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佛》第二百三十八章空悲切

大明佛最新章节目录
   悟虚站在云海,将开经偈诵罢,复又在法界中,结普贤菩萨印,诵普贤菩萨真言,那普贤菩萨的朦胧佛像复又出现,那些愿力复又涌入,朝着佛像涌去,团团围住,直至淹没。
    悟虚叹道,“百千万劫,无量无数如恒河沙数众生,无量无数如恒河沙数愿力,有正有邪,有善有恶,菩萨皆能恒顺调伏?”
    一旁的多吉,合掌道,“普贤菩萨行愿惧足,功德无量。”
    悟虚点点头,心中却暗想道,“菩萨待众生如慈母待子女,但众生又有几人能够善愿善行,恐怕大多数都只不过是求这求那,一味索取。如此行愿,我恐怕是做不到的。”
    复又望着脚下芸芸众生,摇摇头,便与多吉一道,朝着九华山飞去。
    途中,悟虚见法界中有数道愿力,在自己停了诵持,菩萨佛像渐渐隐去之后,依旧不散,不由一惊,默默一探,方知道自己先前在桃花岛,借着玄影门的名头,塑有一尊石像,曰‘若有不平事,焚香膜拜之’。如今,有人在那石像前焚香膜拜,其产生的愿力,却是因为此番自己诵持普贤菩萨三味耶印,而被冥冥中被摄取来。
    桃花岛,早已在东海龙族的势力范围。悟虚见这几道愿力,无不是含有郁愤,抱有冤屈,便将此数道愿力显现给多吉看。多吉看罢,却合掌道,“桃花岛上,却只有这寥寥数道怨恨,说是世外桃源也不为过。”
    说得悟虚却是一愣。悟虚本意是想多吉见识东海龙族的残暴无道,想不到多吉却赞叹了起来。这些日子来,偌大的一个桃花岛,却只有这么几道冤屈不平愿力,再对比方才峨眉山脚下那些蜂拥而至的愿力。
    滚滚红尘。悟虚将那几道愿力蕴含之信息,传讯与何奇峰等人,随后沉思片刻,出言驳道,“兴许是龙王三太子与敖青,曾经在此岛驻足过的缘故。东海龙族到未曾对桃花岛上原住民,有什么虐待。但那敖无畏率东海龙族,进攻江南,妖气冲天、煞气冲天、血气冲天,这又如何解释?”
    多吉欲言又止。
    悟虚即说道,“师兄但说无妨,我佛门修士自然是无分别相。”
    多吉便道,“东海龙族代表的妖修,和那些魔修、鬼修,虽然是外道,乃至邪道,但他们此番现世,大举进攻江南,却是为了两点。一则,杀人,以修炼邪魔功法;二则,则是搜寻培育各自的门人,甚至传人。”
    悟虚是明白之人,听得多吉如此说道,顿时便领悟了十之.。元庭气运已衰,天下群雄并起,格局征战,乱世已成。魔修、妖修、鬼修,在庐山六峰开启之后,便趁此乱世而出,推波助澜,摄取血煞之气,乃至亡魂,修炼功法,同时光明正大的彰显影响,将可塑之才,收于门下,壮大己身。
    这东南方向的冲天妖魔鬼怪之气,和血煞之气,其实是三方修士的气势,也预示着魔修、妖修、鬼修的兴起。这其间,虽有杀戮,但也是三方修士,借势而为,稍加推动罢了。难道,没有魔修,没有妖修,没有鬼修,人世间的战乱便不死人?两军交战之后,便不是血煞之气冲天?说到底,还是众生心中有魔,有妖,心中有鬼罢了。
    此刻,两人已经飞到庐山地界。悟虚与多吉,放眼望去,庐山还是那座庐山,只不过顶端云雾缭绕,结界封印,自成一界。凡人不晓,不知,毫无觉察么,依旧有许多上山游玩,四处游走无碍。而虚空中,隐隐有道道莫名气息,垂下,在修士眼中,便如灿烂星河一般。这自然是贯通真正上界的天外天,因为庐山六峰开启,流传下的上界大道气息。只可惜,只可远观,不可真正参悟。
    再看那鄱阳湖,在悟虚与多吉眼中,湖水泛红,恶臭连连。却是朱元璋和陈友谅一战,杀得天昏地暗,死伤无数,所遗留下的恶果。
    眼见庐山之巅和鄱阳湖迥异景象,想到方才多吉之言,悟虚怅然道,“如此说来,魔修也好,妖修鬼修也罢,若无相观之,也是众生。若照此理,难道真的是滚滚红尘,芸芸众生,只不过是圣人无情,以万物为刍狗?”
    “是也不是!”多吉难得肃然答道,“师弟,莫要着了相。虽说大道无情,世事无常,但我佛门弟子,却不可不争?”
    “为何?”悟虚不解地问道。若按佛经所言,一切众生,我皆无余涅槃而灭度之,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冥冥中似乎,便随它去,自有因果。
    多吉宣了一声佛号,止住了飞行,“师弟,可知前日你我所在的大孚灵鹫寺的由来?当日佛法西渐,五台山本是道门之地,不许我佛门立足,后焚经一战,佛门击败道门,方才可以修建大孚灵鹫寺。又我喇嘛教,先前只在雪域高原传播,后辅佐元庭,借其气势,方才广为传播,发扬光大。若是不争,怎有佛道儒三正道鼎立之势?”
    “师弟,师尊封你为本教弘法长老。无论师弟你认或不认,但却应该明白师尊的一片苦心。所谓弘法,传法解惑是弘法,抵御外道,壮大山门,更是弘法。”
    悟虚望着多吉,耳听得其淳淳之语,不由合掌躬身道,“悟虚受教了。”
    多吉一直想将悟虚真正吸收到喇嘛教,见悟虚只是说受教了,心中长长一叹。悟虚看在眼里,略有不忍,便说道,“多吉师兄,方才便是在弘法啊。有师兄这样的高僧大德,喇嘛教自然会发扬光大。”这却不是虚言,须知后世,臧传佛教,在人世间颇有声名,尤其是一些上层,和西方大国。
    话说到此,却是不好再深入。二人,便止住了话头,向着那九华山,地藏菩萨本愿经道场飞去。
    应天府,鸡鸣寺,这几日却是几乎闭门谢客。正门紧闭,只有左侧一扇侧门开着,而且进进出出的大多是一些本寺僧人,香客信众也少了不少。
    东海水军,魔修妖修鬼修联手,要横扫江南的消息,此刻已经小范围传开了。朱元璋下了严令,乱传乱言者,杀无赦。但流言蜚语这个东西,却是具有魔性,极难完全真正的禁止。但这,却不是鸡鸣寺此刻上上下下,气氛紧张,如临大敌的主因。
    释海那日回到寺中之后,第二日,便遣人往各处白莲教分处传令,要各处教众提高警惕,不可惹事,加紧演练悟虚当日协守应天府通过诸多长老,传下来的护法白莲阵。而自己,却反锁在静室,相当于闭关。有传言,释海大师此次,几乎是闭死关,不将白莲心法修炼到最高层不出。
    随其同时闭关的,还有陈一鸣师兄。
    宋昭仪、陆平山、王传法、张求合,四位大师,因为形势危急已经分赴随军中各处,监管督促白莲教众,肩负弘法传法之重任,一月里只怕难得有一两次回来。而灭嗔、般智两位大师,也是深居简出,似乎也在闭关,要应对下次吴王府的修士聚会。
    如此形势,由上及下,寺中一片紧张肃然。不但婉拒了一些无关轻重的法事少了许多外出,便是对于入寺的香客信众,也挡了回去不少。生怕有人前来挑衅。
    这其间,又有被朱元璋安置在栖霞寺的弘止大师和行愿大师,遣人送来拜帖。灭嗔与般智两人出面,接了下。
    而从清静峰和浩然峰下来的道门和儒门修士,似乎顾忌朱元璋的颜面,一时半刻,也没前来相扰。也只是托人送了拜帖前来。其中当夜,在秦淮河,一身儒修装扮的郭敏,当着众人之面,咄咄*人,打伤释海之后,第二日所送的拜帖,最为有意思,居然写着“弘法长老悟虚大师亲启”。弘法长老,乃是喇嘛教给悟虚的封号,但是悟虚在喇嘛教中法号用的是慧明,悟虚之号乃是花莲妙法宗时所用。而眼下,众人皆知,悟虚根本不在鸡鸣寺,鸡鸣寺主事之人,乃是释海。
    这样的帖子,便是交到灭嗔般智那里,也是无法处置。明知道对方是在戏弄和挑衅,但悟虚如今已经是花莲妙法宗极大的依仗,是以,灭嗔等人见到了,也只得放在一边,既不想不会托人转交给悟虚,也不敢随意焚烧去,只得锁在那里。
    释海,在静室中,对于这几日的事情,是了如指掌,但却没有任何指令传出。他珈跌盘坐在榻床上,无悲无喜,似乎那夜秦淮河上的羞辱,连日来若明若暗的试探和挑衅,都如梦幻泡影一般。
    直至,宋昭仪率白莲教一部,统共五千余人,在栖霞山与镇江府之间,与东海龙族修士率领的张士诚大军,血战一天一夜,最后全军覆没,无一人生还。消息传到鸡鸣寺,寺中僧众一片恸哭。
    释海,方才合掌,对着如来佛祖,文殊普贤两位菩萨,无悲无喜地说道,“大乱纷起,宗门大劫,弟子释海,无德无能,为了弘扬佛法,光大佛门,造下杀孽,唯愿佛祖菩萨宽恕,保佑弟子修成白莲舍身剑,助我白莲宗渡过此劫。日后弟子甘愿坠入阿鼻地狱,以赎罪孽。”
    发下誓愿之后,便有道道愿力,扶摇直上。释海缓缓将摆在身前的那玉盒打开,望着里面那七颗通体莹白的舍利子,忽然伸手一点。
    那七颗舍利子,便升到空中,略作盘旋,齐齐飞入释海体内。便见得,七道白色舍利子虚影,围绕着一丝黑气,浮现在释海头顶。其所出静室,时而一片昏暗,时而一片光明。
    栖霞寺,大佛阁,郭敏玉扇纶巾,与刘伯温坐在那里,手指着一名将军,笑道,“当日本公子在千佛崖附近游玩,便是遇到了蓝将军,要将本公子拿下,送交帅府。”
    那浓眉大眼的蓝玉,站在那里,讪讪笑着,“当日,郭真人与悟虚大师联袂来到栖霞寺之时,我等奉命缉拿内奸,恰好在寺中碰上,莽撞之下,惹出不少笑话,幸亏郭真人不计前嫌,不然便是悟虚大师不怪蓝玉,蓝玉也要自裁于二位真人面前。”
    蓝玉在军队这个大染缸,大熔炉,却是更加会说话了。如今虽然已是被朱元璋擢升为一方将军,平时也是颐指气长,但此番在郭敏和刘伯温面前,又是一副莽夫加蠢材的模样。
    刘伯温与蓝玉也曾多有接触,也知道其与悟虚的关系,笑道,“蓝将军,吴王选你来招呼我与郭姑娘,便知道蓝将军与我等本是旧识。此处又无外人,何必如此拘礼,快快入座。”
    蓝玉看了郭敏一眼,又对着刘伯温一笑,这才落座,环顾了一下四周,见郭敏和刘伯温饮茶不语,便又笑道,“哎呀,当日,我与郭真人在此大佛阁,承蒙吉相大师以上好的枫叶红款待。那滋味,那回味,真是令人难忘。”
    刘伯温手中拿着茶盖,轻轻拂了拂茶杯水面,悠悠说道,“栖霞寺,枫叶红,伯温曾蒙吉相大师青睐,多有惠赠。只可惜,如今战乱吃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