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烽》第三章双管齐下之驰援辽西

天烽最新章节目录
   郡府政务堂内,马成将辽西具体情况详细道来:“大约半月前,辽东乌桓——崤王苏仆延(有部众千余落,辖地辽西郡以东,即后来的辽东属国及昌黎郡。昌黎郡:魏始设置,治昌黎,今辽宁义县。)调兵发动突袭,分作四部进攻辽西北部四城。据宾徒佰长讲述,赫连恒曾派人前来要求辽西太守交出击杀乌桓骑兵的匪徒,可是在辽西躲避乌桓都来不及,谁还敢击杀他们?由此,赫连恒借机出兵进攻。”
    “赫连恒?”高勇惊呼出声,同时面目因为极度憎恨而扭曲。众人不知何故纷纷望来,见高勇怒不可遏更是惊讶。
    沮授问:“主公知道此人?”
    高勇咬牙切齿:“血海深仇!几位救命恩人皆死于其手,而勇更险被其折磨致死!想不到他阴魂不散跟老子铆上了!马成,此次赫连恒出兵多少?兵员如何?”
    马成回禀:“据属下判断,围困宾徒的兵马不下两万,以骑兵为主约在一万五千上下,其余为步兵。此外在通往玄菟的道路上还游荡着小股散骑,专司劫杀外出报信求援之人。昌黎情况不曾探明,但据宾徒老兵讲应不少于两万。”
    荀彧倒吸凉气:“共四万,怪不得辽西郡兵、边军抵挡不住,想不到乌桓竟有如此实力。”
    孙泰补充道:“这仅是苏仆延手中半数兵力,而苏仆延是乌桓四部中实力最弱的。不过有一点很奇怪,往年劫掠均在秋收之后。为何今年尚未收割便来?”
    高勇猛然想起奉阳县尉的话说道:“据传前段时间乌桓刚刚联合东部鲜卑的宇文莫槐和素利两部打败中部鲜卑阙居、轲最二部,虽将阙居、轲最二部打残吞并其地,却也因此损失颇大。故此,侵略要人是假,粮草不济是真!”沮授点头以示赞同。
    高顺严肃道:“主公,现今玄菟郡兵总计三千五百人,两校边军已于年初移防至辽东郡。此外,高显一带连接高句丽、夫余历来摩擦不断,那里的五百郡兵调动不得;望平需要防备乌桓劫掠,五百兵卒同样难以移动;除去二者仅余玄菟、奉阳、辽阳三地二千五百郡兵。如要救援辽西,至多出动两千郡兵。”
    高勇眉头深皱思考对策,这么悬殊的兵力差距如果是热兵器还有取胜的可能,放到刀枪剑戟搏杀只怕百分之一的机会都难寻,当然了运气极好例外,而从战略上达到以弱敌强的目的无非两招:远交近攻和连弱抗强!待要讲出计略,却见荀彧、沮授二人脸上凝重神色渐解,知道他们已有眉目,于是决定先听听再说。
    荀彧年轻的脸上显出老城持重神色,考虑片刻说道:“主公可以采用先秦蚕食六国之方略!”
    沮授闻言立刻领悟道:“对,远交近攻!”同时将赞许的目光投向荀彧。
    高勇一惊,想不到竟与自己所想不谋而合,立即询问:“荀公可否详细讲来?”
    荀彧整理思路细细道出退敌方略:“主公可向本地商贾求助,借其力与中部鲜卑的阙居大帅、慕容大帅以及与主公情谊颇深的柯其塔取得联系,许以粮草器物邀请其秘密准备偷袭乌桓身后。此地,主公只需避实就虚借地利、人和之便与侵入的乌桓贼周旋,以给轲其塔等足够时间。此计若成,柯其塔进攻之时即是主公反击之日。”
    高顺不解,问荀彧:“荀公之计虽巧妙,可那中部鲜卑如何肯听?如何肯做?”
    荀彧伸出三根手指解释:“其一,乌桓打败阙居致其元气大伤,加之宇文、素利旁助,定然会松懈防备,故此才敢于将半数兵力用作劫掠,如果慕容发动偷袭胜算颇大,想必他也明白此理;其二,苏仆延部此时入侵说明其粮草告罄,怕是半月都难以为继。由此推测乌桓其余三部的日子也不好过;其三,慕容大帅从得知消息到准备完毕至少需半月时间,待其与苏仆延交兵当在十月下旬。如此两下夹击打苏仆延一个措手不及,估计其余三部乌桓也料想不到。等到战事结束应在十一月,那时天寒地冻,苏仆延想反击也有心无力。此计好处有二,其一,阙居、轲最可以通过偷袭弥补损失、削弱苏仆延。玄菟郡也可及早准备,抵御每年例行的劫掠;其二,到明年,想必主公、高都尉的郡兵已经训练成行,到那时受劫掠的不再是汉朝臣民,而是那些乌桓畜类!”
    众人赞叹钦佩此计之妙,沮授言道:“除文若刚才所言之外,主公还可交好夫余。据玄菟官吏所讲,近些年夫余与高句丽因边境问题摩擦不断,高句丽更两次攻入夫余,强占十余城落。利用此点与夫余联手,东面共同抑制高句丽,西边一同抵御乌桓,如此可为玄菟赢得几年和平时间。此外,还需遣人入辽东郡向边军及郡兵求助,能借到兵固然好,借不到也能达到示弱的目的,使公孙度减轻对主公的敌视情绪。”
    高勇将二人之言在脑中整理,一副远交近攻、连弱抗强的战略逐渐清晰,心中不禁赞叹:“沮授、荀彧果如史书所评,平定天下谋士,治国安邦能臣!”遂言道:“依此计行事。”
    众人神情肃穆,稍顿片刻,高勇高声命令:“冯玉听令:命你为全权外交特使立即出使夫余、鲜卑,尽力促成合力抗敌之攻守同盟。高顺、魏明、孙泰听令:命你四人即日起调配玄菟郡兵,确保边境安全之余尽最大可能集中兵力,其后与沮长史、马成商议制订行军路线及预测各种情况,做好战斗准备。荀郡丞留于玄菟继续处理政务同时居中策应联络四方,还要防备高句丽趁火打劫,秦风、陈晋留下协助。”
    计议已定,众人各行其是。如此简洁迅速的分配,令沮、荀二人很是吃惊。出得郡府正门,荀彧疑惑道:“元华兄,主公何以不假思索竟能如此精准地调派任务?难道在此之前已有对策?”
    沮授笑道:“主公智慧非常人所及!走吧,完成任务要紧。”
    散会后,高勇立刻带领冯玉进入府库,在收缴、查抄的各地官吏财物中选出精美贵重器物数十件,另由府库领出五十斤黄金。然后在郡兵中选出寻路、作战经验丰富的士兵三十人,并将财物金钱分藏于每人身上。一个时辰后,冯玉在荀彧、沮授、孙泰等人的千叮万嘱后告别众人向北出发。
    回府路上,张武半开玩笑道:“主公不怕冯大哥带着那许多钱财逃跑吗?”其余几人亦纷纷望来期待高勇的回答。
    高勇作出无奈的表情:“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如若发生此事,也只能说天不相助而已!”闻听此言,武将脸现感激之色,文官皆是钦佩之情。
    其后两日内,玄菟百姓仍旧沉浸在惩处贪官、减免税赋以及即将到来的大丰收的喜悦之中,完全不知道辽西此刻已陷入水深火热,而玄菟极有可能成为乌桓下一个劫掠目标。郡府内各级官吏忙得底朝天,进进出出忙忙碌碌,与之前王寇当政时的情形有天壤之别。
    处决大批贪腐官吏的同时,为弥补各级官员空缺,高勇分批将众人私访时调查得知的正直廉明之人先后请入郡府面试审查,除询问治政安民之道外,还要了解其所持的思想:开明还是保守?并以此为基准安排官职。此外将那些平时受到打压的正直官员晋升职务,赋予要职以维持官府运转。
    民众惊讶地发现几天内玄菟发生了急剧变化。正直清廉受百姓爱戴的名人、士子与官吏先后被新太守请入郡城接受审查,合格者立刻被授予官职即日上任。受公审震撼的郡府运作机制由此得以快速恢复。
    两天内,高顺会同沮授对玄菟防卫部署作出调整。望平、高显驻扎郡兵各自维持在三百,奉阳、辽阳减至维持治安的一百,其余二千七百人全部集中于郡城待训。兵营满员后,其余郡兵改在城外驻扎。随同郡兵集中的还有所有箭矢、军械、粮草。除此之外,高勇还下令将全郡战马集中组建骑兵部队。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箭矢因无钱生产库存仅一万之数,军械保管不利年久失察锈蚀严重,可用者不足三百;至于粮草幸有本地大户出借,但也仅够一月之用;最惨的要数战马,全郡共有一百五十余批,且其中两成为不堪续用的老马。
    政堂内,高勇审阅沮授报来的统计数据,气氛沉闷愁云惨淡,看着上面可怜的数字竟想起玩游戏时建设新势力遇到的情形,与此相差无几,或许还能好一些,不管怎么说开始的半年内不会有人骚扰。可来到这现实中,别说半年,一个月的和平都没有。“唉!要是能用修改器大改特改就好了!”
    沮授疑问:“主公,修改器为何物?又是什么新奇事物?”
    高勇稍愣,才明白自己又说走了嘴,装作恍然道:“修改器吗……顾名思义……是一种又能修又能改的器械,对!又能修又能改!”看到沮授那一脸的茫然似懂非懂的模样,高勇立刻岔开话题:“战马虽少,骑兵部队还是要组建的,至少在交战时可以作为突袭、偷袭的奇兵。一月之粮勉强够用,毕竟离得近,转运上损耗不大。只是这库存兵器太少,看来短时间内无法扩充郡兵。”
    沮授答道:“主公之言颇准,授与泰安商讨后决定给郡城留下五百郡兵,以作机动策应之用。其余剔除老弱应够两千之数,这个工作泰安已在进行,明日当可结束。”
    高勇合上单册苦笑:“两千出战五万,比摸老虎屁股都难!”
    沮授听到如此贴切的比喻不禁哈哈大笑,引得高勇一扫阴霾跟随着畅怀大笑。半晌沮授才断断续续说道:“再难也要摸乌桓贼的屁股!不只摸,还要逮住机会狠狠地抽它两巴掌,留下几个大红手印才叫痛快!哈哈!”
    光和五年(公元182年)九月八日,太阳刚刚爬上城墙,百姓仍在熟睡之中。郡城内升起几缕炊烟,鸟雀欢叫着觅食嬉戏。可兵营内却已被战前紧张的气氛覆盖,郡兵整齐列队站满校场,刀枪剑戟构筑成一小片冷兵器的海洋。而最左侧是由一百余骑兵组成的小阵,人数虽少,却傲视校场。
    大战前的紧张令高勇仅睡到黎明,看着窗外的蒙蒙微亮发呆,脑中思考救援辽西应采用的打法。忽然一个情景闪过——那是以前在影视剧中看到过的战前总动员,“对!战前动员!”高勇轻呼。于是立即下令郡兵集结。此刻,见到全郡集中起来的二千余郡兵,竟有一丝成就感飘上心头。
    高勇身披甲胄缓步登上校台,目光由左至右缓慢扫过校场。那个时代虽曾登台表演,却因台下漆黑一片不觉丝毫紧张,而此刻面对数千双眼睛的注视竟心跳加速面感红热。稍稍整理情绪,将目光放远,激昂道:“诸位玄菟将士大概已知道集结于郡城的目的!不错,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