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第八十二章夹河之战二

明末求生记最新章节目录
   第八十二章夹河之战二
    双方骑士厮杀短促而惨烈。
    不过交战不足半个时辰,清军就退却了。
    倒不是清军大败,真正的说起来,清军在这一场交战之中,其实还是占据优势的。
    尼堪决定撤退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他感受到夏军骑兵的实力。
    夏军骑兵虽然有很多降兵,但是作为骨干的一万多名骑兵,全部都是硬骨头。
    毕竟之前夏军的骑兵数量很少,能担任骑兵的,都是优中选优的,放在步卒之中,能当一个低级军官,决计没有问题。
    这些骨干没有出问题。
    想要击溃夏军不大可能。
    第二,就是夏军步卒到了。
    这个位置,距离夏军步军的距离并不是太远,而前面打得如此激烈,曹宗瑜可能不知道吗?曹宗瑜就派了几个营的人马,先行赶过来。
    有步阵的接应,清军想要打败夏军骑兵可能性不大。
    第三,却是后方传来一个坏消息,让他不得不退。
    高元爵见清军撤退了,这才松了一口气。
    双方大战,不足半个时辰,但是在这半个时辰之内,双方对冲三次,落马两三千人之多,在这样骑兵交锋之中落马,就可以认定为死亡了。
    高元爵也不是没有见过打仗的,但是与步兵交锋不同,双方骑兵在战场之上全部是动起来,跟随大队骑兵冲锋。
    根本没有坚阵作为凭依。
    而在万马奔腾之中,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安全。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出一柄长刀,或者一根长箭,就能要了他的命。
    而且夏军之中的很多降兵在这样的战斗之中,都有一些动摇了。
    如果不说夏军下面将领防范的严密,说不定就有局部崩溃的局面。
    大战的时候,有一个人崩溃,下面的就防不住了。
    一想起这里高元爵背后就冷汗直流。
    高元爵看见张勇的旗帜,心中对张勇心中生出几分感激,特别是冲阵的时候,张勇冲在最前面,所向无敌。
    这种勇将,谁见了都喜欢。
    只是看见了张勇,高元爵自然也想起了金声桓。咬着牙问道:“金声桓在什么地方?”
    李本深说道:“不知道,这一件事情,你只需告诉唐王殿下便是了,不要多说,毕竟金声桓是卫王的人,而且在唐王麾下听用也有好一阵子了。”
    “疏不间亲。”
    高元爵深吸一口气,在高杰死后,高元爵在讲武堂之中坐了好
    几年冷板凳,这几年冷板凳,也让高元爵的性子,接受了很大的磨砺。他自然明白李本深所言的事情,低声说道:“我知道了。”
    高元爵带着本部人马回到了大营之中,拜见曹宗瑜,讲明战况。在最后一句只是带了一句,道:“我令传令兵召金声桓将军,却不见金声桓将军回转,莫不是他出事了,如果这样,却是我的过错了。”
    曹宗瑜微微一笑,他哪里不知道高元爵的弦外之音,说道:“金声桓已经传来消息,他已经绕过清军各部,追着洪承畴而去了。”
    曹宗瑜抬头看看即将落下的太阳,说道:“这个时候,他应该已经见到了洪承畴的大营。”
    高元爵一听,心中大恨。暗道:“好一个金声桓。”
    在他看来,金声桓分明用他们来吸引清军的注意力,自己去直捣清军大营。一时间脸上只能勉强留着一些笑容。
    曹宗瑜所料不错。金声桓此刻就在清军大营外面。
    万余骑兵都隐藏一大片芦苇荡之中。
    “大人。”金声桓身边的将领在金声桓身边小事嘀咕道:“这样摆淮国公一下,是不是不大好啊?”
    金声桓冷笑一声,道:“有什么不好的。以我的本事这一场大战下来,难不成还弄不到一个国公吗?何必怕那个乳臭小儿。”
    金声桓目光看向清军的大营,说道:“老子,早就想给洪承畴一下了。”
    这一口气,金声桓憋了好久了。
    之前清军骑兵势大,几乎就在夏军行军路线一里外徘徊不定,金声桓的任务,就是驱除清军骑兵。
    但是却又不敢远离夏军步阵,该因距离远了,夏军步阵不能支援,金声桓这一点骑兵,被清军吃得干干净净,也一点也不奇怪。
    一直被动挨打,金声桓从来不是这般忍气吞声的人,心中无数次,想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只是没有充足的骑兵,这个想法仅仅是想想而已。
    后来,夏军各路骑兵都来了。
    但是让金声桓不爽的事情发生了,他居然归为高元爵麾下。
    在他看来,这一点也不公平。所以他心中想要建功立业的心思,就越发急迫起来。所以当夏军骑兵与清军骑兵战起的时候。
    他权衡利弊之后,觉得他即便过去,也不会对局面有什么改善。反而选择了另外一条危险的道路,绕过清军骑兵,北上百余里,向清军大营而来。
    他为了防止高元爵反对,他直接将计划捅到了曹宗瑜这边。
    他在曹宗瑜麾下时间长了,也知道曹宗瑜对部下这种
    先斩后奏的举动,只有一个判断标准,有是能不能得胜。
    如果能够胜利,这板子就高高的举起,轻轻的放下,即便是有人责难,也会护住。
    但是如果打不胜,对不起了,两罪并罚。
    或许不会斩首示众,但是也会好一阵苦头要吃。
    所以,他这样做其实也冒了极大的风险。
    他一直觉得他冒得风险值得。只是此刻看着清军的营地,金声桓顿时觉得一丝苦涩之意涌上心头。
    一挥手一巴掌打在脸上,将芦苇丛中,嗡嗡的蚊子打死一个,一看掌心留了不少血,却不知道这血,是不是金声桓自己的。
    “好贼子,这简直是乌龟壳啊。”金声桓只看得牙疼。
    洪承畴作为而今战场之上资历最老的将领,可以说全天下的精力,几乎都是洪承畴的后辈。别的不好说,但是在作战经验之上,可谓丰富之极。
    所以,想从洪承畴营地之中,找到破绽所在简直是不可能的。
    是的。
    清军的营地很大。
    似乎是五千人为一营,营与营之间,环环相扣,辎重在中间,战兵在外,长壕木寨,一丝不苟。
    要知道,这里并非洪承畴长久驻扎的地方。洪承畴不过是被眼前的河道,拦住了去路。
    这一条河,就叫夹河。
    是的。
    靖难之役中,朱棣与南军就有一场夹河大战。
    河北无数河流都是汇入海河之中,从天津卫出海,或者流入运河之中。
    其实如果大军行进的话,最好是乘船顺流而下,到了天津卫再转运河,去北京城。这一路都不用下船。
    会大大减轻士卒的疲惫。
    只是天津卫已经失守。夏军在水面的实力,要远远超过了清军。
    让清军坐船,还不如等上一日,搭建好浮桥,大军过河方便。
    之前有清军骑兵骚扰,清军步卒走的不快,但是夏军士卒更是龟速前行。所以洪承畴有的是时间。这才在这里慢条斯理的安营扎寨,搭桥渡河。
    “不行,我虽然绕过清军骑兵大队人马,但是大队骑兵过境,怎么可能一点痕迹都没有啊?估计这个时候清军骑兵已经回来了,如果再选不出突破口。我也不能在这里久留了。”金声桓心中有着急。
    他看来看去,都觉得凭他这一点骑兵,想要踹营,根本不可能。但是让他如此退下去,他也不愿意。
    忽然之间,金声桓目光死死的钉在一堆大大小小的船只木料之上了,他福至心灵,忽然之间有了主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