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碟》第八章观止池[2]

剑碟最新章节目录
   外人绝难接近。雁师姐,她……太执着了,从来都是如此。」林熠晓得唐若素暗有所指,并不着痕迹地指点出锁雾林的方位,他心生感激,徐徐道:「唐仙子放心,我来就是为了解决这件事。」唐若素面有忧色,默默无语,领着林熠走入园林,沿着观止池边的一条长廊,径直朝后院行去。经过长廊中段一座临水六方小亭时,忽低声道:「林教主,无论稍后发生什么事,都请你看在鸾霜的分上努力克制,只要等戎宗主回山,此事或可善了。」她的话尽管没有说透,林熠业已理解言下之意。天宗对自己的到来委实欢迎之至,一方面可以洗脱雁鸾霜、解决同门相残的头疼问题;另一方面更可趁机把自己留下,这样他日与正道八派联手围剿南海万潮宫,实可事半功倍。而唐若素要自己等戎淡远归山,显是说凭天帝的身分气魄,绝不至于趁火打劫强留住他,当然前提是自己万万不能在此之前,与天宗彻底闹僵,甚或伤了人命。他颔首道:「多谢唐仙子指点,他日若有机缘,在下定当馈报。」唐若素悠然微笑道:「我和雁师妹素来交情最好。她为你的事沦落至此,若素心中其实对林教主也颇多怨尤,但见你今日义无反顾前来敝宗澄清,足见对鸾霜情谊,我对林兄的勇气,亦是非常敬佩。」两人走到长廊尽头,有一座独门独户的小院落便在眼前,唐若素驻足道:「师尊现在一箪院』中,林兄自行推门而入即可。」
    林熠点了点头,迈步走到小院门前扬声道:「在下林熠,求见段长老。」
    等了半天,院子里也不见有人答应,林熠微微诧异,回头看向唐若素,唐若素站在长廊末端,朝他摇摇头,做了一个推门的姿势。
    林熠会意,轻轻推开虚掩的柴扉,第一眼就瞧见小院里,有一位三十多岁样子的中年男子,一身休闲宽松的白袍,坐在竹制摇椅里,正聚精会神编着竹条。
    林熠进来他头也不抬招呼道:「请坐!」双手灵活熟练地穿绕竹条,眼见着要完工。
    林熠立在门口,打量院落中似乎再无别人,只得问道:「段长老可在?」
    中年男子依旧没有抬头,轻描淡写地回答道:「我就是段默陇。」
    林熠大感意外,若非对方神色绝非开玩笑的模样,险些当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
    需知段默陇乃天宗第一宿老,自己的岁数实不及他的一个零头,但摇椅中这人的相貌,说是唐若素的师兄倒还差强人意,哪里像是一个精修三甲子玄门功法的世外高人?
    尽管大凡仙家高手通常驻颜有术,如雨抱朴、云洗尘等等无不是鹤发童颜,老当益壮,可此人的情形也太特殊了点,从哪儿看都不觉得比自己大了多少。
    段默陇等林熠在自己对面的竹椅里落坐,又道:「过一会儿水便开了,林教主正可赶上用这把老夫新编的虚怀若谷紫炎壶』品一品醉忧乡』。」
    林熠视线落到一旁在炉上烧水的壶上,更是惊讶。
    这里的每一件物事,包括烧水的炉子和茶壶,居然全部是用各色竹条织就,再见不着其他的材料。
    他愈加仔细地观察那把炉上的水壶,外观与竹器店里的乍看无二,但壶盖蒸汽腾腾,分明里头装满了水,却又半滴不漏,更没被壶底的烈焰燃着。
    若是旁人,或许会以为这是竹壶表面有耐火涂层保护所致,可林熠已然明白如同南山老翁栽花一样,实是技与道的完美结合,已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超凡境界。
    他越看越是着迷,目不转睛浑若忘了自己的来意,似乎要将这把水壶的每一根竹条,都细致入微地研究清楚,脸上不觉流露赞叹之色,由衷道:「好壶!」段默陇收完最后一根竹条,托着新编的「虚怀若谷紫炎壶」在眼前左右端详,微笑道:「此壶名唤水深火热』,林教主能一眼洞彻壶中奥妙,也不枉我请你来此小坐。」他身子一压,摇椅朝前微倾,新壶已探到炉前,揭开壶盖放入了竹几上备好的茶叶,「哧」地一声,水深火热壶壶嘴内徐徐流出一束水柱,注入新壶中。一抹淡淡的清香,顷刻在空气里弥漫开,让人为之精神一振,满身的风尘疲乏,也随之一扫而空。段默陇替林熠斟满茶盏,浓得令人心醉的香茗,在竹杯里轻轻漾动,宛若一汪晶莹剔透的翡翠,纵然尚未入口,已是赏心悦目,怡然忘忧。林熠也不客气,捧杯品茗一饮而尽,合目回味许久,才张开眼睛赞叹道:「如此佳绝之物,只应天上才有。」段默陇欣赏地看着他,说道:「从林教主饮茶的姿势和方式来看,诚然是精于此道的大家,老夫这壶醉忧乡』亦算得遇知音。不过,林教主如何知道此茶一反惯例,偏是以第一道为最?」林熠对于喝酒那不必谦虚,实是一等一高手,堪称闻香知味。但于茶道,却不曾精研,幸得昔日曾在昆吾山耳闻目染,又得东帝释青衍的调教,硬着头皮充数还是可以的。现下听闻赞扬,不禁汗颜:「说来惭愧,在下曾听当世一位茶道大师说过,醉忧乡』乃天赐佳品,与世间普通茶叶迥然不同,不仅要即冲即饮,而且要用新鲜紫竹制成的茶壶冲泡为首选,在下班门弄斧,倒教长老见笑。」段默陇笑了起来,未经岁月留痕的英俊脸庞,不知要羡煞多少白脸小生,悠悠道:「林教主所说的那位茶道大师,便是若水先生罢?也只有他才识得新鲜紫竹的好处,诚为老夫一大知已。」林熠毫不迟疑,点头道:「是,正是东帝。」段默陇有意称释青衍为「若水先生」,固然显示出他与东帝交情匪浅,另一层何尝不是在试探林熠与释青衍的关系?毕竟,释青衍曾经对林熠提起过,「若水先生」的雅号世间少有人知。段默陇见林熠坦然承认,喟然叹道:「难怪,难怪啊—」至于「难怪」什么,却并不明言。林熠道:「段长老,您的虚怀若谷壶』可否借给在下赏鉴片刻?」段默陇道:「有何不可?」用右手三指轻捏壶底,倒转壶把对着林熠送了过去。
    孰知林熠并没有直接用手握住壶把,而是如段默陇一般伸出右手三根指头,轻巧扣住壶盖边缘,看似十分随意地接了过去,道了声:「多谢。」
    段默陇注视着林熠扣在壶上的三根指头,原本悠然飘逸的眼眸中,突然闪过慑人光芒,半晌后缓缓问道:「你看出来了?」
    林熠用手指转动「虚怀若谷壶」,无需掩饰眼神里充满激赏与领悟,回答道:「这是平衡的巅峰典范。不论从任何一个角度观察,都不存在丝毫的失衡感觉,然而一旦用手握住壶把,这种平衡便荡然无存。整个虚怀若谷壶』,只有两种拿捏方式,可以不破坏这种平衡感。并且,每一根手指接触的角度和位置,也绝不能失之毫厘。」
    他隔着一层茶壶,里面犹存的滚水居然半点也不烫手,反有一种奇妙的盈动,恍若与「虚怀若谷壶」浑然一体。如果揭开壶盖用心审视,就可以发现连那一层漂浮在滚水上的茶叶,亦散布得异常均匀,以壶心为中轴,徐徐地旋动。
    技至于此已是天道,饶是林熠见多识广,亦禁不住暗自赞叹。他左手轻轻抚过茶壶,既找不出每一根竹条的首尾何在,也感觉不到丝毫的凹凸不平,仿佛是精心烧制的瓷器,通体圆润,教人叹为观止。
    沉吟久久,他忽然放下「虚怀若谷壶」,叹了口气道:「难怪了。」
    段默陇饶有兴致盯着林熠,问道:「难怪什么?」
    林熠淡然笑道:「难怪你不停地编织竹器,原来是在寻找一种绝对的平衡。假如有一天,不论我用何种姿势拿起这柄茶壶,都不会令它失衡,那将是另一番天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