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下凡传》第四百零三章大恨之心[2]

神仙下凡传最新章节目录
   疑惑初发心怙主不动如来
    (念诵一遍能消除罪障直至成就佛果不堕三恶道决定成就究竟圆满之佛果莲花化生不动如来净土)
    南无宝花普照德佛狮子音佛神通德佛胜象德佛
    (诵此一遍清净不可说不可量无数劫的罪障)
    南无金刚坚强消伏坏散如来
    (超十万亿那术劫生死之罪)
    南无悲精进如来
    (却千亿劫生死之罪)
    南无不退转轮成首如来
    (却千亿劫生死之罪)
    南无断疑拔欲除疑佛
    (却三十六亿劫生死之罪)
    南无善乐自在音光明如来
    (念一遍灭五百千万亿劫生死罪)
    南无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
    (念此佛号能增长信心)
    南无法海雷音如来
    (念此佛号能增长信心)
    南无轮遍照吉祥如来
    (若有得闻彼佛名者便超百千俱胝大劫生死长夜流转剧苦随在所生常识宿命)
    南无妙功德柱吉祥如来
    (若有得闻彼佛名者便得超越一切八难随在所生常识宿命)
    南无宝华光吉祥如来
    (若有得闻彼佛名者便得具足胜念慧行处四众中说法无畏言词威肃闻皆敬受)
    南无超无边迹如来
    (若有得闻彼佛名者其心泰然无所扰乱)
    南无妙香王如来
    若有得闻彼佛名者身心调畅离诸粗重恶业消灭烦恼轻微
    南无树根花王如来
    (闻彼佛名不怀疑结信吾道眼则于现世至德具足逮受五法)
    南无造王神通焰花如来
    (闻彼佛名不怀狐疑笃信于道自所宣说所生之处致演光明三昧正定寻复随逮十阿僧只亿百千垓诸三昧门入于六十不可计会亿百千垓诸总持门如海总持宝藏总持然后不失诸定意法临寿终时目见十方各十亿垓诸佛正觉十方诸佛所说法者皆能启受不失道教至成佛道越五百劫生死之难。住于斯学如是不久寻即成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
    南无月殿清净如来
    (越若干百千亿垓生死之难立在初学疾逮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
    南无善寂月音王如来
    (越九十九亿百千劫生死之难菩萨疾近无上正真之道不以劫数生死为碍如自晃出天下大明)
    南无宝英如来
    (若使三千大千佛刹满中七宝持用布施满百岁中不如有人得闻宝英如来名号持讽诵者作礼之德十万亿倍过出布施功德者上)
    南无大名称如来
    (作七宝阜如须弥山持用布施满百岁中不如有人持大名称如来名号作礼之者得其功德巨亿万倍过出布施功德者上不得为比)
    南无无限净如来
    (欢喜信乐持讽诵者大千世界满中七宝持用布施不如捉持无限净如来名者所得功德百千万倍过出布施功德者上无以为比少功德人不得闻此如来名号于千佛所造立德本尔乃得闻此尊佛名却生死罪四十八劫)
    南无无限名称如来
    (计于其人所得功德若积七宝如须弥山持用布施满百岁中不如得闻无限名称如来名者持其名号欢喜作礼其福甚多比于布施过出百倍无以为比)
    南无鼓音王如来
    (三千大千一切世界满中珍宝持用布施不如有人持此佛名功德甚多过出施上百千万倍)
    南无无量寿智决定光明王如来
    (若有众生暂得闻此如来名者消除五逆之罪)
    南无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
    (若能志心称念一百八遍如此短命众生复增寿命或但闻其名号,志心信受遵崇之者是人亦得增益寿命)
    南无世间广大威德自在光明如来
    (诸佛子等若闻世间广大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名号能令汝等获得五种功德一者于诸世间最为第一二者得菩萨目端严殊胜三者威德广大超过一切外道天魔如日照世显于大海功德巍巍四者得大自在所向如意似鸟飞空而无阻碍五者得大坚固智慧光明身心明彻如琉璃珠诸佛子等此七如来以誓愿力拔济众生永离烦恼脱三涂苦安隐常乐一称其名千生离苦证无上道)
    在佛教巴利文原典中。多处都提到一位游方者名叫婆蹉种。一次,婆蹉种来到佛处,问道>
    “尊敬的乔达摩啊。神我是有的吗?”
    佛陀缄口不答。
    “那么。可敬的乔达摩,神我是没有的吗?”
    佛还是保持沉默。
    在佛陀时代,类似于婆蹉种这样的游方者不乏其人。他们在和别人讨论时,为了辩论而辩论。时常用形而上学方面的问题来同别人争辩。其中十个有名的形而上学的问题是>
    一、有关宇宙的问题
    .宇宙是永恒的吗?
    .宇宙不是永恒的吗?
    .宇宙是有限的吗?
    .宇宙是无限的吗?
    二、有关心理学方面的问题
    .身与心是同一物吗?
    .身是一物,心又是一物吗?
    三、佛陀悟证的境界问题
    .如来死后继续存在吗?
    .如来死后不再继续存在吗?
    .如来死后是既存在亦同时不存在吗?
    .如来死后既不存在亦同时非不存在吗?
    佛陀对讨论以上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不感兴趣,所以每当有人向佛陀提出以上问题时。佛陀总是沉默不语。
    佛陀为什么不回答以上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呢?首先,这些问题与佛陀的教诲没有多大关系。在早期佛教教义中。佛陀特别强调戒、定、慧三无漏学和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和有漏皆苦三法印。佛陀不止一次地说,“比丘。我所讲的法只有两件事:苦和苦之止息(即涅槃)。人类充满了痛苦。我们当务之急的任务就是要去除痛苦,所以我解释这些法,因为它们有用处,它们与修炼身心的梵行有根本上的关系,可令人厌离、去执、入灭,得宁静、深观和涅槃。因此我解释这些法……。”而在以上十个形而上学的问题中,前四个问题是有关宇宙的期限和广度的问题,这是宇宙论,它们与佛陀的教诲关系不大。不管世界是永恒还是非永恒,有限还是无限。它们都无益于人类对痛苦之解脱。
    接下来两个问题是有关身与心方面的问题。根据佛陀的教诲,诸法无我,这是三法印之一。事实上。无我的教义是佛教的一大特色,所以若有人问身与心是同一物还是不相同,对佛陀的教诲而言,这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对佛教来说,这些问题根本就无从说起。最后几个问题是有关佛陀悟证的境界问题。佛陀悟证的超凡境界只能通过修行而悟证之。对普通人来说,他们永远也不会明白这种超越现世的境界,即使佛陀为他们解释。所以以上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与佛陀的教诲关系不大,它们与修炼身心的梵行根本无关,它们不能令人厌离、去执、入灭。得到宁静、深观和涅槃,因此。佛陀没有解答这些问题。所以每当有人向佛陀请教以上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时,佛陀总是保持沉默。
    其次。形而上学的问题会把人们引入歧途,使人迷失方向。
    佛陀时代,一位比丘名叫曼童子,有一天。他午后静坐时,忽然起来去到佛所,行过礼后在一旁坐下。就说:“世尊,我正独自静坐。忽然起了一个念头:有十个问题你从来没有给我们明确的解释。每当人们向您问起这些问题时,您总是将之搁置一边,沉默不语。我不喜欢这种做法。世尊,今天您若跟我解释清楚这十个问题,我将继续修梵行;如果世尊仍对这些问题保持沉默,我便会失去信心,不再修梵行。如果世尊知道世间是永恒的,就请照这样给我解释。如果宇宙不是永恒的。又为什么?如果您对这些问题也不知道,就直接说:‘我不知道。’”
    佛陀说:“你这愚蠢的人啊!你当初出家修行就是为了了解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吗?你跟随我修梵行时我答应过你将会回答这些问题吗?”曼童子回答说:“世尊,没有。”佛陀说:“在你还没有得到如来的答案之前就要死掉了。曼童子,假使有一个人被毒箭所伤,他的亲友带他去看外科医生。假如当时那人说:我不愿把这毒箭拔出来,除非我知道是谁射我的,他是刹帝利种姓、婆罗门种姓、吠舍还是首陀罗种姓;他是高、是矮还是中等身材;他的肤色是黑色、白色、棕色还是金黄色;他来自哪一个城市或乡村。我不愿取出此毒箭,除非我知道我是被什么弓所射中,弓弦是什么样的;哪一型的箭;箭是哪种毛制的;箭簇又是什么材料所制……曼童子,这人在未弄清这些答案之前早就死了。同样。如果有人说,我不要跟随世尊修梵行,除非他回答我。宇宙是否永恒等问题,此人还未得到如来的答案就已告死亡了。”由于人生是短促的,如果某人整天为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所困扰,穷追不舍,追根穷源,这便误入歧途,终将一无所获。
    再次,由于语言的局限性,凡夫无法通过语言明了这些问题。
    语言是人类创造的。用以表达人类由感官与心灵所体验到的事物、经验、思想和感情。它代表我们所熟知的事物与意念的符号。它局限于时间、空间和缘起法,语言不可能超越这些范围。换句话说。人类只能在时间、空间和缘起法允许的范围内用语言表达一件事、一种境界。有时,人类的语言甚至不足以表示日常事物的真实性状。例如经验告诉我们。有时我们会有一种激情或感受,但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人类的语言不是万能的,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了知真理方面,语言更是不可能十分准确而且易致差错的。因为绝对真理(例如涅槃)超出时间、空间和缘起定律的限制,人类只能亲自证悟,而不可能用语言描述之,即所谓心行处灭,言语道断。事实上,这些问题永远不可能通过语言文字而获得充分而圆满的答复,没有任何语言文字可以表达这种经验。就像在鱼的词汇里是没有形容陆地的字眼一样。比如乌龟对他的朋友鱼说,它刚到陆地上散步回到水里。鱼说:“当然你的意思是说游泳了。”乌龟想对鱼解释陆地是坚硬的,不能在上面游泳,只能在上面步行。可是鱼却坚持不可能有这么一样东西,陆地一定也是液体,和它住的湖一样,有波浪,可以在上面跳潜游泳。同样,在普通凡夫的词汇里,不可能找到适当的词句去描绘涅槃。可是目前有不少人用世界上最美妙的词语去描绘涅槃的崇高境界,有人甚至不惜绞尽脑汁,长篇累牍地论述佛陀入灭后的奇妙境界。其结果正如《楞伽经》里所说愚人执着语言文字,如大象陷入泥潭,不能自拔。
    最后,对机说法,因材施教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