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376山海之经[2]

凰涅天下最新章节目录
   br>远古文明时,地图是一种“阵术”,只要在阵图上施展术力,就能显影出阵图所绘地方的人物活动,甚至几万里之遥都能观看——这是为了实现治理的目的,是远古阵术道的神通,已成传说,远不可考。而有华夏后,人们绘制地图的目的分实用和堪舆两大类:实用地图多是军事地图,了解地理状况使用;堪舆地图是用于祭祀和占卜。
    在易学中“地理”这个概念最初就是专指用于“祭地”或占卜的地图。
    在炎黄时代之初,中州还有远古族的很大影响,于是人们祀“天神”,即华夏族在天上的神通祖宗;又祭“地灵”,指华夏人族死去的祖宗地下之灵,希望天神和地灵保佑他们无病无灾、逢凶化吉。后来,人们对“远古族神”的信仰渐渐没落,但对天、地的敬畏仍然存在,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地是万物的载体,为了沟通天、地,得到天、地的庇佑,人们必须祀天祭地。
    其中,地图就是“祭地”沟通仪式中不可缺少的“礼”物。
    又因地图是从远古神通文明传下来的图箓学,人们认为它是可以连接天地、反映天意的神物,于是用地图占卜,一是可以预测上天赐予的吉祥,二是可窥测出天意安排的凶灾。
    由于地图是沟通天地之物,所以古人认为越能真实地绘制出天下之地,越有沟通的神力。所以,一个王朝绘制得最大、最详细的地图,不是实用地图,一定是用于祭祀或占卜的堪舆地图,前者存放在太常寺,后者存放在司天监。但卫希颜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金军攻破东京前,取走了枢府和兵部的军事地图,却忽略了祭祀和占卜地图——那才是世界地图;深闺。
    私人占卜用的堪舆地图往往被学者珍藏,死后归于墓葬,因为先人流传下来的哲学认为:地图是沟通阴、阳两界的中介物,通过地图,死者的灵魂可以与人间相沟通,成为保佑后代的“祖宗之灵”。
    但是,在古代地图不是可以买卖流通之物,受到朝廷管制,拥有地图的学者要么是自己绘制,要么是拥有声望地位,并且花时间和金钱等代价私下收集得到——绝大多数是国内堪舆图,而不是如《华夷图》这般的四海堪舆图,若是有幸得到一幅,任谁都是珍而藏之,不敢轻易示人。
    在实用地图中,航海图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军事地图有朝廷的专才绘制,但航海图是靠航海者自己绘制。但绘制准确地图的地理测量技术和地图测绘技巧掌握在易学家、地理学家、地图学家这些学者手中,属于上层知识。而没有学者愿意去从事航海,那是商人和水手操持的“贱业”。位于下层的航海者们只能根据经验,按照海船所至,画出海上路线和两边的对照物,标出到达的地方之名。但要形成一个成熟的航海图,必须很多次都走同一条航路,不断地进行补充修正,才能形成准确的航海图。如果因为某次风暴,或者其他什么因素,导致偏移航路,幸运地飘移到了航海图上没有标记的未知6地或岛屿,于是绘图手会在航海图上做标记,甚至能精细地画出所到地的海岸线和轮廓。但是,如果没有多次航行这条海路进行校正,这条海路是不可靠的,舶主很可能会放弃重走这条路线,毕竟安全更重要。这就使这条新航路的标记是粗略、模糊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再传到后辈手中,可能就更加谬误了。没有经过多次验证的新航路,最终会被舶主放弃。而航海图中,也不会出现这条新航线。于是,有关发现新6地的经历就这么沉没下去了。
    这使卫希颜没有在东南海商提供的航海图中发现“新大6”,也没有想起要从易学家那里去寻找更详细的地图。当然,这对她来说,只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差,对于航海开拓,没有太大的影响,不过早迟几年的事。
    卫希颜利用天涯阁收藏的这些大天下地图,推动了兵部职方司与枢府海外情报署、太府寺市舶司合作,历一年,绘制出了《世界华夷图》。
    她又奏请朝廷,同意绘制简化版,在书坊发行于众,标为《四海九洲简图》。
    这幅《简图》与现代的世界地图有很多差异,主要体现在:都集中在一个平面图内,而不是两个半球图;仍然是以宋朝为地图中心,体现“中国”之意;一些地域和海域因为地图投影关系出现错误,等等。
    虽然这幅《简图》在卫希颜眼中错误百出,但它对宋人起了很大的冲击作用——
    一是刷新了宋人的眼界,让大宋的百姓知道何为“大天下”:原来是神州之外的天下是这样的广阔!这种认知促使更多的人,比如学者、学子和文人们,都兴起了海外游历的兴致。当这些掌握上层知识的“士”积极加入海外旅行后,通过文人之笔的记载描述,促进了大宋对海外国家、民族、宗教、风物、风俗的了解,通过地理学子和地图爱好者的实地测量和测绘,促进了朝廷对海外地理的准确认识,同时促进了职方司对世界地图绘制的准确性。从长远看,更是促进了大宋的地理学和地图学的发展;
    二是给海商们发现新大6指明了方向,不再是四面八方、毫无目的地撞运气,而是按照《简图》上的经纬方向,瞅准一个方位去寻找,这就缩小了航海的搜索范围。
    而当东海之战结束,卫希颜返回颖昌,就收到名可秀的来信,说海商船队发现阳洲。
    阳洲,即《山海经》大九州中的“旸州”,“旸”通“阳”字,意为日出之地,在《山海经》称为东极之州。
    ——即美洲。
    卫希颜拿着信函笑了起来,愉悦地想道:“四五百年后,哥伦布拿什么扬名呢?——想必那时候,北极圈、南极洲都早已发现了吧。”
    · u8小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