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痕》第三章武阳王

天痕最新章节目录
   船行到傍晚,进入一段狭窄河段,行船开始剧烈颠簸起来,外面水手大声喊着号子,操浆急行。
    杨真摇摇晃晃地走出舱房,却见天是铅灰的,阴沉沉一片,风高浪急,身形随甲板跌落浮沉,好不容易才登梯来到三层望台上。
    武令候和玄机子都在此处,前者紧张地指挥着水手和护船军士,巨帆已经降下,升起了小帆,显是逆风袭来。
    此时,只见两岸雪白的河谷耸立,河道越来越狭窄,前方进入了一段迂回的河道,浪涛翻涌,恶水横行,却不见滔滔河流去处。
    “师父,这逆风来的突然,前面有暗礁,只怕要您亲自出手了。”
    武令候脚下八字不丁,如钉子一般牢牢扎在甲板上,他一旁的玄机子却双手负后,自如林立,在长风下,道袍飘飘,颇有几分仙风道骨。他听闻徒弟的话,只是微微颔首。
    杨真看着自己扶着舱壁,还跌打晃悠,头晕目眩,不由苦笑。
    “杨兄,转过河道这一段就好了。”这时武令候才注意到杨真的到来,见杨真立身狼狈,颇有几分不解,却没有多想,他目光紧紧盯着前方水手的指示。
    玄机子回头神色复杂地扫了杨真一眼,注意力很快又转到了越行越急的江流上。
    轰!船身猛然一震,为暗流一卷偏离了航道,冲向了陡峭的江岸,河谷山壁在船前不住逼近,两岸危崖相夹,危急万分,下层操浆的水手号子声喊的更急促了。
    “师父!”武令候刚叫了一声,玄机子猛然拔身而起,双足落在楼台栏杆上一点,继续飘飞了起来。
    老道从大袖中陡出一柄短剑,清喝一声,凌空剑舞,一道道青色剑光闪动,连成一片,一道青色波纹绕着老道周身,在空气中荡漾开去,很快狂风大作,卷向船帆,楼船渐渐开始拉回正道。
    就在这时,玄机子不知为何气机一阻,剑诀施展不下去,在半空晃了晃,直跌落了下来,给武令候飞身跃起一把扶持落下。
    此时船刚转进大湾谷,眼看即将脱险,又面临了危机,大斜身转弯的船头,又冲向了陡峭的岸谷。
    武令候顾不及许多,回头大喝道:“杨兄,还不出手召风导正航向,这一船军士就要裹身鱼腹了!”
    杨真耳膜一痛,为武令候暗含真力的声音刺了一下,为难道:“非是不欲,是我不能啊。”
    一脸苍白的玄机子喝止住武令候,道:“他不愿出手就罢了,我等俗人何须求人!”
    杨真脸色红一阵,白一阵,连连呼唤白纤情,也不见动静,心中焦急,难不成今日要葬身怒江不成?
    砰!巨大的船身又撞上了暗礁,一声喀吱破裂声传来,形势更趋危急了。
    “咕——”这时天上一只巨大的飞鸟翩然掠空而来。
    “青鸟——”杨真顾不得连爬带摔,抓住船缆高喊道:“快帮忙,要撞山了!”
    青鸟盘旋在楼船外,听了杨真的话,怪叫两声,斜掠俯冲船舷外侧,大翅一拍,一道怒涛一般的罡风顿时轰然将船身卷了开去,险些给打翻了。
    船台上下一片惊呼和碰撞跌落声,浪花卷落甲板,抽打着船舱,“蓬蓬蓬!”如擂鼓一般轰鸣不绝。
    青鸟又掠到了另一侧,展翅再拍来一道狂风,楼船又一阵颠簸,在怒涛急流中挣扎。
    青鸟好像玩上了瘾头,连连怪叫,左右来回飞扑,狂风八方阵阵席卷,一艘长十多丈的大船在江面上来回跌转,却也总算脱离了危险。
    突然一声惊呼,有人跌进了江水中,转眼就卷入了碧绿的水涛浪花中。
    杨真在一侧趴着,刚巧见了个正着,当即高喊道:“青鸟,救人!”
    青鸟这才发觉不妥,低低滑翔回掠向江面,一道青光如蛇栽入水中,落水之人就给它抓了起来,这妖鸟耀武扬威地盘旋一遭后,才松开铁爪,将那人一身湿淋淋的扔落在船头。
    这一连串变化如惊涛骇浪,直让人难以喘息,大多人没有反应过来,船已经驶出了河湾,转进了渐渐开阔许多的航道,船身也趋平稳了下来。
    回到船舱大厅,旧伤复发的玄机子盘膝打坐,武令候和杨真对坐无言,厅心桌案上青鸟守着不知从何处弄来的酒坛子,神乎其神地吸水如龙,一会儿就给喝了个精光。
    见天色沉了下来,武令候吩咐外面的亲卫掌上风灯,准备晚膳。
    此时船已经停靠在了一处缓流河岸旁,就此歇夜。
    玄机子调息一阵,回神打量着案上呼哧着酒气的青鸟,好半晌才吐字道:“好一只神鸟。”说着,他看了杨真一眼。
    青鸟展翅拍拍小肚子,昂头道:“你小牛鼻子道行太差,不过学了点昆仑派的皮毛,驾个风都不成气候,咕咕,本鸟要出去玩了。”话音刚落,化做一道青色闪电穿出船窗,消失在夜空。
    武令候师徒早已见怪不惊,两人目光齐齐落在杨真身上,想听他有个说法。
    杨真取出一个玉瓶,倒了一粒黄色丹丸,起身交到武令候手中,道:“令师伤势本无碍,也许……是强行发动御风术,伤了元气。”
    武令候接过丹丸,苦笑道:“家师是旧伤复发,倒不是杨兄的缘故。”
    玄机子缓缓接过武令候手中的丹丸,拿在手中,神色陡然激动了起来,双手直哆嗦,他突然怆然一笑,悲叹道:“这天品养元丹老夫上一次见到还是一个甲子前,除了昆仑仙府,还有何处可出此物?”
    说着起身端立,进而俯首拜倒在杨真面前,不等杨真反应,又抬首道:“贫道莽撞无知,冲撞了仙门弟子,请杨真人看在同出一脉的份上宽恕在下……”
    “你这是做什么,快请起!”杨真伸手欲托起玄机子,他却如盘石不动,俯首不住念叨,请杨真宽恕。
    武令候大惊,一旁拉也不是,劝也不是,最后只低叫了一声师父,跟着一同跪倒在地。
    “武兄,你这是作甚?”杨真大力一出,武令候看了师父一眼,倒没怎么犹豫,站了起来,退到一旁。
    “玄机子道长请起,你我道左相逢也是缘分,再不起来,杨某真要生气了!”
    玄机子这才缓缓起身,退了回去,默立一旁。
    “我入道不足十年,当不得两位重礼,此番……乃是禁功下山历练,玄机子道长不必拘泥身分,昆仑山内山外,都是一样修行,若放不开胸怀,你终身也难有成就。”
    杨真落坐后,玄机子听闻若有所思,也落回了坐,武令候这才松了一口气,跟着回坐,他可不想平白低了几个辈分,多一个前辈出来。
    玄机子清削瘦苦的面上,透着黯然和羡慕,神色复杂地看着杨真,道:“杨道友仙缘深厚,玄机子……玄机子望尘莫及,只盼道友不嫌弃在下无礼在先,对我师徒指点一二,就是我等天大造化了。”
    说着他看向了一旁坐立不安的武令候身上,清声道:“令候,你不是让为师上山请仙师出山么,为师将悬空观供奉的剑符送入山中,在深山苦等了三日却没有回音,想不到还是你比为师有机缘。”说着,重重叹息一声。
    武令候生性不拘小节,开朗豪爽,不若其师父那般讲究山门规矩,且他身世不凡,对杨真并无许多生畏,当即抱拳笑道:“武某初见杨兄品貌不凡,本有结交之心。
    “后来一再见证杨兄特异之处,回头细思家师所提及,印证杨兄仙袍上的剑丸符记,这才大喜过望,一力引杨兄同行。哈,没想到竟然挖到了个货真价实的仙府中人。”
    杨真不欲在这个话题上纠缠,直道:“玄机子道友上山送剑符,可有要事?”
    玄机子神色凝重道:“凡俗等闲之事,我等外门世俗弟子当不敢劳烦圣道仙府,只是最近年来,天下妖魔四出,扰乱清平,我等法力低微,实难相抗,只盼仙府能遣仙师出世,还我朗朗乾坤。”
    杨真心中叹息一声,阳岐山之变,终于有恶果现世了,当下道:“此事仙府早已洞察,前不久已经有不少门人弟子分批下山,其他修真界正道也有所行动,道长不必太过担忧。”
    玄机子顿时一脸喜色,答:“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武令候却是大喜过望,目光炯炯地盯着杨真,期盼甚殷道:“如此说来,杨兄定要助武某一臂之力,拯救南疆苍生,这可是无量功德啊!”
    杨真无奈地看了他一眼,苦笑道:“我现在无分毫法力,只能凭借法宝勉强护身,斩妖除魔,暂时有心无力了,岂敢妄言拯救苍生。”
    玄机子听到法宝,顿时眼前一亮,道:“杨道友早前对贫道发出一击,就是那法宝神力?”
    杨真一怔,只能点头默然应许。
    武令候却犹自不通道:“先前那神鸟呢,它可是厉害的紧,它不是杨兄的宠物么?”
    玄机子瞪了武令候一眼,责怪道:“如此神鸟,当是异类成道,你那点微末修为,在凡俗走动尚有可为,在仙家真人面前,不过是笑料尔。”
    武令候脸色一红,不敢顶嘴。
    杨真不想轻易作出承诺,只好起身道:“时候不早了。”
    玄机子师徒意犹未尽地起身,两人这才省起杨真乃“禁功”修行,与凡人无异,这一阵折腾必定是身疲力尽了。
    船行一个日夜,怒江上游相继汇集了几条支流后,奔南向而迂回。这日天气明朗,两岸风雪渐融,气候渐暖,江面也渐渐开阔平缓起来。
    昨夜起一直未曾出舱的杨真来到瞭望台,武令候见他出来,展露出了灿烂笑容,大步迎上来道:“洛水城到了,杨兄弟昨夜休息得可好?”
    杨真点了点头,和武令候一起凭栏眺望,只见一条卧龙一般的宽阔江流环抱着一座雄伟城池,西北两江汇聚而来,绕城迂回东南去,其中一道穿城直入,另一道则弯折南下,直入千里平川。
    武令候指点着两岸,顾盼自豪道:“北方下来的是汾水,自城中穿越往南分流去的是洛水,怒江继续东行,贯穿中原,千里外直抵大汉京都所在雍州居庸关外。
    “洛水城依山傍水,三水绕流,可谓八方风雨临城,得天独厚。”
    杨真突然插口道:“武兄在洛水府想必是位响当当的大人物,可对?”
    武令候朗声一笑,道:“家父武阳王,领洛水府镇南节度使,在下承父命任麾下参将一职。”
    杨真似笑非笑道:“看来在下一介升斗小民倒是高攀了。”在船上这十多个时辰里,他早从随船军士口中隐约得知武令候的身分。
    武阳王乃大汉国唯一一位外姓王爷,传闻中武解阳少十八领兵,武功盖世,与深藏南方万里山莽大泽的蛮族征讨百战,无一不胜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