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殿下嫁到》第149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公主殿下嫁到最新章节目录
   待到试堂重开,我、逸仙、车淮三人成了主判,而堂下左右各有十人共同参与此次选拔以作公正,派人去请来的几位学子也陆续入了敬师堂来。
    等人都并排站到了大堂中央,我瞧着这几位约莫十三、四岁年纪,身着幅巾深衣模样清秀少年们,恍惚间回想起自己在国子监的那段岁月,不禁有些感慨时光易逝,转瞬不再。
    可片刻后我的目光却开始游离起来,因为等了许久,这堂中央站着的始终就只有三个人?!
    我眉头微蹙,转而询问传令官,为何独独还有一人未到,可是传令未曾传达到其人?
    传令官惶惶回复称:四处寻遍也未见其人。
    闻言,我陷入了沉默,而堂下众人便开始窃窃私语起来,可以瞧见的是,脸上带着得意表情的人更多一些啊!
    说也奇怪,这四人当中所缺的那个人,正巧便是那李源!
    难道这李源遇到什么麻烦了?
    我不禁暗暗思忖着,而堂下之人便有人开始进言,如此戏弄师长,目无法纪之人,理应除去此人入选名额。
    此言一出,便有半数以上之人随声附和,大有不将李源此人一笔勾销便无法善罢甘休之势。
    逸仙和车淮坐在我左右两边都沉默不语,既然他们都以不同的目的而同时选择了让我来主持这场甄选,便也就将主动权交到我手里了。
    我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噤声,无论是翰林院还是国子监的,见翰林院掌院与国子监祭酒都是一副以高御史马首是瞻的姿态,也便懂得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了,纷纷都静了下来。
    我又慎重其事地询问了一遍传令官是否有严格执行传达命令?
    传令官战战兢兢,却也依然回答说确已派人四处寻找,可到处都寻不到李源踪迹。
    我瞧此人倒也并不像说谎的模样,便不再为难与他了。
    既然人暂时找不到,四个人当中少了一个,按照规矩确实可以勾掉李源名字,可这般做却也有些埋没人才了。
    这四人的文章我都瞧过,虽然文笔工整宗义善属稚嫩,词意通达而干练,更难得的是能主动展现自己的看法不人云亦云,文章之中透出股勃勃生气来,这在同龄孩子当中确实算是佼佼者了。
    而从文章中,可以看出这四人各具才气。
    “既然如此,那便先考校这三位学子吧!”
    对于是否勾掉李源之名,我是持着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态度,令在场众人捉摸不透,却又不敢轻易提出疑问来。
    考校便是三位主考官分别以提问的方式来考校学子的课业学习程度如何,看的便是他们是否能通读理解,应对得体,对考官的问题是否可以做到不慌不忙、对答如流,其中表现最好的,便能从此次甄选当中脱颖而出了。
    鉴于这三位学生迄今为止的所学程度,车淮便将此次考题范围定在了《礼记》一书上。
    略瞥了一眼这三位学生,我淡淡言道:
    “先报上各家姓名来。”
    右手第一位便应声向前一步,恭敬揖礼,谦谦言道:
    “学生恒楚,见过各位老师!”
    言毕,又谦逊退回原位。
    恒楚?莫不是出生于名门世家恒家之人么?
    瞧这孩子仪表堂堂,气质沉稳,便可知恒家书香门第,礼义传家绝非虚言了。
    一见到这位恒楚,众人皆感此人气质上佳,都毫不吝啬地给予点头称赞。
    紧接着第二位应声而出,也是有礼作揖,朗声言道:
    “学生乐恺,拜见各位老师。”
    说完,也利落地退回原位去了。
    而第三位紧忙迈步向前,语气似有些紧张,可面容却还淡然,边揖了一礼边恭敬说道:
    “学,学生周慎,见过……各,各位……老师……”
    我听到周慎如此言语,似乎口舌有些不便,莫不是……
    众人闻言也不禁有些失色,都在彼此低声嘀咕着,这位名叫周慎的学子竟是位口吃,这口齿不清将来若入朝为官如何朝会奏事儿?看来这周慎此次甄选是无望了!
    车淮清声咳嗽了几声,以示肃静。
    方才我们三人便以商定,由车淮出题考校学子,他如今已经贵为翰林院掌院学士,由他出题实至名归,车淮故作推辞几次,最后还是在我与逸仙的‘盛情’邀请下‘勉为其难’地接受了这份差事。
    为了彰显他这位新任翰林院掌院学士才学非凡,车淮捏着自己的胡须,摇头晃脑一本正经的问道:
    “敢问‘致知在格物’何谓也?”
    闻言,我的目光都开始游离了,不愧是车淮,这题目出得如此有水准,这可是千年来后世儒者争论不休的议题,如今依然各有论证,没有统一言论,抵不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他如今出了这题来考堂上这三位还不过十三、四岁的孩子,很显然不是真要他们说出什么子丑寅卯来,只是让他们照本宣科,该背的背出来,该释义地稍微解释一下也便是了。
    首先是从恒楚开始应答,只见他不慌不忙,一步向前,缓缓道来,言道: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闻言,众人脸上一片赞赏神色了。
    嗯,不错,恒楚竟是一字不差地将原文背诵了出来。
    正当恒楚要稍作解释之时,车淮便直接让他旁边的乐恺来加以释义,说道:
    “你来释义这段。”
    乐恺微微一愣,随即走上一步,躬身言道:
    “探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够智识提高,通达明理;智识提高,通达明理而后意念才会诚挚,意念诚挚而后心性才能端正,心性端正而后自身才有修养,自身修养而后才能使家族整饬规范,家族整饬规范而后,整个国家才能得到治理,国家得到治理而后天下才有太平。”
    “好,周慎,你来说说,该如何‘修身’?”
    周慎忙站了出来,正声言道:
    “修……身者,先得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必先……诚其意。意诚者,能去得…私欲,还得天理,使本体……端正而无偏,然后能……检束其身,以就规矩,凡所举动,皆合道理,而后……身无不修。”
    周慎断断续续地吐出自己见解,虽然让人听着着急,可回答得也算十分得体。
    他们能通读、理解、会意到这般程度,确实也是了不起的事情了,看来,这些年门阀士族中也是出了些人才的。
    这一时间似乎也很难从他们中做出选择,而众人窃窃私语间,大多都在惋惜周慎的口舌不便,都纷纷觉得这两人之选就飞恒楚与乐恺莫属了!
    可他们都知道,最终的决定权在我手里,继而纷纷朝我望来,想看看我究竟会作何选择了。
    从刚才开始,我就一直在观察这三个孩子,恒楚是其中才学最好的一位,个性沉稳,举止得体,目光内敛而工于谋略,这与恒家世代书香,教导严格不无关系。
    而乐恺才思敏捷,灵活好动,应该算是他们当中最有趣的一个孩子了。
    至于周慎,虽然有些口舌不变,却也个博览群书,发奋向上的好孩子,也算十分难能可贵了。
    还有就是未能及时到场的李源,这小子的才学我也是知道的,关键还有一点,李源个性冲动了些,有时候会受不住别个挑拨之语而至行事鲁莽,可却是一个心志坚定,善于决断之人。
    我突然有些期待,将来这四个人同殿为臣,又会是怎样一番光景了?
    我嘴角微微上扬,随即指了指乐恺腰间系的那并非美玉的配饰,言道:
    “乐恺,我从开始就想问了,你腰间系着的,莫不是孔明锁吧?”
    乐恺陡然听见有人道出此物来历,顿时眼中泛光,突有伯牙得遇子期之感。
    “不错,高御史,您也识得?这正是孔明锁,还是经我改造过后的孔明锁,现在可以解开此锁而又能将它复原的,在这京城里已经找不出第二人来了!”
    说完,乐恺兴奋地将一手掌心大小呈正方无比精致的孔明锁展现出来,而这孔明锁却却赠加到了十六个小块,而普通的孔明锁却只有六个小块。
    乐恺是说得兴致勃勃,可周遭之人闻之,却不断的哀声叹气,给了他四字评价:玩物丧志!
    我闻言只是垂目不语,而乐恺却是一笑置之,由此可见他并无心此次甄选,回来参加此次甄选,只怕也是家慈严令所致了。
    我想起了近来市井之中流有传言,说一位白衣少年精练于各种工艺技能还四处求教匠人,此人聪慧敏捷,所学之技很快上手,还颇有心得,其人所制之物巧夺天工,常有超越前人之技艺者,故而坊间对这位少年十分赞赏,称其鲁班在世。
    如今看到乐恺手中如此精致小气的孔明锁,不用想都可以猜出来,这坊间流传的那位白衣少年究竟是何人了。
    我淡淡一笑,说道:
    “拿来与我瞧瞧可好?”
    乐恺闻言放佛正中下怀,喜上眉梢,他可是一直都想会会当年那位以八十一步走出华容道而被人誉为天下第一聪明人的‘高人’。
    “腰间系的是模型,这儿有个大的。”
    说完,乐恺便从长袖中换出一个巴掌大的十六根木头组合而成的孔明锁,然后郑重其事地交到我手中。
    我将孔明锁拿在手中揣摩了片刻,也觉得这孔明锁设计得越发精妙了,一发现好玩的东西,这兴致也便高了,可现下绝不是玩的时候啊。
    随即淡淡地说了句,道:
    “待破解后还你如何?”
    “不用还亦可。”
    乐恺笑容可掬,可说出来的话就没那么可爱了。
    这是在说我破解不了他这孔明锁么?呵呵,这小子果然有趣得紧啊!
    “少年心性,贪玩了些倒也无妨,说辞吞吐,也非大碍,正所谓瑕不掩瑜,瑜不掩瑕么。”
    瑕疵掩盖不了美玉的光泽,便如同乐恺的爱好玩乐,周慎的口舌不便,即便有那么些缺点,可都无法掩盖住他们各自所拥有的才能。
    “古人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既然提到了‘修身’一说,那咱们也来论论这‘修身’!”
    “何谓修身,如周慎所言,修身者,正心、意诚,去得私欲,还得天理,检束其身,以就规矩,凡所举动,皆合道理。可若时刻警惕,去得私欲,检束起身,便真能成为真君子了么?”
    我顿了顿,继续说道:
    “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就比如金珠宝器、古玩玉石陈列眼前,一人把玩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