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海贼》第七百一十五章建国取士[2]

大宋海贼最新章节目录
   是独立的一个国家足矣。
    至于仪式上地规矩,毕竟是在战时,一切都可从简,反正也是求个过场,至于建都方面,大定府这边可以暂时算是个陪都,以后定都的事情可以再商量也行!
    一切都是为了个名义,如果主公愿意的话,那么此事便交给微臣操办便是,主公该忙什么就继续忙什么好了!”
    徐毅的心思算是让马哲给猜透了,作为一个现代人,他根本没有对谁效忠地想法,这天下不见得就一定是赵家的天下,眼下自己这么大片土地,不就是他一手打出来地吗?虽然他知道封建社会的缺点,但是现在假如让他去推行什么民主之类的事情,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可能性,那样的
    会出现分裂和争权,他的势力范围之内,必须要由眼下强权诞生的一个基础,至于称不称帝或者是称不称王,都不过是个名分罢了,如果能给他带来好处的话,那就称王也罢!
    徐毅当即点了点头对马哲说道:“就按你说的办,称帝就算了,还是称王好了,国号就定名为靖海,我还是靖海王,一切仪式皆从简为好,不要铺张!同时昭告天下,在我们辖地之内宣布大赦,但是死罪之人和那些倭奴不在大赦之内!
    日子你来选,越快越好!也不要让各军统领们过来参拜了,这都是虚地,让他们都给我管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更不要送礼之类的恭贺,打几场胜仗便是最大的贺礼!至于分封群臣的事情也押后再议,现在还不是时候!我就这么多要求,一切要简单隆重,我要的是可以尽收辖地之内的民心,不是什么虚妄的东西!”
    马哲听了之后,一一记下,然后不住的点头答应,最后一脸笑意的说道:“主公放心便是,微臣绝不会让主公失望,更不会铺张浪费,还有微臣要提醒主公地是,在中京道一带,不能效仿辽东的办法,这里在我们拿下之后,得了大批无主之地,不可平均分配给百姓了!
    这是咱们手中地资本所在,主公可以实行论功行赏,凡是从军立功者,才可获得封地,至于一般百姓,我们大可让他们以极低的租金,租种公田,短时间之内,便可稳定中京道一带地局势!”
    徐毅想了一下,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于是立即点头答应了下来,这么一来,伏波军在这一带,便可以获得大批青壮兵员,军功封田倒是个不错的办法,可以鼓励更多地无地之人前来投效,老百姓就求个有安生立命之处,这是他眼下可以拿出来的最诱人的东西!至于那些没地又不愿当兵打仗的人,那么就去给自己种田拉倒,公田将成为他以后相当长时间里的财源,支持自己干更多的事情。
    于是马哲立即接令下去,召集了一帮人手,开始张罗去了,这个消息一传出,立即令军心大振,以前虽然他们作为伏波军的一员也很自豪,担心里面多少还是有点芥蒂,觉得伏波军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但是现在徐毅一提出立国,那么他们便不再是一帮散兵游勇,而摇身变成了靖海国的国家军队了,这一下看谁还敢叫他们贼军了!
    而马哲在着手准备的同时,也开始派人四处大肆宣传靖海国的政策,如果他们想要获取属于自己的土地的话,就来投军,只要立下战功,便可以获得封地,至于没有土地也不敢上阵杀敌的也不必担心,大可租种公田,保证不会让他们继续饿着了!
    于是消息立即如同长了翅膀一般,飞快的在中京道一带散布了出去,而且马哲还派出了信使,前往辽东通知了薛屠、杨再兴等人这个消息,还放出信鸽,将这个消息立即通知远在流求岛的迎春等人,虽然徐毅要求一切从简,但是这消息还是要放出去的,这些人都是必须要通知到的。
    后来马哲思量了一下,既然做了,就要做到家,仪式可以从简,但是对于这件事的宣传无论如何不能从简,于是在请示了徐毅之后,又派出使臣,前往周边的几个国家通知他们这个消息,至于这些国家,第一个是大宋官家赵栩,第二个便是金国皇帝吴乞买,第三个是西夏皇帝李仁孝,再有就是礼节上通知一下高丽国国王和倭国九州岛的藤原俊,至于他们来不来恭贺,就不是要关心的事情了,起码估计是金国绝不会派人前来恭贺的!
    但是在选派去大金国的使者,倒是难坏了马哲,以现在伏波军和金国的关系,派去的人可以说是要冒着很大风险的,吴乞买可不是个善良之辈,一怒之下,保不准就敢当场将派去的使臣给剁吧剁吧喂狗也说不定。
    后来还是新招的一个家在大定府的名叫张全的士子主动应下了这个差事,表示要跑一趟会宁府,此人胆子很大,以他看来,金主吴乞买绝不敢轻易杀他,他有信心完成这个差事!
    至于徐毅登基称王的日期,马哲查了一下黄历,定在了一个月之后的七月初六,这一天刚好是个黄道吉日,适于搞大典之类的庆典,虽然仓促了一些,但是他心里明白,徐毅看重的不是这个事情,而是称王背后的利益,所以也顾不上仓促不仓促了。
    而且徐毅还想起一件事,于是立即将马哲找来,告诉他,在宣布这个事情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同时要宣扬开科取士之事,开科取士的日子,就放在他宣布登基之后三天举行,而且这次开科取士,不讲究什么出身,只要觉得自己有本事的人都可以前来应试,而且也不用采用什么州试、省试、殿试三关,只设两关,一个初试,一个复试,初试进行初选,将一些滥竽充数之辈清理掉,复试排出名次,进行录用,然后分派到靖海国所辖之地为官。
    但是徐毅这么一说之后,马哲又提出那这次科举考试的内容该如何选定,徐毅知道宋代科举考试自从王安石变法之后,分为四场考试,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但是招致了苏轼等人的强烈反对,后来又加入了诗赋,但是他却不看重这些东西,于是摇头道:“这次科举,主要以考策为主,命题就是治国二字,至于诗词歌赋之类的东西,就免了吧,我们是找人当官,管理国家,不是在普及诗词歌赋,一切皆以务实为重!你去安排吧!”
    徐毅定下了这个调子之后,马哲的事情便好办多了,于是立即开始大肆宣扬了起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