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第416章埋线千里[2]

凰涅天下最新章节目录
   回港,有经验的老渔夫说,装鱼的舱里要放一条专门吃鱼的鱼,那种鱼会追着舱里的其他鱼不断逃,这样回到渔港活着的鱼就会很多,而活鱼比死鱼卖出的价钱高。李易心想,治大国如烹小鲜,这治鱼的道理也蕴含着治国之理。一个国家要有虎视眈眈的敌人在侧,才不会耽于安逸而怠惰。就如宋辽澶渊之盟后,大宋不趁着这段时期训练军事,提高武备,反而安逸怠惰了,靖康之祸肇始于此。
    更重要的是,北周与大宋的分立不同于以前的辽、金威胁,那是异族,若不彻底解除北患华夏就有危亡之殆,但周与宋同根同种,无论谁强盛,都是华夏农民特工;王牌盗妃。李易在海外这么些年,看到那些富有的大食商人们趋之若鹜地到大宋来贸易,说起大宋就一脸欣羡向往之色,但李易知道,这些海外蕃商欣羡向往的是华夏,是中国,并不在乎统治她的王朝是姓唐、姓宋,还是姓周,或别的什么姓。
    李易的心随着鼓荡的海风跳动着,他站在甲板上望着广阔无垠的海洋,眼中泛出耀亮的神采。
    “天下之大,九洲四海。”
    他哈哈笑了起来,对扶着他的儿子李瀚说了一句:“我们去广西怎么样?”海风呼呼中,李瀚没有听清楚父亲的话,茫然啊了一声。李易又哈哈大笑起来。
    抵达临安时天气已经很热,但这种炎热对李易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京城里改变的一切于他而言都很新奇,坐在驿船、驿车上的时候,都是精神十足地游目四顾。
    他回京后首先到吏部报到,接受新职官诰,然后递奏折入通进司,等候皇帝召见。但他在吏部并未官诰,而是提出希望改任广南西路的官职,任边州守臣最好,说习惯了边疆事务。吏部官员一脸愕然,说这事要往上呈报,让他回去等消息。
    在等消息期间,尚书省和枢密院的官员都见了他,枢密院是副枢李邴和签枢郑彀一起接见。因为卫希颜重视海外的影响,枢府上下对海外归来的官员态度都不错,尤其沿海制置司、军情司的官员更是热情接待。枢府还专门安排了一堂课,请李易在议事厅给枢府各房讲解华宋州的人物地理风情等。如此种种让李易心中颇为感慨,一国枢密府能如此重视边地官员,国家何虑边患?他在面见两位枢密禀事时又提出希望改任广西之事,李邴、郑彀惊讶之余都笑起来。李邴说别人都削尖了脑袋往富州跑,你李顺之倒好,偏往那瘴疠远地去。虽然没有正面答复李易,但李易寻思这事应该成了。枢府虽然不能插手文官任命之事,但在边地文官的任命上,却是有话事权的。
    在等候皇帝召见的期间,枢密院沿海司的官员先领着他去了太医院。从边地州归来的官员都要去太医院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这是卫希颜建议而立的,是给边地州官员的一项福利。
    多少年后,李易回想起来也深深感念卫希颜建议制定的这项福利。
    在太医院的诊脉,发现了他身体的一个隐疾,诊脉的太医拿不准,又请出太医院令林莒亲自诊脉,诊断结果令李易色变。好在发现得早,若是再拖上个一年,等病症显现出来,就只能缓解而难以根治了。李易后怕不已,他可不想壮志未酬。
    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命运河流的改变,这位“扬州三魁”之一将在四年后因疾逝去。
    而被命运河流改变的何止李易一人,一些生命得到延续,一些生命提前中止,还有一些生命可能根本不会出现。命运的河流改向已经影响了大多数人的生命轨迹。
    就如原该在建炎二年大声疾呼“渡河”而痛逝的老将宗泽,今年二月才以七十九岁高龄致仕,封唐国公,加两镇节度使,再也不留下有未渡黄河驱逐金虏的遗恨。
    又如原该在建炎七年逝去的易学大家邵伯温,如今已是八十二岁的高寿,还在教立说。
    又如原该长寿八十的大宋赵官家,却没能在命运的河流中延续他的“皇天龙运”,在三十三岁这年英年薨逝。
    这一年,是建炎十三年。
    作者有话要说:备注:
    历史上赵构在位35年,1162年禅位给宋孝宗,做太上皇还活了26年,是个长寿皇帝,活了81岁。
    ---------------
    重更说明——改bug:将华宋县丞章驰改为熊克,删除有关章驰的内容(章谊还没有致仕),最后面增加宗泽的内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