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鞘》第两百三十七章山门外刻字[2]

出鞘最新章节目录
   听下去了,他伸手打断了丞相詹高洁的言语,沉声道:“詹丞相,依你所见,朕当如何是好?”
    詹高洁略作思量后说道:“这些观礼之人,个个名声响亮,此事非同小可,只是陛下也不必太过担忧,完全可以将此事当做一件喜事来看待。毕竟这些观礼之人,都是川罗县的客人,也就是咱们苍梧国的客人。
    咱们大可以安排礼部,专程派人下放川罗县去,好好张罗张罗此事,让一场开峰仪式办的体体面面,也让这些客人们,感受感受咱们苍梧国的热情与气度。当然,此乃微臣拙见,最终还是要看陛下决断。”
    上官雅志还能如何,只能是激动地站起身来,指着詹高洁连连点头,说道:“好,好,就按丞相说的办,朕将此事全权交由丞相主张,朕信得过你。”
    “微臣必不辜负陛下期望。”
    詹高洁说完,长长作揖,随后一路弯腰缓缓倒退,离开金銮殿。
    ————
    其实李子衿,远不知道,即将前来观礼之人,并非只有自己寄了书信的。
    自己寄了书信的江湖朋友,有一些实在不便前来,便给了回信告知,皆是托人代替自己前来观礼,并且献上一份“薄礼”。
    这样的江湖朋友,有那身为凉国定山将军的女子武将,慕容晓山。
    虽然女子武将心中极想远渡鸿鹄,前来桑柔观礼,然而身为一国之将,不便跨越山海,只能拖一位信得过的下属,带着她的贺礼赶赴惊蛰开峰仪式。
    还有,比如裁光山山君王若依,她也收到书信,却无法抽身离开,毕竟身为扶桑王朝裁光山山神,这位山君需要坐镇裁光山,维持一方山水气运,责任重大,无法擅离职守,便只好拖庙祝道短,千里迢迢赶赴苍梧国川罗县。
    还有一些,出于种种原因,李子衿没有给他们寄去书信的江湖朋友们,却也要“厚着脸皮”来此观礼,为那位少年剑客助威。
    这些人,譬如郭浩渺与郭沐雪父女俩。
    少年不给他二人寄信,是因为交情还未到如此深的地步,不过萍水相逢罢了。
    然而郭浩渺想来,是因为他看这小子愈发顺眼了,觉得此人当时离开客栈后,还知道去而复返,给自己女儿送药。
    郭沐雪打算来观礼的理由同样如此,想要送上一份贺礼,算是报答李子衿照顾她那几日的煎药恩情。
    除了以上两者之外,还有一种人。
    便是如同苍梧国陛下——那位上官雅志陛下,决定君临川罗县,亲自参加李子衿的宗门开峰仪式。
    他是抱着想要见见那些山巅修士,与他们结交一番,最好能赚取一部分香火情,或是最不济最不济,也要博得这些平日里做梦都见不到的仙人们的一丝好感。本着这样的心思,上官雅志也要亲临川罗县,亲临天涯峰。
    如上官雅志一般的君王,其实不少。
    苍梧国附近好些个扶桑王朝的藩属小国,在听闻这场盛事之后,皆纷纷请谋士出谋划策,那些谋士得出的结论,皆是想办法来苍梧国川罗县观礼。
    毕竟能将扶摇天下如此多山巅大人物聚集到一起的盛事,屈指可数,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
    如此盛事,他们自然不会缺席。
    于是,打算奔赴川罗县天涯峰观礼李子衿开峰仪式的人,出现了第三批。
    他们都是此前不认识李子衿,而李子衿也不认识他们的人。
    藩属小国,山上仙宗,什么人都有。
    观礼书信已经淹没了川罗县县衙,以至于那位川罗县县令王海闻喊上一座县衙数位官吏一齐连夜批阅观礼书信,仍是忙不过来。
    自打当了这小地方的县令之后,他王海闻就从未如此辛勤劳碌过,就这种办事态度,甭管谁瞧了去,都得要竖起大拇指,朝他王海闻说一句“大人为民日夜劳碌,实乃川罗百姓之幸!”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那个锦衣少年剑客,此刻正站在天涯峰祖师堂门前,静静观望即将完工的祖师堂。
    一位匠人问道:“李老板,这墙上依你的意思,是要留地方摆画像的,对吧?”
    李子衿点头微笑:“对,中间那块不用麻烦了,我自会处理。等房梁做完,就算你们完工了。”
    几位木匠工匠闻言相视一笑,激动不已。
    历时二十日,众人日夜兼程,终于是要完工了。
    其实也就是这位年纪轻轻的李老板对于细节不太在乎,许多地方他都说只要能看得过去就行,不必吹毛求疵。
    加上众人又的确着急拿到后续的工钱,所以愈发卖力。
    四四方方一间小屋子。
    就这么坐落在主峰正中央。
    李子衿看了眼天色,明日就是惊蛰了。
    那些个观礼的客人,想必也该陆续抵达川罗县了吧?
    少年眯起眼,想起有一事自己还未做,他轻声道:“辛苦诸位,待房梁完工以后,你们便可自行下山找王县令领工钱了,对了,若王县令那边有苛刻工钱的情况,你们大可直接找我。放心,我不会出卖你们,他缺了你们多少工钱,我会悄悄补给你们,不会让诸位吃亏的。”
    众人连连道谢。
    李子衿笑了笑,朝他们微微抱拳,转身下山。
    来到天涯峰山脚时,锦衣少年剑客抬头望了眼山门处。
    此时已入夜,周遭一片漆黑。
    山门正中央,尚未题字。
    明日便是惊蛰,依照建宗礼数,开峰仪式之前,李子衿需要在山门上题好宗门名字。
    李子衿将左手绕过脑后,缓缓拔出翠渠剑。
    长剑出鞘,带出一连串刺耳声响。
    少年左手握剑,闭上眼睛,脑海中是当年初次见到仙宗山门时,见到的云霞山山门景象。
    感受着女子剑仙唐吟给云霞山山门处以剑刻字的那份神韵,李子衿提剑出手。
    剑光快若电,势如山连绵,一气呵成,字迹之上,一息玄之又玄的剑意,逐渐浮现于字里行间。
    一座石雕山门正中,两字如同神来之笔。
    剑宗。
    有玄妙光华从“剑”字的笔锋中缓缓显形。
    剑意过后,诞生剑气,映照得方圆十里都可见此剑字。
    山门刻字以后,翠渠剑入鞘。
    出鞘时,还是洞府境巅峰的剑修少年。
    入鞘时,便顺遂突破至炼神境剑修。
    下一境,便是金丹剑仙。
    有苍白纸人忽然跳到李子衿肩头。
    那少年笑道:“即日起,你便是我剑宗护山供奉。”
    无事愣在原地,喃喃道:“使不得啊李子衿。我才凝气境而已”
    “不要?那我可给别人了。”
    “谁说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你可不许说话不算话啊!”
    山上的几位匠人,各自提着灯笼,陆续下山。
    主峰之上的小小祖师堂,已然完工。
    在山门处,众人依次谢过那李老板后,回家抱孩子去了。
    李子衿抬头望向夜幕,等待着一件东西到来。
    在寄给临安城梁府的那封书信上,少年请求书生梁敬,帮他一个忙。
    画一幅,梁敬未曾见过之人的画像。
    听起来极其荒谬,然而那位以诗画入分神境的诗画双绝梁大才子,只在收到书信后当夜,便以儒家观复神通,从李子衿寄去的书信字里行间里,如同抽丝剥茧一般,通过文字,进入少年心湖,看到一张记忆中的脸颊。
    梁敬连夜就画出一幅画像,栩栩如生,神似真人。
    一瞬之后,地上那锦衣少年瞬间眯起眼,然后转过身,神色凝重,朝天上蓦然出现的一幅画像深深作揖。
    那画像快如飞剑,刹那划破夜空,掀起风声如涛,最终精准无误地飞入天涯峰祖师堂内。
    画像之上,一位“其貌不扬”的中年剑修,腰悬灵葫洞天,爽朗大笑。
    ————
    无定山竹林小院。
    一人凝聚心神芥子,跨越洞天福地,回归扶摇天下。
    那人身形模糊,如同风中摇曳的烛火,随时将熄。
    以指尖捻起书信,静观书信内容。
    良久,身影缓缓消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