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烽》第九章整军经武(上)

天烽最新章节目录
   光和六年(公元183年)二月五日,抚平乡东部密林中,一座高炉与一座平炉开始动工建设。在此期间,郑浑着重利用已建好的普通冶铁炉检验煤炭的使用效果,当然,结果令人喜出望外。煤炭燃烧提高的炉温比木炭高出不是一点半点,冶炼出来的铁锭质量大为提高,堪与同时代的百炼精钢相媲美。
    负责商业的赵胜不断送回好消息,瓷器、布匹已经开始在幽州、冀州贩卖。根据高勇指示,赵胜送给州府主要官员及病重中的幽州刺史每人一件上等瓷器,一则获取他们的支持,二则通过他们的炫耀为瓷器作宣传。当然,为求保密,只对他们说这些瓷器乃是从极北之地的部落手中购得。
    布匹小规模量产,随着女工熟练度增加,产量日日攀升,由最初的每日一二匹升至现今的五匹上下,且质量亦随之提升。虽然反对之人仍在唧唧歪歪,不断上书陈情恳求高勇关闭纺织工坊,可高勇依然一笑置之。最初几天荀彧仍频频试探,希望改变高勇的主意,并以瓷器高价做比。怎奈高勇铁心不改,反而告诉荀彧:“每匹布的利润在八百钱左右且供不应求,瓷器虽然价高,可销量较低,总收益上与布匹相差不大。况且瓷器是奢侈品,新奇感过后销量下降迅速,比不上布匹拥有持续稳定的收益。”
    一月底,女工首次拿到工钱,还有高勇特批额外奖励产量提高的奖金,多者一百五十钱,少者也在百钱上下。这么多钱只有在卖出辛苦耕种一年的粮食后才能看到,当然也仅是看到,眨眼间就会被税吏收走。如今凝望手中捧着的钱,许多女子无法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激动之情,只得呆板的高呼“感谢太守大恩大德”,然后飞奔回家向亲人报喜。随后这些工钱很快换成米、肉、布匹并开始进入流通领域拉动地区经济发展。
    看到女工欣喜家人庆祝的场面,反对的声音变得软弱无力直至销声匿迹。贩卖瓷器、布匹所得钱财大部分用来购买粮食、铁、铜、棉、麻、丝等物资。运出去的是商品,运回来的是原料,仅看表象与以物易物一样。产销步入良性循环,三郡仓库日渐充盈,府库资金的收支逐渐平衡,除维持正常的行政支出、生产开销、维护、投资外开始有少量结余,高勇知道打造新军装备的时机到了。
    二月十日,第二间纺织工坊投入生产,同时新的工作制度试行,包括奖惩、分工、管理等,高勇亦推行流水线作业,把相应数量的纺线机与织布机组成一套生产线,该生产线女工工钱与布匹的产量和质量挂钩,以此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陶瓷烧窑的规模也扩大一倍,瓷器的花样品种渐渐增多,成品率提高很快。虽然取自当地烧瓷用的粘土并不是很好,但是由于产品多样色彩丰富款式新颖,同样拥有独特优势。赵胜推行高勇传授的管理方法:将陶瓷制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采用流水作业,每个工匠仅负责一个环节,生产出来的瓷器虽然样式单一,却拥有高产量低成本的优势,可以让瓷器走进寻常百姓家中,成为大众消费品;另外一部分则是专人专工,每件皆需精工细琢,当然价值不菲,主要卖给大户赚钱。
    因为瓷器本身拥有高贵典雅的特质,州府官吏干脆借花献佛,纷纷送入洛阳。幽州刺史更是直接送至汉帝刘宏手中,不但博得汉帝下旨赞赏,还被要求尽量收集更多进贡,最好是弄到烧瓷方法!于是,自作自受的幽州刺史下令要求商人无偿送上,并想尽办法弄到生产方法。
    高勇得到消息哈哈大笑,心知暂时无法触逆顶头上司,只好告诉商人以路途遥远转运困难为借口无法保证定时送上,而且那个部落对烧制方法保护极严难以偷出。幽州刺史无奈,只好到富户家中强索,使得本就伤病的身体越加消瘦。
    由于皇帝的“宣传”,瓷器很快在洛阳达官贵人之间传播开。他们争相到幽、冀二州购买以示身份,更多的人则争相攀比看谁的多谁的好,如发疯般毫不吝惜钱财。常侍们更是厉害,借着各种机会巧取豪夺不断向刘宏进贡,弄得近九成优等瓷器集中到了洛阳。
    洛阳的抢购哄抬导致瓷器价格在司州富人集中的地区越来越高,三郡官派商贾赚得盆满钵满,大量五铢钱就地变为各种物资分散流回三郡。大量物流和来往蓟县与右北平的商贾令公孙瓒大赚一笔过路费,本来他还想参奏高勇一本,可看到府库日渐充盈也只好打消念头,安心的在府内数钱。
    辽东公孙度一直冷眼旁观,起先拒绝出兵救援闹得双方很不愉快,随后的上奏又石沉大海杳无音信,现在玄菟郡于官道设卡严格控制出入。考虑到双方不和谐的关系,公孙度不方便派人询问,而原先派去的细作相继联络不上,诡异的气氛使公孙度渐感不快。
    时间在春暖花开河水解冻中流逝,高勇检查土地分配情况,走访各处工坊,并不时提出建议。当然其中许多都是从书本上了解到的,比如深翻、种植密度、灌溉沟渠、农作物搭配种植、肥料施放等等。趁此机会,高勇初步了解当时的农耕工具,做到心中有数,等到钢铁冶炼达到一定规模后便要着手改进农具提高农业生产力,以求将尽可能多的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以促进工商业发展及建立一支常备军事力量。
    二月中旬,在荀彧的督促下,第一所小学在玄菟郡城东门外建成,占地三十亩,房屋十余间,全部为红砖修建,课桌椅按照高勇的设计图打造。与此同时,招生公告发布,要求玄菟郡城内愿意送子女上学的父母立刻到郡府登记领取书本,等待开学通知。
    此事引起百姓极大兴趣,文人士子亦品头论足,唯有大户人家嗤之以鼻嘲笑其为穷人私塾。不过,鉴于其免费的优势,仍有许多穷人报名,特别是那些刚刚分了土地,男的忙于开荒、女的忙于工坊的人家,学校的开设等于解决了他们唯一的后顾之忧,不但可以放心工作,还能够让子女得到识字读书的机会,在穷人看来这是天大的好事!
    二月底,高炉、平炉在郑浑的督促下提早竣工。郑浑亲自动手搬运煤炭、铁矿石,指挥试炼钢铁。由于没有环保设施,烟囱冒出的黑烟将整个冶炼区笼罩在一片烟尘之中。煤炭的燃烧如强心剂使郑浑兴奋异常,守候在高炉旁严密观察炉温。
    三日后,第一炉赤红的铁水流出灌入炉外池中。郑浑亲自开闸放水,‘嗤’——之前还是黑烟笼罩的冶炼区立刻化为桃源仙境,浓密水雾由铁水上面生成急速扩散……郑浑熏黑的脸上留下两行激动的泪水。
    “太守!高太守!快来看啊!这铁……这铁!”伴随着兴奋狂叫,郑浑抱着一块铁锭冲入郡府,“这铁锭足可顶上四锻钢!煤石实在是太神奇了!想不到辽东苦寒之地竟有如此宝物。”
    高勇正与众人商议政事,听到郑浑兴奋的叫嚷,立时没了工作的兴致,转而望向冲进屋内怀抱铁锭的郑浑,这一看不要紧,众人立刻笑得前仰后合,高勇更是笑得连喝到嘴里的水都喷了出来。只见郑浑满脸的黑灰,笑露着白牙,身上衣服黑一块、糊一块的,不知情的还以为他刚刚从火堆里爬出来呢!
    高勇将口中的水咽下肚才说道:“郑大师先别急,现在炼铁的煤石里含有诸如磷、硫等杂质,如若用烧炭的方法使其焦化,再用焦化后的煤焦炭炼铁,我想那时大师会更高兴的!”
    郑浑圆睁:“这煤石也能焦化?如此说来……百炼精钢……”叨咕到这郑浑猛然转身丢下铁锭后跑出郡府。
    高勇走到堂中拾起铁锭弹指相击,“叮”的一声脆响悦耳动听,高勇不禁赞道:“一块好铁!”
    高顺接过铁锭敲击细看:“主公,还记得上次夜谈时所描绘的铠甲吗?”
    高勇笑道:“当然!勇刚刚也在想,是时候强化郡兵了!”
    入夜,高勇找来沮授、高顺及孙泰密议。高勇铺开玄菟地图指点东南部青砖峰一带说道:“由郡城抽调三百兵力进入青砖峰一带寻一块靠近河水的平地驻扎,一方面设卡盘查,一方面平坦土地,民夫随后即到建设打造工房。沮公从铁匠中秘密调出手艺娴熟、忠诚可靠者赶赴此地。高都尉还记得蓟县时我等打造的兵器吗?短时间内立刻收集众人使用体验心得,以那套兵器为基准加以改进,打造新式装备,至于铠甲部分我会去指导他们。此事仅我等四人知晓,短时间内暂不要对其他人提及。”三人同声应诺。
    随后,高勇密令赵胜、冯玉一明一暗开始向匈奴、乌桓、鲜卑购买战马,全部化整为零,由专人一匹一匹的送回,以不引起公孙瓒注意为要。
    安排好兵器打造事宜后高勇再次忙碌起来。首先指导赵胜组建商队、传授行销秘籍扩大对外的瓷器、布匹、纸张及书籍的贩卖,而后秘密运回各种物资,与马匹一样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掩人耳目。高勇知道历史,明年的这个时候张角差不多要起义了,自己仍有很多准备要做。
    其次,继续招收铁匠并安排学徒向郑浑学习冶炼技术经验,还将郡府的余钱全部用在扩建冶炼设施上,务求短期内增加产量。
    再次,在辽西郡勘探地形寻找港湾着手建设小型港口。因为黄巾起义爆发之后,北方各州尤其是冀州、青州、兖州将处于战乱之中,富人大户将陆续南迁,到时候陆路肯定不通,只能靠海路将货物运往南方贩售。
    最后,在春播之前抽调尽可能多的民夫整修、扩建、新建道路,首先将郡内主要城池连接起来,一点点打造三郡内部的交通网,为将来建造全国交通网积累设计、规划、建设等方面的经验。
    修建道路时,高勇参考后时代的分级方式,引入了高速公路、州级公路、郡级公路和县级公路的概念,高速公路宽四丈(大约十米),可并行四辆马车;州级公路宽三丈五(大约八米);郡级公路宽三丈(大约六米);县级公路宽两丈(大约四米)。
    高速公路铺设于各大城市、战略要地、州与州之间,一是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二是提高军队集结调动速度;州级公路铺设于各州府、州府与郡城之间,主要负责中途运输;郡级公路铺设于郡城与县城、县城与县城之间,负责短途运输;县级公路铺设于县城和附近村落之间。
    公路建设开始后,高勇为提升运输能力、军队集结调动速度及后勤保障能力开始集中力量研发运输工具。汉末以双轮马车为主,单马或双马拉牵,运量有限速度亦相对较慢。
    于是,高勇直接设计四轮马车进行跨越式发展,在经过反复数十次的试验后终于取得成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