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笑秦汉》第二十四章儒墨之战

爆笑秦汉最新章节目录
   墨者评论儒家。
    《墨子·公孟》篇批评儒家有“四政足以丧天下”。其一,儒家不重天、不信鬼,导致社会上的恶人毫无宗教敬畏感,民众也失去了批判社会的武器。其二,厚葬久丧,既耽误生产,又靡财费时,加剧生活贫困。其三,弦歌鼓舞,助长统治者的奢侈腐化生活。贵族们的一顿饭“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墨子·辞过》),如果再沉溺于弦歌乐舞之中,奢侈之风会更加兴盛。其四,宣扬“命定论”,使贵族与平民各安其位,泯灭了民众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斗志。
    儒家的仁,“仁”首先是血缘之爱,以“孝”为中心,然后在家庭宗族、邻里乡党、朋友君臣中次第展开。最具体的变现是,亲亲相互,亲亲相隐。“儒以文乱法。”说的就是,儒家以其仁,孝,扰乱法制的公平公正。
    在墨者眼里,儒家是伪善的。
    儒家,则指责墨家,无君无父,无父无母,与禽兽无异,墨者无阶级的爱,是被统治阶级所不能接受和不喜的,儒家的提出正好顺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所以得到了支持。
    直到战国末期,世间最大也是最对立两大显学依旧是:儒墨。儒家得到官方的支持,而墨者都是自身有知识的小手工业者,自给自足,成为和儒家并立的存在。
    墨者掌握当时做先进的,生产制造工具。机关术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秦能灭六国,入秦之墨最少有三成功劳,入秦之墨随放弃了墨者的思想,但是帮助秦国建立标准化生产制造方式,流水线,还有为秦建立深入至乡村的管理模式。墨者的生产组织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末代巨子燕丹关闭机关城,和机关城埋葬在一起。承认反秦不可为,并入秦墨者之墨。是对墨者传统道义兼爱非攻的一次强烈打击。墨者即将面临一场变革,墨者如果不能找到自春秋战国以来一奉行的兼爱非攻,锄强扶弱的行动纲领,墨家也将会面临解散危机,当然如果哪位墨者找到新的行动纲领,则会成为新的墨家巨子。
    墨家现在是最强大的时期,本家墨者的涌入秦之后,百年前入秦之墨承认其领导地位,纷纷主动上缴会费,这些墨者在秦深耕多年,其身份很多在朝堂掌握着大量的官方力量,尤其是在少府部门,百分六十以上皆是墨者之人,他们很少发话默默的做事。他们放弃了原本墨翟为墨者定立的诸多思想理念,帮助秦国强大自身,获取高官厚禄。自觉比坚持墨家传统理念的本家是低人一等,但是要他们再去加入本家,再去坚持原有理念的,他们是不赞同的。这些墨者和他们的后代竟然有十几万。比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所有的所有死去和活着的六国墨者的总和还多。
    墨家又是极其衰弱的,原本墨家纲领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情况,新的墨家需要继承和改革他们持续百年的纲领,而且纲领必需保持很大部分过往思想和获得百年入秦之墨的赞同和支持,两股墨者力量才会合为一体。而这样的思想现在没有,墨家整体进入迷茫期。
    一直都在寻找墨家新色行动纲领诸多墨者,虽然还没找到,但是这些时日看着百家在咸阳城积极传道,尤其是儒家声势浩大三千子弟皆来传道,很不爽。他们传出的是虚伪假道祸害众生。
    嬴子程听到,“这些能工巧匠,要传道,好事,好事。”他必将引导这些大师傅花钱之旅。
    “可以,可以,众位师傅,华夏广场免费租用给你们三天。”嬴子程信誓旦旦的保证。
    众人大师级匠人的墨者详谈甚欢段位离开,准备这几日的传道之旅。
    第一天,墨者们没有向咸阳城传入嬴子程担心的墨家思想,什么兼爱天下,秦朝不应该进攻六国啊,之类的,只是向咸阳民众,传播诸多的手工艺技能。
    第二天,如此。
    第三天,眼看貌似,还是如此,但如今咸民众对于,这些拥有神奇的技艺墨家,充满新奇好感,都是吃吃饭的家伙。
    墨家收获大批量段位咸阳民众好感。至少,除去思想不谈,加入他们,随随便便就能获得,一份时代传宗的手艺。眼看他们就要走了。嬴子程,派人,穿着墨者类似的衣服。开始了表演。
    演义的是,齐国有一位落魄贵族儒家公子,家道中落,无钱读书,帮助另一个贵族抄竹简,有一日,贵族发现自己家的竹简少了,就发现是被给抄竹简的年轻人偷了。
    被告向官服,官服大老爷也是一位儒家,只见哪位偷书的年轻人,被抓不见一脸惭愧,反而理直气壮的说道:“读书人,偷书那是偷书吗,那是拿书。”
    儒家大老爷觉得说道十分有道理,而且觉得这位年轻人读书十分刻苦,值得表扬,不仅没有责罚青年。反而责怪贵族诬告。责罚贵族十金给青年。
    这可把,咸阳民众雷的外焦里嫩。“读书人偷书,那不叫偷书,那叫拿书。”如此清秀脱俗的理由,青年无罪释放,贵族被偷定的贵族反而被罚。血洗了一直奉公行法的咸阳民众的三观。
    一时间“读书偷书不是偷书,是拿书”成为咸阳城热搜词汇。
    再之后,N变异个版本的在咸阳城,流传。“吃包子偷包子,那不是偷包子,那是拿包子”一位孩童,再给自家父母解释偷包子的事。
    儒家成为整个咸阳城的笑柄。由于是墨家传道华夏楼之后,表演的一出戏。流传咸阳的,所以儒家就以为是和自己敌对的墨家搞出来的。墨家见这个故事,狠狠地打击了儒家,而且符合儒家做事的风格,就默认了此事确实是自己所为。
    这几天,百家弟子,看到儒家子弟,总是忍不住偷笑。这可把儒家大佬们气坏了。“墨翟的子弟,现在越来越不地道了,唉,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一位常年和墨家打交道的儒门大佬感慨道。
    一群儒家子弟,等着自家大佬去解决,现在自己上咸阳街道,都感觉四处有人指指点点,都不敢上街了。
    “尤其是,想找出能说出这位说出,读书人偷书,不是偷书的自家子弟。”逐出师门。但是一直没找到。
    但是儒家,不愧为学习能力最强的学派,很快把别人家的变成自己家的,很快这个新的表演方式,被儒家接受,并发扬光大。不久后,华夏楼赢来了,一堆故事表演,孟母三迁,孔子问道,之后不进演变为百家诸子,相互攻击,迁移至咸阳城的,六国贵族也相互攻击,魏国攻击齐国,齐国攻击赵国…………一系列的故事发展起来了,什么守株待兔,揠苗助长等等。
    咸阳民众过足了眼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