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第七十四章洛阳大战六

明末求生记最新章节目录
   第七十四章洛阳大战六
    长刀呼啸,鲜血飞溅。
    邓和似乎回到了少年时代,呼吸之中的血腥味那么迷人。那么熟悉。
    大部分八旗士卒冲过火力覆盖区,来到狭窄的城头洞之中,在这里,长枪都用不起来,甚至长刀使用上面。也要注意,说不定家一刀卡在城门洞的杂物之中。
    杀到激烈的时候,双方几乎短兵相接了。
    而且外面大炮轰鸣之声,源源不断,一声接着一声,震动着城头洞之中,一直有沙土落下来其他的声音也都看不见了。
    地面上有几个火把落在一边,似乎能当做照明。
    没有人愿意距离光源太近,因为清军重箭可以不是吃素的。
    邓和听习惯这种拼命厮杀的感觉。只是默默的计算自己斩杀了多少人。
    邓和感觉脸色被血水飞溅的一热,随即眼前一空,喊杀之声一下子距离他们好遥远的样子,这才归纳了一下,暗道:“二十三人。”
    邓和能阵斩二十三人,固然有他从小都习惯的拼命功夫,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是主将,他身边的人都是他的亲卫。
    在战斗之中,这些亲卫都习惯让邓和来斩杀最后一刀。
    才有这么多。
    但是他回头一看,却发现他身后的士卒能站起来的只有十几个人了。
    在短兵相接之中,这个时候的八旗士卒并非弱手。
    刚刚打得时候热血冲头,没有什么感觉,但是此刻一停下来,顿时有一种体力透支的感觉。
    如果清军再来一波刚刚的进攻。
    他估计支撑不住了。
    “清军退了。”不知道谁喊了一声。顿时吸引了邓和的注意,他眼睛微微一瞄,看得清楚,的确清军已经撤退。
    他忽然听见身后大批的脚步之声传来。
    “拜见邓将军。”为首的将领说道。
    邓和松了一口气,说道:“好。”随即驻刀而立。随即重重的跌坐在地面之上。
    随即夏军进入洛阳城门之中。
    待到天光大亮的时候,曹宗瑜也到了,这个时候,进入洛阳城中的夏军,有两三万。
    从这一刻起,洛阳大战,进入收尾阶段。但是远远还不到结束的时候。
    曹宗瑜虽然势如破竹一般,将洛阳城四个城门掌控在手里,连洛阳城城墙也纷纷拿在手中,大部分的清军非死即降。
    不过清军八旗士卒全部退入了福王府。
    说起来,福王府几乎可以被看做是洛阳的城中城了。
    曹宗瑜思量片
    刻,向张轩请示,请示派人招降郑亲王济尔哈朗。
    这一封书信来到了,张轩手中。
    张轩心中很是矛盾。
    如果他没有亲眼看过清军的杀戮的话,他是能够放过八旗的。但是临颍,汝宁之屠,让张轩每每想起,就在黑夜里面惊醒。
    不能为他们报仇,简直让张轩夜里睡不着觉。
    但是作为皇帝,也做不得快意事。
    曹宗瑜绝非不想报仇,但是他依然请张轩招降清军八旗,就是有更大的利益在其中。曹宗瑜不说,张轩也知道。、
    郑亲王济尔哈朗乃是东虏的宗室长者,他如果投降了。会极大的打击东虏的信心。
    甚至会引发连锁反应,比如说很多地方八旗士卒也投降。
    八旗乃是东虏的根本所在。
    如果八旗也投降了,这就说明东虏权力结构内部可以瓦解了,对夏军来说也是一大利好。
    虽然北伐以来,打到而今,除却扬州大水之外,可以说是一番风顺。但是背后支撑的张质虽然没有说。
    但是罗玉娇却多次写信,说朝廷已经不堪重负了。
    张质的头发就在这几个月之内全部白了。
    大夏朝的底子还是太单薄了一些。
    所以,北伐战事结束的越早越好。为了更快的结束战斗,减轻后方的负担,减少清军顽抗的可能。
    曹宗瑜的意见,他不能不尊重。
    但是他一旦答应下来了,将来也不可能对八旗士卒怎么样,顶多让人家回家务农,否则朝廷的信用就付之东流了。
    仇恨两字,说要放下,谈何容易?
    张轩思考了有一刻钟,终于在曹宗瑜的奏疏上面写了一个字:“准。”
    这封奏疏送还给曹宗瑜之后,张轩看着自己的双手,双手修长之极,虽然有几个老茧,但是很是光滑细致。一点都不难看。除此之外,再有一点墨迹,就什么也没有了。
    但是张轩却看到了满手的鲜血。
    “知我罪我,其唯春秋。”张轩心中暗道:“但是春秋真的知我吗?”
    张轩留给自己的只有一声叹息。
    接到了张轩的答复之后,曹宗瑜立即松了一口气,随即派人去福王府之中招降。不过自然不敢派什么重要人物,仅仅派了一个降将。
    这个降将在福王府之中道明来意之后,根本没有见到济尔哈朗,就被一刀枭首,随即将是人头扔到了外面。
    而这个时候,济尔哈朗也到了他生命最后尽头。
    济尔哈朗强撑着覆灭了祖家军,再等攻克南城门的消
    息,却等到了退兵的消息,一口血喷出来,本来还勉强维持的伤势,再也无法支撑了。
    一是清军群龙无首。
    这才被曹宗瑜轻易的将洛阳四门都掌握在手中。
    济尔哈朗此刻带着几分回光返照的意味,对身边的人说道:“我死后,以火烧之,勿遗贼,汝等好为之。”
    他还有很多话要说,很多事情要办,但是他的身体却不给他时间了。
    上天给每一个人都公平,虽然东虏有先发优势,但是济尔哈朗的死,让东虏朝中最后一名可以带兵宗王消失了。
    历史上,从此之后,顺治掌控的朝中,也让清廷宗王秉政的传统渐渐的废除,否则康熙登基的时候,就不是宗王辅政,而是四大臣。
    如果黄台吉为首,清廷开国的黄金阵容在,夏清两国相争,说不定要旷日持久了。
    只是任你什么英雄豪杰,都逃不过岁月。
    济尔哈朗死后,夏军的总攻开始了。
    夏军似乎不想伤亡多少士卒,毕竟死在洛阳城下的夏军士卒已经够多了,故而他们以火炮压阵,让降军进攻。
    至于这些降军想不想,却是由不得他们了。
    八旗士卒也不知道是忠心大清到底,还是担心张轩的严令杀无赦。
    总之他们坚持在福王府之中,一丝动摇都没有,只到这想降军死伤过万,终于冲进了福王府之中。
    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冲进福王府,并不是战斗的结束,似乎仅仅是开始。
    区区一福王府,居然打了三天,才将福王府肃清了。
    只是到了这个时候,这福王府经过了李自成,与夏军的摧残之后,根本只剩下残垣断壁了。本来曹宗瑜想让张轩入主福王府,但是见状并不可能了。
    这个时候,张轩也进城了。
    张轩进城之后,如何犒劳三军自然不提。张轩自然知道什么叫做赏不逾时。忙了一天,将各级将领的封赏都下来了。
    随即张轩又进行了下一步调动,令邓和为洛阳守备河南总兵官,留下各部修整,而让曹宗瑜立即带着战力没有受到损失的诸将,北上追击洪承畴。
    张轩之所以这样急,固然是抢在郑成功前一步,而过郑成功已经在猛攻山海关了,似乎想乘船绕道山海关之后。看样子山海关天险对别人说是,对郑成功不是。
    在这一件事情上,张轩虽然着急,但还没有忘记分寸。太急吃了败仗更加不好。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胆大包天的许都已经与洪承畴打起来,如果救援迟了。许都很可能就被洪承畴给吞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