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汉》第十五章 一统河北[2]

霸汉最新章节目录
   “如果他是放牛娃的话,那么他就不配做赤眉军的皇帝,樊祟和徐宣也不会那么傻的让一个放牛娃做他们的皇帝!”怡雪道。
    “那他是个怎样的人?”刘秀惑然问道。
    “一个高手,一个绝对的高手,但在他身上充斥着一股异样的桀气,我想他一定是个修习魔功的高手!”怡雪肯定地道。
    刘秀不由皱起了眉头,惑然不解道:“天下之间还有哪个魔道中人能让樊祟和徐宣这样的高手称臣呢?”
    “他很年轻!”
    “邪神已经死于泰山之巅,连天魔门的宗主秦盟也已死亡,天下间除了仙逝的武皇和王翰之外,还有谁拥有这么强的力量呢?”刘秀不由百思不得其解。
    “你不就是其中一个吗?”怡雪笑道。
    “可那人不是我!”刘秀道。
    “但他可能会成为你最强的对手!”怡雪又补充道。
    “所以你就来提醒我?”刘秀反问。
    “不,我是来监督你!”怡雪神秘地笑了笑道。
    “监督我?”刘秀也不由感到好笑。
    “监督你是不是对百姓施以仁政,是不是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怡雪有些认真地道。
    “啊,反正我又不是你理想中的明君,为什么要这样监督我?”刘秀故作不解地问道。
    “如果你还那么小气地在乎我讲过的那些话,算是我找错了人!”怡雪顿时俏脸一红。
    “找错了人,那该怎么办?”刘秀心情顿时大好,一副有恃无恐地追问道。
    “那我就只好另寻他人了!”怡雪愣了一下道,见刘秀依然不怀好意地笑着,仿佛明白刘秀故意在逗她,不由又好气又好笑。
    “为什么突然又觉得我是你想要找的人选呢?”刘秀笑了笑反问,他也不再开玩笑。
    “你不是很小气吧?”怡雪又问道。
    “我没有计较那些,只是我想知道是什么改变了你的想法。你应该知道,眼前我虽破邯郸,但依然举步维艰,在北方尚有近十路自据的义军,而中原更有绿林和赤眉,此刻要我谈对天下百姓做点什么似乎为时过早。”刘秀突一正色道。
    “真的想知道吗?”怡雪想了想问道。
    刘秀点了点头。
    “因为你代表刘家,这是其一;你辖区的百姓皆能安居乐业,战士纪律严明,历法清楚,这是其二;北方土地富饶,屯兵积粮为福地,又有黄河之险,足以占得半璧江山,这是其三;其四则是刘玄虽得天下,却依然是民不聊生,贪图享乐,纵容部下。欺压百姓实属昏庸无能之辈;其五却是因赤眉军刘盆子可能是天魔门之人,而赤眉军无明确军纪,治军无方,更不懂得治政理朝,只知转战天下,与流寇无异,因此若其得天下,也必不会治天下!所以,我才会选中你!”怡雪吸了口气道。
    刘秀不由得苦笑一下,道:“看来你对天下的形式掌握得真够清楚的。”
    怡雪不由笑了,道:“别忘了我也身负使命!”
    “那倒也是,你的使命很伟大,只不过我却没有那么伟大的借口。说说你会干些什么,我也给你安排一些差事。”刘秀望了怡雪一眼,笑了笑道。
    “我的任务何用你安排?想来则来,想去则去!”怡雪不无傲意地道。
    “那好吧,随你,不过你最好能给我找点更有用的情报,而不是要你分析什么天下的局势,这些东西我都知道,我只想知道我尚不清楚的东西。”刘秀神情一肃,正色道。
    怡雪不由笑了,望了刘秀一眼,道:“这个不是问题。”
    “有你这番承诺,我就放心了,我知道无忧林在天下各地都有支持者,有你相助,说不定还真能让我过一把‘伟大’的瘾!”刘秀欣然道。
    怡雪与刘秀对视一眼,两人同时笑了。
    刘秀斩杀王郎,并将其厚葬,也算是一种尊重,对当地的百姓或算是一份安慰,毕竟,王郎也在当地百姓心中有些分量。
    至于刘秀释放王郎的亲人,此等义举却为百姓所称道。
    当地百姓对刘秀的仁慈之举大为心服,而在城中定历法,立衙门,设兵制,更对此战之中立有大功的众将加以封赏。
    “报——长安有钦差到!”一名中军急忙奔了进来,急促地道。
    刘秀和殿中众臣愕然,都没有想到刘玄的圣旨这么快便来了。
    “快随我去迎钦差!”刘秀起身领着众将大步迎出大殿,却见一群禁军护着一名宫监自远处策马而至,正是刘玄身边的柳公公。
    “刘秀不知柳公公驾临,未曾远迎!”刘秀抢上几步,客气地道。
    钦差柳公公见刘秀迎来,也忙下马,尖声笑道:“武阳侯何必这么客气,奴才此来只不过是为皇上传一道圣旨而已!”
    “哦?”
    “武阳侯刘秀接旨!”柳公公自袖中掏出圣旨念了一声。
    刘秀与身后的众将慌忙跪下。
    “武阳侯可以站着接旨!”柳公公道。
    “谢主隆恩!”刘秀便站起身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武阳侯平定王郎之乱,威振北方,扬我大汉国威,功高盖世,故封为萧王,并领属下将领南归!”
    刘秀一怔,柳公公却道:“萧王,接旨吧!”说着便把圣旨递出。
    刘秀却并不伸手。
    “萧王,皇上可是对你恩宠有加,现赤眉动乱,你为我大汉支柱,一切就要看你的了,接旨吧!”
    “对不起,请公公回禀圣上,这旨我不能接,眼下河北各路义军雄踞一地,若是不平河北之乱,势必使祸事再起,河北百姓将会再受战乱之苦,待臣平定河北之乱后,马上回京向皇上请罪!”刘秀突然坚决地道。
    柳公公一时也怔住了,半晌才盯着刘秀道:“你应知拒接圣旨是欺君之罪的!”
    刘秀并不为所动,吸了口气道:“我想皇上圣明,必能体谅微臣的此番苦心。请公公回禀皇上,我需平定了河北之后才能南归!”
    “违抗圣旨者当斩!”一名禁军头领“锵……”地拔剑而出。
    “锵……”在众禁军拔剑而出之时,刘秀身边的将领也立刻挺身而起,一时双方刀剑相向。
    刘秀忙伸手制止身后的诸将,目光悠然投向那禁军头领。
    那禁军头领被刘秀的目光所视,仿佛是裸露在秋风中,禁不住打了个寒颤,不敢与刘秀对视。
    柳公公的神色也微变,他却老奸巨滑地打了个“哈哈”道:“既然萧王已决定,那我就只好如实回禀皇上了!”
    “有劳公公了!”刘秀坦然道。
    柳公公哪还不知道,这里是刘秀的地盘,更有枭城勇将无数,一个不好,只会激得刘秀立刻翻脸,说不定还会当场斩杀了他们,因此他并不敢太过紧逼。
    “公公远道而来,先用膳歇息吧。”刘秀淡淡地道。
    “萧王请了!”柳公公也笑了笑。
    寇恂与耿翕合大军五万,加上黄河帮的数万大军,两方夹击,立刻切开了高湖与重连军的联合,更以摧枯拉朽之势连破数城。
    高湖与重连军的将士也纷纷投降。
    因知王郎兵败而死,许多高湖将领早已失去了斗志,且这数月来,被迟昭平和马适求的兵力骚扰得有些筋疲立竭了,自然无法再抗拒寇恂这股新锐之军的狂攻。
    仅用十天的时间,高湖与重连便已俯首称臣。
    寇恂整理降军,立刻为刘秀送上捷报,而此刻刘秀已调回吴汉,遣其回北方调发幽、冀十郡的兵力北扫大枪;贾复与朱右调守枭城;冯异前往上江、大彤、铁胫,诸路义军游说其归降未果。
    刘秀便命卓茂、寇恂、姚期诸将出征,以定河内。
    而此刻邓禹则与冯异、耿翕整合黄河帮与枭城军,并重要编排高湖与重连的降军,顿时实力大增,兵力达数十万之众。
    ……
    “主公,如今我们兵多将广,中原大乱,我们应该趁机入主中原才是!”冯异恳然道。
    刘秀望了邓禹一眼,道:“军师意下如何呢?”
    “冯将军所言极是,中原各地分化,若能把握时机,必可获利!”邓禹也道。
    刘秀笑了笑道:“其实我心中早有主见,此刻若入主中原,因南有洛阳朱鲔、李轶大军,东郡又有赤眉,我们都不宜强攻,而若自平原进军,必与张步等以硬碰硬,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以我们的兵力,称雄一方足够,却不易与强敌相耗,因此只能先吃软肋!”
    “先吃软肋?”邓禹与冯异不解。
    “赤眉此去必破长安,若让其破长安,在西北稳住阵势,只怕便难以抗衡,因此我们要让其得长安而无法稳住长安!”刘秀充满信心地道。
    “属下不解!”邓禹道。
    “不能稳住有几大原因,其一便是遇到强势攻击;其二便是粮尽矢绝。只要有这两个原因中的其中之一,赤眉军势必难以在长安久呆,也就只能做流寇之争了。”刘秀悠然道。
    “河东!”邓禹与冯异不由同声道。
    刘秀不由得笑了,点头道:“不错,河东乃是长安的粮仓,如若我们得了河东,就是樊祟得了长安也枉然!”
    “主公高见!河东无强将,守兵也并不多,若我们向河东下手,只要足够快,当可赶在赤眉军破长安之前夺下,到时我们坐拥河东、河北两大粮仓,必能一举定中原!”邓禹赞道。
    “不错,此战确要足够快,否则洛阳的王匡领兵回救,必不好对付。若是我们能一举夺下河东,赤眉军就必难有所成,再趁赤眉转攻西部之时,我们便可入主中原,平东海,待赤眉回头定已不及!”刘秀不无向往地道。
    冯异和邓禹也听得眼睛大放光彩,刘秀的分析确实是高论,仿佛他们已经看到了他日的胜利。
    “那主公要派谁去攻打河东呢?”邓禹问道。
    “你!”刘秀肯定地道。
    “谢主公!”邓禹大喜。
    “我给你挑选精兵两万,可自行选编裨将以下的部将,其他人你可以在军中任意挑选,明日登台拜将!”刘秀悠然道。
    邓禹更是大喜,忙谢刘秀。
    翌日,刘秀拜邓禹为前将军,持节遣西入关。
    邓禹以韩歆为军师,李文、李春、程虑为祭酒,冯音为积弩将军,樊祟(与赤眉军首领樊祟同名)为骁骑将军,宗韵为车骑将军,邓寻为建威将军,耿诉为赤眉将军,左于为车师将军——向山西进军!
    河北大半已在刘秀枭城军的控制之下,尽管尚有小股流窜的实力,但是却并无大碍,几路义军的主力已完全被消灭,剩下零星的战局根本就无伤大雅,但刘秀恼火的却是五校军趁他破邯郸之时,突然发难,进攻枭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