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炎不良人》第六百五十八章秋雨、圣旨、赏赐[2]

大炎不良人最新章节目录
   国的大臣,在北宛城之战之后,就被送往西洲城居住起来,说是保护,其实跟圈禁没有什么区别,而这次圣旨下来之后,让北宛国国王去往京城居住,而原本生活在北宛国的百姓,可以重新回到北宛城生活,而这座北宛城仍然由北宛国皇室管辖,炎朝只是在北宛城设置了一个都护府而已。
    名义上是炎朝和北宛国皇室共同掌管北宛城,其实,北宛城还是北宛城,只是不能在称国而已。
    石安城距离北宛城不算远,被单独划分出来,赐予了石族,让石族再次驻扎休养生息,朝廷这算是接纳了石族。
    至于龟兹城,则被赐予给了马族,这三座城池都不小,虽然算不上十八座城池当中最好的,却也是排名前五的存在,尤其是石安城,其在所有城池当中,排名第三。
    石安城和龟兹城都和北宛城一样,都是石族和马族各自掌管城池,不过,有所不同的是,每座城池都有一支五千人的城防军,其中炎军占据三千人,剩下的两千人,则是由石族和马族各自出兵。
    另外,在这三座城池的周围,拢共驻扎了八万大军,分布在三座城池周围,而其目的不言而喻。
    对待石族、马族和北宛国的臣民,朝廷给予了很大的善意和优待,自他们接管这三座城池之后,免税三十年,而三十年之后,其城池所得的税收,朝廷只收一半。
    除了赋税的问题之外,朝廷还免除了这三座城池的徭役制度,但是,兵役必须要服从,五抽一,也就是五户人家,要有一人去当兵,关于兵役这个问题,只是说了一个大概,具体的还需要等他们去了长安之后,再详细交涉。
    另外,朝廷还承诺,待到西北战局彻底稳固之后,将在西北建立书院,他们的孩子,可以去中原读书,同时也可以参加科举,而凡是他们的孩子去参加科举,享有优先权。
    这种优待,可是前所未有的,根据传旨的公公说,为了这件事,炎武帝可是在朝堂之上,跟诸多大臣据理力争了一番,最终才敲定下来的。
    可以说,石族、马族和北宛国才是这次封赏的最大赢家,而当初许一凡承诺给他们的东西,基本上都兑现了,不但兑现了,还给予了他们更多的东西。
    当这个消息传出来之后,很多人第一时间都把目光投向许一凡,开始猜测许一凡的身份背景,以及其背后的能量,要知道,在大炎王朝的历史上,不是没有收容过异族之人,朝廷对待他们的态度,可没有现在这么好,也没有现如今这么好说话,能给块地方让他们繁衍生息就不错,不可能又是减免赋税,又是建立书院,还发放农具种子的。
    要知道,单单这些事情,朝廷就需要很大的一笔开销,而且随着时间越久,这笔开销就越大,至于说回本,那真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了。
    最后一件事,就是关于许一凡。
    这次朝廷来的人很多,除了宣旨的公公之外,还有六部的诸多官员,以及很多才从纵横书院毕业的儒家子弟,协助镇西军的战后善后事宜和安置工作。
    圣旨是不少,可给许一凡的只有一道而已,这是很不合理的情况,不说殷元魁和李承政这些高级将领了,就是像马??、石狼这样的人,每个人至少都收到了三份以上的圣旨,偏偏许一凡是个例外,仿佛朝廷把这个立下最大功劳的许一凡给遗忘了一般。
    唯一值得说道的是,许一凡在接圣旨的时候,是站着接的,其第一次接圣旨好像也是没有跪。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一众大大小小的将领、官员,看向许一凡的眼神就变得复杂难明起来,有惋惜,有诧异,有疑惑,有幸灾乐祸,有讥笑嘲讽诸如此类的情绪很多,而许一凡却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做,拿着圣旨就回到了自己府邸,该干嘛干嘛,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般。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