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富豪从相亲系统开始》深陷奥氏风波、意外丢失记忆第0835章:没那么容易[2]

亿万富豪从相亲系统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糊对待了),或是因年幼,没有被吕后迁怒,并在吕后死后,被陆续封为王。
    刘友的长子刘遂在汉景帝时期,还曾参加“七王之乱”,后兵败自杀。
    病死和自杀了三个,齐王刘肥、赵王刘恢、燕王刘建
    吕后直接干掉了两位刘邦的儿子,在她掌权期间,还死了三个,其中病死了两个,自杀一个。
    病死的是老大齐王刘肥和老幺燕王刘建。
    刘肥是刘邦的庶长子,因为是皇子之长,所以被吕后忌惮,也想着要干掉他。
    但刘肥机灵,愿意用忍辱负重来换取生路。
    在帐下谋臣的建议下,他把自己辖下的一个郡送给了吕后的独女鲁阳公主,并认这个妹妹为母。
    刘肥舍弃部分封地以及自甘降辈分的行为,成功让吕后消除了对他的杀心:“於是齐王乃上城阳之郡,尊公主为王太后。吕后喜,许之。乃置酒齐邸,乐饮,罢,归齐王。”
    但刘肥没能熬到看着吕氏完蛋,以清洗自己的耻辱,他在顺利回到封地后没几年,就病死了。
    有人判断,他是因感到屈辱才生病,这种判断应该是比较可信的,毕竟,堂堂开国皇帝的长子,去认妹妹为母,绝对是奇耻大辱。
    刘肥死后,其长子刘襄继承其王国和爵位,并在诸吕之乱时,率先振臂一呼,起兵讨伐吕氏并获得成功,算是为父亲报了仇。
    刘邦家的老幺刘建,因为最年幼,所以,吕后并没有把他视为政治上的威胁,他虽然是病死的,但好歹是在吕后的眼皮子底下获得了善终。
    不过,刘建死后,他唯一的儿子(姬妾)却被吕后派人干掉,刘建因此绝嗣除国。
    刘建死时,都还没有娶妻,我想,是不是因为他生前没有娶吕氏女子为妻,所以吕后迁怒,才干掉了他的儿子。
    因为留下的相关史料太少,只能如此判断,不然的话,吕后去杀一个幼子干什么?
    刘邦家的老五,赵王刘恢(早前是梁王,前两位赵王被吕后干掉了,他改封为赵王,真是个不幸的封号)是自杀,还是殉情自杀。
    刘恢虽然是自杀,不是吕氏所杀,可他的死还是跟吕氏有关。
    刘恢娶的原配老婆是吕后的侄孙女(吕后侄子吕产的女儿),正常情况下,刘恢在吕氏掌权时,也应该是高枕无忧。
    可他同样因为感情纠纷导致了自杀。
    原因是,他喜欢的是某位小老婆,不是原配老婆吕氏,结果,他的老婆吕氏把他心爱的小老婆毒死了。
    这对吕氏来说,算是给刘恢留了面子,要知道,在刘恢之前的那位赵王刘友,可以被自己的老婆诬告谋反,从而被幽禁起来饿死。
    刘恢身边的这位吕氏的行为,只能算是给刘恢一点小警告,接受了,那就一片海阔天空。
    可刘恢受不了啊,在心爱的小老婆被毒死四个月后,感觉人生毫无念想的刘恢,就殉情自杀了。
    吕后因此愤怒:“太后闻之,以为用妇人故自杀,无思奉宗庙礼,废其嗣。”
    汉文帝继位后,倒是给他的这位弟弟平了反,给了追谥,但刘恢无子,最多也就是享受香火祭祀罢了。
    吕后掌权时期,全保自身安危的两位皇子,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
    刘邦的八个儿子中,在吕后掌权时期,能够安然无恙的,最后只剩下两位,分别是老四代王刘恒和老七淮南王刘长。
    刘恒比较特殊,放在后面讲,先说淮南王刘长。
    刘长非吕后亲生,且其娶的原配老婆也不是吕氏之女,但他在吕后掌权时期,却能高枕无忧。
    为什么?因为他是吕后亲自抚养长大的,不是生母,胜似生母。
    具体过程是,刘长的生母赵姬是赵王张敖的女人,因偶尔侍奉刘邦怀有身孕,张敖后因犯罪被抓,其家中人,包括赵姬也同被抓进监狱。
    赵姬已怀有刘邦子女的理由,希望狱卒帮她转告刘邦,放自己出去,但刘邦因迁怒张敖,没有理会赵姬。
    于是,赵姬在狱中生下刘长后,一气之下自杀了。
    这时的刘邦才醒悟过来,但儿子的母亲已经没了,怎么办?就把刘长交给了吕后抚养。
    故而,被吕后抚养长大的刘长,视吕后为母,吕后也视其为子,他一点都不受吕后掌权时期的政治变动影响。
    不过,刘长也因此被养成了跋扈的性格,他和他的长子刘安,分别在汉文帝和汉武帝时期参与谋反,一家子都不是甘心老老实实享受富贵的人。
    刘长后来是绝食自杀,刘安也是自杀。
    再来说最后一位,代王刘恒,也就是汉文帝刘恒。
    刘恒在吕后掌权时期也是安然无恙,至于原因,我个人倾向于,他是娶了吕氏之女,并努力维系跟吕氏之女的感情。
    这么猜测的理由是,在刘恒的历史记载中,有一个谜团。
    刘恒曾娶了一位原配老婆,并且,感情还算不错,这位原配给他生了四个儿子。
    刘恒可不是普通的藩王,他后来是大名鼎鼎的汉文帝,当了皇帝的人,为他生育了四个儿子的原配老婆,在史书的记载中,却被抹去了姓氏和来历。
    史书中对其的称呼,仅为“代王王后”,从刘恒后来的身份来讲,这是极不正常的记载。
    刘恒能跟这位“代王王后”生下四个儿子,感情自不必说,可刘恒在当上皇帝后,却没有对这位老婆(她在刘恒被群臣拥立为皇帝前,已经死去)有任何追封。
    这就更不正常了,为自己生了四个儿子的女人,刘恒就真吝啬到连一个追封的后位都不愿意给?
    并且,在刘恒登基后没多久,也就二、三个月的时间内,这位“代王王后”生的四个儿子全部病死,并在史书上没有留下姓名,也没有任何追封,这同样不正常。
    但如果把当时的政治大背景,即全国反吕氏的大环境代入其中,或许就能有一定的解释了。
    如果这位“代王王后”是吕氏之女,而刘恒,以及拥戴他上位的朝臣,却都是因反吕氏得利,并且,一直在消除吕氏的痕迹(如不承认汉惠帝的儿子是他的儿子并干掉)。
    跟吕氏有关的,不是杀死(包括刘恒的四个儿子,我一直认为在那么短时间内,连续病死四个儿子,很不正常),就是从记载中抹除。
    因此,刘恒的这位原配,是吕氏之女的可能性很大,刘恒基于政治上的考虑,对她及其子,都只能采取无情的态度。
    并且,也因为这位“代王王后”是吕氏之女,刘恒轻易躲过了吕后掌权期间,对刘邦儿子们的迫害。
    他不但得以安然无恙,并顺利地在“诸吕之乱”后,因没有出头,被陈平、周勃等重臣认为可以轻易掌控。
    故而大家抛弃了率先起兵反吕的齐王刘襄,而选择了低调的刘恒继承皇位。
    至于刘恒的那位原配及其所生的四个儿子,就只能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了。
    当然,这只是猜测,因为关于汉文帝刘恒的这位原配老婆及其四个儿子的记载实在太少,他们连姓名都没有在史书中留下。
    可在刘邦的儿子中,排序比较靠前的刘恒,不是因为原配是吕氏之女,他能躲过吕氏迫害的可能性又低之又低。
    具体是什么原因,希望将来能有出土的历史记录来解密吧……
    以上,就是刘邦所有的儿子们,在吕后掌权期间的命运。
    真正熬过吕氏打击的,其实就淮南王刘长和代王刘恒。
    刘长是因和吕后有抚养之恩及母子之情,而代王刘恒为何能躲过打击?就只能靠猜了。
    躲过了所有打击的代王刘恒,最终以刘邦儿子的身份成为新的汉朝皇帝,“诸吕之乱”后,刘邦的儿子也就剩下两个了。
    其中,刘长是吕氏抚养长大,朝臣们怎么都不会选他的。
    如果我猜测的,刘恒原配老婆是吕氏之女的这个论断是错误的话,那只能说能当上皇帝的人,果然是运气逆天!
    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在曹魏都城洛阳,发生了一起宫廷政变,起兵的是曹魏皇帝曹髦,他想杀掉独揽曹魏军政大权的司马昭,试图夺回权力。
    曹髦的奋起一击迅速被忠于司马昭的军队击败,曹髦被杀。
    当时,阻止曹髦的是由贾充(他的职位中有中护军一职,能执掌禁军)率领的军队。
    双方交战之初,因为皇帝曹髦亲自上阵厮杀,贾充军中的士卒不敢下死手,所以差点被曹髦击败。
    关键时刻,贾充指使身边的太子舍人成济出手,《晋书·贾充传》中记载:
    军将败,骑督成倅弟太子舍人济谓充曰:“今日之事如何?”充曰:“公等养汝,正拟今日,复何疑!”济于是抽戈犯跸。
    于是,曹髦被杀,“天子崩于车中”,叛乱平息,但随后赶到现场的司马昭就头疼了,毕竟是死了一个皇帝。
    司马昭不是没有杀皇帝的心思和胆量,可要杀皇帝不能这么在光天化日下杀,偷偷喂毒酒什么的都行,然后报个暴毙而亡,质疑声会小很多。
    公开杀害皇帝,不管怎么说,都无法给天下人交代,弑君之罪,谁都不想背上这个名誉。
    可事情发生了,也只能想办法善后。
    阻止曹髦的军队是贾充的部下,指使成济向曹髦动刀子的,也是贾充,司马昭不想背弑君的锅,最好就是杀掉在场职务级别最高,也是平乱总指挥的贾充。
    不过,司马昭心软了,当尚书左仆射陈泰建议他杀掉贾充时,司马昭却只杀掉了奉贾充之命出手的成济,《晋书·文帝纪》中记载:
    泰曰:“惟腰斩贾充,微以谢天下。”帝曰:“卿更思其次。”泰曰:“但见其上。不见其次。”于是归罪成济而斩之。
    贾充因司马昭的袒护,逃过一劫。
    司马昭不想杀贾充,也是有苦衷的,贾充是坚决拥护司马氏掌权的死忠。
    当初,贾充之父贾逵是孙资(魏明帝曹叡死时,是他举荐司马懿和曹爽一起担任辅政大臣)举荐给曹操的,孙资是荀彧举荐给曹操的,他们都是站在世家一条线上的。
    曹**死荀彧,把大部分世家全部推向了曹魏政权的对立面,司马昭要是杀掉为自己干掉曹髦的贾充,怎么安抚支持司马氏的世家们?
    贾充不但在司马氏通往掌权的道路上劳苦功劳,还积极支持司马氏代曹称帝。
    早在曹魏征东将军诸葛诞于淮南起兵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