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烽》第二章江东混战之风云突变

天烽最新章节目录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二月底,张颌的海陆1军开始在旅顺军港进行基础训练,同时粮食兵器等战略物资由东沓装船不断地运往夷州。看到由风帆式驱逐舰全程护航的运输船队,辽东的商人们知道新的战争即将开始,随之而来的是官府的巨额采购,这表示他们又可以小赚一笔了!
    扬州的孙策、刘繇几乎同时收到了回报。
    孙策看到鲁肃的回报哈哈大笑,说道:“高勇,任你厉害无比也猜不出我用此计,名为请求派兵,实乃拖延出兵!等到你察觉出来的时候,扬州早已是我孙策的了!”
    周瑜也高兴道:“子敬果然不负众望,既然已经稳住了高勇,那就开始进攻扬州的计划吧!”
    然而,尚未等孙策进攻,得到董袭好消息的扬州刘繇一反常态先发制人展开了反攻。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三月五日,扬州再次爆发大战。陈横率领一万士兵强行渡江,疯狂进攻无为。张英带领五千士卒直接驻扎于虎林城外监视城内孙策军的一举一动。与此同时,刘繇命令笮融全力攻击周瑜把守的濡须乌以托住周瑜兵马,自己亲率主力向虎林扑来支援张英。
    虎林城内,最新战报雪片般飞到孙策桌前:无为渡口被占,韩当被迫率领五千士兵坚守城池;虎林附近出现张英军,数量不明;九江郡的笮融亦开始向周瑜发起了攻击。
    孙策第一次感受到压力与紧迫,不断地在屋内走动,思索着破解之策。突然士兵来报径县方向发现了大量的刘繇军正沿官道向虎林移动。
    孙策闻报大惊!现在虎林守军仅五千不足以坚守,思前想后遂决定采用周瑜临走时留下的脱逃之计,命令士兵于天黑后在城墙上遍插旌旗多竖草人,自己则率领士兵摸黑潜出西门,杀奔无为渡口。
    张英因为曾经险丧孙策之手,对其恐惧难消。当他看到城墙之上那些人影和旌旗时立刻放弃了独自进攻的打算,转而守在东门外耐心等待刘繇的主力赶来,之后再一起进攻虎林。黎明时,刘繇率兵匆匆赶到,结果发现虎林没有一兵一卒!
    围攻无为的陈横得知渡口遭到孙策攻击后,明白到自己的处境十分危险,当即放弃围攻退回渡口。无为遭猛烈攻击损失千余兵卒,正在韩当苦思退敌之策时,突然发现敌兵撤退。韩当大喜,留两千兵卒守城,自己带领一千余人尾随陈横杀出。
    陈横心中大骂张英无能,居然没有牵制住孙策,以致陷自己于腹背受敌的境地。一路急行,赶到渡口时正遇孙策率军围攻。渡口仅有一千守军,孙策却有五千士卒,两相对比差距过大。
    孙策一人跳上码头左突右杀,生生砍出一块空地。他身后的兵卒潮水般涌上,岸上守军岌岌可危,防线即将被冲破。孙策眼扫周围,望见陈横将旗,傲然道:“陈横,今日让你横尸江北!”
    陈横大怒,立即率军反攻。八千余兵马的加入使攻守易位形式逆转,孙策部再难抵御,节节后退,刚才所占之地尽皆丢失。这次轮到陈横狂笑道:“孙策小儿,爷爷把你赶下江去喂鱼!”
    “何人敢侮辱我家主公!”
    陈横循声望去,只见身后杀出千余敌军,一杆将旗上书‘韩’!陈横立时心凉半截,他没有想到韩当来得如此之快!如果不是这个韩当殊死抵抗,自己早已攻下无为取得首功了!
    陈横军被前后包夹,士气陡降。陈横心知此地不可久留,否则敌人援军再到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
    念及此处,陈横大喝道:“士卒听了,刘刺史援兵立刻赶到,现在只需坚守待援,不要慌张!”言罢自己连劈四名敌兵在亲兵保护下登上江船逃离渡口。
    其所率兵卒在其言语激励下本已决心血战,可转眼却发现主将竟率先逃离,军心大乱,拥挤着、挣扎着夺船过江……自相践踏死亡的人比敌人砍杀的还多!
    等到江南岸,陈横收拢残兵清点人数才发现剩余不到三千!就这样交战双方又回到了战前的状况。陈横指责张英无能,张英大骂陈横胆小,而人关系越发紧张。
    刘繇根本无力劝说,只好征集民船、修筑渡口、沿江设立多处岗哨以防止孙策偷袭。进攻濡须乌的笮融也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在巢湖中了周瑜诱敌深入之计被打的一塌糊涂,丢下了两千余尸体后逃回了巢县。
    阳春三月永远都是最美丽的季节,万物复苏于大地之上,春风轻拂神州每一个角落。幽、冀二州的农户开始了春播的准备,翻耕土地、修整水渠、打造农具。这时的铁匠是最繁忙的,工作一件接着一件,看到农户那充满希望的目光,铁匠也是格外的卖力,叮叮当当之声如同吹响了新年大丰收的序曲。
    邺城之外的道路上,高勇骑着马带领几名侍卫察看附近村县的春播准备工作。其中便有高大魁梧的挹娄第一勇士花子摩,他在奉天军校学习了差不多四年,不仅掌握了基本的汉语,还向武将们学习武艺,现在虽然尚不及张飞、典韦,但假以时日定可与其比肩。
    此行高勇穿着便服没有打任何旗号,故此很少有人能够认出来。这么几个人扮作商客,一路上倒也自在安全。
    高勇围绕邺城周围百里考察了一大圈,感觉满意后转道向南,直奔黎阳。田间耕作的百姓看到官道上这一行人皆露惊讶神色,特别是那个花子摩,高出常人一大截,更是引人注目,百姓们纷纷挥手示意,花子摩左顾右盼学着他们的样子挥手,口中炫耀道:“你好!你好!”
    距黎阳还有十里,高勇悠闲地拐进了路边村庄,闲庭信步走过三条小巷,突然左前方的院落内传出了一群孩童玩闹的声音。
    “我做大将军,你做上将,你做中将,你吗……年龄最小做我的卫兵好了!”
    “不吗,人家也要做将军!”
    “别闹了,听本将军号令,大军今日操练,中将快去北里村勘察敌情,上将看护左右,明日午后在此聚集,我们要直捣敌人巢穴,让北里村的那几个娃娃臣服于本将,明白了吗?”
    听到这,高勇忍不住笑了出来,“想不到这里还有一个大将军啊!走进去看看!”言罢推开虚掩着的大门走进这家农户的院内。
    “你是什么人?为何擅入我家院内!”
    高勇低头一看,只见一个约五六岁的男孩手持粗糙木剑站立院中,他身后并排站立着三个年纪相若的孩童。
    高勇微笑道:“我是外地商人,路经此处略感口渴,特来讨碗水喝。”
    持剑男孩转向屋内喊道:“娘,有人来要水喝!”
    “谁啊?”男孩的母亲从屋内走了出来,高勇看到男孩的母亲是一位年纪在二十三四岁的**。她望见院门站立几个彪形大汉,吓了一跳,紧走两步护住那几个孩童。
    这时一名侍卫上前施礼说道:“夫人您好,我等是邺城的客商,正要赶往黎阳,路过此处打算向您讨碗水喝。”
    **看到几人身背包裹(其实里面是兵器)衣装鲜亮与寻常商人无二,略放宽心笑道:“不客气,快先坐下,我去给你们倒水。”
    院内的几个男孩一哄而散,只有那个持剑的男孩始终跟在他母亲身后。高勇几个人在院内坐下,**很快就拿出了水壶还有几个大碗并且给每个人都倒了水。
    高勇喝了一口顿时感觉到甘洌可口,不禁赞扬道:“这水真是好喝!甘甜凛冽!可是山泉?但,这附近没见有山啊!”
    **微笑道:“客人,您真是好运,要是年前来呀,恐怕只能喝到苦水了。说到这水还要感谢我们的新县令呢。”
    高勇奇怪,问道:“这喝上好水为何要感谢县令?”
    **让儿子坐在她的腿上,解释道:“现在的县令是去年高将军攻占冀州后派来的人,叫做钱康。别看他姓钱,可是却一点也不爱钱。刚开始我们还以为又来了一个只知道收刮百姓的人,可是没想到钱县令来到后没有收我们一分钱,反倒是将黎阳县的所有村庄走了个遍,在发现我们这几个村的水苦涩难咽后竟自己出钱在他的老家请来了几个打井的人,为我们这几个村打了几口深井,这样我们才喝上了这样的好水!”
    高勇很高兴听到那些得到百姓好评爱戴的官员,一边将钱康这个名字记在心里,一边问道:“那后来又选举了谁当了黎阳的新县令?”
    **高兴地回答道:“当然还是这位钱县令!这么好的官我们怎么舍得让他走啊!”
    高勇听后疑惑道:“这政务院不是有规定,选县令本地人优先吗?怎么还让外地人抢了县令的位子!”
    **神秘地一笑,“这个呀附近几个县也都是一样呢,都是选了原先派过来的人。本来是不允许的,不过我们这几个县的百姓在县议员的带领下集体上书,获得了政务院的支持所以才这么办了!”
    高勇明白过来,记起陈群确实跟自己提过百姓上书挽留官员的事,说道:“原来是这样,很好,灵活性与原则性并重!这位夫人,我们要赶路了,谢谢您的水!”言罢放下水碗,由怀内掏出了一个小玉佩交到男孩手中,“这个是我送给孩子的礼物,我很喜欢这个小大将军。小大将军,你叫什么名字?”
    男孩昂首道:“王瑞!”
    高勇拍拍他的头,说道:“将来好好的读书识字、练习武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将军!”
    **本想将玉佩还回,却被高勇制止道:“这是礼物,不要见外!”带着一种无法抗拒的威严,说完高勇转身离开院子。
    走到村口,恰巧碰到回村休息的农夫。高勇冲着他们点了点头,农夫们亦纷纷回礼。其中一个人直接走入高勇刚刚进入院子,“媳妇快给我到碗水,渴死了!”说着坐在了院子里的木凳上,正巧看到桌子上的几个水碗,问道:“怎么有客人来了?”
    “是呀,几个商人口渴,喝了些水。他们刚走,你应该能够看到啊!”
    农夫回答道:“这样啊,我回来的时候却是看到一些人离开,其中一个还有些面熟。”
    **这时端上了水,说道:“那个商人还给了我们瑞儿一个玉佩呢!看样子十分贵重!”
    农夫闻言拉过儿子,仔细观瞧挂在他脖子上的玉佩……突然一个人的样貌浮现在他的脑海中,农夫激动地说道:“我想起来了,那个人…那个人…就是征北高将军!”
    **同样吃惊地说道:“什么?”
    农夫肯定道:“没有错,上一次他视察黎阳,我恰好在黎阳城内买粮,我还觉得怎么面熟!”说着转头对孩子说道:“瑞儿,将来好好的报答这份恩德啊!”
    男孩点头说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