色。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保持农作物始终处于一个稳定的光照强度之下,有利于提高作物生长效率和产品质量。”
    听到李建国的话,资政相当惊讶,这个材料竟然还是高科技产品,按照李建国的话说,非常适合建设农业大棚。
    “那这个材料不便宜吧?”资政问道。
    “这个一万平方米的大棚,这种材料的成本需要20万元,再加上其他现代化设施,总共需要花费50万元。”李建国说道。
    听到李建国的话,资政心里默算了一下,相当于每平米50元的建设成本,这个成本可不便宜,普通农民是承担不起的。
    “这可不便宜,多久能够收回成本?”
    “具体还要根据市场情况来确定,但是我们经过粗略的计算,想要收回成本,需要花费5年的时间。
    不过,随着这种农棚建设的越多,整体成本也会降下来很多。”
    听到李建国的话,资政点了点头,任何工业产品,随着规模的提高,成本都会逐步降低。
    不再纠结这个话题,众人来到了农棚里面,瞬间满空间绿色铺满众人的眼帘,这个大棚种的是很常见的大白菜。
    只是和以往的种植方式明显有着不同,而是被分成了上下5层,使用的也不是泥土,而是水培技术。
    每个水槽面积大约10平方米,大白菜都是长在支架上面,只有根部被营养液给浸泡着,每个水槽都有好几根管子通着。
    “这些管子有什么作用?”资政问道。
    “这些管子是用来输送养料的,像这根,就是用来输送清水的,而这根则是输送微量元素的,这根是输送钾肥等各种肥料液的。
    我们之所以使用这么多管子,是因为可以对培养液的营养成分进行更细致的调配,让蔬菜需要的营养成分始终处于一个合理的期间。
    而且这些都是全自动化的,我们每一个水槽里面都有一个传感器,可以实时的感知到营养液中的各个营养成分。
    如果某个营养成分少了,中央控制系统自动会进行相关调配,向水槽注入合适剂量的相关营养成分。”李建国说道。
    “那这样的农业工厂,需要的农民不会很多吧?”资政问道。
    这个农业工厂太先进了,先进到资政都担心会抢了农民的饭碗,这不是杞人忧天,实在是这个问题会引起很大的问题,不得不谨慎。
    “我们这个农业工厂虽然自动化程度高,但是生产效率也是原来生产方式的10倍,仅仅将这些蔬菜收上来,就足够原来的农民就业了。
    虽然自动化程度很高,但是也需要工人将这些原料进行运输和配给,这些也会创造工作岗位。”
    “这么多农产品上市,会不会将价格拉的很低,造成其他地方自然耕作的农民,无利可图,甚至亏本经营呢?”
    “这个肯定会的,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价格出售,根本就无法消化这么多的产品,降价销售是必然的,对其他自然耕作的农民肯定是会有影响的。”
    “那你们有什么解决的办法,避免这种问题发生?”资政掉过头来,问赵一。
    “我们有几个解决途径,一是扩大市场销路,目前我们的生产成本还是略高,毕竟前期固定投资就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短期内将以出口为主。
    这样对国内市场投放的产量不会太多,对自然农民不会造成太大的打击,只不过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未来还是对他们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是尽量将农民纳入到这个合作体系中,让自然农民变成工人,给予他们工资,可以让他们获得有保障的生活。
    现在这里就是按照这个模式合作的,他们获得的收益比之前高得多,工资水平不弱于城市工人。
    三是开发农产品加工业,这方面天玑农牧公司是和百味食品公司合作的,将农产品销售给百味食品公司,让他们加工成各种食品,然后用于出口或者是国内售卖。
    这样既可以延长产业链,安排一些农民进入到食品加工领域工作,同时也增加了产品附加值,而且也能避免终端产品同质化竞争。
    四是开发新型农产品,例如百味食品公司委托青农生物实验室开发的新型甜味剂,这种是一种有别于糖的植物甜味产品,减少了糖类产品对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
    这样的甜味剂未来肯定比糖类的市场规模要大得多,一些喜欢甜味食品,又怕胖的人,肯定会选择这样的产品。
    而且除了食用农产品外,还可以种植工业农产品,例如经过改良的纤维作物,能够提供比棉花更好的天然纤维产品等。
    总之,可以通过延长产业链和增加技术产品两个方面,来增加农业产值规模和市场规模,尽量容纳更多农民当地就业。
    不过即使这样,想要靠农业来养活8亿多农民,也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想要和城市一样富裕,还需要将大部分农民分流到工业和服务业领域。”赵一说道。
    听完赵一的话,资政点了点头,即使对他的安排表示认可,同时也是赞同他最后说的话,想要靠农业让8亿多人富起来,是不现实的。
    想要容纳这么多人,还是需要努力发展工业和服务业,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给降下来。
    之后李建国领着考察团,观看了其他农棚的种植情况,每一个农棚基本上都是种植一种农产品,这样便于统一管理。
    特别是当考察团进入到西瓜种植农棚,亲眼看到农棚是如何通过改变颜色来调节里面植物的光照度。
    因为西瓜想要爽甜可口,就必须要有较大的温差,而这个农棚就是通过改变农棚外壳的透光率来达到这个目的,问题是这些操作都不用人工干预,全部是智能化的。
    在另一个西瓜棚里面,考察团终于看到了一大帮农民,正忙着收获西瓜,从他们摘下来的西瓜来看,品相非常一致,而且大小也是一样的。
    现在天气正热,赵一就让农民帮忙切了很多西瓜,让大家现场尝尝这种高科技种出来的西瓜味道如何。
    从十几个西瓜切开后的卖相来看,看不出来明显的差别,等众人吃后,发现西瓜爽脆可口,是他们至今吃过的最好吃的西瓜。
    有着这样的口感和完美的质量把控,他们对赵一之前说的农产品出口,更加有信心了,这么好的产品,出口肯定不是问题。
    等众人都吃完之后,找了一个地方歇息,不打扰农民继续干活。
    看着满眼的农棚,资政感慨道:“想不到现代农业竟然是这样生产的,按照这种模式,以后城市里面都可以种植农作物了。”
    “理论上是可以的,只是这种方式所需要的空间还是蛮大的,城市土地价格可不便宜,成本可定居高不下,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了。”赵一说道。
    “那倒是,你们这么多农棚,是怎么解决销路问题的,不怕生产过剩吗?”资政问道。
    “我们的每一个农棚都有收集相关数据,例如农产品种类、产品质量等级、农产品数量、单株农产品重量等等,然后是上传到天玑农牧公司的后台服务器上面。
    以后可以将全国各地的农棚生产情况汇总到后台,同时也和合作伙伴的相关系统做对接,能够实时的了解这些产品的销售情况。
    然后根据销售情况,来实时的调整种植计划。
    如果是普通的自然种植,肯定是无法这么快速的调整生产,但是由于我们的生产效率更高,同时也受天气气候影响不大,能够快速适应市场节奏。
    不仅如此,我们有一套专门的市场模拟软件,根据上一年的经济发展情况、产业结构情况、相关农产品销售情况和社会偏好情况,能够预测下一年的各个农产品的需求情况。
    然后天玑农牧公司可以根据这份预测报告,来合理安排下一年的农业生产,即使偶有误差,也不会偏离太多,及时调整就可以。
    通过这么一套供销系统下来,可以保证我国的农产品整体上会维持相对稳定,不会出现某个产品价格大涨大落的情况。
    同时也能够合理安排产品的出口,不会因为产品过多,而造成出口产品价格大跌,也不会因为突然需求旺盛,而造成出口产品价格大涨。
    这样非常有利于进行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商家,也愿意和我们合作。
    毕竟这样的市场预期,对国际贸易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保证他们的利润相对稳定。”赵一说道。
    听到赵一的话,他们点了点头,这么一套下来,从田间地头到销售终端,所有数据都能实时掌握,这才是现代农业应该有的样子。
    考察完农作物种植后,李建国又带着他们来到了牲畜饲养基地,这里面的牲畜种类就不会很多了,主要是常见的鸡鸭鹅和猪了。
    由于之前天玑农牧公司一直干的就是畜牧业,所以对这方面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一些,看着一排排的畜牧厂房,让众人仿佛进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